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24 05:22:29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需要在情境化的游戲中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對有關數學問題的認識。這學期在游戲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于馬路邊的標志,商店以及各種路線圖開始產生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找路》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故事情景中去感知去尋找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啟發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對同一問題尋找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來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活動還能讓幼兒感知兩點之間因為選擇路線的不同而經過的設施、建筑物也是不同的,并能根據任務和實際需要,選擇合理的路線行走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能獲得許多在生活中密切接觸卻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信息。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尋找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發展觀察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2、通過實踐,讓幼兒知道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并樂于嘗試。

  3、引導幼兒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

  三、活動準備

  1、相關教學PPT

  2、路線圖(自制)

  四、活動過程

  (一)、初步學會觀察畫面,感知"經過xx到達小熊家的路線"。

  1、故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師:你從圖片上發現了什么?

  2、小兔、公雞、小雞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線圖1)

  A、觀察小熊家的位置。

  B、分別觀察三條路旁的不同風景。

  C、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說"經過…到達小熊家"。

  (二)、通過故事的發展,引導幼兒進入小動物追趕狐貍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繼續故事情節。(師:"狐貍抱著小雞要從車站逃跑,我們趕快趕到車站去,咦!車站在哪里?")

  2、出示(路線圖2)觀察:

  A、先觀察路線圖,找到小熊家和車站,認識起點和終點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稱。

  B、引導幼兒說出要從三條不同的路分別去追趕狐貍。理解"從xx出發經過xx到達xx"的多條路線。

  C、"動物們到達車站,但是狐貍已經逃走了,狐貍帶著小雞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動物們緊追不放,為了看清楚狐貍逃跑的路線,它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怎么做的啊?…"(重疊起來)(師: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結果它們看到狐貍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貍跑到了海邊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動物沒有船怎么辦?

  (三)、觀察(路線圖3),引導幼兒知道要分別買不同的東西出海。

  A、引導幼兒看任務單,并示范一個走法。

  B、幼兒領任務單,說一說自己幫助誰買東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筆繪出路線圖。

  C、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D、教師展示幼兒路線圖,大家一起來驗證對錯。

  E、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幫小動物買到了自己需要的動東西,它們終于劃著船出發了(看PPT)來到了狐貍的家,小熊推開門打算把小雞搶回來,可是小雞說話了"朋友們,別傷害狐貍,其實它只是想請我到他家來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們一起喝茶吧"小熊說:"哦!原來是這樣,狐貍!你應該早告訴我們就好了"于是朋友們高興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F、進一步讓幼兒明確要和別人交朋友應具備的交往禮儀。

  (四)、活動延伸:音樂游戲《找朋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個月之間的關系。

  2.幼兒學習制作“年輪”的小書。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教具:四個季節的圓拼盤

  2.幼兒用制作小書用具,畫紙,筆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導入

  幼兒聽音樂走線,依次拿“坐墊”。

  音樂停,幼兒按老師要求的方式--盤腿坐。

  二、年輪的認識

  1.告訴幼兒我們今天進行“年輪的認識”。

  2.老師示范操作:

  (1)老師取來一個圓告訴幼兒:“這是一年!”

  提問:“那你們知道圓可以分成幾個半圓嗎?”

  (分成兩個半圓),

  教師:對了,可以分成兩個半圓,那一個半圓我們叫它為半年,那另一個呢?(也叫半年)

  兩個半年合起來是一年。

  (2)提問:那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有四個季節)

  他們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師分別取來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們拼成一個圓

  教師:你們看,這四個季節合起來變成了一個圓,(是一年)

  (3)教師:那你能來試試擺嗎?(幼兒操作)

  (4)教師:你們能告訴老師一年有幾個月嗎?”(12個月)

  老師取來綠色的春天,上面寫著三月、四月、五月,幼兒認識。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個月與一年的`關系。

  (5)請幼兒操作,老師并給幼兒復習一遍。

  三、制作--年輪的小書

  1.教師:有誰愿意跟老師來制作--年輪的小書?

