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從相同圖案中找出指定圖案。
2、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機器人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活動中幼兒找出第一個不同的地方有些困難
2、幼兒在自己找不同的'時候不能完全找出兩幅的不同
3、教師需要反復強調兩個機器人賣的東西有哪些,多數幼兒觀察不強,不能發現圖形之間的細微差別
活動準備
1、機器人掛圖
2、幼兒用書
3、幼兒每人一張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教師出示機器人的圖片問幼兒: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它們準備開一個商店,里面有很多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快樂的機器人: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2)兩個機器人長的像極了,但是他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你們能區分嗎?
(3)幼兒仔細觀察教師引導
3、我們為機器人取名字一個叫XX,另一個叫XX。
(1)我們來看他們商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請你來說一說?
(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XX機器人商店賣的有:南瓜,香蕉,蘋果,白菜XX機器人商店賣的有:南瓜,葡萄,香蕉,蘋果,白菜,糖,胡蘿卜,玩具。教師反復引導幼兒說出兩幅圖中賣的東西
4、找不同
(1)教師讓幾個幼兒上前在掛圖上指出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并圈上
(2)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幫了我這么大的忙,我要謝謝你們
(3)那現在你們能說出哪個機器人賣的東西多,哪個機器人賣的東西少呢?
5、圖畫游戲
(1)小朋友能辨認出范例上得不一樣的地方,真能干,現在你們能自己畫一些喜歡的圖畫出來嗎?
(2)幼兒繪畫
(3)大部分幼兒畫好后,教師要幼兒兩人一組。對比各自畫的圖并說說兩幅圖有哪些是一樣的哪些是不一樣的。
6、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各種各樣的動物充滿了興趣,繪本《長長的……》出現的動物可謂是五花八門,像是來到了動物園,滿足了幼兒的興趣。作者在繪畫時采用跨頁設計,對所有"長長的"東西都加以適度的夸張,正好迎合了小朋友喜歡夸張的天性,讓孩子們在快樂的閱讀中了解更多的知識,掌握正確的翻書方法,從而更加喜歡繪本。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長"的概念。
2、觀察畫面并大膽想象,說出長的東西的用處。
3、能一頁一頁翻書,初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重點:讓幼兒觀察動物中的"長長的"。
活動難點:觀察畫面說出長的東西的用處。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繪本PPT,人手一本繪本。
活動過程:
一、觀看繪本封面,引導幼兒描述與聯想。
1、教師出示繪本封面并提問:封面上是誰?我們和小猴子打個招呼吧!
小猴子有長長的什么?(學說:小猴子的尾巴長長的。)小猴子在玩什么游戲?(小猴子在樹上蕩秋千)(評析:和小猴子打招呼,將幼兒的興趣自然地帶入到活動中,通過觀察小猴長長的'尾巴,小朋友對"長長的"有了深刻的印象。)2、師: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身上有長長的地方?
3、師:這些小動物就藏在這本大圖書里面,它們都有長長的地方,長長的地方有什么用處呢?我們一一看。
二、共同閱讀大書至第5頁。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第2至第3頁,完整回答問題。
師:你看到誰啦?(我看到了大象)它有什么地方是長長的?(大象的鼻子長長的,用雙臂甩甩學做大象長長的鼻子)它的長鼻子有什么用處呢?(長鼻子可以曬衣服)(評析:我請小朋友做簡單的肢體動作,直接具體的感知這個"長長的"概念。)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第4至第5頁,完整回答問題。
師:誰愿意再來幫我翻一頁?(請一個小朋友來翻大書,其余小朋友一起來說說翻書的小兒歌"拇指食指靠靠緊,變成一個小嘴巴,咬住書的右下角,輕輕輕輕翻過來。")師:你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了鱷魚,還有小蝸牛)師:鱷魚的哪里很長?(它的身體很長,站起來手臂往上伸)學說:"鱷魚的身體長長的"。
師:它的身體變成什么啦?(它的身體變成了一座橋)(評析: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看書習慣,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翻書小兒歌",讓他們基本掌握正確的看書方法。)三、自主閱讀小書1、提出要求:這本書寶寶里面還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都有長長的地方,小朋友們自己去書里找一找吧!翻書的時候可以輕輕地念翻書兒歌。
2、幼兒自主閱讀3分鐘左右,教師個別指導。
四、集中交流。
1、師:你看到了誰?它的哪里很長?(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尋找相應的書頁)2、幼兒講述第14 至第15頁,提問:
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誰?(老師介紹這種動物叫食蟻獸,它有長長的舌頭,)食蟻獸長長的舌頭能干什么?(能伸進地洞里吃螞蟻)3、幼兒講述第16至第17頁,師:這種魚叫飛魚,飛魚有長長的什么?(飛魚有長長的背鰭)長長的背鰭可以干什么?(可以飛躍海面)4、幼兒講述第20至第21頁,師:咦!企鵝身上沒有長長的,但是它們也來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沒有新的發現?(企鵝排成了長長的隊伍)(評析:小朋友能夠非常積極地說己看到的,對p14p16頁的動物是什么?小朋友不認識,教師重點作了介紹。)五、完整欣賞繪本《長長的……》
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根據畫面進行講述。
六、許下長長的愿望師:小朋友,我們今天找到了小動物身上有長長的部位,那我們小朋友在長長的彩虹橋下面許下一個美麗的愿望吧!你想自己的身體上有長長的什么?有什么用處?
