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探索光與影子的關系。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空間關系、比較和對比、觀察。
活動準備:
有Frank Asch編寫的《熊的影子》,手電筒,粉筆。
活動過程:
1.幼兒講《熊的`影子》的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熊想要擺脫它的影子。就有關影子的現象,想幼兒提出問題,如:你對影子知道些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影子?你在什么時間看到影子的?
2.問幼兒是否在教師里看到過影子。問幼兒做些什么才能產生影子。鼓勵幼兒嘗試他們的想法。為他們提供可能需要的材料,如手電筒等。
3.在晴天,帶幼兒到戶外,要求他們在地上留下影子。注意幼兒能不能做到。如果幼兒站在一個較大的影子中間,或站在影子的邊上,會發生些什么?幼兒是如何變化他們的影子的?他們能否使自己的影子變大、變小、變寬和變窄?要求幼兒用不同的物體產生不同的影子,例如運用傘或書等。注意幼兒是如何改變影子的形狀的。
4.要求幼兒兩兩成對,互相畫出柏油場地上對方的影子。每過2—3小時,回到同一個地方,要求幼兒注意影子有沒有變化,是大了,還是小了。
5.玩抓影子游戲。以抓人者踩住被抓者的影子作為游戲勝利的規則。用不同的方式制定規則,如抓人者的影子接觸被抓者的影子,或用抓人者的手碰被抓者的影子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聯絡方式。
2、知道朋友間保持交流的意義。
3、用清楚完整的語言有重點地講述。
活動準備:
1、“看圖說話”:《珍重再見》(請參見幼兒用書)。
2、玩具卡:《小袋鼠名片》(請參見幼兒用書)。
3、玩具電話。
4、掛圖:《珍重再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電話,做打電話狀,玩趣味點名游戲:倒著念幼兒的名字(如把“李大同”叫成“同大李”)、只有口型動作不發出聲音、只說出幼兒名字中的'一個或兩個字等。
2、問幼兒:“小朋友畢業之后,不能和好朋友、老師天天見面了,可以用什么方法跟大家聯絡呢?”“為什么朋友之間要保持聯絡?”請幼兒討論。
3、展示掛圖《珍重再見》,知道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與好朋友保持聯系,如通過飛鴿傳書、瓶中信隨水漂、傳送消息等。
4、指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和好朋友保持聯絡有哪些方式,什么是自己覺得最方便的方式,為什么。引導幼兒利用畫面內容有順序地講述,同時在講述時做到突出重點。注意提醒幼兒盡量使用比較完整的語言。
5、拿出玩具卡,讓幼兒分別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互相贈送。
活動評價:
1、能說出與人聯絡可用什么方式。
2、愿意參與點名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志,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環境,純凈的空氣,才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ppt課件: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
一、課件演示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說說像什么?
2、了解綠色標志的意義
綠色食品標志圖形由三部分組成,即上方的太陽變體,下方的植物葉片和中心的蓓蕾,
分別代表了生態環境、植物生長和生命的希望。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一個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
3、討論:什么是綠色食品
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4、綠色食品的.特征
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
5、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放在一個筐里,把非綠色食品放在一個筐里
進一步加深對標志的認識。
二、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添加劑等
生產資料及其它有害于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物質,并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
2、說一說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里用臟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里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么?
(3)山清水秀風景地。
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為什么?
3、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
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三、怎樣創造綠色環境
1、討論: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環境被污染的現象? 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萌發尊敬、關愛老人的情感。
(2)仔細觀察畫面,聯系故事內容進行思考,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帶音頻)、《幸福的大桌子》的PPT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觀察畫面中奶奶的家里有些什么——談論奶奶有個舒適的家,現在只有她一個人生活在這幢房子里。
第二環節:結合畫面了解兔奶奶的家人——原來奶奶家有誰,現在他們一個個離開了家。
第三環節:從奶奶的回憶中,發現兔奶奶一家在一起的快樂——體會兔奶奶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能回家來。
第四環節:孩子們回來了——觀察全家團聚的熱鬧場面,并運用畫面的對比,進一步體驗全家團聚的`幸福感。
今天的活動《幸福的大桌子》說的是如何關愛老人的一個話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孩子們理所當然的接受著成人的愛,其中祖輩濃濃的愛,他們接受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所以這些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多,可是對自己的祖輩和家里的老人真的是缺乏關注的。針對這樣的活動我們老師如何去幫助幼兒詮釋:“幸福的大桌子”的涵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故事情節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先動腦筋想辦法。
2、掌握詞語:火辣辣、銜來。
3、根據故事情節內容進行創編。
4、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傾聽能力。
教學準備:故事《小烏鴉喝水》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講故事。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小烏鴉喝水》,小朋友們仔細聽烏鴉喝到水了嗎?如何喝到的?
二、提出問題: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2、天氣如何?天很熱,火辣辣的。
3、烏鴉怎么了?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
4、烏鴉遇到了什么困難?
