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必備)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周圍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十分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初步感知周圍事物都時刻在變化的道理,在活動中,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究和體驗,來初步了解科學變化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目標:
1.觀看ppt、討論,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于變化之中的。
2.動手操作,嘗試并驗證物品發生了改變。
3.體驗活動的樂趣,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紙、杯子、顏料、黃豆、石磨、米、海綿、水、陀螺、橡皮泥、萬花筒、軟球等若干,多媒體課件。
2. 環境準備:布置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的擺設。
四、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測量身高,發現自然界的變化。
1.看小時侯照片,量身高,發現自己身體的變化。
2.看ppt,發現動物、植物的變化。
(二)動手操作:實踐探索,感受什么是變化。
1.觀察各種操作材料。
2.想辦法并實踐,提醒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使物品發生變化。
3.自由操作。
4.集體討論,說一說操作探索中發現的變化。
(三)觀看ppt,了解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與警示。
1.小區的環境變化
2.生活用具的變化
3.沙塵暴
4.汽車尾氣
小結:世界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有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有的變化是對我們人類的一種警告。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五、活動延伸:
繼續鼓勵幼兒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變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并簡單了解馬車,汽車,火車,飛機的名稱及特點。
2.幼兒能根據聲音的不同說出相應的交通工具,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3.復習詞語“馬車”“汽車”“火車”“飛機”。
4.探索、發現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多樣性及特征。
5.讓幼兒懂得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規則。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并遵守生活中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馬車,汽車,火車,飛機的詞語卡片。
2.玩具車。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播放教學光盤,請幼兒聽聲音,猜猜是什么,并嘗試模仿這些交通工具的聲音。
(二)展開部分。
1.出示馬車的詞語卡片。引導幼兒描述馬車的特點。
2.播放汽車的開動時的錄音,并出示汽車的詞語卡片或模型,引導幼兒描述汽車的特點。
3. 播放火車的開動時的錄音,并出示火車的詞語卡片或模型,引導幼兒描述火車的特點。
4.播放飛機的起飛時的錄音,并出示飛機的詞語卡片或模型,引導幼兒描述飛機的特點。
5.教師通過“猜猜我是誰“的游戲,鞏固幼兒對四種交通工具的掌握。
游戲玩法:教師模仿交通工具的動作,聲音,讓幼兒說出這類交通工具的名稱。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請一名幼兒上前模仿,其他幼兒回答。
(三)結束部分。
師幼共同小結今天的活動內容,說說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并給予鼓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煤氣的基本特性,知道煤氣對身體有害不能亂動煤氣。
2、知道正確使用煤氣的方法,進一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自備圖片“各種煤氣燃具小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談煤氣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提問:
(1)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爸爸媽媽是用什么把飯菜燒熟的呢?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煤氣呢?
根據幼兒談到的內容出示各種使用煤氣的燃具的小圖片。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煤氣。
2、了解煤氣的基本特性。
提問:(1)煤氣為什么能把飯菜燒熟呢?
(2)煤氣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我們能看見它,聞到它嗎?
小結:煤氣是一種有毒的氣體,它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遇到火可以燃燒。為了防止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危險,工人在生產煤氣的時候,加進了一種臭味劑,使煤氣產生出一種臭味,這樣當煤氣漏出時,就容易被我們發現了。
3、教育幼兒在使用煤氣時學會自我保護,并學習幾種正確使用的方法。
(1)引導幼兒看圖一
提問: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小結:當發現室內有煤氣的臭味,應趕快打開門窗通風,讓新鮮空氣進來。
(2)引導幼兒看圖二
提問:他在做什么?我們不能這樣做?
小結:煤氣開關是控制管道內煤氣進出的一個門。如果小朋友玩弄開關,就容易造成煤氣中毒,給人的生命帶來危險。
(3)引導幼兒看圖三
提問:發生了什么事情,該怎么辦?
小結:鍋里的東西燒開后,要及時將火關小或關掉。如果不及時關火,鍋內的東西會溢出來將火撲滅,煤氣還在繼續向外流出,這樣容易造成煤氣中毒。
4、通過競賽游戲,鞏固知識。
教授任意指圖,幼兒搶答方法。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安全活動設計——煤氣開關不亂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煤氣對身體有害,不能亂動煤氣開關。
2.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到廚房參觀廚師如何使用廚房的用具教育掛圖《安全使用煤氣》
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回顧參觀廚房的感受。
2.討論:煤氣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爸爸媽媽是怎么使用煤氣的?
