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事項。
遵守乘車的基本規則。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乘坐過校車等交通工具的經歷。
課件準備:“這樣坐車對不對”插圖。
活動過程
談話激趣,引導幼兒回憶乘坐校車時自己在車上做過的事。
——你們平時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你們在校車上都喜歡做些什么事?
——校車上能不能做這些事呢?
小結:乘坐校車這類型公共交通工具時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可能會造成危險,就不能做。
出示圖片“這樣坐車對不對”,引導幼兒討論圖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確。
1、出示圖片1。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圖片中這些小朋友的行為對不對?
——他們是怎樣上校車的?
——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2、出示圖片2。
——上車找到座位后要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3、出示圖片3。
——校車開動了,小朋友拿著尖尖的玩具在玩,這樣對嗎?為什么?
——能在車上吃東西嗎?為什么?
——頭和手能伸出窗戶外面嗎?為什么?
4、出示圖片4。
——校車到站要下車了,應該怎樣下車呢?
小結:乘坐校車時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這樣才能保護我們自己的安全,也能保護他人的安全。
師幼一同玩乘校車游戲,鞏固幼兒關于乘車的基本規則與注意事項。
1、教師講述游戲規則:老師扮演司機,幼兒扮演乘客。乘客上車之前要說“暗號”,“暗號”就是幼兒說一條自己知道的乘車規則或注意事項,說不出的幼兒可重復前面幼兒說的內容。游戲過程中若有幼兒違反規則:不說“暗號”上車或者上車之后不遵守乘車規則,則該幼兒就不能繼續游戲。
2、師幼一起游戲,鞏固幼兒的相關經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棉簽在指定范圍內點畫圓點,表現斑點狗身上的花紋.
2.注意將棉簽放回指定的顏料盤中,保持手指和畫面的干凈。
3、對用棉簽添畫的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畫好的狗圖片。
2、棉簽若干,黑色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狗圖片,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1、老師出示小狗的圖片,(以小狗的口吻):嗚嗚……師:你怎么啦,小狗?
小狗:我……我把衣服丟了,現在這樣回去媽媽肯定不認識我了。
師:我來幫你找,那你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小狗:我的衣服上有圓圓的黑點點。
師:(老師偽裝找一找,可是沒找著)這樣吧,我們來幫你做一件,好嗎?你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小狗:我的衣服上有黑色的斑點。
二、 幼兒學習用棉簽畫圓點,表現斑點狗身上的花紋1、師:(老師出示棉簽,啟發幼兒用棉簽蘸上黑顏色在小狗身上點黑色斑點)寶寶們知不知道老師手里的是什么呀?(幼:棉簽棒)2、師:猜猜看我們今天用它來干什么呢?
3、教師示范老師先在小狗身上涂畫了兩個黑斑點,然后啟發幼兒添畫黑斑點。添畫完畢出現了一只可愛的斑點狗,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三、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操作要求:
1、引導幼兒在輪廓線內畫黑斑點,給小狗穿上一件漂亮的斑點衣服;2、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點畫完將棉簽放回盤內。
四、展示幼兒的作品,舉辦斑點狗比賽師: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斑點狗選美比賽吧!(教師簡單講評,表揚畫面整潔的幼兒)師:我們小朋友幫斑點狗穿的斑點衣服都很漂亮,它們呀都是漂亮的斑點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知道瓶蓋子的作用,在尋找瓶子特征的過程中,嘗試選擇合適的蓋子與瓶子進行匹配。
2. 樂意探索擰、按等不同方法,嘗試蓋緊瓶蓋,發展手部動作。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通過自己動手給瓶子蓋蓋子,發現不同的蓋子適合不同瓶子。
發展孩子的手部動作,給各種瓶子蓋蓋子,并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瓶子都是有蓋子的,如果生活中少了蓋子會帶來很多方便;
環境準備: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泡沫板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當);橡皮筋(細而長,便于孩子操作);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并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老師:我們的超市里有許多有用的瓶子,有飲料瓶、食品瓶、化妝品瓶、洗滌用品瓶等大大小小式樣不一的瓶子,老師想在這些瓶子里裝東西,可是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下該怎么辦呢?
