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為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為本次活動作了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面粉。
2、認識用于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并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將麥子從麥秸里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于制作。
(2)將收獲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面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面粉的過程)
(3)將面粉部分投入“巧面館”用于游戲、制作面制品。
(4)大部分面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制品:面條、餃子等食用、品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綜述這首歌曲表現了玩蹺蹺板的情景,幼兒在學唱中體驗著玩蹺蹺板的快樂,加上幼兒對玩蹺蹺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創編動作有一定的`經驗基礎。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2、在創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的感覺,并創編表演動作。
教具準備大鼓,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蹺起來并欣賞音樂。
1、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坐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雙手拉緊,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翹起。
2、放錄音,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師可以在強拍時擊鼓。
二、學習歌曲《蹺蹺板》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回憶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來念歌詞,并在重拍處拍手或跺腳。教師在重拍處敲鼓配合。
3、聽歌曲搖動身體,每三拍搖動一次,幼兒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動作(手臂擺動、雙腳移動等)感受三拍子的變化。
4、輕聲跟唱歌曲幾遍。邊唱邊搖動身體。
三、翹呀,翹呀,蹺蹺板。
1、幼兒自由結伴創編表演動作。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動作。說說怎樣才能玩得更和諧?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唱出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4、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做玩蹺蹺板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味道的特征,如:香噴噴、甜滋滋、酸溜溜、辣乎乎、咸津津等。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過程與方法
用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對食物味道的描述,引導幼兒初步接觸“ABB”結構的詞語。接著讓幼兒體驗食物和調料的味道再引導幼兒學習描述它。在幼兒有了這些體驗后讓幼兒用兒歌的方式來整理學到的“ABB”結構的詞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愿意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并嘗試描述。
活動重點
能用感官辨別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并嘗試用“ABB”結構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餅干、辣椒、鹽、白糖、檸檬、西瓜、橘子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可多好吃的,小朋友們想不想嘗一嘗?但是老師在讓小朋友們嘗這些食物之前想了解一下小朋友都喜歡什么樣的味道好嗎?
二、老師引導幼兒說說食物的味道,啟發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描述。
師:食物的味道可以怎么說?比如有小朋友說他可喜歡吃糖了,那糖的味道可以怎么說?(引導幼兒學習:甜滋滋、香噴噴等詞語。)
三、組織幼兒品嘗食物,并讓幼兒交流品嘗的結果。
1、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品嘗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食物了,但是嘗過之后要想一想這個味道該怎么說呢?
2、老師讓幼兒在組內先交流。老師巡視并觀察,同時跟幼兒交流食物的味道,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覺。
四、集體交流品嘗結果。
1、師:請小朋友回憶一下剛剛自己都嘗到了那些食品?你還記得它的味道嗎?
2、老師依次出示食物,引導幼兒用“ABB”的結構詞語來進行描述。
五、引導幼兒編兒歌記憶“ABB”結構的詞語。
1、今天我們嘗到了好吃的.食物和調料,我們還學會了好多新的描述味道的詞語對嗎?我們來講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
2、引導幼兒編兒歌。
香噴噴的餅干,甜滋滋的西瓜;
酸溜溜的檸檬,甜滋滋的橘子。
辣乎乎的辣椒,咸津津的鹽巴,
麻乎乎的花椒,甜滋滋的白糖。
……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和媽媽一起看看家里或者廚房還有什么食物或者調料,在媽媽的允許下嘗嘗它的味道再和媽媽討論一下它的味道好嗎?
活動反思:
1. 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幼兒通過品嘗都能講出食品的味道并豐富了幼兒的詞匯。
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
2. 食品都是孩子們熟悉的,并且孩子們親自感受參與性強,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擴展回答問題,
3. 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多數幼兒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可見幼兒的挑食只存在于個別,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 延伸活動設計合理,能更進一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手工產生濃厚的興趣。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剪刀。
2、紙工第5頁《地球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你們喜歡跳舞嗎?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群在地球上跳舞的孩子(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制作的欲望)
二、地球上的孩子
1、觀察外形及結構特征。
我們應該先怎么做。怎樣才能使它動來?
