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于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準備:
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地方、粉筆
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么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說說有什么感覺。
3、怎樣才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會結成冰的。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將有冰的地方告訴大家。
2、請幼兒運冰塊。每人拿一塊冰塊在陽光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么?
三、欣賞冰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塊化成了什么?
2、有粉筆將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輪廓,請幼兒說說像什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瓶蓋印出大小不同的圓。
2、根據大圓和小圓的不同組合,運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想象添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的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情操。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根據大圓和小圓的進行組合
活動難點:運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想象添畫
活動準備
1、范例和不同圓形的組合圖,各種大小不同的瓶蓋。
2、人手1份宣紙、水彩筆、報紙,調好的紅、黃水粉顏料,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認識圓形,學習拓印。
師:有一群瓶蓋寶寶去游樂場玩,可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顏料。他們一點也沒有生氣。因為他們發現,每走一步都會留下一個漂亮的腳印。
提問:瓶蓋寶寶踩到了什么顏色的顏料,他留下了什么樣的腳印?
二、教幼兒將圓形大小組合成形。
師:小瓶蓋也想來玩了,瞧,他一跳一跳,跳到了哪里?
(大圓的里面,外面,旁邊……學習圓形的不同位置組合,為下面添畫環節鋪墊。)
三、學習添畫出不同的形象,幼兒操作。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教師交代作畫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五、欣賞交流作品,結束活動。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把自己打扮成作品中的形象,在“動物狂歡”的音樂情境中,互相欣賞作品,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感受作品帶來的成功感和快感。
小百科:圓是一種幾何圖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個定點距離為定值的所有點的集合。這個給定的點稱為圓的圓心。作為定值的距離稱為圓的半徑。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就是一個圓。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從發現自己到認識自己。
2.開拓和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
3.利用幻燈片發展和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幻燈機一臺和《紅紅的星期天》幻燈片一套、小鏡子若干面(等于幼兒人數)、紅綠紙片各一張、男孩的畫像、女孩的畫像。
活動過程:
一.幻燈機演示(發現自己)
1.老師利用幻燈機演示,介紹故事主角紅紅。
2.通過幻燈機講述故事《紅紅的星期天》
二.鏡子游戲(認識自己)
1.教室里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讓幼兒尋找),這些有趣的東西是什么?(鏡子) 你們拿著鏡子照照看,鏡子里是誰?叫什么名字?然后告訴老師,同時向老師介紹自己。
2.兩個小朋友一起照鏡子,互相講述彼此的.不同地方,教師小結:雖然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也有共同的地方(讓幼兒說出共同點)。
三.操作練習:找朋友(區分男孩和女孩)
請幼兒講出自己的性別,然后在眾多的紙片朋友中,找出男孩貼在綠紙片上,找出女孩貼在紅紙片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時間 ; 明白晝夜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形成的。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日月星辰的視運動推想地球的運動)。
3 、通過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學生體會到宇宙間的天體都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課前準備:
1 、分組實驗材料——蠟燭,用乒乓球、鐵絲制成的小地球儀(在北半球處粘一個小紙人)。
2 、掛圖或投影儀——地球的自轉(標示地軸、自轉方向、陽光及晝夜),地球的公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提問:
( 1 )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獵戶座)在天空中是怎樣移動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隨太陽的東升西落,發生了什么現象?
( 4 )晝夜現象有什么規律?
2 、你認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的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
( 1 )講述:
關于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的現象,有的同學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有的則認為是地球自己轉動形成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意見。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以前,人們憑肉眼直接觀察,一直以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時由于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后來,人們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入思考,認識到這種現象是由于地球的運動形成的。
談話:明明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說是地球在運動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未聯想一些熟悉的現象:
①當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會怎樣?(向后移動)
②你們坐過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現嗎?為什么?
( 3 )講解: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 ; 同時,通過觀察車、船以外的景物的運動狀況,可以判斷我們乘坐的車船的運動情況。
( 4 )提問:
已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是靜止的。這說明什么?
①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動,這說明什么?
②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動,這說明什么?
