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08-12 08:04:0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現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相關因素。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望,

  二.活動準備:

  1、每張桌子上的筐內有小陀螺

  2、幼兒人手一份:1號盒中形狀不同的小陀螺;

  2號盒中轉動盤不同的小陀螺;

  3號盒中軸不同的小陀螺。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玩陀螺嗎?那你們誰的陀螺贏了?你的陀螺是怎樣贏得?

  (二)操作探索1

  1.①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陀螺,請你們一起來玩好嗎?先請小朋友玩1號盒中的小陀螺,我們再來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

  ②幼兒玩陀螺,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比。

  ③交流反饋。提問:你跟誰比了?陀螺成績如何?為什么會比他的快(慢)呢?

  ④驗證。你們再來比一比,看看到底為什么?

  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形狀有關系。

  2.①下面請小朋友再來玩2號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誰的陀螺厲害。

  ②教師巡回指導

  ③交流反饋。

  ④驗證。

  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轉動盤有關。

  3.①下面請小朋友再來玩3號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誰會贏。

  ②教師巡回指導

  ③交流反饋。

  ④驗證。

  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軸有關。

  (三)操作探索2

  1、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從3號盒中拿出陀螺再來比一比。

  2、你們看他們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樣的形狀,轉動盤和軸也一樣,現在轉的時間一樣長了嗎?

  3、幼兒比賽、驗證。

  4、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用力的大小、速度有關系。

  四、結束:進一步探索、設疑。

  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磚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個轉的時間長?這個問題老師把它留給你們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家里添置了一臺具備3D顯示功能的電視機,對于這個新玩意,全家都感覺新奇好玩,兒子還幾次三番地要求看3D電影。后來,我發現班上90%以上的幼兒都看過3D電影,并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為此,我萌發了“設計一個關于3D的學習活動”的念頭。

  有了想法,我便和男同事們一起開始著手研究3D,試著找出其中適合幼兒的“突破口”,我們發現“紅藍”模式的3D適合活動的開展。我們準備了紅藍眼鏡,打印了一些網上找來的3D圖片。但是,究竟怎樣設計活動呢?起初,我們拆下了紅藍濾色片,試圖讓幼兒自由組合鏡片,發現3D眼鏡的組裝模式。但是,經過試教發現,活動無趣也無味。僅僅將3D眼鏡作為這個活動的核心,難免走入預設過強、過于程式化的誤區。

  經過一次次教研碰撞,兩個初步的情境化雛形出現:一個是“幫助小動物破案”的情境;另一個是“密室逃脫”的情境。最終,男教師們還是選擇了更為緊張刺激的“密室逃脫”情境。在一個封閉的密室中,“逼迫”幼兒去尋找走出房間的方法,其最主要的逃脫線索依賴于3D眼鏡。為了讓活動按照我們所預設的方向行進,我們又對3D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制作出屬于這個活動的3D圖。

  活動目標

  1.以游戲“密室逃脫”為線索,探索不同的濾色片組合,初步感知立體圖像的有趣。

  2.尋找逃出“密室”的方法,體驗“有限的時間”概念和發現“逃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情境準備:封閉的活動室(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創設一個陌生的環境),燈光略暗。

  2.材料準備:

  (1)教具:《密室逃脫》PPT、盒子、開門用的鑰匙、雙色點陣圖(其中某一色為數字形狀)3張、二維碼圖片(內含立體圖像)3張三組。

  (2)學具:紅藍濾色片若干、記錄紙筆、有框卻無鏡片的眼鏡人手一副。

  活動過程

  一、感知“密室”規則

  1.今天我們去玩“密室逃脫”游戲 ,誰知道“密室是什么意思”?進入密室前必須知道游戲要求,這樣才能尋找逃離的好方法。

  2.傾聽神秘者的敘述(旁白:“門已鎖,要利用神奇的眼鏡和聰明的大腦才能逃離密室”),熟悉周圍環境。

  3.幼兒人手一副眼鏡,集體討論這副眼鏡神奇在哪里?鏡框上的箭頭是什么意思(眼鏡沒有鏡片,箭頭指明了插入鏡片的方向)?