2、講解并示范
剪下圖形,黑線處剪開。(黑線處不易剪得太開,因提醒幼兒小心)
將孩子圖從地球圖正面插入,再插入綠色紙條。
輕輕地拉動紙條,孩子就會在地球上挑起舞來。
3、手工作業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繼續制作,完成作品。給完成好的幼兒予以表揚。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遵循幼兒年齡特征及手工教育活動中創新教育的要求來考慮,給每一個幼兒提供創作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施展自己的創造潛力。活動中幼兒通過手的技能運作,創造性的表現,反映了幼兒獨特的創造力;顒映浞纸o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使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整個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件既神秘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全體幼兒始終情趣盎然。
小百科: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征,大膽塑造。
2、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實物(各種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點難點:
1、能抓住菜的`特征,大膽塑造
2、能學著多色配合
活動過程:
一、實物展示,激發興趣
1、出示實物:菜
你們看,這是什么?是些什么菜?
2、揭示主題,提出要求
二、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1、幼兒自由選擇蔬菜及橡皮泥
2、幼兒自由探索表現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學習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個別幼兒作品,討論:他是怎么捏的?
請個別幼兒示范講解
4、幼兒再次探索、塑造
三、經驗回放,相互學習
1、經驗回放
觀看部分幼兒剛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細想一下,他是怎么捏的。”
2、區角準備:
我們知道了這些方法,以后可以在區角活動中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會不會捏。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征進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條黃瓜作為參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黃瓜上有一點一點的白點,把黃瓜上的一點白色的小刺都表現了出來;還有小B的荷蘭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筍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征來進行泥塑,同時顏色的搭配也比較好;我發現孩子們在使用老師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運用的比較熟練,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時,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顯特征,用圓圓的小棍來壓這個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畫蔬菜上的一些花紋等,但孩子們卻不能創造性的去尋找老師提供的以外的東西,作為工具使用。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學習保護自己是《綱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總目標之一。而汶川、玉樹、日本地震震驚了每個人的心,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務培育好祖國下一代,而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幼兒教師,在教給孩子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應急逃生教育。為了讓幼兒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地震帶來的災害及了解地震中安全自救的基本方法,我設計了本次大班安全活動《地震中逃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的危害。
2、學習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會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2、難點: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錄像,如: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
有關地震的.圖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玉樹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赐旰蟠蠹艺勗挘涸阡浵裰锌吹侥男﹫鼍,這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教師一邊出示有關地震的圖片一邊向幼兒講述地震的特點與危害: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毀、許多人在地震中受傷或喪失生命等等。
基本環節:地震中如何逃生?
1、請幼兒討論并說說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組織幼兒觀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3、教師總結: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 當地震發生時,(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著頭趴到床底下,可用被子、枕頭包著頭,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順暢;(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頭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頭貼墻站好(教師示范);(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發或床底下,茶幾或廚房柜子里;(在戶外)盡量遠離建筑物,跑到空曠的地方蹲好,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無窗的墻下。
、诘卣鹜V,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遠離建筑物、大樹等),并抱著頭蹲下,不要到處亂跑,避免余震造成再次傷害。
③教育小朋友:災難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著帶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穿戴方面等等。
結束環節:(安全演練)讓幼兒練習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練,通過演練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線。老師在演練前介紹演練方法和要求,并提醒幼兒在演練游戲中不慌張,不推不擠,要互相關心,幫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練過程中,要請班上老師配合,避免幼兒在演練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
延伸環節:讓幼兒收集有關地震知識的資料,開設“地震知識展覽”角。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本次活動設計完全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種感官的參與,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通過觀看錄像,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理解地震中逃生的方法;通過提問,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演練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應用。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說說、學學、做做中獲得并鞏固新知識。
小百科:地震(英文名稱: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⒈熟悉音樂的旋律和AB結構,并能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做爆米花的過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惨龑в變盒蕾p音樂,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得情趣。
、秤淇斓、積極地參與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⒋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蹈兄嗝襟w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能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做爆米花的過程和爆米花的造型。
教學難點: 區分音樂AB結構。
活動準備
音樂、微波爐、玉米粒、盆子
活動過程
一、簡短談話,激發興趣
、背鍪居衩琢,把玉米粒放進微波爐,引導幼兒觀察。
、步處熞龑Ш⒆诱J真聽聽微波爐里的聲音變化。
、痴堄變浩穱L爆米花。
二、感受音樂,引發聯想
、毙蕾p音樂
師幼共同欣賞音樂,教師根據音樂段落出示爆米花制作的過程圖片,讓幼兒充分體驗音樂A-B式的結構。
、惨l聯想
師:聽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師:你知道玉米粒是怎樣爆成爆米花的了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法)
師:玉米粒在沒爆之前是怎樣的?那是怎樣慢慢變成爆米花的?你可以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現?(幼兒自由表現)
三、傾聽音樂,自由表現
、弊杂杀憩F
教師播放A段音樂請幼兒表現玉米粒變爆米花的過程。
、灿懻搫摼
師:玉米粒在微波爐里是怎樣轉?
