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精品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領域:
健康活動前評析這是一個比較具有農村幼兒園特色的健康活動,因為所選的材料是我們常見的米袋,通過孩子們的收集,教師的設計,我們將廢舊的米袋變廢為寶,這些原本不起眼的米袋子成為了孩子們戶外活動時非常喜愛的一個運動材料,孩子們利用袋子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而今天設計的教學活動也是由孩子利用米袋自發進行的一種跳躍游戲整理而成的。
活動目標:
1、探索并實踐多種利用米袋進行跳躍練習的方法。
2、練習雙腳跳、單腳跳、跨跳、提袋跳等多種跳的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及成就感,學會遵守游戲規則。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米袋、報紙球若干、山村設計圖一張
環境創設:
“是小小建筑師,一起建造度假村”
一、準備活動
——建筑師造房子,很辛苦,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吧!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動感的音樂做一些伸展、跳躍、踏步等熱身運動
二、米袋的玩法
——造度假村要有很多東西,可是今天我們只有一種材料——這是什么?
——我們可以拿它做什么呢?
幼兒自由探索米袋的各種玩法,熟悉米袋
三、山村圖
1、出示山村設計圖
——這是度假山村的設計圖,我們要造那些東西?
2、幼兒對今天的任務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先后有步驟的進行。
四、米袋山莊
1、米袋變綠茵小道——練習雙腳跳
——米袋的哪一面像草地?
——草地能用腳踩嗎?
——讓我們跳過綠草地吧。
要求:雙腳并攏,擺動小手,落地時不能碰到袋子
——把米袋連起來,變成長長的綠茵小道。
幼兒練習左右跳
2、米袋變假山——練習跨跳
——怎樣讓米袋立起來變成一座假山?
——怎樣過假山?
——試試把幾座小山連起來,怎么跳過去?
——你能跨過幾個小假山?
幼兒可自由探索米袋變假山的方法,教師視情況給以指導(袋子對折,立于地面)
3、米袋變石頭——練習單腳跳
——怎么樣把米袋變成小石頭?
——石頭小,下面是條小河,所以我們要一個腳一個腳跳到石頭上
——你能連續跳過幾個石頭?
幼兒可自由探索米袋變石頭的方法,教師視情況給以指導(袋子對折,折小)
要求:保持身體平衡,盡量不讓另一個腳落地,連續跳過幾個石頭
4、米袋運磚——練習提袋跳
——造房子要用許多磚頭,如果我們是小袋鼠就好了,把磚頭放進袋鼠媽媽的袋子里。
——怎么樣把米袋變成小袋鼠?
幼兒可自由探索米袋變袋鼠的方法,教師視情況給以指導(鉆進袋子)
要求:雙腳并攏,雙手緊緊抓住袋子口,不讓袋子往下掉;每人拿一塊磚頭到目的地,練習數次。
五、分組建造并“游玩”山村
——小小建筑師真能干,讓我們分組再來造一次吧。
幼兒5人一組,兩人鋪綠茵,兩人造假山,一人準備好運磚袋
——讓我們再運一些磚頭到山村
幼兒根據自己組搭建的山村,根據路線,將磚頭運到目的地。
六、結束
——讓我們去邀請其他小朋友也來玩玩我們的度假村吧!
孩子平時對于米袋的玩法就非常的多,但都以自發為主,缺少一定的指導,通過這樣一次集體教學活動,為孩子創設了一定的游戲思路和情境,孩子在游戲時也更加明確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同時,變廢為寶的`材料,也讓孩子在游戲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節約能源、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
整個活動孩子一直沉靜在愉快的游戲中,從內容上看非常的豐富,教師通過“建造度假村”的情境,讓孩子在游戲中有了目標和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當孩子一次次完成任務,一次的通過自己所建造的綠茵小道、石頭做的小假山,都感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尤其是最后孩子通過小組合作順利的完成了度假村的建造,孩子們都表現出了異樣的興奮和滿足,都爭先恐后的要來試試自己建造的路線。同時在該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忘記對孩子應該掌握的基本跳躍動作進行指導,包括雙腳跳、單腳跳、跨條等一些動作要領,教師都進行了準確的要求,并加上標準的示范,并給予孩子充分的練習,讓孩子在游戲中發展了跳躍的技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冰;能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
2、激發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興趣和好奇。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里冰箱做過結冰的實驗。
2、酒精爐、燒水的壺或其他容器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水變冰的變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1、幼兒講述自己是怎樣把水變成冰的。
2、教師小結:水在0℃以下會結冰。
二、幼兒操作實驗,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1、激發幼兒討論水遇熱會發生什么變化。
介紹操作材料及用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水在加熱后發生的.變化。
2、提問:你們發現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水氣是從哪里來的?
