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優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繞口令內容,能正確讀準駱駝、蘿卜、菠蘿、陀螺、哆嗦等發音。
2、熟悉繞口令內容,能快速讀繞口令,語言流暢,音調準確。
3、初步掌握繞口令的講述方法,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體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重點:
學會繞口令,語言流暢,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活動難點:
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音準確。
教學方法:
針對兒童的認知特點,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我們考慮設計主要以圖畫演示、朗讀表演、角色競賽的`形式,通過聽說結合,動靜交替,循序漸進,層層提升的原則達到預設的目標。老師在此時,注重對個別幼兒的發音指導,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借助動作創造性的開展表演活動。
區域活動及親子活動:
表演區:提供頭飾、圖片、鈴鼓,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借助動作,創造性的開展朗誦表演活動。
建構區:提供紙盒搭建駱駝及沙漠場景。
美勞區:提供紙、筆,可以畫、撕貼,制作小書等。
語言區:提供相同或相近發音的圖片進行仿編繞口令。(如:毛筆、貓咪、大米、鴨梨等)
親子活動:幼兒教家長并和家長比賽,看誰說的快,說的準。體會繞口令的樂趣,增加親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認識年歷
活動過程
一、認識日歷 出示日歷,讓幼兒觀看,并向幼兒介紹日歷。
二、介紹日歷
1、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
2、教師介紹
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
反復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
三、讓幼兒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2、觀看日歷
提問: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
提問: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師: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3、教師講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師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起,
凡關節凸處為月大,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
2、讓幼兒了解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 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訣。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問: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 幾月幾日,星期幾?
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六、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提問: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
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 表,學會看一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師小結,并鞏固提問: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幾個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幾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制作準備:
卡紙、彩色紐扣、、膠棒亮片、雙面膠、硬紙板
制作過程:
第一步
將圣誕樹彩紙用膠棒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第二步
將紅色的條狀彩紙粘貼在圣誕樹的下方
第三步
在圣誕樹上用膠棒粘貼愛心彩紙片
第四步
最后用雙面膠將亮片和紐扣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小百科:賀卡是人們在遇到喜慶的日期或事件的時候互相表示問候的一種卡片,人們通常贈送賀卡的日子包括生日、圣誕、元旦、春節、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等日子。賀卡上一般有一些祝福的話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細致觀察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征,初步了解葉脈的作用。
2.能較清楚的講述自己觀察到到現象,對植物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樹葉(8、9)
2.涂色:樹葉
3.每人一片梧桐葉。幼兒用水彩筆,蠟筆。
涂色
活動過程
1.欣賞樹葉-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樹葉漂亮嗎?你認識這些樹葉嗎?
(楓葉,銀杏葉,梧桐葉。)
提問:仔細看看,樹葉上有什么?
(引發對葉脈的關注。)
2.觀察梧桐樹葉的葉脈,探索其結構。
(1)教師:我們仔細看看梧桐樹葉的葉脈到底是怎樣生長的。
請每人拿一片樹葉觀察
(啟發幼兒觀察葉子的正面,反面。)
(2)觀察交流
教師:小朋友看清楚了嗎?說一說葉脈是什么樣的。
(3)認識主脈和側脈
提問:你發現葉脈了嗎?有幾根非常明顯的葉脈?
(告訴幼兒是主脈)
主脈是從哪里生長出來的?一直長到什么地方?
除了主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
(讓幼兒知道是側脈)
側脈是怎樣生長的?
(4)仔細觀察細脈
教師:除了主脈和側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
你看到什么啦?你發現了葉脈的什么秘密?
(引導幼兒順著葉柄向下看,發現葉脈由粗到細、像許多的管子連接在一起、像一張大網等秘密。)
3.討論葉脈的作用。
(1)提問:葉脈為什么會長得像一張網?
為什么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
葉脈有什么用?