師:爆米花爆開時還可以怎樣表現?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試試看。
教師播放B段音樂請表現幼兒爆米花轉動過程過程和爆開的樣子。
四、完整表演
幼兒跟隨音樂完整地表現爆米花的全過程。
五、結束活動
把爆米花帶回去和同伴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我組織的是大班音樂活動《爆米花》,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首先,新《綱要》中提出:“讓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本活動正是貫徹了綱要的這一精神,讓孩子在音樂中盡情地創作和表現,體驗其中的樂趣。
其次,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首先讓孩子通過視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去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多種形態,為后面的創編活動作鋪墊。然后用圖譜配合音樂幫助孩子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再設計學做爆米花的情境引導幼兒創造性的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爆米花的過程和造型。最后讓幼兒隨音樂大膽表現,自由創編。
第三,活動中,我注意積極引導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讓孩子隨音樂創造性地自由表現,而不是把孩子變成機械式的技能訓練,讓他們充分的體驗到了創造表現的樂趣。
雖然我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但是有不足之處,比如:對孩子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情況都了解不夠,有些孩子雖然能夠根據音樂的變化而變化動作,但有些孩子還是要經過提醒,說明還是有小部分的孩子不太熟悉音樂結構,需要在今后教學工作中加強音樂欣賞以及創編動作方面的教學。
在我上完這節課的時候,專家指出幼兒在看微波爐爆爆米花的過程時用時過長,而且微波爐里的光線太黑,應該把燈都關了,讓孩子更仔細地觀察,效果會更好。專家還指出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放手不夠,經常要求孩子們做完動作后就坐回小椅子,怕孩子會亂。我在活動過程中確實存在這些問題,怕放手,特別是在進行啟發式的提問或對孩子評價時怕孩子太亂,會聽不清楚我說的話,不按要求去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還要不斷總結提高,學會如何大膽放手讓孩子自主的學習,做到收放自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和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2、難點: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約2分鐘)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幼1:聽起來很熱鬧(感覺很熱鬧)
幼2:很歡快
幼3:像過年了
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過年,過節的時候大家有時會聽到,感覺喜氣洋洋的、很開心,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們再來聽聽這首曲子,大家聽聽這個音樂可以分為幾段?
二、 聽辨樂句節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約20分鐘)
1、出示樂句節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約15分鐘)
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幼1:兩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
幼2:三段師:為什么這樣分段?
幼:第一段很快,有點熱鬧,第二段有點慢,第三段又很快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是的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復第一段)師:出示ppt,這里有兩條樂句的節奏,一條是A段的',一條是B段的,你們來聽一聽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再聽一遍音樂,聽辨樂句的節奏師:音樂結束了,誰來說說哪條樂句是A段的,哪條樂句是B段的?
幼: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條是B段的。
師:說一下這樣分的理由幼:因為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奏重復了幾次?
我們再聽一遍音樂(播放A段)幼:四次,師:大家同意嗎幼:同意師:第二條樂句的節奏重復了幾次?我們來聽聽音樂(播放B段)幼:8次師:大家這次聽得很認真,因為是ABA式的三段體,所以第三段重復第一段的節奏。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奏?
2、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的多種節奏型(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約5分鐘)(1)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二拍子的多種節奏型
師:不一樣的節奏型,打出來的節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奏呢?
師幼共同確定節奏型的身體部位打擊方式。
(2)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奏
三、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8分鐘)
1、 自主選擇樂器: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身體來演奏過了。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出示樂器和節奏型,鼓勵幼兒自主配樂
2、 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師:老師這里有一張我們配好的節奏譜,看著這張節奏譜進行樂器演奏,我們現在是一個樂隊,你們都是這個樂隊的演奏家,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幼:聽音樂(你知道聽著音樂打節奏)幼:看節奏(樂曲中有節奏,這樣打出來的樂曲會更好聽)幼:看圖譜、看指揮(瞧,知道這么多,很關鍵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樂器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休息)
3、根據幼兒的自主配樂方案,進行配樂演出
4、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地打擊樂器演奏。
關注幼兒使用樂器的方法及演奏時 教師對剛才的演奏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將沒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來,指曲譜帶領幼兒練習。
【活動延伸】
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活動反思】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松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境下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能用不同節拍來表現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后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作為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為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但鑒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