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6—9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和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并記錄10的9種分法。
2、難點:總結歸納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操作學具打印。
2、若干小矮人圖片和小房子(課前已打印)。
3、數字卡片若干(課前已打印)。
活動過程:
(一)、問答形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如:
師:我來問,你來答,9可以分成3和幾?(幼兒邊拍手邊回答)
(二)、學習10 的組成和分解。
1、故事導入(PPT)。
教師: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著一位美麗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興,因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做客,你們看,他們來了。
提問:
(1)來了幾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進兩座小房子里,該怎么住呢?引出課題《10的分解與組成》。
2、幼兒動手操作卡片,把10張小矮人卡片擺一擺,記一記來思考10的多種分法,幫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兒分成10組,每四人一組。
(2)每組請一名幼兒做記錄,其余幼兒動手操作。
(3)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總結10的9種分法:(PPT)
3、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現總結10以內數分解組成規律:除1以外,每個數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所分成的兩個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即整體大于部分;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個1,即遞增遞減規律;交換規律。
(三) 、鞏固練習(操作學具)
1、卡片填數
2、找鑰匙開鎖 (開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鑰匙和鎖上的數字,哪兩個數字合起來是10,就用線連起來)。
(四) 、游戲活動
1、“找朋友”。
游戲規則:請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兩數和起來是10。
2、火車開了。
游戲規則:幼兒每人一張數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數字合起來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車,邊唱《火車開了》歌曲邊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幼兒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通過擺一擺、記一記、說一說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自主嘗試探索,學習并掌握了10的9種分法,幼兒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還發現和總結出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戲環節里,忙亂中忘了讓幼兒自己去找“好朋友”;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和參與意識較差,不愿與同伴交流,還需加強訓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遷移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3、感受詩歌中寧靜、柔美的氣氛,體驗參與詩歌創編的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
活動準備:
幼兒認識和觀察過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
搖籃曲、大圖片、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創設意境。
1、幼兒在等待上課的過程中,聆聽搖籃曲。提問:“聽著現在的音樂,大家感覺怎樣?”(想睡覺)
2、出示小寶寶,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寶寶也想睡覺了,誰來哄他?(請一幼兒上來示范)他是怎樣哄?(拍他、笑瞇瞇的、搖搖籃等)
我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來哄寶寶。(請幼兒演示怎樣哄寶寶睡覺。)
怎么小寶寶還沒睡著呀?我們給他來點音樂吧!(放緩慢音樂)
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寶寶是怎么睡著的?(出示圖,教師邊做邊說詩歌的最后一段。)
為什么要輕輕唱?原來寶寶聽了輕輕的音樂才睡著的。
我們一起看著圖來哄哄寶寶。(幼兒練習。)
二、整體感知詩歌。
1、師:“還有一些寶寶也想睡覺了,它們是誰呢?”(師朗誦詩歌)
2、幼兒交流。(出示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
3、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都想睡覺了,那誰是它們的搖籃呢?(師再次朗誦詩歌)
4、幼兒交流。(教師出示背景圖)為什么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呢?……(師出示漢字)
5、“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和小寶寶都在自己的.搖籃里舒舒服服的睡著。看著寶寶們幸福的樣子,我想到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搖籃》,(出示題目,齊讀)請大家仔細聽一聽,詩歌里誰在哄寶寶?怎么哄的?(師朗誦詩歌)
三、學習詩歌
(一)第一段:星寶寶
1、搖籃搖啊搖,星寶寶要睡覺,誰哄著星寶寶睡著的呢?
(出示白云。)瞧,誰來了?(白云)原來是白云啊,她是怎么哄星寶寶的?(白云飄啊飄)是啊,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為什么白云要輕輕地飄啊?不能重重的嗎?(做一做白云飄的動作,邊做邊說: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5、我想把星寶寶睡覺的這件事說一說,行嗎?誰也愿意來說一說?(個別指名讀)
6、集體朗誦。(邊朗誦邊表演)
(二)第二段:花寶寶
1、過渡:看著星寶寶睡得那么香,花寶寶也揉揉眼睛想要睡覺了。誰是花寶寶的搖籃啊?又是誰來哄她的呢?仔細聽哦!(教師朗誦第二段詩歌)
2、幼兒交流。
3、分組朗誦(加動作)
(三)第三、四段:魚寶寶、小寶寶
1、星寶寶、花寶寶都睡了,魚寶寶也不鬧了,它也要睡覺了。誰是它的搖籃?又是誰哄它睡覺的呢?你能看著圖片來說一說嗎?(出示浪花圖)
2、幼兒個別、分男女練習。
3、星寶寶睡了,花寶寶睡了,魚寶寶也睡了,我們的小寶寶也要怎么樣了?(睡覺了)這時,媽媽的手就是小寶寶的搖籃。(出示圖片)誰看著圖片來說一說?