(2)小結:植物通過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養料,然后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為了傳送養料,植物從根的末端開始,經過莖到葉子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里面,
平時是看不見的,但是到了葉子里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們就是葉脈,
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
支撐葉子:葉脈就像我們身體里的骨頭,把葉子支撐起來。
4.知識拓展
(1)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也有葉脈嗎?
幼兒自己選擇不同形態的葉子進行觀察、比較。
(2)討論交流:它們有葉脈嗎?它們的葉脈是怎樣生長的?和梧桐樹葉的葉脈一樣嗎?
(3)小結: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會不同,但是它們都會有葉脈,
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送養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
5.涂色:樹葉
引發幼兒對植物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七巧板,學習看圖完成簡單的拼圖。
2、激發幼兒對拼圖游戲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視頻展示臺、電視機。
2、幼兒每人一套七巧板。
活動過程:
一、七巧板的秘密
游戲:快找快拿:
1、師:我們都玩過七巧板,還記得七巧板中有哪幾種形狀的板嗎?
2、師:現在來玩一個快找快拿的小游戲,聽清楚規則:
(1)5秒鐘時間內,請你們看圖片,找出同樣形狀的板,放在操作板上。
(2)時間到,手立即放膝蓋上,不能再碰板。
幼兒根據圖片找出紅色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師:這次請你們找兩塊板,而且擺放的方向要和我的圖片一樣。
師:紅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邊?綠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邊?
小結:形狀相同,放的方向不同,給我們的感覺也不同。
師:剛才兩個三角形擺放的方向也是這樣的,那這次是什么地方改變了呢?
小結:位置換了一下,給我們又是一種新的感覺。
總小結:用7塊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板塊,變一變方向、換一換位置,就會出現奇妙變化。
二、七巧板的組合
1、幼兒嘗試選擇其中的三角形組合不同的形狀
師:其實啊,七巧板設計非常巧妙,巧在哪里你們知不知道?那請你在七塊板中選擇其中的兩塊三角形組合一下,看看能不能產生新的形狀呢?
2、交流:
師:你用哪兩塊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形狀?
師:誰也一樣拼出這樣形狀的圖形了?怎么不一樣呢?
小結:大三角和大三角組合在一起變大正方,小三角和小三角組合在一起變小正方。
師:有沒有拼出不一樣的形狀?
變大三角:大三角又是怎么變成的?兩部滑梯背靠背就變成大三角形。
變菱形:這是什么形狀?知道怎么變的嗎?
小結:瞧,七巧板中選擇不同的2個三角形,可以變成xx、xx、xx、xx……新的形狀,你們說七巧板巧不巧?
三、拼七巧板:
1、師:正是因為巧,所以七巧板可神奇啦!還可以拼成各種各樣的圖案。看!我拼成了什么?(機器人)看看機器人的'頭是什么形狀?身體呢?三角形做機器人的——腳,手用什么形狀拼的?你們想不想拼?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幼兒操作。
師:成功了嗎?都成功啦!
四、限時拼圖:
1、師:七巧板真有趣,可以拼正方形,又可以拼機器人,那還可以拼什么呢?這樣吧!我們來玩一個拼圖游戲,怎么樣?
2、一分鐘拼“小魚”:看!七巧板拼成了——小魚。哎!這次我可是有要求的。聽清楚!請你在一分鐘時間內拼成這條小魚。行不行?好!開始!誰成功啦?
五、小組比賽。
1、師:我有個建議,我們來一次拼圖比賽,好不好?我們分成兩隊,你們兩組是一隊,你們選做紅隊還是綠隊?你們兩組是一隊,就是紅(綠)隊。聽清比賽規則:請你們在規定的時間里拼出圖案,哪一隊成功的人數多就得一顆星,明白嗎?
