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區(qū)別里外,增加空間知識。
準備:
1.1個菜盤,7個茶杯。
2.紙盒1個,里面裝一個玩具小狗。
3.地上畫圓圈、梯形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紙盒,把盒蓋打開,拿起盒子使幼兒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啟發(fā)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來,放在紙盒的旁邊,啟發(fā)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訴幼兒紙盒里也叫紙盒內。幼兒跟著說: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盤子和杯子,盤子里擺4個杯子,盤子外面擺3個杯子,讓幼兒說出盤子里外各有幾個杯子。
3.指地上的.圓圈,向幼兒解釋,圓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圓內、圓外和圓上。請5、6、7個幼兒分別站到圓內、圓外和圓上,讓幼兒說出圓內、圓外和圓上各有幾個人。注意說出里外。按口令,幼兒站到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讓幼兒說出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各有幾個人。
4.關上房門,引導幼兒說出我們在房子里面玩,讓3個幼兒站到外面,啟發(fā)幼兒說出房子外面有3個小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說等感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干果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營養(yǎng)價值。
3、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核桃、板栗、花生、桂圓、葡萄干、紅棗等,各種果實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放音樂《摘果子》,激起幼兒興趣。
二、認識干果。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籃子,想知道是什么嗎?讓我們一起來倒數5個數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實呢!誰來說說都有什么?
有板栗、核桃、花生……真多呀!。
2、在生活中你們吃過這些果實嗎?
教師出示PPt,這是什么?核桃。誰來說說核桃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呢?
請幼兒來摸一摸。他的殼怎么樣?吃起來怎么樣?吃起來像蘋果一樣有很多果汁嗎?
幼兒說出,皮很硬,果汁很少。
師總結: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這些都是干果,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果汁很多的蘋果屬于水果。
出示PPT,幼兒說出板栗、花生、桂圓。幼兒觀察,他們的殼怎么樣?吃的果肉怎么樣?
師總結: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我們一般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3、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干果?幼兒討論。
師總結:開心果、瓜子、杏仁、松子等,這些果實外殼堅硬,吃起來干燥少汁,吃它的種子,這些都是干果。
4、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紅棗,引導幼兒知道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經過加工而成的。
瞧!這是什么呀?(葡萄干、紅棗!)它們是水果還是干果,為什么?
小結:葡萄干和紅棗它們都屬于干果,是人們用曬干、烘干等方法把它變成干果,所以他們都屬干果。
三、干果對我們身體的好處。
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干果,那干果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多吃堅果還可以美膚、健腦、保護心腦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處,但凡事有度,不可貪吃,
避免營養(yǎng)過剩引起發(fā)胖。補充微量元素。
四、游戲:《我是誰》
小朋友們今天高興嗎?高興。那我們一起來玩《我是誰》的游戲!
我來說一下游戲規(guī)則:
當搖鈴開始時,大家分2組傳球,當搖鈴音樂停,球就不傳了,球在誰的手里,小朋友就介紹自己是哪種果實!
例如:我是蘋果,蘋果是水果!老師發(fā)果實的圖片,小朋友貼在胸前。聽搖鈴音樂!玩游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門戶。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進來的。因此,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墻上,寫著醒目的六個大字:“觀察,觀察,觀察!”
今天,我們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學會觀察水果,尋那些“隱藏”在水果里的小秘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水果里的秘密》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水果的表皮和內部以及截面了解水果的構造。
2、用五種感官感知各種水果的特征。
?活動概要
- 用五感觀察各種水果,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表皮和截面。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水果里的秘密(吃什么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水果里的秘密】,了解觀察水果的各種方法以及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
- 大家最喜歡吃什么水果?
- 大家要用什么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水果?
- 用眼鏡可以干什么?
- 用耳朵可以干什么?
- 用鼻子可以干什么?
- 用手可以干什么?
-用嘴巴可以干什么?
-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是什么?
- 種子是怎樣長距離移動的?
【展開】
2. 觀看視頻【水果里的秘密】,說一說實驗備品,實驗目標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水果的表皮和截面有什么不同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水果洗凈,觀察表皮。
2)把水果切開,觀察內部。
3)觀察水果里種子的樣子。
【活動1:用五感觀察水果。】
3、用五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水果。
- 水果的表皮長什么樣子?
- 敲一敲水果有什么聲音?
- 聞一聞水果,有什么氣味?
- 用手摸一摸水果,有什么感覺?
- 嘗一嘗水果,它是什么味的?
【活動2:觀察水果的內部。】
4、用刀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內部。
- 切開水果,水果的內部長什么樣子?
- 把水果橫著切開,它是什么樣子的?
- 把水果豎著切開,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 橫著切開和豎著切開的'時候有什么差異呢?
