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復習鞏固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認識。
活動準備:魔術師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種圖形卡片各一張,頭飾各一個,不同表情的三種圖形卡通掛飾每人一個,三種圖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圖形媽媽”身上),三種圖形的標志牌各一個,戶外布置好“小商場”,三種不同形狀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游戲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老師打扮成魔術師的樣子對孩子們說:“我是神奇的魔術師,我能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看我變變變”。(邊說邊轉一圈,從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問:(1)我變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幾條邊?(伸出手點數)
(3)你見過什么東西是三角形形狀的?
2、用同樣方法,從左兜里變出正方形,提問相似問題。
3、用同樣方法,從右兜里變出圓形,提問相似問題。
(二)進行游戲:圖形娃娃找家
1、以魔術師的身份變出圖形娃娃,送給孩子們。
師:我的本領可大了,還能把你們變成圖形娃娃,看我變變變(從隱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圖形娃娃掛飾,讓幼兒辨認形狀),你喜歡哪一個,就自取一個掛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狀的娃娃?
2、變出“圖形媽媽”
(1)師:圖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媽媽,你們愿意和自己的媽媽一起做游戲嗎?媽媽在哪呢?看我變變變(從屏風后面拉出頭戴三角形頭飾,身上粘有三角形標志的“媽媽”)
圖形媽媽: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媽媽,我的孩子們,你們在哪呢?(三角形寶寶跑到媽媽這,大聲地說:我在這里)
(2)用同樣方法變出“正方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用同樣方法變出“圓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圖形媽媽”帶幼兒找自己的家,介紹游戲規則。
“圖形媽媽”:今天咱們一起玩一個“圖形娃娃找家”的游戲,先來看看咱們的家在哪呢?(帶幼兒找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標志牌)
介紹規則:孩子們聽音樂跳舞,自己隨意表現,音樂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個寶貝找得又快又準。
4、進行游戲,游戲時可隨意變換標志牌的位置,老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興趣,隨時結束。
(三)結束:
師:孩子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真高興,我還能給你們變出一個“小商場”,看我變變變,商場在哪呢?請娃娃們到外面看一看。(帶幼兒到戶外)
“圖形媽媽”:孩子們,媽媽帶你們到商場買東西,你們每人去商場買一件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東西帶回家,看哪個寶寶又聰明又能干。(幼兒自取和自己形狀相同的物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育目標:
一、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學會愛護牙齒的幾個方法。
二、發展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通過愛護保護牙齒的教育,增進幼兒愛清潔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識。
重點: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學會愛護牙齒的.幾個方法。
難點:將練習學習到的正確刷牙方法內化為良好習慣的過程
教學準備:
牙齒模型、牙保護圖片、正確刷牙圖片、水盆兩個、水杯、牙刷
教學過程:
(一)相互親切打招呼微笑,引導幼兒觀察說笑間露出什么?
1、相互觀察牙齒白嗎?
2、實驗觀察,和孩子漱口后,比較前后水盆離得水有什么變化。
3、啟發孩子猜想有什么辦法保護牙齒。
(二)出示牙齒模型
1、和孩子分享牙齒的簡單結構,
2、提問幼兒你是怎樣刷牙的
3、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
4、共同來學刷牙方法(邊示范邊指導)
(三)保護牙齒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1、觀察圖片,啟發幼兒講一講,怎樣保護好牙齒
2、學說兒歌《刷牙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生成:
我們班的孩子是剛剛離開父母來到幼兒園的小班孩子,他們對于陌生的環境和人有些害怕,沒有安全感。但是我發現讓他們扮演各種小動物跑跑跳跳時,他們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和我就是好朋友。我想這不正是讓孩子們練習跳、跑、爬等體育技能的好機會嗎?因此,針對小班孩子愛游戲、愛模仿、好動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
活動目標:
l、練習跳、爬、跑、投擲等簡單技能,提高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2、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愿意與同伴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顏色鮮艷的小墊若干個、用廢布制成的小球若干個,錄音機一臺、《快樂的小螞蟻》樂曲磁帶一盤,紙盒制成的螞蟻洞兩個,螞蟻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螞蟻媽媽你在哪?》
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幼兒扮演螞蟻寶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媽媽要藏起來之前,寶寶們把眼睛閉上。媽媽藏起來后發出一些聲音,螞蟻寶寶只有集中注意力聽,才能找到媽媽,得到可愛的小花墊。
教師小結:剛才寶寶們表現得都很棒,都得到了可愛的小花墊。現在我們和小花墊一起去做游戲好嗎?