重點提問:老師心里真著急,沒有了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為什么?
【這一問題幫助幼兒了解蓋子對瓶子的重要性,旨在和孩子們共同討論缺少了蓋子會發生哪些問題。孩子們紛紛表示沒有瓶蓋子是絕對不行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臟東西會跑到瓶子里面去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瓶子里面的東西會流出來了,都浪費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里面的東西不衛生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小蟲子會飛進去,東西就不能吃了”……】
老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小結:引導幼兒討論瓶蓋子的作用——沒有瓶蓋子里面的東西會跑出來,會被弄臟,用時不方便,吃的東西就會變得不衛生。
二、“找蓋子”
1、 教師鼓勵幼兒動手為瓶子找合適的蓋子,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放在自己的泡沫板上。
這一環節中,能力較弱的孩子最少為3個瓶子找到蓋子,能力較強的'孩子最多為6個瓶子找到了蓋子,他們高高興興地將配好蓋子的瓶子捧到了自己的“家”里(泡沫板上),還和旁邊的同伴互相介紹自己的瓶子和蓋子呢!
【老師觀察到,孩子在幫瓶子找蓋子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孩子通過觀察瓶子和蓋子的顏色來配對;有的孩子通過瓶子和蓋子的大小來配對,老師仔細觀察,記住孩子們的這些方法,小班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比較弱,可能自己使用的方法說不清楚,老師觀察入微,稍后可以幫助孩子梳理經驗。】
2、你給幾個瓶子找到了蓋子?
【一筆帶過的一個環節,鞏固小班孩子點數的能力,尋找到數量多的孩子老師可以在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
3、為什么還多出來幾個蓋子呢?它們到底是哪些瓶子的呢?
【孩子們大多找的都是大的、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瓶子,例如飲料、洗發水、沐浴露、面油等,而一些平時不常見的,例如香水瓶、保健品都沒有人幫著找蓋子,還有就是一些蓋子特別難蓋的,蓋的方法和平時使用的不太一樣的,孩子們就采取放棄的辦法了。】
4、是怎么找到最合適的蓋子的?怎么幫它蓋蓋子的呢?
【根據孩子尋找過程中的方法,以及剩余瓶子大家共同找出的方法,幫助孩子共同梳理瓶子找蓋子的各種方法: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蓋蓋子的方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老師重點介紹蓋子的不同蓋法)……】
5、每個瓶子都有不同的蓋子,那么瓶子里的東西是怎么出來的呢?
【通過老師和孩子的演示,總結出了各種瓶子出東西的方法:按、擠、倒……】
三、“找朋友”
1、每個孩子去找兩個“好朋友”瓶子,這兩個好朋友要有一個地方是一樣的,比如說它們都是飲料瓶子……;
【旨在鼓勵孩子發現瓶子之間的共同點,例如顏色、功用、按取方式或者是一摸一樣的瓶子,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
2、將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送到自己的泡沫板上;
3、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兩個“好朋友”瓶子一樣的地方;
【因為老師介紹演示的是飲料瓶子找朋友,所以找飲料瓶的孩子特別多,還有的孩子找到洗發水的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將顏色相同的兩個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玻璃瓶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兩個都是用按德方法將東西弄出來的瓶子做朋友……】
四、活動小結
小結瓶子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激發幼兒繼續尋找、探究的興趣。】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我設計的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瓶子和蓋子、把玩弄瓶子和蓋子,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經驗,經常見到幼兒對瓶蓋的擰、開等動作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較多見, 活動很容易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動手嘗試,在反復的操作中能找出瓶蓋和瓶口匹配才能蓋上的方法。
活動結束后.我將活動操作材料投放到區角游戲中,一來讓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得到鞏固練習,二來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操作欲望,三來鼓勵幼兒留意觀察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瓶子和蓋子,發現了奇特的瓶子和蓋子,可以帶來與同伴一起分享。讓幼兒初步產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并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專家點評:
這節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要求明確,操作有序;二是擴大了幼兒的活動范圍,活動時更寬敞;三是注意了幼兒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活動的過程中,鄭老師沒有牽著幼兒的鼻子走,也沒有一放了事,而是讓幼兒明白了具體的操作要求后進行自主活動,并且有充裕的時間鼓勵幼兒看看、講講。整個活動始終保持著寬松、和諧、快樂、有序的氣氛。目標層層遞進,教學方法使用得當,體現了有效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泥團、糖紙包裝做成糖果。
2.能自主地參與操作,有積極的活動欲望。
活動準備:
1.各類糖果紙若干。
2.橡皮泥、泥工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說說好吃的糖果。
引導幼兒圍繞“我吃過的糖果”討論。
提問:
①小朋友吃過糖果嗎?糖果是怎么樣的?(外面是糖果紙、里面是糖果)
②你吃過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它是什么顏色的?