2、看圖拼七巧板:
(1)第一輪拼“房子”:第一輪一分鐘,看!拼什么?(房子)準備好了嗎?預備開始!你們隊幾個人成功啦?第一輪哪一隊獲勝啦?【拖拉一顆星至贏的那隊框里】
(2)第二輪拼“飛機”:第二輪50秒,時間縮短、難度加大。有信心嗎?這次拼什么?(飛機)好!開始!你們隊幾個人成功啦?第二輪哪一隊獲勝啦?【拖拉一顆星至贏的那隊框里】
3、記憶拼七巧板:
(1)提要求:接下來我們換一個游戲,聽清楚規則!請你先用眼睛看,把七巧板拼成的圖記在腦子里,等我說開始的時候,再把它拼出來,明白嗎?看的時候不能拼,只能記。【播放相應動畫】
(2)第一輪拼“火箭”:是什么?先仔細地看,把它記在腦子里,大三角拼哪里?正方形怎么擺?記住了嗎?開始!你們隊幾個人成功啦?哪一隊獲勝?【拖拉一顆星至贏的那隊框里】
(3)第二輪拼“小人”:這次拼什么?先仔細地看、認真記。看得仔細、記得清楚。頭用什么圖形拼?身體用什么圖形拼的?平行四邊形怎么擺?記住了嗎?開始!你們隊幾個人成功啦?哪一隊獲勝?【拖拉一顆星至贏的那隊框里】
六、延伸、整理:
1、小結延伸:孩子們,這個七巧板好玩嗎?其實,它還能拼出許許多多的圖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畫播放圖片】
2、你們想來拼一拼這些圖案嗎?好,等一下我們回到教室再來拼一拼,好嗎?別急,還有最后一個任務,請你們把七塊板不多不少,正正好好放回正方形盒子里,行嗎?
教學反思:
1、從孩子喜歡的游戲入手,讓孩子邊動手擺邊說。激發了孩子的活動興趣,使孩子在看、聽、想、擺、說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體會到了“玩中學”的樂趣。
2、在游戲中孩子以集體、個人、小組等方式進行。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孩子體會到了合作、分享、參與的快樂。
3、此次活動雖是一節拼圖活動,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識進行了綜合運用,并有個別孩子進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題是“自己的夢”、“大地”、“家”等畫面。
如果再上這節活動課,我不僅要充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還要充分參與到游戲中去,與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長,共同歡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教師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采血管)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干部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4.討論:毛巾、海綿、紗布、棉布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注意事項:
1.材料投放時要有層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綿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紅墨水和顏色水以及細管可先放在場地周圍的桌子上。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紙樹。
2.圖片和吸了紅墨水的蘿卜、花菜、生菜、萵筍、大白菜要提前準備好,放在活動區(或由配班教師在幼兒做紙樹變彩樹實驗時投放),并注意在活動前和活動中不讓幼兒看到。
3.幼兒實驗用的大白菜葉,要在活動中從新鮮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紅色的墨水里。約兩分鐘,就可以看到大白菜變紅。蘿卜要選擇白色的,實驗效果明顯。
4.要注意選擇特別細的采血管。
5.盛顏色水的杯子可用小號燒杯,若用普通杯子,則應準備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臟孩子的衣服。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思路與原則: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此次活動針對幼兒喜歡游戲的天性,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幫助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主動學習。
教育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力的作用之可以使靜止的物體動起來,以及使運動的物體靜止的方法。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仔細觀察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合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5、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多米諾骨牌、推牌錄像、有關力作用的玩具若干。
活動程序:
欣賞推牌錄像→幼兒嘗試玩骨牌→討論交流→探索阻止骨牌繼續倒下的方法→體驗其他體現力作用的游戲。
教育過程:
1、欣賞推牌錄像,激發幼兒參與熱情。
2、幼兒嘗試玩骨牌
(1)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嘗試:擺骨牌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骨牌會一個個的倒下?