( 5 )講述:我們可以根據物體間相互運動的關系,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
( 6 )討論:
①通過觀察,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據此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
①怎樣才能判斷地球動或不動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體的運動情況)
②通過觀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現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這說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
③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總是循環出現的,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地球在轉動)
④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從看到太陽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陽正南,相隔時間大約是多少?( 24 小時)這說明什么?(地球轉動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7 )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現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動。(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
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是南極和北極,穿過地軸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做地軸。(板書:“地軸”)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以地軸為軸轉動著,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8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9 )提問:
①什么叫地球自轉?我們根據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轉?
②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
③為什么在地球自轉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 、指導學生認識晝夜的成因
( 1 )討論:
①我們已經知道晝夜現象是伴隨太陽東升西落發生的。既然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那晝夜現象應該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轉引起的)
②請你想像一下,為什么在地球自轉過程中地球上會有晝夜現象呢?
( 2 )講述: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每組都有一個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儀,我們就用它來實驗。
( 3 )分組實驗:
①點燃蠟燭,用蠟燭光代替太陽光,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觀察:”地球”的哪個部分被”太陽光”照亮?哪個部分沒有被照亮?想一想:這兩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③轉動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即從左向右)轉動,觀察在同一地點 (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是否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
( 4 )匯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也可以分步進行。如果分步實驗,匯報也分步進行。)
( 5 )討論:
①以上實驗說明什么?
②現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 6 )教師小結: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及晝夜成因。)
地球是個球體,太陽雙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 7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8 )提問:
①晝夜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②晝夜現象為什么是交替循環的?
③晝夜的來臨為什么會逐漸發生的?
3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
( 1 )談話:地球除自轉外,還有其他運動形式嗎?
( 2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公轉。
( 3 )觀察:
①從圖中看,地球在怎樣運動?(繞太陽轉動)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自西向東)
②你知道地球繞太陽轉一周要多長時間嗎?(一年)
③從圖中看,地球在繞太陽轉動時,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總是傾斜的,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
( 4 )講解: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轉動,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轉時地軸總是傾斜的并且傾斜角度不變,這樣就造成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受到太陽的照射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大,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小,有時太陽高度居中。我們知道太陽高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氣溫的變化,這樣,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氣溫就會出現有規律的變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現象。
鞏固應用
l 、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提問:
(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會產生什么現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轉?會產生什么現象?
( 3 )一天 24 小時是根據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同時自轉了多少周?
( 5 )為什么一年有 365 天?
布置作業
觀察與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南天的星座(獵戶座或其他任意一個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變化?(隨著日期的推移,自東向西移動。)你怎樣解釋這種現象?(這是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與周圍星座相互運動的現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彩虹,嘗試運用彩虹的七種顏色進行繪畫。
2.想象并用語言描述出自己的"彩虹夢"。
活動準備:
1.故事:《彩虹國》(附1)。
2."彩虹可以變成什么"參考點子(附2),"彩虹的形成"資料參考(附3)。
3.彩虹拼版、七色蠟筆(紅、橙、黃、綠、青、藍、紫)、白紙、從雜志或報紙上收集的圖案、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顧關于"彩虹"的經驗:
你有沒有看見過彩虹?
你是什么時候看到彩虹的,你看到的彩虹是什么顏色的?
2.為幼兒講述《彩虹國》的故事。
3.出示彩虹拼版,請幼兒按照七種顏色的順序為彩虹排序。
4.請幼兒利用紅、橙、黃、綠、青、藍、紫顏色的蠟筆,畫一道美麗的'彩虹。
5.請幼兒想象:"我的彩虹夢"。
"如果我做了一個彩虹夢,我希望夢到像彩虹一樣的------我就會------"例如:"如果我做了一個彩虹夢,我希望夢到像彩虹一樣的魚,我就會和彩虹魚一起到大海里玩。"
活動評價:
1.知道彩虹顏色的排列順序。
2.能用語言較完整地描述自己的"彩虹夢"。
附1:故事彩虹國在彩虹國里有七個小城堡,每個城堡有一種顏色,城堡里都住著一個小仙子。每個小仙子都很忙碌,他們每天都收集和自己城堡一樣顏色的果實、花瓣、石頭------小仙子將收集來的東西,都做成一罐一罐的顏料。烏云飄來,下起一場大雨。小仙子興奮地等待著,太陽一出來,所有的小仙子急忙將橋涂上顏色,于是橋就變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橋了。當人們高興地看著美麗的彩虹時,小仙子們也笑了。
附2:"彩虹可以變成什么"參考點子彩虹車、彩虹海、彩虹山、彩虹樹、彩虹公路、彩虹船、彩虹魚、彩虹蘋果、彩虹怪獸、彩虹仙女------附3:"彩虹的形成"資料參考其實,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線,粗略地分為7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只能看見太陽光是白色的。但是,雨后放晴的時候,天空中仍殘留一些小水珠,白色的陽光被小水珠折射和反射,由于不同顏色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它們在水珠中被反射到稍微不同的方向。如果我們以特定的仰角觀察天空,會看見不同的水珠反射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就是彩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手口一致點數9并不漏數。
2、在活動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點數活動。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課件、小魚教具,串項鏈工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生日歌引起幼兒興趣,感知數字9.