二、乖乖的小花墊。
幼兒在與小花墊充分游戲的過程中,大膽創編小花墊的各種玩法,進而練習走、跑、跳、爬等技能。
l、歡快的音樂伴奏下,教師用小花墊做各種可愛的動作,請幼兒模仿。
2、幼兒分散練習:讓幼兒自己動腦筋玩兒。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與幼兒共同游戲以增進感情。
3、引導幼兒自主創編小花墊的新玩法。
師:來,孩子們,老師想讓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小花墊可以怎么玩?有什麼新玩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4、教師根據觀察,請2―3名幼兒進行示范不同玩法,其他小朋友觀看后模仿練習跳、爬、跑等技能。
師:剛才,我看見小朋友在玩小墊的時候都很認真、開心,而且都很聰明,現在哪個小朋友想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玩的`?看,他是把小花墊當成大馬來騎,真聰明!快,我們跟他學一學!
5、與幼兒共同創編小花墊的各種玩法:
(1)單雙腳跳:孩子們,我們一起把花墊放在地上,雙腳從上面跳過去,也可以單腳跳。
(2)爬和滾:我們一起把小花墊擺成一行,在墊上爬、滾。像小刺猬扎果果
(3)騎大馬:孩子們,我們一起把小花墊夾在兩腿中間,當馬騎。
(4)開汽車:來,我們把小花墊當成方向盤學開車。
(5)扔小墊:來,我們用力將小花墊向上扔。
(6)搖小墊:來,孩于們找個小伙伴,兩人一起搖小墊。
(7)頂小墊:下雨了,把小花墊放在頭上擋擋雨,頂著小墊走。
(8)背小墊:學學小烏龜,把小墊放在后背背著走。
(9)跳跳跳:學學小白兔,背著小墊跳跳跑跑。
(10)跑跑跑:孩子們,我們把小墊擺在地上,(墊與墊之間有30厘米的距離),沿著小墊跑,跑成s形。好像小馬過河
三、淘氣的小布球。
幼兒練習投擲的技能。在游戲的過程中創編小布球的玩法。
1、出示小布球,引起幼兒再游戲的興趣。
師:孩子們我們玩得真開心,玩得滿頭大汗,快來休息一會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小布球)你們看小布球像什么?(像:雪球、蘋果、鴨梨、土豆等等)
2、教師與幼兒一起玩小布球,創編小布球的多種玩法。
(1)扔小球:來,我們用力把小球往高處扔,看誰扔的高。
(2)踢足球:我們來當足球運動員,用腳踢小布球,看誰踢得準。
(3)運小球:孩子們,我們把球放在手心上托著走或者頭頂上頂著走,看誰讓小球站得時間最長。
3、游戲打雪仗。重點練習投擲的技能。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小布球像小雪團,我們來打雪仗好嗎?
四、游戲:小螞蟻搬豆豆。(要愿意與同伴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師:看,小布球撒了一地,像什么?像小豆豆,我們小螞蟻最喜歡吃小豆豆了。快來和媽媽一起把豆拾起來,運到洞里好嗎?(可建議幼兒用小墊兩人合作運)幼兒運豆豆時,教師為幼兒放歡快的背景音樂《快樂的小螞蟻》
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投放大量的小花墊和小布球,讓幼兒自由的,充分的游戲,繼續創編小布球的玩法,并重點練習投擲能力。
園長點評:
本次活動教師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確,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并層層遞進,緊密相連。從目標的制定和內容的選擇來看,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好看的頭飾和游戲情境的創設,都調動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富有童趣的語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小花墊和小布球的各種新玩法,不僅在游戲中掌握了跳、爬、跑等技能,鍛煉了動作的協調性,還激發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特別是在打雪仗這一游戲環節中,幼兒玩得特別開心、投入,投擲技能也在這一游戲環節中得到充分的練習,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活動中教師能夠關注每個幼兒的表現,抓住孩子的不同特點,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節,理解詞語“灰灰”、“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含義。
2、樂意在實踐活動中說一說,做一做,并嘗試用完整的語句來表達。
3、通過故事,懂得要愛清潔、講衛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故事配套圖片。
自制的教具:灰灰先生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灰灰先生的臟形象
師: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們教室里來了,你們知道他為什么叫灰灰先生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灰灰先生的臉上、身上等臟的地方。)
(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并進行總結:因為灰灰先生的臉上、身上很臟,都是灰,所以我們叫他灰灰先生。)
師:那你們知道灰灰先生為什么這么臟呀?(因為他不洗澡、不洗手……)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跟灰灰先生一樣呀?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師:灰灰先生就是沒有經常洗頭、洗澡,所以身上很臟,那我們猜猜看,灰灰先生的家里會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
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觀察圖片邊欣賞故事
1、出示掛圖1
師:我們來看看,灰灰先生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很臟、很亂……)
師:臟在哪里?亂在哪里呢?(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把話說完整:地上有……,床上有……)
師:灰灰先生的家里真臟,小朋友,你們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嗎?(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怎么辦呢?誰來幫灰灰先生想想辦法?