4、幼兒練習。
5、寶寶睡得真香啊!你覺得這首詩歌聽上去是什么感覺?(優美、舒服、溫馨等)
6、我們一起把這些圖片都說一說好嗎?(完整地朗誦詩歌,配樂)
7、小結: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搖籃,他們在這個搖籃里睡得可香了。
四、仿編詩歌
1、出示創編圖片
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的寶寶也要睡覺了,誰是它們的搖籃?又是誰來哄這些寶寶的呢?請你們用詩歌里的話來說一說。(幼兒討論,教師指導)
2、交流,評價。
3、剛才小朋友幫助很多寶寶找到了他們的搖籃。讓我們去語言區把它們記錄下來,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發展,但他們手上的靈活性及耐性還需要加強,本班個別幼兒有時很頑皮,為了讓幼兒對待事情更投入更專注,所以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蛋殼制作玩具的方法。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制作玩具的方法。
2、難點:學習兔子,熊貓,小豬等動物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尾巴的不同剪法。
活動準備
空雞蛋殼若干個,小石子若干,彩色紙若干張,雙面膠一卷。
活動過程
(一)欣賞觀察:
老師拿出自己做好的幾種用雞蛋殼制作的玩具讓幼兒欣賞。
(二)教幼兒制作小白兔的玩具:
1.取一個蛋殼,洞口向上并放入小石子,取粉紅色紙剪成橢圓形長條做兔子耳朵,站在洞口上方的兩邊。
2.取紅色紙,剪成圓形的小眼睛粘在兔子耳朵下方,用紅色彩筆畫出兔子的嘴巴,剪一個粉紅色的小橢圓形做兔子尾巴。小白兔就做成了。
(三)小朋友展現并交流,老師點評:
讓幼兒互相觀看自己的玩具,然后老師點評。
(四)活動延伸:
老師讓幼兒用上面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動物。老師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尾巴的`不同剪法。
教學反思
1.通過活動,小朋友們對手工制作的興趣很濃,每個小朋友都在參與這次活動,無論小朋友們的手工作品完成的怎樣,老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們有了自信心。
2.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和增添了生活樂趣。讓幼兒在興趣中學習鍛煉,培養良好的能力。
3.但也有不足之處:就是由于時間關系,教師沒有全部輔導,只輔導了個別幾個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l、學習運用泥板造型、刻畫等手法表現古淹城的建筑特征。
2、對我國古代建筑感興趣,樂意用陶藝表現。
1、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參觀古淹城。
2、古淹城建筑物圖片若干。
3、陶泥、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喚起幼兒的回憶:
(l)教師:上次我們一起參觀了古淹城,你們還有印象嗎?誰來說說,你看到那里的房子、城墻等建筑是什么樣的?
(2)出示圖片,幼兒自由交流,進一步了解、掌握其建筑特征。
●通過提問,喚起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通過交流、觀看圖片,使幼兒對古建筑特征的了解更為清晰,為幼兒開展制作打下基礎。
2、教師交代活動內容。
教師:今天我們就運用已學過的泥板造型、刻畫等手法把你看到的古淹城表現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要大膽表現出古建筑的特征。
4.展示作品,教師進行講評。
(1)教師:你最喜歡哪個建筑?為什么?
