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用品我保管》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用品我保管》,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思路:
《指南》健康領域,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方面的培養,目標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時,幼兒使用完學習用品后,不懂得去收拾、整理,經常有學習用品丟失的現象,即使有時候丟了,也不主動去找,甚至教師拿起丟失的學習用品,去找小主人,小主人也不認識,致使失物招領盒的學習用品越來越多。針對這種情況,對大班幼兒設計此活動,旨在通過統計來判斷學習用品是否缺失,使用制作標志的方法來找回丟失的學習用品,使幼兒懂得用完后及時放回原處,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統計學習用品的種類與數量。
2、學習為用品做標記,判斷學習用品的缺失,并能找回。
3、懂得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用完后放回原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失物招領盒。
2、幼兒統計表人手一份,鉛筆盒每人一個。
3、寫有學號的口取紙若干。
4、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討論。
(1)出示“失物招領盒”,觀察現象,發現問題。
(2)討論:怎樣就知道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哪些學習用品,有多少?怎么就知道自己的學習用品丟失了沒有?(幼兒講述)
2、提供統計鉛筆盒中學習用品的種類和數量來判斷學習用品的缺失。
(1)幼兒操作,統計鉛筆盒中學習用品的種類和數量。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結果,邊講述邊對照學習用品進行檢查。
(3)請幼兒對照學習用品檢查自己的統計是否正確,并互相講述,互相幫助檢查。
(4)把統計表貼到鉛筆盒里,懂得隨時利用統計表檢查自己的學習用品。
(5)游戲:找一找。
教師有意從鉛筆盒中拿走一些學習用品,請幼兒利用統計表來檢查,找一找什么不見了,并把他們找回。在尋找過程中,發現有雷同的學習用品,引發幼兒思考、討論:怎樣就知道哪個是自己的呢?(幼兒講述)
3、為學習用品制作標記,并能根據標記找回自己的學習用品。
(1)請幼兒選擇寫有自己學號的口取紙,貼在每樣學習用品上。
(2)再次玩游戲“找一找”,幼兒在發現自己的學習用品丟失后,能根據標記輕松地找回。
4、教育幼兒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懂得用完后放回原處。
師:今天,我們一起給學習用品制作了統計表,還貼了標記。以后,小朋友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用完學習用品要放回原處,還要學會自己檢查。如果發現丟了,就到失物招領盒里根據標記把它們找回來。
活動延伸:
嘗試統計其他的學習用品。
活動反思:
活動來源于幼兒平時的學習生活,很好地滿足幼兒的現實需要,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與開展的必要性。活動以鉛筆盒為切入點,通過具體可行的方法,使幼兒學會了保管自己的物品。
1、以點帶面,引導幼兒自我管理。
針對幼兒不會管理物品的現狀,以鉛筆盒為切入點,通過統計鉛筆盒內學習用品,以及給學習用品貼標記,使幼兒學會這種管理物品的方法,進而能用類似方法管理自己的其他物品,以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2、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情感共鳴。
活動中,多層面地創設問題情境:“怎樣知道鉛筆盒里有哪些學習用品,有多少?怎樣知道學習用品丟了沒有?”“發現同樣的學習用品,怎樣就能知道哪一個是自己的呢?”不斷地引發幼兒思考、表達。在一次次的發現問題、討論交流中,找到具體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幼兒的行為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3、游戲的設計更好地體現了活動的有效性。
游戲“找一找”,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參與積極性很高,在藏一藏,找一找的過程中,很好地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是對統計、做標記這種方法的肯定,使這次活動的開展更為有效。 不足之處:有兩個兒童參與不積極,這是因為我對鉛筆盒的統計給了幼兒局限性。以后要嘗試由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物品進行統計。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用品我保管》】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高興,我快樂》01-30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高興我快樂》06-06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快樂》06-06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巧手》06-07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快樂的我》11-29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眼睛》06-06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的大腦》06-07
幼兒園大班健康優秀教案《我的心情我做主》07-27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喜歡的運動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