5、烏鴉都請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
6、小朋友可不可以幫烏鴉想一想辦法呢?
三、再次聽故事,回答問題。
1、烏鴉最后喝到水了嗎?
2、烏鴉想到了什么辦法?
3、烏鴉是如何把石頭放到瓶子里的?把石頭銜來放到瓶子里。
4、如果你是小動物,你如何運石頭呢?
四、故事創編。
老師: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如何創編故事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創編故事。
五、表演小烏鴉喝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探索間隔排序的規律。
3、注意傾聽、接納同伴間多種排序的方法和策略。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難點:能掌握間隔排序的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間隔圖案排列的圖片或實物,3種果葉交替排列穿成的門簾,梧桐樹葉、銀杏樹葉、楓樹葉、柳樹葉3種圖案人手若干,透明膠、粘好雙面膠的底板。
2、幼兒用書第7頁《動物圖卡》中“穿項鏈底板”、第13頁《實物卡、數卡、符號卡》、第15頁《實物卡》、第27頁《分馬夾》、第28頁《分分合合(一)》。
活動過程:
(一)觀察欣賞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紋樣。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有間隔圖案的圖片及實物。
教師: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兩個圖案的有規律的排序)這些圖案是怎樣排列的?他們有什么規律?幫助幼兒總結出相應規律1212、122、112、121等 。
2、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
教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有間隔排列規律的物品?請幼兒自由討論并說說,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記錄怎么拍的規律。
(二)觀察實物門簾,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1、教師出示用3種物體有規律的交替排列穿成門簾。
教師:門簾是由哪些物品穿成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物體排列的規律(ABC、ABC)
教師:這3種物體是如何排列的`?
(三)嘗試運用3種樹葉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1、教師:這里有3種圖案,看看都是些什么圖案?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排列方法。
3、師幼討論:你能用這3種圖案設計出一條漂亮的項鏈嗎?你想怎么有序地排列3種樹葉呢?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5、引導幼兒發現間隔排序的規律。
教師:這3種物體是怎樣間隔排序的?
討論: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間隔排序的方法?可以怎樣排列?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完成樹葉項鏈。
教師:請用3種樹葉有序的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樹葉項鏈。
2、完成水果項鏈。
教師:請用3-4種水果有序地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水果項鏈。
3、完成給蘋果連線。
教師:用線條將左右兩邊的蘋果相連,使每排的蘋果數目都為5。
(五)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的活動結果,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同伴的不同策略。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提供各種圖案,讓幼兒運用3~4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反思:
《漂亮的果葉項鏈》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后,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并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后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制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鏈,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操作是為自己制作一條果葉項鏈。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復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于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了。但是對于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后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提起水,就會讓人想到潺潺的小溪,想到美麗的大海。
散文詩《浣熊和小溪》讓幼兒知道“泉水叮叮咚咚流向小溪,小溪水又嘩啦嘩啦流向大河,大河水空通空通流向大江,大江水嘩嘩嘩嘩流向大海……”,散文詩還能讓幼兒傾聽、發現、了解水的聲音,尋找替代“樂器”表現不同的水聲,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區角游戲時,幼兒用“銀筷敲小碗”表現泉水的聲音,用“銀筷敲玻璃瓶”表現小溪流水的聲音,在鐵罐內裝入花生米、米或豆子搖動發出聲音表現大河、大江的聲音,用鼓棒撥動“洗衣板”發出大海的海浪聲……這些替代物成為幼兒表現水聲的樂器,幼兒的創意讓我們驚喜不已,也拓展了我們的教學思路,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此次活動。
大班的節奏活動應該更關注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表現能力的培養。怎樣為歌曲伴奏?我思考著不能再停留在教師的“教”,而是要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自主嘗試的愿望,讓幼兒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尋找有效的表現方式,提供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對節奏有新的感受。
我將本次活動的任務設計成:讓幼兒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在任務驅動下自主探索學習。當幼兒依據已有經驗敲打“樂器”伴奏時,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合奏產生問題時,我便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這樣合奏好聽嗎”“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的合奏更動聽”等,鼓勵幼兒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的'樂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為歌曲伴奏,體驗合奏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可以表現不同水聲的替代樂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裝著沙、米、豆的鐵罐,洗衣板等),并學會表現。
2.歌曲《泉水叮咚》的錄音。
3.樂句圖示及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節奏樂器”,說說它們分別能表現什么水聲
(最近我們聽了許多水的聲音,還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許多節奏樂器來表現聽到的水聲,請大家來介紹一下。)
1.你帶來了什么?它能表現什么水聲?
2.它敲擊出的聲音聽上去像什么聲音(泉水聲、小溪聲、大江聲、大海聲)?
