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4-10-15 13:19:40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錦集四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錦集四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到處都是美美的。春雨“沙、沙、沙”地下著,孩子們的眼睛都不由自主地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教室里播放這《小雨沙沙》的樂曲。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春天的美。

  2、學習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3、仿編散文,并用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仿編散文,并用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欣賞過春雨的自然景色。

  2、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3、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頭飾各10只。

  活動過程

  一、以多媒體課件“春天的景色”畫面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幼兒看課件畫面描述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在《春雨沙沙》的音樂聲中討論。

  2、老師簡單小結幼兒所描述的內容,并將音樂聲放大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律動,表現贊美春色的快樂情緒。

  二、欣賞散文,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春色的快樂情緒。

  1、老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幼兒欣賞散文一遍。

  2、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么?散文里都有誰呢?它們各自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3、老師演示課件,幼兒再次欣賞散文一遍。

  4、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

  ①春雨像什么?是怎么落到地上的?

  ②小鳥們在爭論什么問題?

  ③小燕子為什么認為春雨是綠色的?(動詞:落、淋)

  ④小麻雀為什么認為春雨是紅色的?(動詞:灑、滴)

  ⑤小黃鶯為什么認為春雨是黃色的?(動詞:落)

  三、表演散文。

  1、幼兒每人從座位下面拿出一個頭飾,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鳥。

  2、師幼一起朗誦散文,老師利用課件提示,幼兒表演。

  4、幼兒互換頭飾,再次表演一次。

  四、仿編散文。

  1、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仿編,老師巡回指導。

  2、老師示范仿編。

  3、請2—3名幼兒到集體面前來仿編,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結束部分。

  1、放錄音:春雨的話。

  2、帶領幼兒學說春雨的話。

  4、律動《春天在哪里》出活動室。

  附:教學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首很優美的散文詩,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基本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學習散文詩中的角色對話,理解“屋檐”,“萬紫千紅”。在這一課時,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孩子們心中的春雨,正在呼喚我們學會尊重他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心理自由,尊重他們的觀察,尊重他們的體驗,尊重他們的審美差異,這樣才能取得孩子們內心的認同,教育才能在他們身上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聽了小燕子、麻雀和小黃鶯的討論后,我讓同學們也來討論一下:你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同學們經過討論后,我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課堂上真是鬧開了花:有的認為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認為春雨是粉色的……還有的說春雨是彩色的,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有的同學甚至還編出了和書上差不多的句子。上完這節課后,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大膽“放手”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思維活躍了,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了。但同時,我感到慚愧,與學生相處這么久了,怎么到現在才發現我班的一個個學生是那么有見解啊!我差點淹沒了一個個具有潛力的人才呀!我培養的是有個性的學生,有主見的學生,而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是否也需要一點個性?需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看來,所謂的接受新觀念只注重了表面功夫,舊觀念還是存留在我的腦海里。因此,我們的幼兒教育必須要允許學生“插嘴”,讓學生自覺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課堂教學多一點民主,少一點“紀律”,多一點活躍,少一點沉悶。這樣,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縮短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一種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態,以此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促使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看著課堂上孩子們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我興奮極了。我相信,課堂上,教師只要留給孩子機會,只要告訴他們表達意見是他們的權利,只要說明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許多領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熱情地鼓勵孩子,真正地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出內心深處的聲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兒身體兩側肌肉力量的協調發展。

  2、培養幼兒互助、友愛、勇敢、合作的品質及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分兩組,每組一輛小三輪自行車,用彩色紙裝扮一下,看哪組的自行車漂亮。

  2、繞障礙騎車:在活動場地上有間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畫一些標志(動物圖案等),幼兒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地騎車繞過障礙。在每個幼兒掌握了要求、騎車基本熟練后,可開展小組比賽,看哪組騎得好又快。

  3、合作推車比賽:每組兩個幼兒,一個坐車握把、腳放在踏板上但不準驅動;另一個在后面推動小車,二人合作,比賽哪組騎得好且快。根據情況交換角色。

  【活動建議】

  1、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要勇敢。

  2、可以騎、推相結合,也可以三人一組(一人騎、兩人在后推)展開比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動作建議

  面包師動作:

  [1-7]小節:前奏。教師預令“開始做面包”。

  [8]小節:雙手交替做握拳至松開的“撒面粉”動作各一次。

  [9]小節:雙手于胸前做“採面粉”動作。

  [10、12、14]小節:同8小節。

  [11、13、15]小節:同9小節。

  [16]小節:雙手握拳兩次。

  [17)小節:雙手從下側在兩邊打開上舉至頭頂形成一個大圓。

  [18、20、22小節:同16小節

  [19、21、23]小節:同17小節。

  [24-28]小節:雙手抱腿身體蜷縮至慢慢向上打開。

  [25]小節:雙手在胸前拍手4次。

  [26]小節:雙手在眉前呈“觀望”狀,左右各一次。

  [27、29、31]小節:同25小節。

  [28、30、32]小節:同26小節。

  [33-34]小節:閉上眼睛做“聞面包香”動作。

  [35-36]小節:雙手上下輕輕按壓做“摸面包”動作。

  小面粉動作

  [1-7]小節:前奏。教師預令“開始做面包”。

  [8]小節:雙手自然下垂,頭往左右各搖一次。

  [9]小節:雙手自然下垂,頭部繞圈搖晃4次。

  [10、12、14]小節:同8小節。

  [1、13、15]小節:同9小節。

  [16]小節:站立,觀察面包師動作。

  [17]小節:按照面包師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

  [18、20、22]小節:同16小節。

  [19、21、23]小節:同17小節。

  [24-28]小節:雙手抱腿身體縮至慢慢向上打開。

  [25-36]小節:雙手上下輕輕按壓做“摸面包”動作。

  游戲玩法

  幼兒兩兩一隊,一個做面包師,一個做小面粉,分別合樂完成自己的動作。其中27至31小節面包師需要變換隊形,最終成功烤出香噴噴的”面包”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快的情結,能隨音樂節拍表現面包師面包、做面包以及面相應的.動作和情景

  2、能利用情景和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積極創編(B段)合拍的面包造型動作。

  3、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單圈平移交換舞伴方式跳集體舞,享受與同伴互動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PPT《面包工坊》

  經驗準備:1、在第一課時已學習面包師的相關律動

  2、幼兒有一定的雙圈集體舞經驗,能拉出雙圖。

  活動過程

  角色動作

  (一)引出面粉動作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創編出面粉動作

  搖搖一變造型一發酵一進烤箱

  2、T-S眾教師扮演面包師,幼兒扮演面粉

  (二)創編B段面包造型

  1、集體創編造型

  出示不同造型面包圖片拓展幼兒思維

  2、S1-S眾

  請一位幼兒扮演面包師,其他幼兒扮演面粉。

  (三)兩兩合作散點表演一次

  二、隊形變換

  (一)雙圈隊形

  幼兒在雙圈隊形上律動一次。

  (二)單圈移動

  1、教師示范

  2、個別幼兒示范

  3、集體幼兒眼口令練習隊形變換

  4、完整合音樂表演

  三、結束延伸

  香噴噴的面包終于出爐拉,快快帶回教室給我們的好朋友嘗一嘗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探索間隔排序的規律。

  3、注意傾聽、接納同伴間多種排序的方法和策略。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難點:能掌握間隔排序的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間隔圖案排列的圖片或實物,3種果葉交替排列穿成的門簾,梧桐樹葉、銀杏樹葉、楓樹葉、柳樹葉3種圖案人手若干,透明膠、粘好雙面膠的底板。

  2、幼兒用書第7頁《動物圖卡》中“穿項鏈底板”、第13頁《實物卡、數卡、符號卡》、第15頁《實物卡》、第27頁《分馬夾》、第28頁《分分合合(一)》。

  活動過程:

  (一)觀察欣賞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紋樣。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有間隔圖案的圖片及實物。

  教師: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兩個圖案的有規律的排序)這些圖案是怎樣排列的?他們有什么規律?幫助幼兒總結出相應規律1212、122、112、121等 。

  2、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

  教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有間隔排列規律的物品?請幼兒自由討論并說說,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記錄怎么拍的規律。

  (二)觀察實物門簾,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1、教師出示用3種物體有規律的交替排列穿成門簾。

  教師:門簾是由哪些物品穿成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物體排列的規律(ABC、ABC)

  教師:這3種物體是如何排列的?

  (三)嘗試運用3種樹葉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1、教師:這里有3種圖案,看看都是些什么圖案?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排列方法。

  3、師幼討論:你能用這3種圖案設計出一條漂亮的項鏈嗎?你想怎么有序地排列3種樹葉呢?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5、引導幼兒發現間隔排序的規律。

  教師:這3種物體是怎樣間隔排序的?

  討論: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間隔排序的方法?可以怎樣排列?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完成樹葉項鏈。

  教師:請用3種樹葉有序的.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樹葉項鏈。

  2、完成水果項鏈。

  教師:請用3-4種水果有序地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水果項鏈。

  3、完成給蘋果連線。

  教師:用線條將左右兩邊的蘋果相連,使每排的蘋果數目都為5。

  (五)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的活動結果,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同伴的不同策略。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提供各種圖案,讓幼兒運用3~4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反思:

  《漂亮的果葉項鏈》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后,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并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后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制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鏈,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操作是為自己制作一條果葉項鏈。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復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于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了。但是對于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后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一级a一片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小说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