活動:
1、動物是幼兒喜歡和熟悉的,繪本《長長的……》出現的動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能找出動物身上長長的部位,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說出長的東西有什么功能。對繪本中出現的不認識的動物(食蟻獸、飛魚),教師重點介紹,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
2、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時間不長,教師采用以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長長的",一方面讓幼兒具體直接地感受"長長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讓幼兒動一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專注,增強了幼兒參與講述的積極性、主動性。
3、活動從羅列各種動物"長長的"個體特征到企鵝群體的出現,從觀察畫面的特征到肢體動作的表現,從學說簡單的語句到嘗試仿說,讓幼兒從多方面去感知"長長的"概念。
4、活動結尾讓小朋友許下長長的愿望,"你想自己的身體上有長長的什么?有什么用處"? 促進了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5、小朋友在自主閱讀小書過程中,教師借助已經學習過的翻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觀察,很好地培養了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畫短豎線。為樹干添畫豎線花紋。
2、在觀察的基礎上,用短豎線,小圓點等各種線條和紋樣表現樹皮上的花紋。
3、愿意耐心地用豎線在“樹皮”上畫滿花紋。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過豎紋。
畫有粗粗的空樹干范例1份。
粗粗的空樹干的作業紙盒各色油畫棒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大樹樹皮上的花紋。
師:老師帶小朋友散步時看過了大樹的樹皮,但你知道樹皮上有什么樣子的花紋呢?(引導幼兒說出上面有許多裂紋,像是短短的豎線)
二、老師示范講解畫豎紋的方法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看看畫上有什么?(是樹干,上面沒有花紋)
2、誰愿意上來給大樹穿上漂亮的外衣呢?(請愿意嘗試的幼兒上來示范畫樹干)
3、老師將幼兒的繪畫補充完整,在樹干上添畫上許多的豎線,畫滿整個樹干,并畫上一些圓圈。讓幼兒感受樹干上布滿了好看的花紋;
三、幼兒自由畫畫,老師進行指導。
1、老師交待繪畫的'內容。
師:你們畫紙上的大樹也是沒有穿衣服的,請你為它穿上漂亮的衣裳好嗎?
2、交待要求:注意要在大樹上畫上密密的、多多的花紋,給大樹穿上許多的花紋衣裳,大樹才會更漂亮!
3、幼兒繪畫,老師指導幼兒完成作品。
老師指導幼兒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順序地用短線條或小圓點繪畫大樹的花紋,鼓勵幼兒將樹干填滿。
四、展示幼兒繪畫作品,老師進行小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制作樹葉粘貼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的欲望。
2、提高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初步的創新實踐能力。
3、知道一物多用。
活動準備:各種樹葉粘貼畫圖片、各種樹葉、膠水、剪刀等。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游戲導入:老師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樹葉寶寶
師:今天老師是大樹媽媽,你們都是媽媽樹干上的樹葉寶寶,秋風吹來了,樹葉寶寶們要離開媽媽飄落下來,樹葉寶寶們輕輕地飄來飄去,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做樹葉飄落的動作。師:你們看,這里還有很多我們的落葉朋友呢,我們趕快把它們撿起來吧!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撿小樹葉。
二、基本部分
師:剛才樹葉寶寶們隨風飄落的樣子真是太美了!