3.引導幼兒觀察掛圖。
4.討論: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5.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里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安全教育——火眼金睛尋隱患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引起火災的幾種原因,知道不能隨意玩火,養成防火意識;
2、養成尋找火災隱患的能力;
3、養成在事故中臨危不懼、冷靜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怕的火災》、課件《佳佳的家》;
2、各種有關圖片,有錯誤的也有正確的;
3、圖片展示板。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日常生活中引起火災的幾種原因,知道不能隨意玩火,養成防火意識;
難點:具備尋找火災隱患的能力。
【活動過程】
1、以視頻短片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感知火災的危害性。
(1)播放視頻短片《可怕的火災》,提問:短片中發生了什么事情?可怕不可怕?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災的?
(2)幼兒自由討論火災發生的原因,引出有關圖片。
2、了解引起火災的幾種原因,尋找生活中的火災隱患,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
(1)以“什么原因引起火災,看看我的火眼金睛“為主線,請幼兒將可能引起火災的圖片找出來,將選出的圖片展示在展示板上,并說明選擇的原因。(各種有關圖片,注:有錯誤的也有正確的) 。
(2)出示課件《佳佳的家》:請幼兒根據情景尋找家中的火災隱患,比比誰的火眼金睛最厲害。
3、總結本次活動中找到得火災隱患,和幼兒探索遇到火災后簡單的自我保護措施。
【活動延伸】
當我們遇到火災時應該怎么辦?(火災警報響起)來一場火災現場演習吧,鍛煉幼兒的臨場反應能力,教育幼兒遇事要臨危不懼、冷靜處理。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安全教育——走丟了怎么辦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走丟的朋友想出最適合的辦法;
2、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培養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與難點:
重點:幫助走失的朋友想出尋求幫助的最適合的辦法。
難點: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材料創設:走丟錄象3段,事先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感知經驗:
師:我們班有三個小朋友走丟了,迷路了,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她們。
播放馬路走丟的情景(十字路口)
提問:XX小朋友在哪?他怎么了?接下來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
指導:
1、引導幼兒幫助朋友,激發關心他人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結:在馬路的人行道上原地等是最安全的方法,還可以請警察叔叔幫忙。(協管也行)
二、講述經驗:
l 播放小區走丟的情景
小結:可以在原地等,也可以找小區里的門衛伯伯,讓他們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或家里人,讓大人來領你。
三、提升經驗:
l 播放超市走丟的情景(大賣場)
請走失幼兒講講當時的情景,請其他幼兒發表看法。想想可行的辦法。
小結:在超市里可以原地等也可以找營業員和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小喇叭讓爸爸媽媽知道你在那里,然后來領你。(繼續看錄像,XX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四、延伸:
走丟了以后,爸爸媽媽會很著急,我們都不想把自己弄丟,那么我們平時和家里人一起出去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安全教育——馬路上的“紅綠燈”
活動目標
1、通過做游戲,使幼兒初步知道過馬路時,我們大人小朋友都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2、培養幼兒遵守紀律的習慣,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識,從而學會自保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日常生活中曾觀察到的.紅綠燈標志的圖片、交通標志的作用投影片。用紙板做的紅綠燈,紅綠黃燈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交通安全圖畫,引出課題:“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然后老師與幼兒一起認識三種顏色的燈,并通過兒歌內容的了解初步知道“紅燈停,綠燈走,黃燈停一停”。
2、老師交代游戲規則。(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小汽車,另一組做小朋友步行,當汽車行人看見紅燈時都必須停下,當看見綠燈才能行走……)
3、游戲中教師注意指導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等。
4、游戲完畢幼兒與教師一起小結,對遵守規則的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并要求幼兒把這些知識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5、從活動中引出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的安全事項:進餐細嚼慢咽、走路看路、不隨意跟陌生人走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安全教育——認識安全標記
目的: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標記,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提高自我保 護的能力。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及創造想象的能力。
準備:
玩具電話兩部,各種標記圖片若干。 各種幾何形的白卡片若干,繪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認識幾種主要標記。
(1)有毒、危險品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標記?它表示什么,提醒我們注意什么?
幼兒自由討論,最后讓幼兒知道有毒、危險品標記的意思是有劇毒,危及生命,切不能亂動亂用。
(2)防觸電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哪些地方掛(畫)著這種標記?它表示什么?