  4.游戲開始(旁白:“你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秒表倒計時。

  【設計意圖:活動的導入部分確立整個活動的基調、氛圍,讓幼兒感知“密室逃脫”的游戲規則,為之后的操作和解謎做好鋪墊。活動室的環境創設、神秘者的敘述和倒計時屏幕的出現等,都是為了進一步烘托游戲的神秘氣氛。解讀眼鏡的“神奇”,為之后的環節掃除操作上的障礙。】

  二、“密室”解謎

  1.單色濾色片解謎

  (1)神秘者的旁白:“先去找找桌上有什么秘密吧?”

  (2)幼兒操作(屏幕上出現3分鐘倒計時)。

  (3)集體討論:你們看到了什么?怎么看出來的(3張桌上分別有3個數字1、2、3;帶上紅色鏡片就能看出藍色的字來了)?

  (4)幼兒小結:原來戴上紅色的鏡片就能把圖上的紅色去掉,看出另外一種顏色。

  (5)神秘者的旁白:“你們很會動腦筋,但游戲才剛剛開始。這里有一把密碼鎖,找到3個正確的數字才能打開鎖,找到下一步線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旨在讓幼兒探索發現濾色片能將某種顏色過濾的材料特性,這也是3D原理的基礎部分。對于游戲本身而言,這個環節可以進一步鞏固游戲規則,讓幼兒體驗初步成功的快樂。其中幼兒獲得的答案“1、2、3” ,實際上是最后一個游戲步驟中的重要線索。】

  2.解密碼鎖

  (1)猜測三位數字(屏幕上出現3張圖片,分別對應3個數字)。

  A.六邊形(數字6)

  B.雙色點陣圖(數字4)

  C.前兩位數字相加的尾數(數字0)

  (2)按照幼兒的各種解鎖思路,教師操作課件,直至解開密碼鎖。

  神秘者的旁白:“恭喜你們打開了鎖。打開了這把鎖,你們就會得到接下來的出門線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加入了非3D立體圖像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讓幼兒開動腦筋通過多種方式尋求答案,同時也讓幼兒的眼睛得到短暫的休息。數字6的出現形式和第一個環節解謎模式一致,也是鞏固前一環節的方法。從“密室逃脫”的游戲角度看,這是一個重要的銜接部分,為后續的環節做好了準備。】

  3.雙色立體圖片解謎

  (1)(屏幕上出現3張二維碼立體圖片)觀察3張雙色立體圖片尋求解謎途徑。

  (2)幼兒操作(屏幕上出現倒計時14分鐘)。

  (3)集體討論:你們看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看出來的(看出了數字2、漢字“下”、圖形——長方形)?

  小結:使用兩種顏色的鏡片就能看出立體圖像。

  (4)引導幼兒觀察3個“線索”(數字2、漢字“下”、圖形——長方形),進行回憶和聯想,找出鑰匙盒。

  神秘者的旁白:“你們很棒,已經來到了最后一關。鑰匙就在盒子里,不過你們只有一次打開盒子的.機會,請看最后一個線索。”

  (5)X屏幕上出現3分鐘倒計時)屏幕上出現6張盒子的圖片 ,利用立體眼鏡觀察。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高潮部分。首先,在操作中,從嘗試用單色鏡片過渡到用雙色鏡片,從而看出立體圖像,這是感受3D立體現象的核心部分。其次,通過對立體圖像給出線索的解讀,是對整個活動的一次回顧。最后,再次利用已經完成的紅藍3D眼鏡,找出6張圖片中與眾不同(突出或陷入)的1張。進一步感知3D立體圖像。在設計時,這個環節進一步烘托了整個活動的緊張氛圍,也是“密室逃脫”游戲的難點和高潮。】

  三、“逃出”密室

  1.帶領幼兒“逃出”密室,激發幼兒再探索的熱情。

  神秘者的旁白:“這個游戲刺激嗎?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

  2.小結:今天我們的冒險旅途很刺激,同時也學到了不少本領。下次我們要玩蒙住眼睛找東西的游戲。

  【設計意圖:整個活動中神秘者的旁白基本都以“命令者”的口吻出現,游戲結束時轉換成親切、快樂的語氣,讓幼兒從密室中逃脫的同時也從緊張刺激的氣氛中“逃出”。這是一個體驗成功喜悅的環節。由于幼兒現階段不可能理解3D成像的原理,所以這里對于3D眼鏡及其成像的原理不再提及。我們的活動目標主要是培養、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了解,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的變化。

