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1-02 14:09:4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玩降落傘是我園小朋友很喜歡玩的一項戶外體育活動,幼兒沉醉在物體緩緩落下的情景中。于是,就借用降落傘……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系,大膽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并記錄結果。

  3.提高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降落傘若干個、重量夾子若干、勾叉記錄標志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重點:

  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活動難點:

  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降落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師:小朋友見過各種各樣的傘,今天啊洪老師也帶來了一頂奇怪的傘,看是什么?(出示降落傘圖片)降落傘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大大圓圓的布、還有線)那個大大圓圓的叫傘面,傘面還有方的、長的,下面還有一根根傘繩。那你知道什么時候要用降落傘呀?(幼:從飛機上跳下來的時候、飛機出事的時候)降落傘還可以用來做什么?(飛機在一個地方不好降落時人們也要用降落傘)師:你們喜歡玩降落傘嗎?

  師:今天洪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簡易的降落傘我們一起來玩玩吧。

  (二)第一次嘗試玩降落傘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探索、物體下落這一自然現象。

  1.請幼兒拿著降落傘,把它們輕輕地往上拋,看看它們會怎樣。

  2.剛才我們玩了降落傘,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總要掉下來、你有什么發現?它是怎樣落下的?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傘"。(引導幼兒感知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系)

  1.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猜想。

  師:大夾子寶寶看到小夾子玩的這么高興也很想來玩一玩,我們也請它一起來玩玩吧?你們覺得大夾子坐著降落傘下來是怎樣的呢?跟小夾子的降落傘會一樣嗎?哪一個會比較快(引導幼兒猜想,大夾子的降落傘和小夾子的降落傘速度有什么不一樣)老師這兒有一張表格請你們看看,想一想那一種降落傘落下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呢?(大夾子、小夾子)把你認為會落得比較快的`那個在里面畫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根據幼兒的猜想情況作小結。引導幼兒動手實驗。

  2. 介紹實驗及觀察要求。

  (1)自己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進行試驗。

  (2)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

  (3)根據比較的結果,給較快的降落傘打上∨,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3. 幼兒自主探究,教師指導。

  4. 結合記錄表進行梳理小結。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實驗過程和結果。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降落傘落的快,有的降落傘落的慢呢?

  (3)教師梳理小結。

  師:掛小夾子的降落傘輕,降落傘落的慢,掛大夾子的降落傘重,降落傘落的快。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降落傘,也觀察探索了一下,不同重量垂釣物的降落傘降落的速度,還知道了降落傘對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回去以后可以跟你們的好伙伴還有爸爸媽媽他們一起分享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已有經驗水平,以情景導入,使幼兒興趣十足得參與其中,充分發展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整節活動我以ppt課件、生活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在探索、助人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梳理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其思維能力。

  “捉魚比賽”“尋找小魚排列秘密”等環節,讓幼兒更直觀的將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小魚數中得到理解,從而更好的感知相鄰數多1少1的關系。幼兒在幫小企鵝排隊找鄰居的過程中,層層遞增的難度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愿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宜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并相互交流獲得知識。

  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2、3的相鄰數,感知相鄰兩數多1少1的關系。

  2.能發現相鄰數的規律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初步發展推理能力,進一步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極地世界、企鵝釣魚、冰洞新家情境等。

  2.人手一份操作學具:小企鵝4個,冰房子一個。

  (●表示幼兒預設回答)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

  ppt1極地世界

  1.師:今天極地世界來了幾位新成員,可熱鬧啦,他們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來搖又擺。會是誰呢?

  來,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一起拍4下把他們請出來1.2.3.4。

  ppt2出現4只不同的企鵝。

  2. 師:有禮貌的孩子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ppt2播放音頻:小朋友你們好。

  3.師:咦,一共來了幾只企鵝?你是怎么數的?

  4.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清楚地表達。

  (1)師:仔細看,他們都一樣嗎?

  ●圍巾的顏色不一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游戲伴隨著幼兒成長,幼兒通過游戲探索環境,從接觸物體中獲得知識并解決問題。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游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小動物找家》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以小鴨子排隊、游泳和鴨子找家的情景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讓幼兒在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這個層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尋找物體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征進行分類,這種愉快輕松的學習過程自然而然地帶領幼兒學習數學,喜歡數學。

  案例描述:

  一、小鴨子排隊——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

  師:一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出去學游泳了,一共有幾只小鴨子?(8只)猜猜誰會帶小鴨子去學游泳?小鴨子們快來排隊。鴨媽媽們都帶了幾只小鴨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按照鴨媽媽身上的數字,給小鴨子排隊。

  分析:《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環境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因此,在第一環節的以情景“小鴨子排隊”導入活動,使幼兒很快的被帶入到富有情節游戲的環境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更輕松地引導幼兒正確認識8以內的數量,并根據鴨媽媽身上的數字(標記)找出相應數量的小鴨子,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小鴨子游泳——按物體的大小或顏色特征分類。

  1、師:一個池塘太小了,小鴨子呆不下,請你想一想,把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里,而且要讓小鴨子一看就知道應該在哪個池塘里游泳。(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導幼兒根據小鴨子的大小或顏色分類。

  (1)請幼兒說說:你想怎么分?為什么?

