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6-24 05:13:16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角色游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餐廳的游戲情有獨鐘,特別喜歡穿上廚師服,戴上廚師帽,模仿廚師的模樣大展身手。因此,我設計了中班科學活動《快樂的小廚師》。這一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涉及的各種工具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如榨汁器、塑料刀、小勺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工具,此次活動是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的工具產生興趣,知道工具是我們的好幫手。

  2、感知現代工具的方便、快捷。

  3、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工具(榨汁器、小棒、刨子、塑料刀、勺子等),幼兒在收集工具的過程中已掌握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

  2、小碗、茶杯、簍子、面粉、水果若干。

  3、錄像機、電腦、廚師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布置任務,直接引出課題

  提前布置游戲場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我是廚師長,你們是一群快樂的小廚師。知道嗎?過幾天,我們要參加美食大賽。這一次,我想做一個很大很大的比薩餅去參加比賽。今天可要好好地練一練做比薩的本領呦!

  二、介紹需要完成的任務及準備的工具

  師:做比薩需要很多的配料,走!跟我一起到這邊來看一看都需要準備哪些配料呢?這兒有一號桌、二號桌、三號桌,我們先來看看桌上有什么?

  師:一號桌請你們用小棒、榨汁器變出西瓜泥和西瓜汁。將西瓜汁倒在杯子里,西瓜泥倒在小碗里。二號桌請你們用塑料刀和刨子變出黃瓜絲。三號桌請你們用刨子和勺子變出蘋果醬。

  三、幼兒操作并交流操作過程和結果

  (一)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

  1.幼兒比較兩種工具。

  師:你們仔細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工具做什么事情呢?每張桌上都有兩種工具,你試好一種工具以后,還要試試另一種工具,比一比,哪種工具更方便?想好了,我們就把袖子卷一卷,干活去吧!(放音樂《加油干一遍》)

  [第一次安排了兩次自主操作。讓幼兒嘗試用兩種工具做同樣的事情,要求幼兒試好一種工具以后,跟同桌的小廚師交換另一種工具,比一比,哪種工具更方便?]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請配班老師幫忙攝像)

  師:兩種工具你都試過了嗎?你發現哪種工具更方便?

  3.請幼兒交流第一次操作過程和結果。

  師:大家把小手擦一擦,把手里的活放下來休息一會兒吧!誰能告訴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1:我用刨子刨了許多黃瓜絲。

  幼2:我用塑料刀切了許多黃瓜絲。

  幼3:我用小勺刮出了蘋果醬。

  師:你們想知道別的小廚師是怎樣干活的嗎?那跟我一起來看看吧!(回放錄像小朋友觀看現場干活的情景)

  師:這是誰呀?你來告訴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我用榨汁器榨出了西瓜汁和西瓜泥。

  師:你有沒有試試另一種工具小俸呢?你覺得哪種工具更方便?

  幼:我用小棒試過了,我覺得榨汁器更方便。

  (二)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1.幼兒輪換探索材料。

  師:這次要做的'比薩餅特別大,你們準備的配料還不夠呢!等會兒請你們再去做一點。這次做的時候,你去試一試剛才沒做過的事情。如果你剛才在一號桌做事的,現在你可以到二號桌、三號桌去做做,桌上的兩種工具都要試一試,比一比,哪種工具更方便?好,現在就去試試吧!(請三四名幼兒講述)

  第二次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剛才沒做過的事情。試一試,比一比,哪種工具更方便?通過操作,使幼兒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2.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了解幼兒操作水平,并對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幫助。

  3.幼兒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大家辛苦了!配料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擦擦小手,帶上你們的工具到前面來休息休息吧!現在和你旁邊的小廚師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覺得它方便嗎?(放音樂《加油干兩遍》)

  4.請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大家分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現代工具的便捷。

  師:誰能告訴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覺得哪種工具用起來更方便?

  四、將工具進行分類

  請幼兒將方便和不方便的工具進行分類,并引導幼兒檢查分類結果。

  師:請你們將你覺得方便的工具送到紅顏色的籃子里,將不方便的工具送到藍顏色的籃子里。(幼兒按要求送各種工具)

  師:以后小朋友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工具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也要去比一比,試一試,看看哪些工具使用起來更方便。

  [第三次的操作是讓幼兒將工具分類擺放,符合幼兒愛玩弄工具的特性,真正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五、制作并品嘗比薩

  1.請幼兒用搟面杖搟面餅。

  師:現在,配料已經準備好了,做比薩我們還需要準備一張面餅呢!面餅在哪兒呢?睜大你們的眼睛,看我怎樣把它變出來。變一變一變!大不大?我們還可以把它變得更大呢!瞧!搟面杖我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每人拿一根,我們一起來加油干吧!(放音樂《加油干一遍》)

  [從準備配料——搟面餅——制作比薩,幼兒參與了制作的全過程,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幼兒品嘗比薩,既是對他們付出辛勤勞動的一種肯定,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生理需求。]

  2.制作比薩

  師:哈哈!我們的大餅做好了!現在可以在面餅上撒上配料了。注意撤的時候要輕輕地,不要把配料堆在一起,面餅的每個地方都要撒上配料呦!