【活動3:觀察水果的種子。】
5、觀察各種水果的種子。
- 西瓜的種子是什么顏色的?
- 長什么樣子?
- 這里種子最大的水果是什么?種子最小的水果是什么?
- 水果好吃的原因是什么?
- 為什么有種子才會好吃呢?
【結束】
6、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水果里的秘密(表皮和內部不同的水果)寫出實驗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找找、看看、說說了解常見的動物不同的睡眠姿勢。
2、進一步萌發(fā)幼兒對動物睡眠姿勢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動物怎樣睡覺
2、幼兒每組一套操作卡片
活動過程
一、操作卡片
1、教師:今天,老師為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有趣的動物卡片,大家去看一看,
找出一個你覺得在睡覺的動物,和好朋友看看、講講!
2、幼兒操作卡片,教師引導提問。
(1)你找到哪個動物在睡覺?
(2)你從哪里看出它在睡覺呢?
二、PPT課件(圖片講述)
1、提問:誰講給大家聽聽你找到哪個動物在睡覺?為什么你覺得它在睡覺?
(邊講邊出示大圖片)
2、總結:你們真聰明,知道仙鶴是單腳站著睡覺的。馬是四腳站著睡覺的。
貓頭鷹是睜只眼閉著眼睡覺的。蝙蝠呢?蛇呢?
(蝙蝠倒掛在樹上睡覺;蛇盤著身體睡覺)。
(幼兒若已基本了解可省略)它們和我們人類睡眠姿勢不一樣。
三、延伸豐富
1、教師:除了我們剛才認識的動物有奇怪的'睡覺姿勢,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不一樣的睡覺姿勢嗎?
(幼兒討論、講解)
2、快看,誰來了?(放圖片、蠶寶寶、魚)
提問:它們是誰?猜猜它們是怎樣睡覺的?
(教師幫助:蠶寶寶抬著頭睡覺;魚兒停在水中睡覺)
大家也學它們做做動作。
四、游戲鞏固
1、教師:今天,我們有這么多小動物來一起做個游戲《它們睡著了》。
我叫一個小動物 名字,大家趕快學它們睡覺姿勢,看看誰做得快做得好。
2、教師叫動物名字后,換成教師做動作幼兒猜,也可幼兒間互叫互學。
自然界有好多動物有奇妙的睡覺姿勢,你們回去看看電視、看看書以后再來講給大家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流程:
觀察環(huán)境,引出主題—觀察嘗試,操作發(fā)現—自我創(chuàng)造、描述構思—情感激發(fā)
一、觀察環(huán)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huán)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么樣?為什么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觀察、品嘗、發(fā)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嘗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嘗嘗、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么?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后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情感激發(fā)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huán)保教育)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初步了解熱帶魚花紋美麗的簡單原因及幾種海洋生物保護自己的本領,對科學探索產生濃厚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3、初步知道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激發(fā)幼兒關心自己、關心同伴的愿望。
材料準備:電腦一臺、有關知識的VCD碟片(參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動過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護色。
1、熱帶魚的保護色。
(1)、看有關熱帶魚的VCD片。
(2)、討論:熱帶魚為什么有這么漂亮的顏色?鼓勵幼兒尋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馬的保護色。通過看圖片,幼兒發(fā)現它的顏色與生活環(huán)境的相關聯系。
3、鰈魚保護自己的本領。
4、變幻極大師:章魚的奇特本領。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護本領。
1、鰻魚的自我保護意識。
2、成群的小海龜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沒有特殊本領的魚是如何逃避敵人的攻擊。
三、討論:小朋友如何保護自己,發(fā)現幼兒園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說說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時有什么潛在的危險。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guī)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guī)律。
2、激發(fā)幼兒對物體排列規(guī)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guī)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么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guī)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
二、啟發(fā)幼兒用符號記錄規(guī)律。
師:“我們發(fā)現了這么多規(guī)律,怎么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guī)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fā)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律,并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guī)律事物及規(guī)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回規(guī)律、四季的輪回規(guī)律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你們還認識什么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么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里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里面是什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并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里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么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么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千姿百態(tài)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tài)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了解動物姿態(tài)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tài),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教師布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布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tài)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后,請幼兒說說運動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么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后,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并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后,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并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游戲的形式學習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游戲《它怎么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匯: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后,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游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嘩。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游戲。
(3)增加游戲難度、擴大游戲范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么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后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只眼、蝙蝠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進殼里睡。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執(zhí)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jié)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jié)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jié)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fā),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qū)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jié)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jié)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jié);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jié)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范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fā)現并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并記錄)
②變出了什么?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制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啟發(fā)、探索。
(1)為什么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范并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后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么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制作望遠鏡,教師巡回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了解望遠鏡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