  (2)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為什么這么分?(根據幼兒提出的一個特征,教師出示相應的標記,請幼兒根據標記分類。)

  3、教師,歸納幾種不同的分類依據,如:大小、顏色。

  分析:中班的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讓他們將小鴨子分在兩個池塘里游泳,而且讓小鴨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去哪個池塘時,幼兒自然地想到了平時分組或收拾玩具時的標記,于是根據小鴨子身上的特點,按大小或顏色分別送到兩個池塘。調動了幼兒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幼兒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三、鴨子找家——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

  1、時間不早了,鴨媽媽、小鴨子要回家了,它們住在哪個家?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房子上有兩個標記,要按每間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把鴨子們送回家。

  分析:把知識呈現給兒童或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或立刻指出他們的錯誤,并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幫他們自己發現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因此,在按物體的大小、顏色兩個特征分類這一環節,教師先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并允許幼兒演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教師作為一位旁觀者,和其他幼兒一樣注視著每一位上來操作的幼兒。當一位幼兒只按照房子上的一個特征(顏色)送小動物回家時,教師沒有立刻給予糾正,而是引導他自己來發現這一問題。這時,下面的幼兒早按耐不住了,紛紛想發表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教師并沒有讓該操作的幼兒馬上回去,而是借機給他一次發現問題的機會,“你覺得鴨子能回這個家嗎?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呢?”該幼兒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錯誤,馬上自己糾正過來,于是教師追問:“為什么剛才的那個房子不是這只鴨子的家?”“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顏色,沒有看大小的標記,所以送錯了。”于是,教師趁機:“剛才東東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顏色就送鴨子回家,結果找錯了,所以在送鴨子回家時,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兩個標記才不會找錯。”于是,在這一出現問題又發現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據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征進行分類的方法,這種幼兒自己發現、解決的問題使幼兒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兒操作——練習按物體的特征分類。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圖片上物體的特征,再連線。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獨立思考,作業清楚。

  3、幼兒相互檢查;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集體檢查。

  分析:通過上面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的學習,幼兒已掌握了按物體的一個或兩個特征分類的方法,為了幼兒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最后的環節讓幼兒自己在實踐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并通過相互、集體檢查,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創導發現法,他認為:“教學不僅應使孩子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他主張教師材料,引導兒童自己去探索事物,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結論。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最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活動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鴨媽媽3只(身上分別寫數字5、2、1),小鴨子8只(2只大花鴨、1只小花鴨、3只小灰鴨、1只大灰鴨、2只大黃鴨、2只小黃鴨),運用一些能移動、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數一數、排一排、分一分、連一連等環環相扣的活動中,產生很強的探索欲望。通過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孩子們樂于參與、樂于交流。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從活動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造,材料的準備(活動教具、教師相關知識的儲備),問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中切入等等,教師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慮和周密安排。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采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重點難點: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采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活動準備:

  1.調查訪問用的記錄紙和筆。

  2.活動前,請幼兒園中部分受訪者溝通,請他們去了解相關的內容。

  3.請部分家長作為志愿者在相應時間來幼兒與活動。

  4.恐龍滅亡的假說。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在幼兒園隨機進行采訪,了解其他人對于恐龍消失得原因的看法,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采訪方式。

  1.我們可以無問問幼兒園的.人,也許他們能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可以問誰?

  2.問他們什么問題,怎么問?

  3.三個小朋友為一組,去采訪三個人。

  4.使用紙和筆把他們的回答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行出去進行采訪,教師和家長志愿者隨后觀察。

  三、幼兒回來后,可以在其他的時間來交流采訪結果。

  1.你們喜歡采訪嗎?有沒有遇到困難?

  2.分享一下你們采訪到的答案。

  活動反思:

  對探索的話題,我們班幼兒是比較積極的,在請幼兒自由的探索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有些說恐龍是走丟了,等等···最后我做了卡片讓幼兒自己回家與爸爸媽媽談論后再交來分享他們猜的恐龍消失的原因,達到了家長與老師共同教育的原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坐過轉椅、旋轉木馬的經驗;玩過“迷迷轉”的游戲。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繩子、小碗、傘、圓紙片、牙簽、木片、蓋子等。

  3.學具:陀螺、電風扇、發條玩具、錄音機、磁帶、轉椅、鐘表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是什么?”

  幼:“我知道,是風車。”

  出示風車。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幼:“我玩過風車的,風一吹,它會轉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除了風車能轉,你能想辦法讓籃子里的東西轉起來嗎?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幼兒操作時,幼兒顯得很興奮,許許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產生,他們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用手搖,甚至還想到了借助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簽、繩子、筷子等。)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是怎么玩的?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幼A:“我用筷子穿過木條,用手一撥,長木條就轉了,上面的紅條變成了一個圓圈,真奇怪!”

  幼B:“我用牙簽穿過紙條,一轉,紙條上的花紋和字,看不清、變糊涂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轉得很快,變成了一個大圓盤,把原來斷的連了起來。”

  (4)師:“小朋友真動腦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籃子里的東西轉動起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2.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師:“你能不用籃子里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幼A:“身體能轉嗎?不成了玩具嗎?”

  幼B:“會倒的!”

  (2)師:“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師:“你讓什么轉動了起來?請你上臺試一試。”

  幼A:“我的舌頭也能轉動。”

  幼B:“我的手臂轉得圈可大了。”

  幼C:“我的辮子也能轉動。”

  幼D:“我的屁股會轉的。”

  (4)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幼A:“不行。”

  幼B:“頭不能轉了,看東西時和身體一起轉,那就成了木頭人了。”

  (5師:“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3.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1)師:“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2)交流師:“你發現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幼A:“這張椅子會轉。”

  幼B:“我知道那叫轉椅,我家里有的,坐著可舒服了!”

  幼C:“這只卷筆器我家也有,是用來卷鉛筆的。”

  幼D:“小電風扇一按開關就轉了,真風涼!”

  4.擴展。

  師:“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幼A:“理發店外面有一個燈會轉的。”

  幼B:“油煙機上有一個會轉的,象電風扇一樣的東西。”

  幼C:“洗衣機里面的桶會轉。”

  師:“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12-2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11-15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溶解》05-3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7-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 综合久久亚洲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