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對應比較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
2、在操作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找出最長和最短;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具準備】:
1、教具:長棒
2、學具:
(1)、長棒
(2)、長短一樣的3根鉛筆
(3)、長短不一樣的3根吸管
(4)、長短不一樣的3條毛線
【教學過程】:
一、預備活動:
走線: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輕輕地走在線上。
二、以“長棒城堡”引入活動。
1、感知長短。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長棒城堡”!今天是長棒國王的節日,我們的長棒娃娃已經等候多時了。
師:長棒過歡慶節日。看他們多高興!這些長棒哪里不一樣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長短”的不同)
2、認識最長和最短。
師:三根長棒娃娃誰最長呢?(教師引導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找出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三、出示鉛筆、吸管、毛線,讓學生找出最長和最短。
師:咦,鉛筆朋友、吸管朋友,還有毛線朋友也來比長短了,請
小朋友幫忙找找看誰最長,誰最短。你怎么知道?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學生操作:
1、教師提出要求:
(1)、比較時一定要將長棒一端對齊進行比較。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哪根棒子最長;哪根棒子最短。
五、游戲活動:比一比
師:盛大的舞會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們每人邀請一根長棒娃娃一起跳舞吧。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并要說出:我的最長(短)。
六、收拾學具,活動自然結束。
師:長棒娃娃要回家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目標
1:在表演中,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主要情節和角色特征,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2: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樂意玩表演游戲
二:準備
老公公 老婆婆 小姑娘 小貓 小狗 小老鼠頭飾 數字卡兩套 大蘿卜道具 棒偶
三:過程
1:引起幼兒的回憶,激發興趣
誰還記得我們上次表演的故事叫什么名字,今天,老師請你們來學表演,高興嗎?
2:進一步梳理角色特征。 故事里分別有誰?(可愛的蘿卜,慈祥的老公公,老婆婆,美麗的小姑娘,機靈的小狗,溫柔的小花貓,善良的老鼠)
3:復習角色對話
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蘿卜會說什么?最后是誰來了,蘿卜拔出來了嗎?
4:分配表演角色,提出表演要求
自己表演的時候認真表演,別人表演的時候安靜聽,認真看
小演員的要求
1)聲音洪亮,語調上要有變化
2)表演要具備角色特征
3)學會傾聽
4)與同伴友好合作
小觀眾的要求
1)憑票入場
2)安靜觀看,學習評價
四:幼兒表演
A組: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表
B組:自由發揮 根據幼兒的表演水平,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五:拓展表演《蘿卜拔出來后》
六: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有益的學習經驗:
1,說兒歌配動作,手口協調。
2.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干的手。
活動準備:
自制手指套若干(紙制)。頭飾“羊”“狗”。
活動與指導:
1.認識手指:
“一只手有幾個手指?”五個手指一樣嗎?”比一比手指的長短、粗細。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請小朋友記住手指的名字。讓幼兒指著手指記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個幼兒一個指套,玩“手指戴帽游戲。教師說指名,幼兒將指套套在該指上,或幼兒任意自套自報指名。
2.引起說兒歌的'興趣:“手指很能干,能做各種動作。”教師演示兒歌中的手指動作。食指拇指碰碰,讓幼兒看看像什么動物的嘴,(小雞)。做食指中指并攏分開(像剪刀)。捏個拳頭敲敲(像榔頭)。做翹起拇指(是贊揚)。
教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帶領幼兒學念兒歌,逐漸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手口協調。
3.復習朗誦兒歌“小羊買魚”,出示角色頭飾“羊”“狗”,分角色表演兒歌。
附兒歌:
手指謠
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
食指中指并攏,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捏,
做個小嘴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夏天常見的水果,初步感知其特征。
2、能正確區分水果的味道,豐富詞語:酸、甜。
3、能選擇與水果相似的顏色涂色,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切好的水果若干
水果圖片(西瓜、荔枝、葡萄)等
蠟筆、未涂色的水果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師:“夏天到了,許多水果寶寶都成熟了,小朋友你們最喜歡哪一種水果寶寶?”