(水變成水蒸氣。)
水變成水蒸氣后到哪里去了?(飄散到空氣中去了。)
三、引導幼兒討論并實驗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1、提問:我們能不能讓水蒸氣變成水?
。ㄗ層變喊牙涞奈矬w放在水蒸氣上,觀察蒸汽凝結成的小水珠;幼兒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感受手的潮濕。)
2、小結:水冷了就會變成冰,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冷了又會變成水。
四、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用較扁的盆里放滿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幾天后觀察水的變化。
。ㄋ兩倭耍诔叵聲舭l成氣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2、遇到困難,會動腦筋解決問題。
3、在活動中,樂于發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故事《妞妞不哭了》引出活動的主題。
2、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
A、妞妞為什么哭?發生了什么事?
B、她這樣哭,對不對?哭能解決問題嗎?
C、如果你遇到了這種問題,你會怎么辦?
D、妞妞后來是怎樣做的?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師生共同表演情景劇。
情景一:小西和強強要看同一本書,他們倆搶了起來,最后強強把小西的'書搶走了,小西在地上哭了起來。
情景二:奇奇和小朋友們比賽跑步,結果他輸了,他氣得直跺腳,并揮起了拳頭要打小朋友。
情景三:妞妞想讓媽媽給自己買芭比娃娃,媽媽沒有給她買,她就生氣地坐在地上哭著不肯走。
2、表演完情景劇,教師向幼兒提問:”小西,奇奇,妞妞的表現好不好?為什么?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做?”
3、請小朋友想一想自己以前是否亂發過脾氣,如果以后遇到了同樣的事情該怎么做。
(三)結束活動
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
在圖書區增加相關主題的書籍。
3、生活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愛發脾氣的小朋友進行隨機教育,也可請家長配合對孩子進行教育。
大班不亂發脾氣教案,很多幼兒都有一點小毛病,大部分幼兒共同有的一個小毛病就是喜歡亂發脾氣,這種行為在幼兒身上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教導幼兒不要亂發脾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根據班級區域活動的需要選擇2~3個區域。
2、嘗試在小組內分工,并共同為某一個區域指定規則。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
學會制定活動區的規則,并制作簡單的標志表示。
解決難點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豐富各個區角的材料,鼓勵家長參與到規定的制定和標志的'制作。
活動準備:
1、建筑區,生活區,美工區等照片。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 以談話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我們的活動室美嗎?你們最喜歡在我們的活動室哪些地方玩呢?出處!小結:我們的活動室有許多內容豐富的活動區,有的在活動室里,有的在活動室外,在這些活動區里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每一個人玩的既開心又能學到本領呢?
2. 討論為那些活動區制定規則。
我們要在活動區活動得好,應該怎么辦?有那些區域需要制定規則?為什么?“在繪畫區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樣的規則?”“在圖書閱讀區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
3. 我們怎樣為區域制定規則并分工合作。
(1) 我們怎么樣為活動區制定規則呢?
(2) 幼兒選擇喜歡的區域,自然分成3~4組。
(3) 幼兒分組討論,分工繪畫。畫好后將標志貼在相應活動合適的地方。
4. 交流反饋:
1)分組介紹自己組制定的規則。
2)討論:這些規則制定得是不是合理。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為各個活動區制定了規則并制作了標志,如果大家都同意,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標志貼到區域里去了。有了這些規則和標志,我們在活動 區就可以玩得開心又有秩序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深。
2、教師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9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9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30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1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