2.看看有趣的'糖果。
(1)出示教師制作的糖果,請幼兒猜猜這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2)請幼兒拆開糖紙,看看糖果是什么形狀的。
(3)提出任務:為糖果屋提供各種各樣的糖果。
3.做做七彩的糖果。
(1)做糖果。
①重點引導幼兒做出各種各樣形狀的糖果。
②鼓勵幼兒根據糖的口味選擇相應的顏色,如牛奶味可以選擇白色的泥來制作等。
(2)包糖果。(練習擰的技能)
教師知道注意點:泥團的大小要適中,做好的糖果要裝在小盒子里。
4、玩買糖果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蔬菜的外形特征,并能說出它的名稱。
2、初步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概念。
3、鼓勵幼兒多吃蔬菜,體驗品嘗蔬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不同種類的蔬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感知蔬菜外形特征,體驗光滑和粗糙,并能說出名稱。
1.師: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樣東西,它們藏在了布袋里,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嗎?請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猜一猜里面可能是什么?
師:這個摸上去很光滑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打開看一看。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幼:圓圓的、紅紅的)教師出示西紅柿圖片,并用圖標做記錄。
2、師:咦?那這個口袋的東西摸上去會有什么感覺呢?誰愿意來摸一摸?這個很粗糙的東西會是什么呢?(幼兒猜測)老師把它請出來,教師出示黃瓜,并用圖標做記錄做記錄。
二、選一選,送一送,根據蔬菜的光滑和粗糙進行分類,鞏固概念。
師: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還準備了一些蔬菜。這些蔬菜里面有哪些摸上去是光滑的,有哪些是粗糙的。請小朋友們摸一摸,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蔬菜,它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
師:現在我們把蔬菜寶寶送回家,是光滑的放在貼橫線標記的筐子里,是粗糙的放在貼波浪線標記筐子里。幼兒操作,驗證送的是否正確。
三、品嘗蔬菜。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2種蔬菜,請小朋友們品嘗品嘗。是西紅柿和黃瓜。這2種蔬菜洗干凈就可以直接吃了,有的蔬菜要燒熟了才可以吃的。你們想吃嗎?(幼:想)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可以補充我們身體里的維生素,滋潤皮膚,補充營養,小朋友們要多吃蔬菜。現在自己去品嘗一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家鄉文化美。
2.了解泰山石敢當的來歷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探索家鄉泰山石敢當的其他文化,使幼兒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泰山石敢當》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背景音樂《泰山石敢當》
1.師:“今天小美帶我們去一個好地方玩,小朋友想不想去啊?”
(播放幻燈片3、4)
2.師:“小美帶我們來到了泰山腳下,哇,好多臺階啊,這么高啊。讓我們爬上去看看泰山上都有什么吧?”(幻燈片5-7)
3.師:“這就是號稱五岳獨尊的泰山,泰山上除了有秀麗的風景,更有獨特的泰山石敢當。”(幻燈片8-10)
二、引出故事,提問問題
1.師:“這么好看的石頭,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幻燈片11視頻1)
2.聽完故事,提問題
(1)、故事中的女孩發生了什么事?
(2)、父親想出什么辦法為她治病?
(3)、是誰來給女孩治病的?