  活動準備:

  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鏡子、各種圖形寶寶若干,口才大比拼表格一張。

  活動過程:

  一、講述活動:請你說一說

  1.教師出示相片,鏡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小時候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有什么變化。

  指導語:老師手中的相冊里面都是你們小時候的照片,老師發現你們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班的小朋友長大了,很能干,會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你們的牙齒、頭發、身高也有了變化,穿的衣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你們以前的牙齒是長多了還是……頭發長了嗎?個子長高了嗎?穿的衣服是短的還是長的,等一下老師請小朋友看了小時候的照片以后說一說,他小時候是怎樣的,看那個小朋友看得最認真,最仔細。

  ①、幼兒看照片。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小時候是怎樣的,“我小時候是……樣子的”“我小時候穿的`……”說句子。

  ①、教師請幼兒一個個講述。

  ②、教師總結幼兒小時候的變化。

  2.請幼兒說說現在的自己是怎樣的。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都知道你們小時候是怎樣的,那老師想知道你們現在是怎樣的,是長高了,能干了,還是像以前一樣,你們穿的衣服、褲子、鞋子……是長了……還是?你們學會了哪些以前不會做的事情,如:自理能力、平時表現、穿衣、吃飯等)

  ①、請幼兒講述現在的自己。

  ②、教師總結幼兒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

  二、游戲:口才大比拼。

  1.把幼兒分成兩組[蘋果組(Apple)、雪梨組(Pear)]

  2.讓幼兒用“我小時候……現在……”說出自己的變化。

  ①、每組每個小朋友都要用“我小時候……現在”說句子,說完整的可選擇一個圖形寶寶,并說對圖形寶寶的名稱,就可獲得圖形寶寶一個。(一個圖形寶寶算一分)

  ②、看那組小朋友得到的圖形寶寶最多,就是冠軍,將會得到我們的禮品。

  ③、如不保持安靜,離開椅子或講小話的則扣除本組圖形寶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捉蚯蚓活動,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習性及用處。

  2.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樂瓶底若干個,小木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捉蚯蚓。

  (1)帶領幼兒在草地上或花壇中挖幾條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樣活動的。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體像什么?什么顏色的?有沒有腳、眼睛和耳朵?是怎樣運動的?

  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何用處。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領和用處?

  蚯蚓生活在濕土中,吃土中腐爛東西,有時也鉆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它喜歡在土壤中鉆洞,人們稱它為松土能手。它的糞便是好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飼料。

  4.講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節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下完成認知。《綱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歌唱教學慣有的“三步曲”——練聲、范唱、學唱,使整個教學過程枯燥單調,幼兒的“三性”受到束縛。如何調動幼兒歌唱的積極性,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歌曲《歡樂頌》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圖譜教學。《歡樂頌》旋律優美,但歌詞四大句的內容無一重復,幼兒不易記憶。我設計了此圖譜,把歌詞、音高、節奏融在圖譜中,形象、直觀。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較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目的: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歸納整理歌詞,并能用體態動作創造性地表現.

  2、用歡快活潑的情感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并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唱法.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背景圖一幅,節奏譜二張,圖譜一張.

  2、符號標志若干,《郊游》、《歡樂頌》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份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室。

  幼兒在《郊游》歌聲中歡快的`邊動作邊進入。

  二、練聲、節奏型練習。

  引導幼兒看節奏譜,模仿動物叫聲:

  ①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 /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題,并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①師清唱,邊唱邊指圖譜。

  ②提問:a、聽了剛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兒回答,師指圖譜)

  b、解釋腳印:因為我們大家多么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腳印。

  2、完整朗讀歌詞。

  四、掌握歌詞內容。

  1、用各種動作創造表現歌詞內容。

  ①個別幼兒表現。

  ②自由組合表現。

  2、老師指圖譜,幼兒坐下安靜完整朗讀。

  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邊朗誦邊打出節奏。

  五、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放錄音磁帶)

  2、用象聲詞“啦”唱,熟悉旋律。

  3、幼兒自指小圖譜,聽音樂學唱。

  4、師生共同指大圖譜唱。

  5、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唱好頓音、連音和強音記號。

  6、吿訴幼兒歌曲名稱。

  7、合唱:

  ①幼兒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詞。

  ②幼兒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詞。

  六、結束:

  幼兒手持話筒,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堂課有兩個知識目標,但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合理。其中在知識目標(1)——體會歌曲情感,正確演繹歌曲中。整堂課的音樂出現的頻率還是少了點,時間還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譯方面,情感處理的還不夠詳細。如果能從貝多芬的生平事跡,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多去演唱或是聽老師范唱,讓學生的情感隨音樂進入平等、互愛的境界。這樣可能學生在最后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更好的。二是在講旋律的進行方式樂理知識時,老師講的稍微多了點,其實這里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多參與討論、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在講音階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如我們可以把音階中的每個音看成是一級一級的樓梯,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音符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強弱處理方面,老師也不需要講得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聽音樂,教師可以吹奏笛子,讓學生辨別強弱的地方,這樣學生演繹起來更容易點。一堂課下來,我覺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課時通過故事是讓孩子了解小狐貍的“空中小屋”是從哪里來的。能仔細地觀察畫面,對故事情節發展和任務對象做出大膽的推想。并清除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體驗同伴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封面導入,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引發對圖畫書的興趣;第二環節,嘗試前后關聯地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第三環節,幼兒的經驗遷移。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自主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理解小狐貍住空中小屋的故事情節。

  2.關注竹子的生長,感受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圖書

  活動過程:

  一、封面導入(通過封面導入,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引發對圖畫書的興趣。)

  竹筍、竹子生長過程視頻播放,我們看看,春天這種植物叫什么?我們餐桌上也有,它的名字叫什么?

  今天講的這個故事和竹筍有關。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圖畫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封面,封面上有什么?

  2.可能說的是什么?

  小結:通常封面會告訴我們一些關于這本書的很多信息。比如:故事的名字、大概內容。那空中小屋到底是什么樣的房子呢?

  二、自主閱讀圖畫書(嘗試前后關聯地閱讀畫面理解故事。)

  1.小鳥的家

  1)小鳥的.家在哪里?

  小狐貍可以和小鳥一樣做這樣的空中小屋嗎?

  小結:因為小鳥有飛的本領,它喜歡在樹上飛來飛去,所以它把家安在了樹枝上。可惜小狐貍不會飛。

  2.小松鼠的家

  1)小松鼠的家在哪里?

  小狐貍和小松鼠一樣造一個一樣的空中小屋吧?

  小結:原來,小松鼠有爬樹的本領,喜歡在樹上竄來竄去,所以它把家安在樹洞里。可惜小狐貍不會。

  3.小狐貍的空中小屋

  小狐貍把家造在哪里?

  小結:小狐貍為什么要住在那么高的地方,請大家一起跟著老師從頭開始看圖書吧。

  三、完整閱讀故事——經驗遷移(為小動物想辦法。)

  1.為什么小狐貍的小屋會在空中?

  2.原來,竹子會長高,所以小狐貍的房子被竹子給頂了起來。有什么辦法幫助小狐貍從小屋里下來?小動物想了什么辦法?

  小結:其實,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不僅是竹子,其他許多的花草樹木也都會生長,會發生變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空的時候到花園里去尋找春天!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小朋友依然會顯示出膽怯的現象,講著自己的故事突然就忘記下面如何去講,有的小朋友表達時有很多錯誤的表述,如:恩……后來……后來……最后等不準確的描述,增加活動的次數,加強對小朋友們的鍛煉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并且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滲透教育新理念,堅持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路線。

  小百科:屋,意思是房,房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并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2.在游戲中能將小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并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數數與幼兒實際“抓魚”的數量相符。

  活動準備:

  紅、黃、綠、藍四種顏色魚若干;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水盆各一只;小鈴一副;一張畫有兩條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導入游戲情境

  老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第一次:貓媽媽和小貓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魚;小貓小貓喵喵喵,站起身來伸伸腰;小貓小貓喵喵喵,跟著媽媽做游戲,我的小貓跳一下”(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

  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小結:表揚小貓有本領

  二、小貓抓魚

  1.看圖抓魚

  “小貓寶寶們快快找到座位坐下來休息一下吧!”“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么了?(魚)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池塘里抓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看著圖片抓魚。教師指導:“圖片上有幾條魚啊?(數數:1、2,一共有兩條魚)。看看媽媽抓了幾條魚,請你跟媽媽抓得一樣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抓了幾條魚啊?”(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看看你的小魚是什么顏色的?”(請幼兒說說)并放回相應顏色的水盆里。抓兩條魚。