2、“今天,有許多水果寶寶來到了我們小(1)班,我們去看看它們長得什么樣?”(指導幼兒可以看看、摸摸、聞聞感知水果的特征)
3、小結:夏天里的水果寶寶可真多,小朋友發現它們長得都是不一樣的,它們有的長的圓圓的、有的橢圓的,有的紅、有的綠、有的黃……。)
4、師: “那這些水果寶寶是什么味道的呢?你們想不想來嘗一嘗?”請小朋友每樣選一塊嘗一嘗,把你嘗出的味道告訴好朋友或老師!”
“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的?”
“小朋友真能干,水果寶寶有禮物要送給你們,它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看看是什么?”
5、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和水果寶寶玩 “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戲。“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
(師幼、同伴之間互找。)
6、給果寶寶穿衣服。
師:“今天果寶寶準備開一個舞會,大家都想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它們想請小朋友幫忙,你們愿意嗎?”
出示沒穿衣服的'果寶寶,先個別提問:……它穿什么衣服最漂亮?以引導孩子明確涂色的要求。
(提醒幼兒選擇與水果相似的顏色涂色,要涂得均勻)
7、和果寶寶跳舞。
師:“你們幫助了果寶寶,把它打扮的這么漂亮!果寶寶很開心,你們開心嗎?(跳舞)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除了這些果寶寶夏天還有別的果寶寶嗎?(……)看這些可愛的水果寶寶也是夏天的,你們認識它們嗎?(拓展孩子們的認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名稱:小汽車滴滴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看和聽,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大膽回應老師的提問。
2、樂于和家長一起參與游戲,萌發數數的興趣。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動物手偶
三、活動流程
(一)引入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學小司機開一開好嗎?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開開小汽車。
(二)看一看
師:馬路上的車子好多哦,我們來看看有什么車呀?數一數有幾輛?
如:出示圖片小貓。"有幾輛警車?"(3輛)"那三輛警車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小結:數數的時候要從左到右數,有幾輛車就用數字幾表示。
(三)聽一聽
師:小動物要坐車,你們聽這是什么小動物呀?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叫了幾聲?它叫了幾下就表示它要坐幾號車?
如:教師出示小狗圖片同時播放小狗的叫聲,"小朋友誰注意聽了,剛才小狗叫了幾聲?"(3聲)。"那我們再一起仔細聽聽剛才小狗到底叫幾聲?"(播放小狗的叫聲)(4)"我們可以用數字及表示呢?"(4)(同時屏幕上出現數字4)。(依次出現小動物圖片聽聲音說出數量,讓幼兒感知6以內的數量)。
小結:除了眼睛看能數數,用耳朵聽也可以數數。
(四)游戲
師:小汽車開了那么就要停到停車場去休息一下了,但是請小司機請注意,可不能隨便停車哦,請你仔細聽。
(小汽車滴滴滴,開到東,開到西。快點開進停車場,3輛小車在一起。)
師: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玩游戲吧。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你好、請、謝謝、不客氣等基本的禮貌用語。
2、幼兒能根據不同的情景嘗試說出恰當的甜甜話。
3、享受聆聽甜甜話的溫馨,感受說出甜甜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視、電腦、棉花糖、牙簽、小紙盤、桌椅等。
2、幼兒有品嘗甜味道食物的經驗。
【活動建議】
一、幼兒隨音樂《你好歌》入場,(播放你好歌的音頻)輕松地融入活動中:師幼伴隨音樂邊唱邊自由做動作進入場地,四散站好。
二、品嘗糖果,幼兒感受甜甜的味道,引出話題——“甜甜的話”:
1、師:桌子上有一些糖果,你們去嘗一嘗吧!(幼兒自由的品嘗糖果后在小椅子上坐好)
2、提問交流:
(1)你們剛才吃的糖味道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甜甜的)
(2)除了糖果還有什么味道也是甜甜的?
(3)那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甜甜的話?
三、運用課件講述故事,了解甜甜的話就是基本的禮貌用語以及甜甜話的魅力:
1、(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引導幼兒討論:“誰知道小羊和小貓為什么都不理小雞?”
2、(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1)“小雞對小兔說了句什么樣的甜甜話,小兔就高興的把它送回了家?”
