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精)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l、認識紅顏色。
2、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準備:
布置彩色的環境,如掛彩帶、彩旗;一棵掛滿紅蘋果的樹(蘋果可摘下),紅色皺紋紙塊若干,一朵花的輪廓圖及膠水。
活動與指導:
l、出示紅色物品教幼兒認識紅色(紅五星、紅花、紅領巾、紅辣椒、紅帽子……),紅顏色很顯眼、很漂亮。
2、請幼兒找找哪里有紅顏色的東西,看誰找得多,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尋找室內環境中的紅色物,并說出××是紅色的。
3、給娃娃送紅蘋果,每人摘一個紅蘋果給娃娃。
4、猜猜盒里有什么(出示紙盒,里面裝有紅皺紋紙塊),請幼兒用紅紙塊團成紅色小紙球,大家一起做一朵紅花(老師協助幼兒將一粒粒紙團粘在花的輪廓里)。
活動建議:
1、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環境中的色彩進行活動。
2、可根據班級環境布置的需要運用紅色進行創造。如用紅色紙球粘出"小巧手"的字形圖等。
目標:
1、 觀察、欣賞紅色物品,認識紅顏色。
2、掌握團和粘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掌握團和粘的方法。
活動準備:
布置彩色的環境,如掛彩帶、彩旗;一棵掛滿紅蘋果的樹(蘋果可摘下);紅色皺紋紙塊若干,一朵花的輪廓圖及膠水。
活動與指導:
(一)觀察、欣賞紅色物品
1、觀察、欣賞紅色物品,如紅五星、紅花、紅領巾、紅帽子、紅辣椒……。
2、小結 :紅顏色很顯眼、很漂亮。
(二)游戲:找紅色,認識紅顏色
1、從環境中,找找哪里有紅顏色的東西,看誰找得多,并說出××是紅色的。
(教師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尋找室內環境中的紅色物品。)
2、給娃娃送紅蘋果,每人摘一個紅蘋果給娃娃。
(三)做紅花,掌握操作方法
1、團一團:
(教師出示紙盒,里面裝有紅色皺紋紙塊)用紅色皺紋紙塊團成小紙球。
小結 :團的方法……
2、粘一粘:
大家將一個個小紙球粘在花的輪廓里,做成一朵紅花。
小結:粘的方法……
(四)展示、欣賞欣賞做好的大紅花,體驗集體創作的快樂。
活動建議:
1、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環境中的色彩進行活動。
2、可根據班級環境布置的需要,運用紅色進行創造。如用紅色紙球粘出"小巧手"的字形圖等。
修訂感言:
1、格式、字體、表述要規范,一步到位,以免返工;
2、及時總結、提升知識點和技能要領;
3、整個活動從幼兒出發,從幼兒的行為出發(所有表述的.主體默認為幼兒,無論目標、重難點,還是過程),同時,體現教師的指導與幫助;
4、目標、重難點與過程保持高度一致;
5、目標、重難點與過程體現領域的關鍵經驗與關鍵能力的培養(如本活動的重難點不是認識紅色,而是掌握團和粘的方法);
6、關注活動的基本模式。本活動的基本模式為:觀察與欣賞-游戲-操作-展示與欣賞,體現出基于審美與體驗的幼兒美術教育思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拖拉玩具進行繞障礙走。
2、提高空間方位知覺的準確性。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各種拖拉玩具、大積木、小椅子、獨木橋等。
2、在場地上設置各種障礙,距離為3米。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練習
1.每人拿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
2.幼兒手持一個拖拉玩具四散走,教師提醒幼兒相互間不碰撞。
3.幼兒自由走過任何一個障礙物,也可以自由在障礙物間繞著來回走。
4.幼兒手持玩具一個跟著一個在直線上走,后面的幼兒不要踩著前面的玩具。
二、聽信號走
1.聽老師口令,變化不同的方式走。
(走圓圈、走獨木橋、繞障礙走等。)
2.分組聽口令,變換不同方式走。
3.交流走的方法。
三、游戲鞏固
幼兒分成4隊,每對幼兒拖拉玩具依次輪流繞障礙、走過獨木橋。
幼兒隨著音樂,拉著玩具回教室。
小百科:玩具適合兒童,更適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開智慧天窗的工具,讓人們機智聰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點,了解自己的小腳丫及其簡單的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體驗穿大鞋的樂趣,鍛煉身體的協調性。
3、初步培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能產生愉悅的情緒。
4、初步了解腳的小常識。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音樂2、成長的腳印圖片3、成人的鞋子(每人一雙)4、布置一塊地毯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中大三幅腳印圖,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①瞧!這些是什么?(出示腳印)
②這些腳有什么不一樣?(有大有小)
③猜猜這是誰的腳印?(操作翻卡圖片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④我們來給腳印排排隊吧?
⑤數數有幾對腳印?
⑥爸爸媽媽的腳是不是一出生就這么大?
(爸爸媽媽的腳剛出生是怎樣的?然后呢?)
⑦你的腳剛出生時是怎樣的?
現在呢?將來呢?猜猜你長大了,腳會有多大?