  2.抓一條魚。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聽鈴聲抓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一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有一條魚),提醒幼兒把魚放在相同顏色的盆里。

  3.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兩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2,一共有兩條魚)

  三、收獲回家

  總結:“哇!這么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教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設計和裝飾商店,能耐心細致地重復畫同一樣的商品。

  2、充分感受繪畫的樂趣。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白兔、各種各樣商店的照片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8頁《各種各樣的商店》,勾線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情節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們看看它是誰?(多媒體出示小兔子,教師扮演小兔子與小朋友打招呼)

  師:小兔子今天來我們班上是有一件事情想請小朋友幫忙。小兔子準備開一家賣東西的商店,可是它不知道該開一家什么樣的商店,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想想,設計一家商店。你們愿意幫小兔子這個忙吧?

  2、我想開這樣的商店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和爸爸媽媽逛過哪些商店?先想想,想好了告訴陳老師。

  (引導幼兒完整說出這些店名,如水果店、花店、玩具店等等)

  師:你們看到的商店有些什么東西呀?這些商店里的東西又是怎么樣的?是不是只有一種呀?

  (出示商店整體)各種各樣商店的都有各種各樣的屋檐。

  師:我們在進入各種電力看看各種物品怎么樣擺放

  (出示各種各樣的商店圖片,引導幼兒說出一排一排、一層一層、一個一個)

  3、怎么樣設計商店

  師:很好,小朋友現在都知道了,我們商店不只賣一件東西,而是賣許多的東西,它們都是整齊的、不只一個東西放在一排柜臺上,而是重復的把一件商品擺放在一排柜臺上,貨架上擺滿了商品。商店有許多商品了,商店就可以開張咯。

  4、我們的商店真棒

  師:下面請我們小朋友們為小兔子設計一家商店吧!

  幼兒在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8頁畫出自己喜歡的商店及商品。

  (引導幼兒耐心細致地作畫,盡量畫得豐富,畫得完整)

  展示幼兒的作品,看看誰的商店最豐富、最漂亮。(請5名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5、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為小兔子設計出這么多別出心裁的商店,小兔子很開心。我們將自己今天為小兔子設計了一家商店介紹給爸爸媽媽聽吧!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為了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我設計了以小兔子來找小朋友,請他們幫忙設計賣東西的商店的情節導入,果然,孩子們的興趣都出來了,連忙回答到:我愿意幫小兔子的這個忙。

  2、為豐富幼兒的'繪畫經驗,我為活動準備了:各種各樣商店的圖片若干。我以談話導入,讓孩子回憶生活中所看到的商店名字以及里面物品的擺設。再出示各種各樣商店圖片讓幼兒觀察,講述,然后我又做了詳細的總結。我沒有示范畫畫,而是直接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幫助小兔子設計一家賣東西的商店。鼓勵幼兒可以設計的和其他人不一樣。這次我大膽放手,不作示范畫,而是讓幼兒大膽想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3、幼兒作畫時我在巡回指導時,指導幼兒布局要美觀,物品要多種多樣。創設展示平臺:作品展示介紹。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商店的獨特之處。我很仔細地觀察了幼兒的作品,以方便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設計的獨特之處。

  4、幼兒不僅豐富了繪畫知識面,也了解了各種商店布局的特點和用處。嘗試用繪畫的形式,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更培養了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不足之處:

  引導幼兒時,語速過快了。在幼兒操作時,忘記了放點輕音樂。

  小百科:商店,一般是指商品開架陳列,顧客自我服務,貨款一次結算,以經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經營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

  2、了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二、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CD。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2、啟發提問:故事里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為什么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么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為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兒討論‘我的`媽媽’

  四、結束部分(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總結長輩對我們的愛)

  孩子們是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媽媽和爸爸給了我們美麗的衣服和好吃的飯菜。在我們摔倒時,是他們將我們扶起,當我們生病時使他們將我們照顧,所以我們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愛并感謝爸爸媽媽。

  五、家庭作業(請家長輔助)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媽媽爸爸捶背。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4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9-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日韩深夜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