2、出示掛圖2
師:小朋友真聰明,幫灰灰先生想了這么多的辦法,灰灰先生也想了個辦法,瞧,這是什么呢?(吸臟機)(引導幼兒學說)
師:灰灰先生買了一臺吸臟機,把屋子里的臟東西都吸走。我們一起來做吸臟機,幫灰灰先生把臟東西都吸走吧!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臟機把……吸進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臟機把……吸進去了。(教師帶領幼兒做吸臟機的動作)
(請個別幼兒起來回答表演你吸到了哪些臟東西。)
師: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臟東西?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臟機把灰灰先生吸進去了),咦,灰灰先生呢?師:吸臟機是灰灰先生買來吸臟東西的,怎么把灰灰先生也吸進去了呀?(因為灰灰先生太臟了)
師:原來灰灰先生太臟了,吸臟機以為灰灰先生也是臟東西,所以把灰灰先生也給吸進去了。
3、出示掛圖3
師:這下可糟糕了,我們來看看灰灰先生在吸臟機里會怎么樣?會說些什么呢?(哭了,喊救命。)(教師和幼兒一起學學動作。)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嘗試把話說完整。)
師:灰灰先生一邊哭一邊叫救命呀救命呀,這時候,誰來了?(洗衣機)洗衣機來干什么呢?(洗臟東西)師:我們一起來變成洗衣機,把臟東西都洗干凈吧!臟襪子扔進來,咕嚕咕嚕洗干凈……灰灰先生這么臟,我們把灰灰先生也來洗一洗吧!灰灰先生扔進來,咕嚕咕嚕洗干凈!
4、出示掛圖4
師:洗衣機把臟東西都洗干凈了,我們來看看,現在灰灰先生的屋子是什么樣子的了?灰灰先生呢?(引導幼兒學習詞語: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并嘗試把話說完整:灰灰先生的屋子變的干干凈凈的了、灰灰先生變的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了。)
三、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呢?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灰灰先生”,我們看著圖片一起來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吧!
師:灰灰先生現在已經變干凈了,我們還能叫他灰灰先生嗎?我們要來幫他改個名字了,叫什么呢?(再次鞏固詞語:干凈、清爽)
四、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是愛清潔的.孩子嗎?那我們小朋友指甲長了應該怎么辦?頭發臟了應該怎么辦?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教師總結:我們小朋友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里,都要愛清潔,要經常洗頭、洗澡,經常剪我們的手指甲,做一個干凈先生、清爽先生,好嗎?
活動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堂講述語言活動,活動設計五個環節
感知灰灰先生的臟
出示灰灰先生臟臟的形象,引導幼兒從灰灰先生的身上、臉上和衣服上說說灰灰先生臟。
引導幼兒觀察
灰灰先生的家臟,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到因為家里亂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來玩。
吸塵器打掃
情境模擬,激發幼兒對清理臟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
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
感知“干凈”。
給灰灰先生改名字
這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在第三個環節徒然轉出“吸進灰灰先生”的情節,課堂氣氛有了很神奇的效果,孩子們都跟著灰灰先生大聲喊叫,而在最后的環節,當我請孩子們給灰灰先生改名字的時候,第一個出現的詞匯就是“干凈”,這說明孩子已經理解了“只有愛清潔、講衛生,才能受到大家歡迎”的道理。
本來這是一堂課很活躍的語言課,但是由于自己準備的圖卡太小,幼兒看不清楚,前面兩個環節都無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下次注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健康對于每個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為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們為幼兒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游戲。而本周的活動主題就是小白兔,孩子們已經對小白兔的特征、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學習故事《小兔乖乖》時,孩子們對兔媽媽、兔寶寶與狼之間的故事充滿了興趣,于是,我決定設計了《小兔吃青草》這節體育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小白兔的角色,感受游戲的快樂,并能很好的發展孩子們雙腿的彈跳能力和小腿肌肉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2、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白兔胸飾(與小朋友人數相等);兔媽媽胸飾一只。
2、草地一片;小兔的家。
3、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師:“今天,我們家來了許多的客人,寶寶們一起來跳個舞給客人們看一看吧!”(播放音樂帶領幼兒律動,活動身體)
2、師:“寶寶們跳的可真棒!今天,天氣好極了,媽媽帶你們出去玩一玩吧!”“跟著媽媽一起出門吧!”(帶領幼兒出家門)
二、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1、引出草地并提問。
(1)師:“咦!寶寶們快看,前面有什么呀?”