⑧小結:我們在慢慢長大,腳也會跟著慢慢長大。
二、感知小腳的特征及其用途
(1)、動一動小腳。
錄音機里傳來一段輕快的音樂,我和孩子們一起隨著音樂念著兒歌動起了小腳:雙手撐住地,兩腿放輕松;小腳腕兒,你在哪兒?請你出來轉一轉;左三圈兒,點點頭,右三圈兒,點點頭,左搖右搖點點頭;一前一后真有趣,前前后后點點頭;腳趾娃娃快快來,一起和我跳跳舞,一二三四……八二三四。活動完了小腳,在老師的建議下,孩子們一起脫掉了襪子。我們和小腳一起玩好嗎?把你的小腳露出來吧!
(2)、數一數小腳。
孩子們把襪子脫掉以后,興奮極了,一個個摸起了小腳。我便故意大聲地邊點腳丫邊數數:“1、2、3、4、5,呀!我有五個腳趾。”孩子們被我這么一說也紛紛數起來。我便讓他們互相數數,并提醒他們,要慢慢點、慢慢數,點一個腳趾數一個數,(因為小班孩子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還不太強)。)另一只呢?
(3)、撓一撓小腳。
“孩子們,我們剛才數小腳,知道了每只腳都有五個腳趾,現在我們來撓一撓自己的腳,再撓一撓旁邊小朋友的腳,看看有什么感覺。”
(4)、聞一聞小腳。
撓了大約三四分鐘后,我穩定了孩子們的情緒,然后提議“孩子們我們來聞一聞小腳有什么味道”,再想一想“有的小朋友的.腳為什么有味? 腳有味有許多原因,那么有什么方法,讓腳干干凈凈,舒舒服服?(要天天認真洗腳,天天換襪子,還要換鞋子,這樣我們的腳就不會有難聞的味道了)
三、過身體動作引導幼兒了解腳的作用。
(1)、提問:我們的小腳可以干什么?集體探討,讓幼兒用動作表示出來。
(2)、師生共跳《腳丫舞》,體驗快樂。
游戲:小腳丫小腳丫,真能干
走一走,走一走
轉個圈圈跑回來
(把“走一走”改為跳、踢等動作進行游戲)
(3)摸摸小腳有什么感覺?(有點涼)怎么辦?給小腳找襪子朋友吧?
四、游戲:穿大鞋
(1)師:哎呀,腳踩在地板上感覺好冷啊!天冷了,我們怎么來保護小腳啊?
大人有大人的鞋子,小孩有小孩的鞋子,要是我們穿上大人的鞋子,那有多有趣啊!
(2)尋找自己帶來的媽媽爸爸的鞋子
穿上大鞋后自由活動,走一走,跳一跳,踢一踢,感受穿大鞋的樂趣。
(3)幼兒談談穿大鞋的感受。
幼A:我的腳好像有里面跳舞。
幼B:我穿了大鞋摔了一跤。
幼C:我穿大鞋跳舞,鞋子掉了。
小結:穿上了大鞋,我們會摔跤,不方便,要大小合適的鞋才舒服。
(4)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師:媽媽爸爸的鞋子真大啊,我們小孩穿著太不方便啦,我們還是穿回自己的小鞋吧!
(把媽媽的鞋擺放成整齊的一排)
(4)找鞋子的朋友:提醒幼兒鞋子一左一右別穿反了
五、結束。
剛才我們的手同腳和鞋子玩了,有小蟲蟲爬到手上了,怎么辦?我們一起去洗洗吧!
活動延伸
印下幼兒的足跡,明年再來看腳丫是不是長大了一些,并祝愿小朋友快樂健康地成長。請幼兒繼續探索小腳丫的其它秘密。
活動反思
實踐活動下來,發現這次活動幼兒很愿意參與,但我覺得孩子雖然比較開心,可是和我預設想象的還有距離,因為活動的對象來自于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很神秘而又充滿情趣的事情,全體幼兒能始終興趣盎然地投入活動。由于老師的考慮不周,沒有形成較好的規則意識,通過反思和其他老師的指導,我發現了仍需補缺的地方,作為教師,我應該更仔細的考慮問題,要做到做一百個準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數量,并說出總數,鞏固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貼一貼、數一數、說一說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數量。
3、喜歡參與做做玩玩的活動,并對數數活動有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個,一罐三個,一罐四個(紅色、黃色、綠色、紫色)貨架4個分別貼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圖片標記。
學具:
1、膠棒人手一個,各種顏色的糖果若干(綠色、紅色、黃色、紫色)
2、印有糖罐子的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通過“糖果”的游戲形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數量。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吃的東西,你們猜猜是什么?一起來看看。每一瓶有幾顆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們一起用小手數一數。集體學習手口一致點數。
2、通過幼兒自己貼糖果,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出示貼糖果的材料。
(2)教師演示制作方法:每個小朋友拿一個小簍子,把糖果一顆一顆的貼在瓶子里,一邊貼一邊數一數,注意要把膠棒涂在沒有畫的這面。
(3)做好后請幼兒數一數,說一說:我的糖瓶子里一共有幾顆糖果?還可以數一數同伴的瓶子里有幾顆糖果。
3、通過送糖葫蘆回家的形式,練習按標記分類
(1)介紹不同口味糖果的標記。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糖瓶子里上有幾顆糖果,并按標記把糖果送到簍子里。
(3)集體送糖果回家。
4、小結:今天小朋友都貼了不同數量的糖果,而且把它們都送回了家,你們真棒!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好吃的糖果,我們一起去嘗一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把數學活動和游戲活動進行了整合,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在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在最后一個活動中,教師針對班級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的不同,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數量卡,找到相應的糖果,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都有所提高,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動非常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