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和發現是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并了解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2、能友好的與他人合作,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3、通過動手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磁鐵、尺子、書、木塊、金屬絲、金屬玩具的小汽車。
2、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景:今天又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忙來解決,出示一輛金屬玩具汽車,要求他們不直接接觸小汽車,怎樣才能使汽車開動?
2、請幼兒動腦筋,同時鼓勵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在桌子上開動起來,請幼兒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設計畫出或列出能使小汽車移動的方法和效果。
3、當幼兒嘗試后,請幼兒說出是用什么材料使汽車開動起來的?說出其方法,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鼓勵幼兒大膽講出。
4、請幼兒與同伴互相協商合作想辦法,如何使小汽車開的快?同時也可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如用木塊推汽車、用木塊搭成斜坡等)
5、下面咱們來一個汽車競賽游戲好不好?要求不準用手碰汽車,比一比哪個小司機把汽車開的最快、最遠。
6、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動起來,并且知道利用哪些輔助材料使小汽車開的快。
重點:能發現小汽車移動的方法
難點:能采用一種材料多種用法
【活動結束】
為提高活動效果及美感,可是現在墻面上張貼相關的情景花活在一個角落不止一個情景,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提高其質量效果。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聽辯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參與游戲。
二、活動準備:
1、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
2、小仙女頭飾一個,音樂盒一個,配班老師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聽聽音樂:
教師以小鳥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鳥姐姐請來了一位美麗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音樂盒,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聽聽音樂盒里的音樂。”
(二)跟著音樂走:
“音樂盒里的音樂好聽嗎?”
“那我們一起聽著音樂讓小仙女帶我們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戲:
1、“謝謝小仙女帶我們來森林,一起說再見。”(小仙女“再見有什么事就大聲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戲,中途老師說天黑了,小動物將頭飾拉下遮住眼睛。教師引導幼兒想想回家的辦法。(是誰帶我們來的森林?)
3、請小仙女用她的音樂盒帶我們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來幫幫忙。”
4、小動物們遮著眼睛聽著音樂回到了家,拉開頭飾一起說:“謝謝小仙女,再見。”(誰幫助我們回的家?我們是聽著什么回家的?)
游戲重復3次后,請個別幼兒來扮手持音樂盒的小仙女。
(四)結束活動: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戲?那我們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目標:
1、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初步學說兒歌。
2、體會文學活動帶來快樂。
3、根據畫面進行初步的判斷、想象,大膽進行講述。
二、準備:
課件(PPT),電視機,電視。
三、過程:
1、引發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旅行過嗎?到過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好玩的?”
(2)幼兒自由的講述。
2、找秘密,學習兒歌內容 。(PPT)
(1)師:“小老鼠聽到小朋友說旅行這么好玩,它也想去旅行了,看,小小老鼠出發了,它會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呢~”(課件-音樂)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邊聽音樂邊拍手打節奏,感受快樂。)
(2)師:“咦,你們看,小老鼠在樹叢里發現了一條繩子,‘吱吱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吱吱吱,吱吱吱,爬繩子嘍’我們一起學一學小老鼠的樣子:‘吱吱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吱吱吱爬繩子嘍’。”(課件)
師:“這里怎么會有繩子呢?你們猜猜看這繩子會是什么?”
師:“到底是不是呢?睜大眼、仔細看好了!”(課件)
師:“哈哈!!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運用兒歌的語言講述)”原來是什么呀?(引導幼兒邊模仿邊學說: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
師:“和老牛揮揮手告別,小老鼠繼續它的旅行。”
(3)同樣的方法請幼兒來揭示秘密,師幼共同學習兒歌的內容。
師:“它來到了一塊草坪,吱吱、吱吱,看,這像什么呀?”“小老鼠以為那是一座小山坡,他就‘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坡嘍’”(師幼邊模仿邊學說:吱吱、吱吱,爬山坡嘍!)
師:“那它原來是什么呢?”(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引導幼兒邊模仿邊學說:原來是烏龜的龜殼呀!)
師:“呵呵!真好玩,小老鼠一邊唱著歡快的歌曲一邊繼續它的旅行。”
師:“來到一片花園里,吱吱、吱吱,爬管子嘍!誰告訴我,小老鼠剛剛在干什么?”
師:“那這管子會是什么呢?”(幼兒邊模仿邊學說: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
師:“旅行可真好玩,小老鼠告別大象一蹦一跳的繼續著它的.旅行。”
師“ 它來到森林里,吱吱、吱吱,看,這有洞洞哦”(引導幼兒邊模仿邊學說:吱吱、吱吱,鉆洞洞嘍!)
師:“猜猜看,這洞洞原來會是什么呢?”(模仿并學說:原來是小豬的大鼻孔呀!)
(4)幼兒欣賞兒歌內容。
師:“小老鼠遇到這么多好玩的事情可真高興,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吱吱,吱吱,爬繩子嘍......”教師邊用兒歌的語言講述并播放課件。
(5)幼兒學念兒歌。
(6)請幼兒邊學小老鼠的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
3、師:“小老鼠的旅行可真好玩,直到星星和月亮都出來了,它才回到了家。”
4、“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小老鼠一樣去旅行呢?也能遇到這么多好玩的事情?(想)好,那我們出發吧!”(聽音樂出教室)
附: 兒歌:小老鼠的旅行
吱吱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坡”嘍,原來是烏龜的龜殼呀!