  師:將你的搟面杖送過去,每人拿一把小勺過來,再將你剛才裝配料的碗拿過來,將里面的配料撤在面餅上吧!

  3.烘烤品嘗比薩

  師:現在,帶上我們的比薩,到幼兒園的大烤箱里去烤一烤,并嘗一嘗我們親手制作的比薩吧!

  活動延伸

  角色游戲中,開設比薩店,娃娃家等角色游戲區,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更多現代工具的方便、快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初步感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里有許多樹葉和花,請你們來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初步感知。

  幼兒有的拿著樹葉玩耍,有的圍著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兒的是仙客來和燈籠花這兩種特殊的花卉,孩子們圍著它們討論著。

  2、在幼兒玩耍過程中,教師個別提問幼兒:你手中的樹葉它像誰?

  幼兒紛紛拿著手中的樹葉,有的說像小船;有的說像彎彎的月亮;有的說像花瓣;有的說像圓形、橢圓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擴散思維活動:

  1、教師提問:你玩的.樹葉像什么?這里的花有的像什么?

  孩子們想象力豐富,有的說像牙簽;有的說像縫衣服用的針;有的說像刺猬身上的小刺;有的說像大頭針;有的說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兒擴展思維,展開想象,幼兒爭搶著說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說菊花像頭發;有的說荷花像彩色的燈墜……。

  2、教師發散幼兒想象還見過的樹葉或花像什么物品?

  幼兒說有的樹葉像小船、月亮、箭、胡蘿卜、圓形等等。

  幼兒說出了有的花像美麗的蝴蝶;有的說像發卡;有的說像衣服上蝴蝶結、雞冠、喇叭、太陽等。

  引導幼兒活躍思維,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創新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 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1、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等的圖片。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揮想象空間,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并進行粘貼。

  本環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能將兩種相似的物品進行正確的對應粘貼。

  (四)創新思維活動:

  1、教師:人們很聰明,他們通過觀察物體的某個特性或本領,做了相似的發明。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了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本領發明出來的,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么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發明的。

  本環節要讓幼兒知道是根據物體的特性發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做小小發明家設計發明來方便人們的生活呢?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么樣的發明,是根據什么物體的什么特性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4、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本環節讓幼兒進一步開創思維,展開創新思維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過程:

  (1)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制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制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并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征來制作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并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1、游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里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么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么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游戲:照鏡子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么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么動作,好嗎?

  2、游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四、延伸活動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了解鏡子的特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知道雨傘的用途。

  2、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3、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難點: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經驗準備:

  1、感知傘的在生活中的用途

  2、會集體合作往材料中倒水,盡量水不往四邊流出來。

  材料的準備:

  1、塑料盆、材料盤、噴壺、各種各樣的傘、記錄單、筆

  2、各種材料(報紙、塑料布、防雨綢、膠皮、紗、棉布、蠟紙)

  3、小粘貼、毛巾、勺子等。

  活動與指導:

  一、猜謎引題

  沙沙沙,下雨了,街上開滿五彩花,紅黃藍綠多美麗,每人一朵手中拿。(雨傘)

  師:下雨了,雨傘有什么用呢?

  二、玩中激趣:感知雨傘的防水功效

  每人撐一頂傘,在玩中學。

  1)教師用噴水壺制造毛毛雨,請幼兒感知雨傘遮雨效果。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的雨傘,我們來玩玩吧?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雨傘擋沒擋住雨,使幼兒知道不透水就是防水。

  3)請幼兒觀察、觸摸自己的雨傘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探索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

  1)出示各種材料,介紹材料名稱,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師:老師這有許多材料,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防雨綢、塑料布、棉布、紗、膠皮、報紙、蠟紙)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組用這些材料做個小實驗,看看這些材料是不是和雨傘一樣,有的能防水,有的.不能防水呢?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介紹出示的記錄表(能防水打“○”不能防水“×”)

  3)幼兒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出注意事項:如:“小朋友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合作,想辦法把水兜住,不要讓水從旁邊流出來,這樣才能看出它們是防水還是不防水。”