(2)鼓勵幼兒進行自評或他評,教師對個別有創意的、能突出建筑特征的'作品進行重點講評,供幼兒相互學習。
●通過展示作品,讓幼兒進行互評,達到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的點評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幼兒今后的制作開拓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收集有關古淹城的圖片,張貼于活動室墻面供幼兒欣賞。
☆家園共育請有條件的家長帶幼兒到古淹城走一走、看一看,并給幼兒講講有關卉淹城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⒈練習鉆及雙腳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掌握基本動作要領。
⒉能協調、靈活地鉆過山洞,會雙腳輕輕地從高處往下跳。
⒊不怕困難,用于挑戰自我,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及自豪感。
活動準備:背景音樂,拱門、高低凳、地墊、拼圖等。
活動過程:
一、以“小魔仙做運動”情境導入主題,帶領幼兒進行熱身。
⒈請幼兒隨音樂做熱身活動,重點活動腰部和腿部。
⒉拓展練習:前后、左右移動重心,感受重心移動時身體的平衡,為鉆山洞做鋪墊。
二、通過“小魔仙學本領”游戲,引導幼兒探索鉆及從高處跳下的動作。
⒈請幼兒討論、嘗試鉆過“山洞”的'方法,重點引導幼兒體驗鉆“山洞”時重心的移動。
⒉降低“山洞”高度,引導幼兒探索鉆過矮“山洞”的方法。根據幼兒表現進行指導,規范動作要領。
⒊請幼兒討論、嘗試從高處跳下的方法,重點引導幼兒探索輕巧落地的方法。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教師提升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
小結:從高處往下跳時,雙腳并攏站穩,擺臂、屈膝,輕輕落地。
三、創設“解救女王”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體驗勇于挑戰、獲得成功的快樂。
⒈第一次游戲:“尋找密碼”,鞏固鉆和雙腳同時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
規則:前面的“小魔仙”鉆過“魔洞”后,后面的才可以出發;一個人只能拿著一片拼圖,小組合作拼圖,算出正確密碼。
重點觀察幼兒起跳不穩、落地沉重的原因,進行個別指導。
⒉第二次游戲:“解救女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及自豪。
增加山洞密度、降低高度,提高游戲難度。提問:山洞多,有高也有矮,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四、游戲結束,創設“小魔仙歡慶”的情境,引導幼兒相互捶背、敲腿,放松身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煤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
2、遇到煤氣泄漏時知道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煤氣瓶一個(仿真玩具)。
2、煤氣泄漏和爆炸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認識煤氣瓶、煤氣爐和管道煤氣,了解煤氣的用處
1. 教師出示煤氣瓶,提問:這是什么?小朋友家里使用煤氣嗎?你們家的煤氣是從哪里來的?煤氣有什么用?
2. 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煤氣有兩種,一種是管道煤氣,一種是瓶裝煤氣。
它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例如:能燒水、燒飯、燒菜、煲湯等等
二、觀看視頻,了解煤氣的危險性。
1. 教師: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煤氣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2.觀看有關煤氣使用的視頻,使幼兒初步了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事故。
3. 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煤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剛才小朋友看到視頻時,里面發生了什么事情?(漏煤氣、爆炸了)
教師小結:在使用煤氣煮東西時,成人不能沒關閉煤氣爐開關就離開。小朋友年齡小,不能私自去廚房玩弄煤氣爐。
三、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安全使用煤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 怎樣安全使用煤氣。
2. 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漏氣了會有難聞的`氣味;會吱吱的聲音……)
3. 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映呢?
(會頭暈、會呼吸不了、會暈倒……)
四、教師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重點講解幾個問題。
1. 當成人在廚房使用煤氣烹飪時或時成人不在時,小朋友都盡量不到廚房里玩耍。
2. 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隨便動煤氣灶的開關。
3. 如果聞到煤氣味時,要及時提醒家里的成人。
4、當煤氣泄漏嚴重時,要及時的從安全通道離開,不乘坐電梯不按門鈴。到達安全地方時打119報警。
活動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該活動幼兒還了解到安全用氣的必要性,知道煤氣的好處與危險,懂得不私自到廚房玩煤氣爐開關。了解正確使用煤氣方法以及遇到煤氣泄漏時的自我保護方法,避免危險的發生。
小百科:煤氣是以煤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組分的氣體。根據加工方法、煤氣性質和用途分為:煤氣化得到的是水煤氣、半水煤氣、空氣煤氣 (或稱發生爐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