出示一幅內容為在高壓線下放風箏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分析,并說出這樣做有什么危險,哪些地方不應該 放風箏。
(3)防火標記
師:這是什么標記?平時,小朋友應該怎樣防火?萬一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樣做?
2、游戲:報火警
玩法:教師當消防隊的值班員,請一幼兒做報警者,撥玩具電話“119”,向值 班人員報告火警(要求講清楚什么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趕快來救火)。值班員立即發出“全體消防隊員出 發”的命令,全班幼兒模仿消防車上警報器的聲音,邊走邊作開車狀。稍頃,做舉水龍頭射水的動作,片刻后 ,開車返回,表示火已撲滅。
游戲后,教師講清火警電話不能隨意亂打的道理。
3、設計標記
師:小朋友認識了許多標記,知道標記的作用很大。大家想一想,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掛標記 ,能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請小朋友做“小小設計師”,為幼兒園設計一些醒目的標記,用來提醒小朋友、老師、阿姨和爸爸 媽媽注意安全,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戲規則,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了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了解游戲規則,探索游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游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游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游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游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體游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游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伴隨故事情節的展開,感受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
2、初步體驗音樂的變化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象、圖譜、芭比娃娃、幼兒看過《天鵝湖》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瞧!誰來了?”(芭比娃娃)
“美麗的芭比娃娃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每個芭比娃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天鵝湖”的故事,邊聽邊欣賞故事里好聽的音樂。
二、欣賞故事和音樂。
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叫“奧德緹”他非常喜歡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優美,聽她又在家里跳起歡快的舞蹈。
(欣賞曲一)
一天,一只獨角獸把他帶進了魔法森林,奧德緹無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靈們發現奧德緹是拯救森林的人,這件事傳到了巫師那里,他用咒語把奧德緹變成了一只天鵝,奧德緹不能再回到家人身邊她很傷心,在小精靈的鼓勵下她決心戰勝巫師解除魔法并拯救整個魔法森林。
(欣賞曲二)
奧德緹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歡,使魔法水晶擁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終消滅了巫師解除了咒語,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欣賞曲三)
三、逐段感受體驗。
1、第一段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在故事什么時候出現的?好象講了什么事?”(回憶并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
“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理解音樂情緒)
幼兒說出師小結:奧德緹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時常開心地跳舞,所以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活潑歡快的。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
2、第二段音樂。
A、“這段音樂好象講故事里發生了什么事?聽上去的感覺怎樣?”
幼師小結:音樂開始讓人聽了很傷心,好象說奧德緹變成了天鵝,他無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邊,很傷心。后來音樂變的很響很重,讓人感覺很恐怖,好象在說奧德緹與巫師做斗爭。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力度和情緒變化(與第三段音樂的圖譜比較,幼兒找出并分析)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選擇做天鵝或巫師變的大鳥)
3、第三段音樂。
A、“最后一段音樂講的是什么?聽聽有什么感覺?”
幼師小結: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心愛的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所以音樂聽上去給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優美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結對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賞并體驗。
【活動反思】
一、在教學內容的組合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動,愛表現,這是他們的天性,而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是比較粗淺的。對于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該是在游戲活動中逐漸的進行滲透,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的體驗、發現、創造來完成,從而欣賞音樂的美。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我在本課中設計了欣賞、了解草原——節奏訓練——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表演《我是人民小騎兵》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將體驗音樂的美、欣賞音樂美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在學生學習方式上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設計中,很好的創設了各種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可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一環節時,學生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聽到的是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能夠從調用各種感官,從聽覺、視覺上多層次、多緯度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利用圖片、音樂來調動唱歌的積極性,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本節課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都是很有效的,各音樂小組積極參與,敢于表現,敢于創新,并團結一致,互相帶動。
三、教學設計中體現師生互動、面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參與音樂教學,用聽、唱、跳的方法來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在活動中,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允許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創造音樂,以表達個人的情感。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如小騎兵騎馬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如何來表現?自己想辦法來創造各種聲音表現草原上的聲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體會到聽、念及改編兒歌的樂趣,發展幼兒聽與說的能力。
2、培養幼兒聲音自然、態度大方地在集體面前朗誦兒歌。活動準備:畫有猴、豬、兔、貓等動物的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出示許多畫有小猴的皮球,引起幼兒用兒歌的語句描述皮球的興趣以及皮球的愿望。
老師: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李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可愛的皮球,你們想玩嗎?
幼兒:想
老師:你們看看這個皮球上畫著什么?