(2)師:“前面是一片草地,媽媽好像快點去吃青草呀,你們呢?”
(3)師:“那我們怎么快點去呢?”
(4)師:“怎么跳才夠快呢?今天,媽媽教你們一個新本領,能快點跳到前面去,跟媽媽一起學一學吧!”
2、邊講邊示范。
師:“像媽媽這樣,彎彎腿,腳用力蹬地向前跳。我們一起來學吧!”(強調彎腿,用力蹬地)
3、帶領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三、游戲“小白兔吃青草”。
1、師:“寶寶們,本領學會了嗎?”“那跟著媽媽一起去吃青草吧!”(帶領幼兒跳至青草處)
2、師:“終于到了草地上了,快快品嘗一下青草吧!”(帶領幼兒一起做吃青草的動作)
3、師一邊伸懶腰一邊說:“青草可真好吃,好飽呀!讓我們一起休息一會兒,曬曬太陽吧!”(帶領幼兒做休息狀態)
4、播放聲音,師:“聽,這是誰來了?”“咦!誰也來了?”“還有誰來了呢?我們來聽聽!”
5、師:“狼來了,我們該怎么辦呀?”
6、師:“那寶貝們,快跟著媽媽一起回家吧!”(帶領幼兒跳回至家中)
四、結束活動。
師:“哎呀!今天,我們出去吃青草遇到了大灰狼,可嚇壞了,讓我們趕緊休息休息,明天,再出去吧!”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先帶幼兒跳了一個律動,讓孩子的身體充分的舒展開,然后以兔媽媽的身份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引發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從孩子們參與活動的情況來看,活動中每一個環節孩子都能開心地參與,使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從而更好的達到活動目標。可能是小班的孩子,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活動中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但并不影響活動的質量,整個活動也能符合孩子的活動量,不會讓幼兒過多的流汗,杜絕了回汗著涼,保證了孩子在活動中健康發展。在這次活動中,幼兒都比較活躍,可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的時候沒能給他們充分的場地與練習時間,以至于孩子們沒能很好的發揮;場景草地的分布略少,孩子們在草地吃草的時候發生了爭執現象,可以多準備一些草。我想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各位老師們多給我指點和批評,讓我進步的更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目標
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和戒備心,進而能親近教師。
準備
用紙板制作三副面具,分別畫著高興、傷心和生氣的表情。將幼兒的椅子圍著老師擺成弧形。
過程
1.教師自我介紹
教師用親切溫和的口吻介紹自己:“小朋友們好!我是x老師,今后我天天都和你們一起做活動、玩游戲。”“我這個老師和你們一樣,會笑,會哭,有時還會生氣呢!
2.猜面具
教師告訴幼兒:“我背后有高興的、傷心的、生氣的三張面具。現在我要抽一張給小朋友們看,請你們猜一猜我會抽到哪一張?”請幾名幼兒猜。
教師邊抽面具邊說:“一、二、三!看!是什么臉?誰剛才猜對了?”“剛才猜得真對,是一張高興的臉。”然后,教師將面具貼近自己的臉說:“老師今天特別高興,因為我看到這么多可愛的.小朋友,我真喜歡你們!你們喜歡我嗎?我和你們握握手好嗎?”教師走下座位,先與猜中的小朋友握手,然后逐一和小朋友親熱一下(拍拍肩等)。
3.繼續請幼兒猜可能抽到的面具。
建議
1.同樣面具反復出現時,教師提出的理由可以不同。
2.教師的理由最好能引起幼兒的同感。如抽到生氣的面具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哎喲!老師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摔得好痛呀!老師真生氣!現在請剛才猜中的xx小朋友到前邊來跟生氣的老師握握手,說聲‘X老師,請別生氣了’好嗎?”
3.此活動形式也可用于中、大班,但目標應改為:引導幼兒注意他人的表情,學習正確理解和表達情感體驗。活動過程也應改為:由幼兒輪流擔任主持人(即原來的老師角色),猜中所抽面具的幼兒需要自己想一個安慰或分享主持人情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