3.怎樣才能使這些物品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設計意圖:節奏源于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所以在活動之前創設機會讓幼兒去尋找聲音并用替代物表現,能讓幼兒在模仿、再現中獲得觀察力與表現力的提高。此外,讓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樂器”,能激發他們表現的愿望,同時樹立自信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樂器表現方法的機會。】
二、使用“樂器”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游戲,能察覺錯句,提高對語言的判斷能力。
2、初步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能夠逐步將改錯句的基本方法運用到游戲中去。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改錯句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
一、了解常識性的知識
1.課件演示: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一副圖片
圖片一
你們看圖上都有些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夏天開什么花?
圖片二
圖上是什么花?這是在哪個季節開的?
冬天開梅花
圖片三
小雞的爸爸是誰?媽媽呢?公雞生蛋還是母雞生蛋?
圖片四
金魚生活在什么地方?
2.:我們通過剛才觀察圖片已經知道,夏天開荷花;
冬天開梅花;雞媽媽是母雞;雞爸爸是公雞;金魚生活在水里,小鳥會在天上飛。
二、"出錯"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咦?!只有一個小朋友的眼睛聽著外面。
("聽"說重一點,要自然說出)
2.( 讓幼兒聽著感到好笑時,緊接著提出下列問題)
怎么啦?我什么地方說錯了嗎?那應該怎么說?
三、與幼兒共同討論學習改錯的'方法。
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幾幅圖,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1.課件演示
(1)"冬天來了,荷花開了"有問題嗎?那怎么說?
剛才某某小朋友改的是前面的地方,還有沒有其他改法?
(2)"大公雞在草叢里下了一只雞蛋"
(不語,故作疑問狀,引導幼兒用兩種方法改正)
(3)"小鴨在天上飛來飛去",誰會用兩種方法改正?
2.與幼兒討論改錯的正確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改正錯句的時候都運用了兩種方法,誰發現了是哪兩種方法?
:一是可以改句子的前半部分,二是可以改正句子的后半部分。
四、改錯游戲,拓寬幼兒思路。
教師:剛才我們改了很多錯句,現在我又要出一些錯句了,看小朋友會不會改正。
(1)我吃完飯了剛才
有沒有問題?怎么改?
(2)小明在聽故事書,滴答滴答下大雨了
對,大雨應該是嘩嘩的,滴答嘀答是小雨。
(3)她難過地哈哈大笑"
難過就不會哈哈大笑,開心才會哈哈大笑。
教師:我們教室好玩的東西可多了,有雪花積木,還有智力魔珠,
還有翻版樂,還有拼圖,還有編花籃。這句話有沒有問題?
這是我們小朋友經常說的一句話。對,還有只能用一次,
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最后一個才用還有。
五、:
以后,我們在和別人說話時,發現別人說錯了就要幫助別人改正,改正的時候應該面對面的小聲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含義以及紅包的祝福意義,開心地講述故事中祝福的語言。
2、結合生活經驗,表演并講述各種有關新年祝福的語言。
3、體驗祝福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含義以及紅包的祝福意義,開心地講述故事中祝福的'語言,體驗祝福帶來的快樂。
2、結合生活經驗,表演并講述各種有關新年祝福的語言。
活動準備:
1、玩偶招財貓。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9一11頁。
3、活動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偶招財貓,引出故事。
1、師:小朋友,看看這是誰?
2、師:這是一只非同尋常的貓,它的名字叫"福氣貓"。
師引導幼兒和"福氣貓"問好。
3、師:"福氣貓"會做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福氣貓》。
(二)結合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1、大年夜,福氣貓去給人們送紅包,他送的紅包里面裝著一句什么話?(恭喜恭喜,新年福氣)
2、福氣貓把紅包放在孩子的哪里?
3、福氣貓走到年糕師傅家的時候,已經快要天亮了,福氣貓為什么覺得年糕師傅應該有最多的福氣?(年糕師傅不停地為大家做年糕,一個晚上都沒有休息)
4、年糕師傅的年糕是怎么變成福氣糕的?(紅包送完了,福氣貓給年糕師傅不停地鞠躬,一不小心,福氣貓的臉貼在了年糕上。福氣貓看見年糕師傅很喜歡,就在每一塊年糕上都印上了自己的笑臉)
5、買了福氣糕的人為什么都給年糕師傅送紅包?(年糕師傅是最辛苦的人,應該是最有福氣的人)
(三)學習"祝福"。
1、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按順序觀看,并交流看見了什么?
2、引導幼兒模仿福氣貓的口吻,學說:"恭喜恭喜,新年福氣。"
3、你們在新年里有沒有收到紅包?紅包里有什么?
4、小結:紅包是給我們孩子新年的祝福,大人們期盼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順利、健康地成長。
5、過年了,誰還在辛勤勞動?你想怎樣祝福他們?(引導幼兒學講祝福的話,盡量避免太俗氣的祝福語。)
6、鼓勵幼兒配上動作互相講祝福語。如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拳外面;一邊拱手,一邊注視著對方,充滿誠意地互道祝福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幼兒園大班防盜教案07-04
幼兒園大班《老狼》教案06-25
幼兒園大班《勇氣》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