  4)交流驗證利用記錄單,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實驗結果,找出防水和不防水的材料,并對有疑義的材料進行驗證。

  四、經驗拓展:選擇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

  1)了解雨傘防水的特點,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如果請你做一把雨傘,你會用哪種材料做雨傘?為什么?(防水、結實、輕便)

  2)投票表決:請幼兒將小粘貼貼到自己認為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下面并說明理由。

  3)教師小結:防雨綢最適合做雨傘,它不光能防水,還很輕便,很結實,很漂亮。做成的傘不僅能擋風擋雨……

  五、結束活動:游戲中感知雨傘的用途

  了解雨傘的用途:遮雨、遮陽、跳舞、演雜技、裝飾等。請幼兒與雨傘一起跳舞,分享游戲的快樂,活動結束。(鶴浦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意圖: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嘀嘀噠》。

  運用幼兒各種感官,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問題并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提供充分的物質材料,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過程。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幼兒有關自然界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形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說說中了解牽牛花生長的過程。

  2、在活動中愿意大膽交流、積極表現。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歡迎嗎?”

  “客人是誰呢?那就請它自己來介紹吧!”

  2、觀察畫面

  牽牛花的自述中,引導幼兒猜測想象,了解其生長過程。

  畫面一:

  牽:這是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

  師提問:哎,他是誰呀?幼兒猜測。

  畫面二:

  牽:我被埋進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師:哎呀!怎么被埋進土里了呢?它應該怎么做呀?

  畫面三:

  牽:我拼命往外鉆……

  引導孩子們一起學往外鉆的動作。

  牽:總算鉆了出來,咦?我怎么變成了這樣?

  師:它變成什么樣了?

  小結:啊,原來小客人是一顆種子,那它會是什么種子呢?還是讓小客人繼續介紹下去吧!

  畫面四:

  牽:我頂著皺巴巴的葉子

  師:什么是皺巴巴呀?你們還看到什么東西也是皺巴巴的呢?

  畫面五、六:

  牽:我用力撐開皺巴巴的葉子。瞧!我像什么呀?

  畫面七:

  牽:沒幾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葉子。

  師:咦!它說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呢?

  (毛茸茸)

  畫面八:

  牽:小葉子長啊長,長成這么大!

  繼續播放畫面九、十、十一、十二:

  牽: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師:啊,真有趣,這顆種子先長出的葉子,現在又長了一根藤,看這根長長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牽:是爬向左邊?還是爬向右邊?唉,要是有誰來幫幫忙就好了。

  師:噢喲,它想找人來幫忙,找誰來幫助它呢?

  畫面十三:

  師: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來這根藤會怎么做呢?

  引導幼兒一起學習藤往上繞的動作。

  師:誰來學學藤往上繞的樣子?

  畫面十四、十五:

  牽:現在,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嘍。

  師:來,孩子們,我們也一起學它往上爬嘍。

  師以兒歌的語言活躍氣氛:藤兒藤兒真有趣,順著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繞呀繞,哎呀呀,頭暈了,繞糊涂了,理順了再接著爬吧!

  畫面十六:

  牽:繞啊繞,長啊長,這是我現在的樣子。葉子多得數也數不清。

  畫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牽: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樣東西,嘿嘿,猜猜這是什么?

  師:它越長越大,越長越鼓,哎,顏色也變漂亮了,是什么呢?

  畫面二十一:

  牽:啪,打開啦!哈哈,我是牽牛花!

  師:哦,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來是牽牛花呀!

  師:牽牛花像什么呢?怎么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節奏的。

  畫面二十二、二十三:

  師:看小喇叭越來越多,好熱鬧啊!他們一起唱啊、跳啊,玩的真開心啊!

  畫面二十四:

  師:哎,牽牛花怎么啦?我們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

  牽:一到晚上,我就會收攏小喇叭,靜靜睡一覺。

  師:噢,原來牽牛花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

  畫面二十五:

  師:看,第二天早晨,牽牛花早早的醒來,張開小喇叭,嗨,你們聽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該起床啦!”

  3、鞏固對牽牛花生長過程的了解。

  師:哎呀,今天來我們班作客的是誰呀?

  聽了它的自我介紹,你們知道它是怎樣長大的嗎?