(2)請幼兒自由嘗試玩骨牌,不規定玩法和路線。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積木塊”成了“主角”,為使幼兒能盡快融入到活動中,我們一開始就讓孩子對積木的玩法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部分,孩子們利用已有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講述,分享同伴的經驗,同時激發了孩子參與下面活動的積極性。 接著,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想來玩一玩,我的玩法更有趣。”孩子們覺得很好奇:“老師會怎么玩呢?和我們玩得一樣嗎?”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師的身上。我一邊演示一邊拋出問題:“我把積木一塊一塊排好,用手推第一塊,你們猜,后面的積木會怎樣呢?”面對我的問題,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想可能的結果,在這一環節中,我耐心地傾聽了孩子對結果的種種猜測,在結果沒有呈現時,我對孩子的觀點表示認可,這給孩子創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圍,從而,激發了孩子的猜想活動。我推倒積木,驗證了孩子的猜想結果,更引發了孩子想親自試一試的欲望。???
有了孩子們的第一次操作,他們對多米諾玩法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孩子們在我的引導與主動的探索下發現了原來是力的傳遞在起作用。???
矛盾是幼兒進一步探索的動力,這時我又適時地擺出了新的矛盾: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擺的?你沒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呢?把這些問題的出現作為一個新的刺激點,在我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追問下,在幼兒一次次討論、交流、操作中解決了積木塊之間的距離問題,我還讓成功的孩子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同伴,達到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緊接著,又出現了新的矛盾,多米諾的排列由原來的直線變成了曲線,這時,拐彎處的排列成了新的矛盾,我又拋出問題:“為什么拐彎地方的積木沒有倒?怎樣擺才能讓前面一塊積木能碰到后面一塊積木呢?”這個問題又引發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小朋友不斷擺弄轉角處積木的方向,我又及時給予語言引導:“請您檢查一下前面一塊是不是能碰到后面一塊?”這樣避免了孩子盲目地去推倒積木塊,給了幼兒一個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機會。???
第三次操作,是同伴間的合作,在這個環節中,大家要商量、分工、合作,將大家的積木塊合在一起,還要共同來設計一個圖案,這對孩子們來說又多了一份考驗,這時我作為旁觀者去傾聽孩子們的交流、討論、操作。孩子在介紹、推積木塊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盡管有的小組積木塊沒有一次成功,我還是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肯定與鼓勵。???
最后用人體做骨牌,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就在活動接近尾聲時,我給孩子欣賞了一段動態的多米諾現象,這一現象更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想繼續玩的欲望,大家在一個比較興奮、愉悅的狀態下結束了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注重了孩子的情感態度,因為孩子探求知識的過程與方法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本身更重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桿秤的使用方法。
2 、探索不同秤在買賣活動中的作用。
3 、引發幼兒學習秤的興趣。
4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1 把桿秤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發幼兒對買賣活動中計量工具的討論 你們和家里人去超市或者去菜場買菜的時候,怎么知道你的菜要付多少錢呢? 這些工具怎么用?它們是測量什么工具?
二、教師出示桿秤,示范桿秤的正確用法,幫助幼兒了解其功能。 這就是桿秤,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測量要購買東西的重量,這樣可以計算出錢數 了。 這個秤由幾部分組成?它們分別叫什么? 怎么操作桿秤呢?誰愿意來試試? 掛上物品后,桿秤的另一端要怎樣才表示秤好了?怎么控制這一端是翹起來還 是低下去呢? 這本與那本比,誰更重?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秤一秤。 是這些水果重還是這基本書重?先猜一猜,我們來證實一下。
三、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幫助小朋友認識更多的測量工具。 還有哪些工具也可以測量重量呢?它們用在什么地方呢?為什么我們常用的秤 這么大,而中藥的桿秤這么小呢?
猜猜哪些是電子的.,哪些不是電子的。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呢?天平是怎么稱 重的?天平一側托盤里的金屬是什么東西?根據什么知道東西的重量?
小百科:秤亦作“稱”。衡器。或將不等臂的衡量輕重的器具皆稱為秤,或指以看秤星計被稱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單指秤杠。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2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7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