(誰來學學小雞說的甜甜話:“你好,請問到我家的路怎么走?”)
(教師小結:原來像你好 、請這樣有禮貌的話就是甜甜的話 )
(2)你知道還有哪些話也是甜甜的話嗎?
3、教師小結:你好、請、謝謝、不客氣這些都是甜甜的話,如果我們在請人幫忙時或者在別人幫助自己的'時候都能說上甜甜的話,大家都會感到很高興、很快樂的。
四、利用情境課件,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情景嘗試說出恰當的甜甜話:
1、(出示圖片一)討論交流:“爺爺奶奶在干什么?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些什么樣的甜甜話?”
2、(出示圖片二)討論交流:“媽媽在干什么?我們可以對媽媽說些什么樣的甜甜話?”
3、(出示圖片三)討論交流:“樂樂生病了,我們去看他的時候可以對他說些什么樣的甜甜話?”
4、引導幼兒討論:你對別人說出了甜甜話,有什么感覺?
大家聽了這些甜甜的話?心情會怎樣?
教師小結:甜甜話是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聽的,聽了之后心里會感到暖暖的、很舒服,我們說出了甜甜話也會感到很快樂,所以我們以后要常常說出甜甜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辨別沉浮現象,認識“ ↓ ”“ ↑ ”標記。
3.樂于參與科學小實驗,培養探索精神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鑰匙、彈珠、之類的可以沉的東西。
2.泡沫、乒乓球之類的可以浮的東西。
3.盆子、水。
4.沉、浮標記卡片。
活動過程:
1.出示材料,介紹材料的名稱。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玩好玩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2.幼兒操作并觀察物體在水中的現象。
(1).“這些好玩的東西好幾天沒有洗澡了,我們來幫它們洗洗澡吧!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3).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3.介紹“沉”“浮”概念。
(1).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將幼兒說的物體放在盆里,一起觀察物體的沉浮。
(2).“我們把鑰匙、彈珠、之類的東西沉在水底的現象叫“沉”.我們把泡沫、乒乓球之類的東西浮在水面上的.現象叫“浮”。
4.認識“ ↓ ” “ ↑ ”標記。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更好玩的游戲,但是得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照片,看看都有什么?它是沉在水底?還是浮在水面上的?
(2),。“沉”我們可以用“ ↓”表示,表示它沉在水里。
“浮”我們可以用“ ↑ ”表示它浮在水面上。
(3).幼兒自己選擇照片,把它貼在相應的標記下。
5.教師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玩這么多,知道了沉和浮,我們把像鑰匙、彈珠之類的東西沉在水底的現象叫做“沉”,我們把泡沫、乒乓球之類的東西浮在水面上的現象叫做“浮”,小朋友們回家找一找、玩一玩看看還有哪些東西會沉?哪些東西會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對圖形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讓幼兒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2、 難點是幼兒在尺寸認識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很容易將正方形和長方形混淆。
活動準備
1、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積木、紙制圖板(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卡片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3、方形小手帕多張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利用電話鈴聲響起接電話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接起電話,說:“小白兔呀你別哭,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風,把你的房子都給吹破了嗎?不哭我幫你造一間新房子。”于是,老師就拿出積木給小白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新房子漂亮嗎?
2、出示圖片,提問:
師: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么形狀的?
小:三角形
師: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師:窗又是什么形狀呢?
小:圓形
師:房門呢?
小:長方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和長方形,探索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和長方形。
二、復習圖形
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
小:圓形
師:它是怎么樣的.呢?
小:沒有角的
依次變出長方形、三角形并進行提問
三、鞏固圖形
讓小朋友主動舉手站到教室中間和老師一起把小手帕變成長方形、三角形的游戲,讓沒有參與游戲的小朋友說出所變的形狀,激發小朋友主動地興趣。
教學反思
1、 利用實物的形式演示,讓幼兒更能形象的接受,更能深刻的認識和接納;
2、 利用師生互動形式更能曾進師生的交流;
3、 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
4、 此方式教授幼兒認識圖形、學習圖形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幼兒對圖形的認識也比較深刻。
5、 以此方式,作為幼兒教師體會到了,利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活動、主動學習。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3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3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