  根據孩子們的回憶,老師圖片箭頭表示牽牛花的生成過程。

  四、延伸活動:

  出示牽牛花的種子,到種植園地種植牽牛花。

  師:牽牛花給小朋友帶禮物來啦!看看,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們趕緊把它們埋到地里,讓它們也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小喇叭來,好嗎?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實驗記錄為幼兒調整認識、整理經驗、形成科學的概念奠定了基礎。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后讓其他幼兒發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培養幼兒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樂于探究,逐漸理解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探究態度。總之,要想提高幼兒科學探究中記錄的質量,使幼兒的科學記錄變得生動而有意義,我們仍然需要從內容到形式、從作用到時機,作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以積累經驗,改進策略,完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會還潮、變質。

  2、通過嘗試操作,學習幾種簡單的封口辦法,在實驗中比較發現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標記作記錄。

  3、感知科技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已開封的食品包裝袋(如:暑片的包裝袋)保鮮袋,毛線、雙面膠、塑料夾、封口夾、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開袋的餅干,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導入。

  出示已開袋的食品,提問:

  (1)食品吃不完,就這樣放著,過幾天吃感覺會怎樣呢?

  (2)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兒討論交流。

  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怎么辦讓食品吃上去還是香香的?

  3、幼兒實踐交流。

  師:剛才你們想了很多辦法,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去試一試。

  師:你的.袋口封住了嗎?,你是怎樣封住袋口的?

  4、實驗比較記錄。

  (1)師:小朋友剛才都試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覺得用什么辦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們來做個實驗。

  (2)幼兒實驗,將保鮮袋裝滿空氣后封口,看哪種方法不漏氣。

  (3)進行記錄,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下貼一個五角星。

  (4)師小結: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明的產品越來越先進,就象這個食品封口夾,夾起來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經驗

  師:生活中我們除了沒吃完的食品要封口,還有什么時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樣封口?下次,我們小朋友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將塑料袋封口。

  四、活動延伸

  繼續探索其它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夾子的用途和功能。

  2、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夾子展覽(衣夾、被夾、發夾、文件夾、醫用夾、食品家、新的老鼠夾等)、分類紙、ppt、球、書、糖果、紙、盒子、夾子葵花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各種夾子

  1、幼兒參觀夾子展覽會,區分認識的與不認識的夾子并簡單介紹夾子的用途。

  2、了解幾種特殊夾子的功用:

  (1)、醫用夾:這是誰需要的夾子?

  (2)、領夾:錄像里的爸爸告訴我們什么?領夾有什么用?

  (3)、鼻夾:看了圖片后,你知道這是什么夾子嗎?

  (4)、鼠夾:它的用處和貓的本領是一樣的,它有什么用呢? 3、教師: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夾子,有的能打扮我們,讓我們變得更漂亮;有的是幫助我們的小工具,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體語言創編夾子動作

  1、幼兒自由發揮,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夾子。(配以輔助材料讓幼兒夾一夾)

  2、幼兒交流演示各種創編動作。(配合兒歌) 附兒歌:夾夾夾,夾夾夾,我的小手是夾子。

  夾起一張紙。

  3、教師: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可以變成夾子。

  (三)、延伸活動:利用夾子進行藝術創作

  出示夾子葵花,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藝術創作。

  教案設計說明

  在進行“小工具”主題活動時,幼兒收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兒帶來了一些晾衣夾,引起大家對它是否屬于工具的爭論。隨后幼兒開始收集不同種類的夾子,漸漸幼兒對夾子的不同功用產生了關注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以幫助幼兒梳理并提升已有的零星經驗,同時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夾子的功用,我以幼兒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根據幼兒對夾子的了解情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第二部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動靜交替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的創編演示了解夾子的一個共性特點:能夾住東西。同時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第三部分延伸活動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將夾子展覽會中的夾子按自己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種情況進行分類,看似不經意,卻充分體現出老師對孩子知識經驗的關注,將幼兒推上活動主體的位置,老師隱藏其后并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體現老師觀念的轉變。 第一環節認識夾子,通過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夾子來引發生生互動,達到經驗分享的目的。老師對幾種特殊、幼兒可能不認識的夾子估計得很準確,運用照片、實物、錄象等不同的展現方式來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以充分落實。 活動第二個環節是為目標2服務的。老師在讓幼兒嘗試夾一夾的材料時,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個大大的健身球,幼兒一人夾是無法夾起來的,從而激發幼兒產生合作的意識。 幼兒在介紹自己用身體創編的夾子時,老師過份強調用兒歌的形式來進行介紹,想著整合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幼兒的情緒體驗。實際可以更為寬松些,如:讓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變的;或者用動作示范一下,這樣能讓更多幼兒的表現欲望得到滿足。課改以后,整合意識強了,但整合應該很自然沒有痕跡,此處的整合顯得非常僵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優秀]1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影子科學教案反思06-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7-2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区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