1、你們覺得小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的時候像什么?
2、擴散思維活動: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爭搶著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活動流程: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用樹葉做了什么?
這一環節是啟發幼兒的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
請幼兒說說自己發現的秘密,并演示一遍看。有的直直地掉下來,有的慢慢地飄下來,有的邊轉邊落下來,有的落到地上會滾動或跳起來。
三、結束部分
幼兒制作完成后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說一說將樹葉變成了什么?
四、活動延伸完成
請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或到公園撿不同的樹葉。
活動反思: 孩子們的想象力較為豐富,對活動內容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后這節課運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方式,將幼兒活動的興趣激發起來。并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運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葉子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理發的各種常見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
2、模仿理發師,體驗常常理發真好。
3、初步了解理發的小常識。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具理發用品,包括剪刀、梳子、圍兜、吹風機、洗頭膏、毛巾等。
2、相關圖畫。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齊念兒歌——“小刺猬”理發。
說說兒歌里的小刺猬是誰?為什么說他是小刺猬?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出示畫),畫上有許多人,請你們找一找這些人中誰是“小刺猬”,說一說他們的頭發怎么了?
2、出示元元和方方的圖片。
師:元元和方方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就是不喜歡理發,成了“小刺猬”。
(1)元元怕洗頭,洗發水會使眼睛難受,可是方方不怕,方方有好辦法。猜一猜方方有什么對付洗發水的好辦法。
(2)方方怕電動剃發器,“吱吱”一響覺得發麻,可是元元不怕,元元有好辦法。猜一猜元元有什么對付電動剃發器的好辦法。
二、認識理發工具
1、出示理發店的理發用品,說一說這些都是什么工具。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工具?
2、談論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做做模仿動作。
(1)梳子有什么用?怎么用?(小木梳,刷刷刷,給你梳頭發)
(2)剪刀、電動剃發器有什么用?怎么用?(小剪刀,嚓嚓嚓,給你剪頭發)
(3)吹風機有什么用?除了吹干頭發還能做些什么?(小吹風,呼呼呼,給你吹頭發)
(4)頭發理好了,照照鏡子滿意嗎?
3、現在,老師把這些理發的工具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理發》。
利用圖片鞏固兒歌內容,師生邊念兒歌邊模仿理發師的動作。
三、學做理發師
1、使用玩具理發用品,兩人結伴,輪流扮演理發師和顧客,按以上的兒歌內容,輪換著相互理發。(提示:大家玩時要注意愛護理發的工具)
2、對子鏡子照一照,頭發又清潔又整齊,體會理發后不是“小刺猬”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周內,我們小班正在開展主題《理發師》的活動,《理發師》是我向教研組開放的一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制定了活動的目標:1、了解理發店的各種常見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2、學做理發師,體驗常常理發真好。開始我以兒歌“小刺猬理發”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孩子們說說兒歌里的小刺猬是誰?為什么說他是小刺猬?孩子們說出了其中的道理。接下去的一個問題環節是請幼兒找一找圖片上的小刺猬,我覺得這張圖片設計的不是很好。第三個問題通過猜一猜元元和方方有什么對付洗發水和電動剃發器的'好辦法。孩子們的回答是正確的,而且方法比較多。第二個環節是認識理發工具,由于有一定的理發經驗,對于理發的這些工具也能說出,但在談論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時,我沒有把工具使用時發出的聲音強調出來,導致后面的兒歌學起來幼兒沒有興趣。做做模仿動作。最后的一個環節是學做理發師,主要是讓幼兒使用玩具理發用品,兩人結伴,輪流扮演理發師和顧客,能按兒歌內容,輪換著相互理發。這一點我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捕捉了幼兒的興趣點,并提供給他們豐富的材料,幼兒模仿理發師的游戲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真正想知道的東西。這種順應幼兒的興趣點生成探索活動,是師生有效互動的方式之一。
總之,在主題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要求教師心中有幼兒,要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小百科:理發又名頭發護理,常見的是修剪頭發,簡稱剪發,令人外觀清潔整齊,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理發可以是家庭生活活動,家屬及朋友互相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雞蛋易碎的特點,并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保護蛋娃娃。
2、愿意在討論中認真傾聽并發表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用熟雞蛋裝飾的.蛋娃娃。
2、塑料筐兩個;大米、棉花、小包、盒子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述: 今天是丁丁的生日,媽媽給了她一件生日禮物,會是什么呢?