幼兒:小猴(幼兒觀察老師手上的皮球回答問題)
老師: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出示兒歌一二句)。原來調皮的小猴子偷偷地藏在皮球上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與小猴一起玩嗎?
幼兒;愿意。
老師:現在小朋友從椅子下拿出一個皮球,像李老師一樣把自己的皮球介紹給大家聽: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明白了嗎?誰來?
幼兒:我來。(幼兒拿皮球學詩歌第一、第二句,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
老師;小朋友真棒!現在讓小朋友拿皮球和小猴子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請你想一想皮球可以怎樣玩?而且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皮球仍到電燈上呢!請出來。(放音樂幼兒自由玩皮球)
老師:請小朋友把皮球放回原位。誰來告訴我你剛才是怎樣玩皮球的?
幼兒:我剛是拍皮球的。用一句話來說"我來拍拍皮球"。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玩皮球的方法后,出示第三句兒歌)
老師:李老師現在學學小朋友拍皮球,拍的時候請你們認真地看看皮球上的小猴在干什么?
(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拍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猴,我來拍拍皮球,小猴怎樣呢?)
幼兒:小猴在跳等等
(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朋友真認真,老師用一句更好聽的.話來形容小猴,小猴翻翻跟斗。
(出示第四句兒歌)
老師:你 看小猴子變成一首兒歌來了,這首兒歌的名稱叫做《玩皮球》,(教師示范)請幼兒也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跟老師念《玩皮球》。小朋友念地真好聽,誰來大大聲地出來表演(請個別幼兒表演)
老師:咿!除了小猴子外,還有很多小動物也藏在皮球里,你們愿意找他出來玩嗎?
幼兒:愿意。
老師:但是小朋友在和小動物玩的時候要認真觀察他們是誰?他們在皮球上是怎樣動的,一會兒讓小朋友來編一首新的兒歌,好嗎?
幼兒:好。(幼兒自由選皮球玩,放音樂)
老師:請幼兒拿著自己的皮球回座位,首先先讓老師來介紹我的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兔,我來踢踢皮球,小兔轉轉圈圈。好聽嗎?
(教師對幼兒創編的詞語進行更換)
幼兒:好聽。
老師:誰來向大家介紹。
(幼兒自由創編)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一起帶小動物到操場上玩好嗎?
(幼兒離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平衡現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欲望。
2、嘗試保持平衡的方法。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水彩筆,蝴蝶20只;每組回型針、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一、第一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蝴蝶想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導幼兒觀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么部位,才能保持平衡,并在此位置上用筆作上標記。
二、第二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不抵在這個部位,但能讓蝴蝶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將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側。
三、第三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在蝴蝶的一側加上重量,蝴蝶還能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在蝴蝶另一側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
重心移動,將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側。
四、結束部分
1、給蝴蝶涂上顏色。
2、在音樂聲中,蝴蝶停在幼兒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剛看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后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活動中我與幼兒一起感受故事情境,對本次教學活動總結如下: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忘說到:“小兔為什么要逃走,是因為不喜歡家和媽媽嗎?”小朋友都覺得不是,有的說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媽媽不允許;有的認為小兔子是在跟媽媽玩捉迷藏。這樣一來,兔媽媽和小兔的關系就不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媽媽對小兔獨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護著它。所以,小兔變成鳥,媽媽就是鳥兒棲息的大樹;小兔變成魚,媽媽就是釣魚人或是追逐魚兒的浪花;小兔變成蝴蝶,媽媽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變成一只小老鼠,媽媽也會變成大花貓脖子上的鈴鐺!
通過這個故事,幼兒理解了小兔渴望證明自己長大的.情感,也體會到了媽媽疼愛、保護孩子的心意。最終小兔放棄逃跑,是因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媽媽的心永遠會追隨著它。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一開始出示封面圖畫,引導幼兒質疑,幼兒老是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這跟畫面單調的內容有關系,利用這幅圖來引導幼兒質疑,似乎有點“為質疑而質疑”之嫌。再如,幼兒在創編對話時,個別幼兒還不能很好地體會兔媽媽那份濃濃的母愛之情,以至于當一個幼兒說“我要變成一棵大樹”,另一個幼兒卻說“我要變成一個砍樹的人”。這說明前面幾幅圖討論分析還不夠透徹,幼兒對兔媽媽這一角色變化始終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會繼續深刻思考,爭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快樂地學習知識,體會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9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9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30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1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