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洞洞是隨處可見的,家里、幼兒園、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對孩子來說一點不陌生,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事物和現象,于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起幼兒對周圍現象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洞洞的認識。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愿望,嘗試用身體變出洞洞,并體驗玩洞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身體上一些洞洞的名稱和功能,知道需要保護它們。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變出洞洞,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會唱歌曲《網小魚》。
2.材料準備:白紙、彩紙、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機、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魔術激趣,發現洞洞
1.用實物引出洞洞。(硬幣鉆進儲蓄罐里)
2.面具上變出洞洞。(教師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紙卷成洞洞。(彩紙卷起來變成望遠鏡)
(評析:魔術充滿神秘與期待,以游戲"變魔術"導入活動,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投入到活動中,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三類具有洞洞的典型實物:可以放東西的洞洞、可以鉆進鉆出的洞洞、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關洞洞的現象和事物與"洞洞"這個概念鏈接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3.觀看視頻,記錄結果。
觀看拍攝的三個、四個、五個幼兒手拉手變洞洞的照片,數一數、記一記:3~5個小朋友分別圍成了幾個可以讓大球鉆的洞洞。
(評析:個體自己變--兩人互動--多人變大洞是活動的重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充滿探索的趣味,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孩子創造洞洞,老師拿著大小球鉆洞洞,這種有效的師生合作,滲透了大小、數的邏輯、社會性發展等,非常有挑戰性。多媒體的適時介入解決了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變的洞洞就越多,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對他們的知識經驗又是一次提升。)
游戲體驗,拓展經驗
1.游戲:網小魚。
請小朋友想辦法.一起變出一個大的洞洞(手拉手圍成一個洞洞網),少數幼兒扮小魚,在洞洞網里面游來游去,跟著音樂一起游戲。
2.游戲:鉆山洞。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鉆過去的大洞。
老師鉆過"洞洞",搭洞洞的幼兒就跟在老師身后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評析:創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體驗一起合作變洞洞的有趣、好玩,又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小朋友變出了可以讓小球鉆來鉆去的小洞洞,又合作變出了可以讓大球鉆來鉆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么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墻壁有洞洞嗎?小朋友去試一試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后方位,體驗空間方位的相對性。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空間方位感。
。、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音樂錄音帶,汽車叫聲,教學掛圖《賽車》,自制紅綠燈
環行公路(事先在場地中布置好),紅、藍色汽車頭飾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聲音導入
。、師:孩子們,老師今天早上來得時候聽到了一種聲音,是什么聲音呢?老師把它帶來了,你們聽。ǚ牌囦浺簦┐蠹乙黄鸶嬖V老師是什么聲音?
。、幼:開汽車的聲音
3、師:對,是開汽車的聲音
二、游戲:開汽車
。薄煟汉⒆觽,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開汽車,好不好?
幼:好
師:孩子們,看看你的小椅子底下是什么?
幼兒帶頭飾
。、師(游戲規則):孩子們,你們扮演小司機,老師扮演交通警察,小司機們開汽車時一定要在公路兩條線的中間開,要與別的汽車保持距離,不能撞到別的汽車,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車禍。老師出示綠燈時,小司機開始開汽車,老師出示紅燈時,小司機們一定要將汽車停好,誰闖了紅燈,老師就要吊銷他的駕照,他就不能再開汽車了。
3、師出示綠燈,幼兒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提問:
。ǎ保、XXX的前面是誰?XXX的后面是誰?
。ǎ玻、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前面和后面?(在觀察中引導幼兒知道自己的胸口面對的方向是前面,后背面對的方向是后面)
(3)仔細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誰?自己的后面是誰?
。础煶鍪揪G燈,幼兒繼續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提問:
。ǎ保、XXX的前面是誰?XXX的后面是誰?(讓幼兒觀察的小朋友和上個環節中的幼兒是一樣的,方便幼兒感受空間方位的.變化)
。ǎ玻、仔細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誰?自己的后面是誰?
。ǎ常┧麄兦懊婧秃竺孢是以前的小朋友嗎?你的前面和后面還是以前的小朋友嗎?
。、有規則的開汽車
。ǎ保、師:下面請所有的紅汽車開在最前面,所有的藍汽車開在紅汽車的后面。
。ǎ玻、師出示綠燈,幼兒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
三、觀察教學掛圖《賽車》
。、師:孩子們,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會開汽車,還進行了一場汽車比賽。下面咱們悄悄地坐到小椅子上看看小動物們的比賽情況。
2、觀察掛圖,回答問題
。ǎ保狄粩担阂还灿袔字恍游飬⒓颖荣?