教師小結:原來泰山石敢當有鎮宅祛病的作用。現在泰山石敢當除了有這些作用外,現在泰山石敢當還成為了泰山的一種非物質文化走向了世界。(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泰山石敢當文化)
3.播放幻燈片12視頻2
教師感悟:泰山石敢當只是傳說中的'縮影,他傳達著人們祈福保平安的心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賦予著辟邪、祈福、平安的精神內涵,與泰山文化交相輝映。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泰山石,并搜索一些泰山石敢當的其它故事,和同伴相互交流,多多了解泰山文化。
四、活動結束
師:哇,爬了一天的泰山好累啊,我們回家休息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孩子們的眼中,1可以像鉛筆,也可以像火箭;2可以像鴨子,也可以像大白鵝……這些數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神奇和有趣呀!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光用小嘴巴數數并不難,可如何讓他們正確的認識數字并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呢?于是,我結合動動板教學,在幼兒認識數字1、2、3的基礎上,設計本次活動,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插一插、數一數、比一比等多種方法認識數字4、5,增強幼兒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正確辨認數字4、5,學習按數字取相應的棋子。
2、增強幼兒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正確辨認數字4、5,會手口一致地點數。
難點:了解4、5的實際意義,并在生活中能正確使用。
活動準備:
動動板、棋子; 教師演示板,1—5的數字卡片; 音樂。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復習數字1、2、3
1、“請小朋友聽音樂取動動板。”
2、游戲“1、2、3拍拍手”。幼兒根據老師出示的數字卡拍手(教師可靈活的將拍手改成拍腿、拍頭、拍肩……)
3、用談話的方式帶領幼兒復習1、2、3。“數字1像什么?請在動動板第一行數字1的后面插上一個紅色的棋子寶寶。”(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復習2、3)
第二環節:認識數字4和5
1、認識數字4。
①教師在演示板上貼4個棋子:“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數一數,有幾個棋子寶寶?”(帶幼兒一起點數棋子,教師注意正確的示范)
②提問:“說一說數字4像什么?”“伸出你的小手指描一描。”(教師帶領幼兒書空練習數字“4”,加深幼兒印象。)
③討論:“說一說,4還可以表示什么?”(如:4個蘋果、4輛汽車等,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并注意指導幼兒數量詞的使用)。
④小結:“小朋友,4可以表示生活中所有數量是4的事物。”“現在請你在動動板第4行數字4的后面,插上4個黃色的棋子寶寶。”(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給完成操作的孩子擊掌鼓勵。)
2、相同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數字5。
第三環節:游戲“看誰插的快”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認識了2個數字寶寶4和5,現在我們和他們玩個游戲好嗎?”
2、交代游戲方法:“老師手里有1—5的數字卡,當老師出示數字幾,小朋友就在動動板上插上幾個棋子寶寶,顏色可自選!看誰插的又對又快!”
3、幼兒游戲。(引導幼兒用點數的方法自我檢查,培養幼兒獨立完成操作并自我檢查的好習慣。對做得快、做得對的幼兒以擊掌或貼紅點的方法給予鼓勵)。
4、送棋子寶寶回家,聽音樂收動動板。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帶領小朋友讀一讀身邊的數字;
2、在區域中投放數字點卡,讓幼兒繼續操作;
3、家園合作: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孩子認一認周圍的數字,鞏固對數字1—5的掌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媽媽一天的活動,感受媽媽的艱辛。
2.學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懂得感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日常活動中適時播放歌曲《我的好媽媽》,幫助幼兒熟悉歌曲;完成《媽媽的一天》調查表,初步了解媽媽每天要做的事情。
課件準備:“媽媽的一天”組圖;《我的好媽媽》歌曲視頻。
紙面教具:《媽媽的一天》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鼓勵幼兒介紹媽媽一天的活動
1.請個別幼兒根據調查表《媽媽的一天》,介紹媽媽一天的活動。
2.請幼兒分組交流,互相介紹。
二:出示組圖并讓幼兒講述內容,感受媽媽的辛苦
——圖片里的媽媽每天要做哪些事情?
——知道媽媽每天要做這么多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三:放視頻,讓幼兒討論愛媽媽的`方式以加深情感
——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表達對媽媽的愛?
——你想為媽媽做什么事情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12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經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