吱吱吱,吱吱吱,爬“梯子”嘍,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吱吱,鉆“洞洞”嘍,原來是小豬的大鼻孔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會感到孤獨,和朋友在一起就會開心。
2.嘗試主動交流,感受積極主動交往的意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看圖講述故事。
難點:在故事中感受積極主動交往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PPT。
經驗準備:知道什么是孤獨。
活動過程:
(一)什么是孤獨
1.幼兒有序欣賞PPT《我不愿意孤獨》,教師完整講述。
2.引導幼兒再次閱讀PPT1-4頁,理解孤獨的含義。
3.戴眼鏡的男孩說,什么時候會覺得孤獨?(沒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沒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說話)
4.小男孩喜歡孤獨嗎?你從哪里看出來他不高興?
5.根據幼兒的討論,教師總結:孤獨時沒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就像一只風箏,只有自己空蕩蕩地飄在天上。
(二)怎樣才能不孤獨
1.引導幼兒再次欣賞PPT第5-7頁,小男孩不喜歡孤獨,他想出哪些辦法?他是怎么做的?
2.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戴眼鏡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嗎?他和朋友玩什么?(找朋友一起說話;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蕩秋千、坐蹺蹺板,戴眼鏡的男孩也過去一起玩)
3.根據幼兒討論和畫面呈現的'情景,教師總結:如果你不喜歡孤獨,那就主動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說說話,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會孤獨。
(三)我們不孤獨
1.如果你看到孤獨的朋友,會主動去和他拉手嗎?
2.教師扮演“孤獨的孩子”,幼兒主動來拉老師的手,說說話,或是拿玩具一起玩。“孤獨的孩子”從傷心到高興,最后大家擁抱在一起說:“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師總結:孤獨會讓人難過,我們要讓每一個人小朋友都不孤獨,不難過。
4.再次完整閱讀《我不愿意孤獨》。
5.大家拉著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動反思:
《我不愿意孤獨》,是講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來到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境,沒有小朋友一起玩,沒有朋友和自己說話,覺的自己很孤獨,孤獨就像是天上的風箏,只有自己一個人玩。他不喜歡孤獨,于是就決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獲得了快樂,贏得了朋友。
老師的情緒很重要,不要急,還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態度,不要急于求成。我想,以后如果孩子在一個課堂中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不要強壓,還是要在事后再設計一個能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從中彌補。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教學反思大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能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PPT、視頻展示臺;
幼兒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條長短不同的小船、五隊數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動過程】
一、小船排隊——學習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1、PPT導入,發現小船的不同。
(1)池塘里開來了什么?一共有幾條船?(點數:一共有4條船。)
(2)這些船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①顏色不一樣。有紅色船、黃色船、藍色船、黑色船。
②長短不一樣。黑色船最長,黃色船最短。
小結:池塘里的四條船顏色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
2、為小船排隊,根據長短探索排隊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請你按照船的長短沿著紅旗一邊直直的河岸從上到下整齊的排排隊,一條波浪上排一條船。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你是怎么給小船排隊的?
小結:小船排隊的方法有兩種,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長的、最長的這樣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也可以是最長的、長的、短的、最短的這樣按從長到短的順序排。
(4)幼兒再次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糾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系。
1、青蛙來了,初步感知青蛙數量與隊伍長短。
(PPT結合青蛙叫聲)聽!誰來了?小青蛙排著隊來了,看!排成了幾排?(4排)每排數量一樣多嗎?隊伍長短一樣嗎?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系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條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請你根據青蛙的數量和隊伍的長短幫小青蛙坐上合適的船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為什么要讓青蛙這樣乘船?
小結:青蛙越少,隊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隊伍越長,乘的船也越長。
三、乘船游戲——鞏固長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數量與船長短的關系。
1、小青蛙們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條自制船)這里有幾條船,你們覺得哪條船乘的人最多?那條船乘的人最少?為什么?
2、請幼兒根據船艙數量乘船,注意一個船艙乘一個。
3、我們出發去旅游咯!根據指令(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開船離開。
小百科:蛙體型較苗條,多善于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游戲:
我是小小傳球手
游戲目標:
幼兒學習依次傳球。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游戲規則:
幼兒要先站好,然后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
游戲玩法:
幼兒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汽車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特別是男孩,口袋里總是帶著一兩部車子,隨時可以看見他們小小的身影蹬在地上專注地玩著車子,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我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長方形、正方形粘貼公共汽車和卡車。
2、培養幼兒的粘貼的興趣,感受合作的愉快情感。
活動準備:
1、一張粘貼好的公共汽車、卡車范畫。
2、幼兒每人一份用不同顏色臘光紙剪成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每組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風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在什么地方?公路上少了什么?
2、出示范畫,進行談話。
都都都,什么車開來了?(公共汽車)
你們看,又開來一輛什么車?(卡車)
它們用什么形狀粘貼起來的?讓幼兒說出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粘貼成的`。
3、教師分別那起圖形,示范粘貼公共汽車和卡車。
提問:出示長方形,像汽車的什么地方?
同樣出示正方形、圓形。
4、指導幼兒粘貼。
要把紙反過來粘漿糊,手在抹布上擦一下,貼好用手掌按按平。
5、將幼兒粘貼好的公共汽車、卡車布置到墻上的馬路圖中去。
教師用語:小朋友真能干,粘貼了一輛公共汽車、一輛卡車,這些車子可以在馬路上開了。馬路上真熱鬧,紅的紅,綠的綠,大家開心嗎?
6、組織幼兒聽音樂一起開車子,并且要遵守交通規則。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09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9
幼兒園小班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