(2)、說一說:哪種顏色的車開在最前面?是誰開的?
誰在最后面?
小熊的前面和后面分別是誰?
小貓的前面有誰?
四、開車去看比賽
1、師:孩子們,這場比賽到底是誰得了第一呢?讓我們開著汽車到森林里去給他們加油助威吧!
。病煄ьI幼兒開汽車出(放音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知水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自來水、雨雪、江河湖海等)
●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喝的。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采集水的過程。
活動實施的條件
幼兒從不同地方采集來的水,記錄單;彩筆。
活動過程:
第一步:集中活動----引導幼兒思考
●教師組織幼兒的集體談話。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哪兒有水嗎?”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獨立活動----幼兒猜想
● 出示記錄單(見資源庫),請幼兒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請小朋友把你的想法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個別活動----家園合作,探索發現
● 在家長的協助下,請幼兒去采集水。
教師提出采集水的要求:請幼兒依據自己的猜想記錄單去采集水。
將采集的'地點記錄在記錄單上,帶回班級。
采集水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家長或教師的陪同,保證幼兒的活動安全。
第四步:集中活動----交流分享
●教師組織幼兒運用自己的記錄及采集來的水在集體中展開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把自己采集來的水向大家介紹一下!
教師提出要求:“請你介紹清楚:你采集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采集時你發現了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或者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將幼兒的交流內容進行匯總記錄。
●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
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三、討論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制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動的原理(電池滾動而帶動外殼翻轉)。
材料:
廢舊1號電池、硬卡紙、雙面膠。
制作方法:
1.將長20厘米、寬7厘米的硬卡紙圍成圓筒狀,再用雙面膠粘貼固定。
2.將其中一個筒口用長8厘米、寬5厘米的.紙封住。
3.在圓筒內放人電池,并用同樣方法封住另一個筒口。
4.用水彩筆在圓筒上畫一個站立的小人(圖①)。
玩法:將玩具放在斜坡上滾下來,筒上的小人會不斷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制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細鐵絲、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紙、筆。
制作方法:1.將一根長20厘米的細鐵絲彎曲成M狀,然后在鐵絲兩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圖②)。
2.把畫有小動物頭形的硬卡紙貼在鐵絲上(圖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筆上搖晃著玩,體驗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須符合力臂相等和兩邊物體等重這兩個條件才能平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不銹鋼的勺子;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你們覺得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這個字(凹)讀“aO”,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這個字(凸)讀“tu”,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師手指勺子的兩個面,幼兒說出名稱。)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就能說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變長等)。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師: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的,鏡子里的你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人們還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們叫做哈哈鏡。
三、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處。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里見過?
師: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樣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結。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么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動點評
方景融老師每一次展示的活動都會給我驚喜,這一次也不例外,整個教學給我的感覺是“輕松”和“高效”。
一、“輕松”——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1.生活化。利用幼兒平時生活中已有的照鏡子經驗,讓幼兒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勺子進行觀察探究,發現哈哈鏡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活動性。教學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顯像的變形特點,都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觀察發現的。同時,幼兒通過對記錄表中猜想與動手結果的比較,自己不斷獲得科學的結論。
3.游戲性。教師引導幼兒用“玩”的心態對待科學學習,如“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游戲”,“玩玩勺子,你們會有什么發現”,始終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觀察、發現。
二、“高效”——以教師為主導的'精神得到了恰當落實
1.提升性。本次教學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不斷挑戰幼兒的思維高度,如每個環節都設置了高出幼兒原有發展水平的提問;教師介紹“道路安全轉角鏡”,讓幼兒了解還未接觸的知識;引導幼兒感受“凹凸”,給幼兒更加確切的概念支撐后面的探究表達等。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幫助幼兒提升認知經驗。
2.拓展性。當幼兒發現勺子里的本人變形后,教師有意識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遠一些和近一些,又會有什么發現呢?”以此引導幼兒通過主動變化探究條件,發現不同的變形特點,拓展幼兒原本不會關注到的認知經驗。
3.持續性。在教學中,方老師不僅關注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幼兒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奠基。如特別注重幼兒“愛觀察、愛發現”意識的培養;關注嚴謹科學態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對幼兒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較高質量地支持、引導和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能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說說是按照什么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游戲形式,讓幼兒為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啟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里,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里。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按照什么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的是否正確,說說為什么?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引導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12-2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溶解》05-3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7-24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