(蛋娃娃)
丁丁可喜歡蛋娃娃了,她和蛋娃娃一起唱歌,一起游戲。
可是一不小心,蛋娃娃“啪”的一聲掉到地上,蛋娃娃怎么樣了?(摔破了)
丁丁傷心地哭了起來。
二、護蛋任務
1、教師:小朋友,你們能告訴老師,蛋娃娃是怎么破了的嗎?
蛋妹妹除了碰到地上會破,還會怎么破了呢?
我們用力攥她時會破嗎?
2、教師小結:蛋娃娃碰到地面、桌子、石頭等硬的東西上,容易破。我們用力攥她的時候也會破。
你們看丁丁哭得那么傷心,你們想幫助她保護蛋娃娃嗎?
三、討論:護蛋方案
1、和幼兒一起討論保護蛋娃娃的方法。
誰能想想辦法,該怎么保護蛋娃娃,不讓它破了呢?
2、引導幼兒運用一些輔助材料來保護蛋娃娃。
幫助幼兒把想出的辦法通過一些輔助材料來操作,從而驗證自己想的辦法是否可行。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游戲活動:護蛋行動
1、教師:小朋友真棒呀!你們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保護蛋娃娃,蛋娃娃可高興了。
為了感謝大家,也為了試試我們是不是細心,蛋娃娃想和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
2、講解游戲規則
幼兒以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遞接蛋娃娃,最后安全遞到筐內。
3、提醒幼兒要小心保護好蛋娃娃,對受傷的蛋娃娃可以用紗布進行包扎,讓幼兒感受關愛他人。
五、結束
教師肯定幼兒小心運蛋的行為,并告訴幼兒蛋妹妹有點累了,請小朋友輕輕把她送到床上去睡一覺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游戲及動作建議:
前奏一一一“找朋友”游戲:第1-8小節,教師持錘依次在幼兒頭上點,做“找朋友”狀,至第9小節前一拍小錘停在一幼兒頭上,做“找到一個好朋友”狀:
A段一一一“交朋友”游戲:弱起小節教師持錘邀請,幼兒快速抱錘。
第1-3小節:3拍抱錘走、3拍抱錘轉;第4小節退回原位,至最后弱起小節快速將錘送至另一位幼兒:
第5-16小節:同第1至4節,每一樂句交換一幼兒做游戲。
B段一一一“捶你嘍”游戲:教師持錘在“嘣”處捶擊幼兒屁股,被錘幼兒隨即跑向圈上任意位置,重復玩7次;
教學目標:
1、隨樂合拍地與小錘玩“身體接觸”游戲。
2、能在“說唱”部分的“嘣”處做出捶、跑的快速反應。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始終,充分享受捶擊游戲的愉悅和逗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剪輯:教學用“充氣錘”一個。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圓游戲的體驗(如吹泡泡、大皮球游戲)。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幼兒猜猜、教師逗引表現出對錘子的興趣。
(2)小錘“找朋友”游戲,在音樂聲中與幼兒互動,感受與小錘接觸的`樂趣。
2.引逗游戲
(1)小錘“交朋友”游戲,幼兒在小錘的邀請下做“抱住小錘跟我走”。
(2)幼兒“抱錘轉圈”游戲,在教師的哼唱中練習“轉個圈回去啦”,退回原位。
(3)完整隨A段音樂游戲。
(4)聽辨B段音樂,模唱“CD嘣”。
(5)“捶你嘍”游戲,幼兒在被捶、自捶、捶她的引逗游戲中鞏固練習“嘣”處節奏。
(6)完整隨B段音樂游戲。
(7)坐在座位上完整游戲。
3.挑戰游戲
(l)站在圓上完整游戲,變換捶擊的部位,感受小錘捶屁股的逗樂。
(2)加入游戲規則:在“嘣”處一錘即跑(被捶幼兒跑向圓上任意位置)。
(3)圓上完整游戲,嘗試請有興趣的幼兒持錘玩B段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1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3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