今天小蝸牛要過生日,他要過幾歲生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蛋糕上有幾根蠟燭吧!
感知5以內的數,一起數手指,點一下數一下,邊點邊數。
二、引出小蝸牛,初步點數1-5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一個神秘的小客人來咱們班做客了,你們猜一猜是誰呢?(幼兒無限的想象)是哪只小動物來做客?看課件,并提出討論問題:小蝸牛來做什么呢?
2、展示課件畫面,露出生日蛋糕,幼兒發現生日蛋糕,教師提出討論問題:小蝸牛來過生日,誰知道它幾歲了呢?(和他幼兒一起數,小蝸牛過9歲生日)
三、朋友們來慶祝生日,鞏固邊點邊數。
師: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請不請好朋友啊?今天小蝸牛的好朋友也來了呢,我們一起看看都是誰?
1、出示課件畫面3,請一名幼兒到白板面前帶領幼兒數一數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一邊點一邊數并說出總數9。
2、點數好朋友送來的禮物數量。并簡單的記錄師:這些好朋友還為小蝸牛帶來了禮物呢,我們來看看都有什么?
教師操作磁力教具,引導幼兒點數5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例:小狐貍送了一個,請小朋友將一個小西紅柿放在禮物的下面。
小烏龜送了兩個,請小朋友將兩個小西紅柿放在禮物的下面,依次到5,在數的過程中,提醒幼兒點一個數一個,引導幼兒按照點子的數目匹配等量的物體
四、集體游戲:制作禮物——項鏈師:你們想參加生日慶祝會嗎?我們先給小蝸牛準備生日禮物吧!
制作項鏈,每條項鏈上穿9個珠子。請聽課的老師檢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大膽地用語言描述海豚的特征。
2.發揮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海豚和動手操作能力。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動態的海豚圖片,印花工具海豚,每組三盆(紅、綠、藍)不同顏色的紙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海豚,引出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動物,猜猜是什么?(出示海豚)你們喜歡它嗎?
2.你們在哪里見到過海豚?(從顏色、形狀來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做海豚,好嗎?
二、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1.先把紙泥捏一捏,團一團,放進海豚的模具上。
2.紙泥放進海豚的模具上之后,用小手用力壓,把海豚填滿。
3.把泥工板放在模具上壓平,把多余的紙泥拿掉放在盒子里。
4.把填滿的海豚在太陽底下曬,曬干了,在拿出來,這樣就完成了。
三、小朋友自己來學做海豚
四、作品欣賞。
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海豚放到中間的桌上來,讓大家都來參觀
五、評講幼兒作品
1.從顏色上看:多漂亮的海豚呀!有紅色、綠色、藍色……
2.從形狀上看:這些海豚多美呀!
3.從數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這么多的海豚,真棒!
教學反思
美術活動需要教師的講解與示范,激發孩子的興趣,但也需要幼兒積極的`想象。本節活動中用圓為主題介紹海豚的基本結構,使枯燥的演示變得有趣,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讓幼兒充滿想象,從中也滲透了禮貌教育。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孩子沒有跟著老師做,沒主動參加到活動中來。
小百科:海豚是與鯨和鼠海豚密切相關的水生哺乳動物,大約于1千萬年前的中新世進化而成,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里,偶見于淡水之中。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12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09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3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1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