  2.幼兒自愿跟老師制作小書,其余幼兒自選工作。

  3.老師記錄下幼兒的認識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幾種剪刀的外形特征。

  2、了解幾種剪刀的用途,知道它們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3、發展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4、牢記用剪常規。

  【活動準備】

  窗花剪紙一張、花枝剪、理發剪、剪指刀、幼兒用剪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平時都愛玩,都喜歡做游戲,小朋友們,你們玩過這種游戲嗎?(師示范)你們知道這個游戲叫什么名字嗎?(石頭、剪刀、金剛錘,師著重用手示范剪刀)平時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剪刀啊?(剪花的、剪指甲的……)

  二、認識各種剪刀

  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幾把剪刀,大家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這些剪刀哪些地方一樣?哪些地方不一樣?(幼兒邊看邊說)教師小結:(1)相同點:都叫剪刀;都可用來剪東西;都有一個軸;都有刀刃。(2)不同點:外形不同,用途不同。剪刀的外形決定了它的用途,教師手持實物問:既然剪刀的外形決定了它們的用途,那么小朋友根據你觀察到的這幾種剪刀的外形,猜一猜它們是剪什么的?(幼兒:可能是修剪樹枝的、也可能是理發的……),好!讓我們通過課件來看一下,它們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三、剪刀的`用途

  在課件的展示過程中小結剪刀的用途(結合外形特征)花枝剪:刀柄、刀刃都比較粗壯,適合大幅度的用力切 斷物體。理發剪:剪尾更有利于理發師的抓握,不易在手中脫落,它是圓頭的,使用時可以避免戳傷客人。布料剪:因為布很軟,所以它的刀刃比較鋒利,刀刃也較長,這樣剪起來就快,刀柄短,刀身較重,只用拇指提拉刀柄就可以了。指甲刀:外形較小,容易操作,刀刃之間的距離小,避免傷到人手,刀刃的形狀是按照我們人的指甲的形狀設計的,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四、使用剪刀

  孩子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剪刀,這些剪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很大的方便,但是在使用剪刀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我們小朋友,因為剪刀是一種很鋒利的工具。那么誰能告訴我在使用剪刀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引導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對使用剪刀的安全看法)對啊!我們在使用剪刀時,一定要記住:不能搶剪刀、不能用剪刀對著別人、也不能拿著剪刀亂跑、剪刀尖兒更不要朝上……

  (出示窗花引起幼兒興趣)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對!這是窗花,那你們猜猜這些美麗的窗花是怎么變出來的?(剪刀)下面老師給你們每人發一把剪刀,

  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窗花。(邊發剪刀邊念兒歌)

  剪窗花,剪窗花,剪得寶寶笑哈哈

  快過年了,老師也想請大家用窗花把我們班的教室打扮一下。我們一起來剪窗花,好嗎? 讓孩子們按自己的意愿安全地使用剪刀,體驗剪刀的作用,獲得剪紙的樂趣。(教師巡回指導,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五、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描述常見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習性。

  2.嘗試總結昆蟲的共有特征。

  重點難點:

  嘗試總結昆蟲的共有特征。

  活動準備:

  1.掛圖:《昆蟲啊昆蟲》。

  2.幼兒用書:《昆蟲啊昆蟲》。

  3.搜集昆蟲標本。

  4.昆蟲的基本特點。

  活動過程:

  一、將掛圖的各個部分用紙遮擋起來,出示掛圖后,先打開“這些都是昆蟲嗎?”部分,請幼兒觀察圖片并說出自己認識的蟲蟲。

  1.我們已經研究蟲蟲很長時間了,這些蟲蟲你們都認識嗎?它們是誰?

  2.有些蟲子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昆蟲,這些都是昆蟲嗎?它們有什么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3.到底昆蟲是什么樣的呢?怎樣才算是昆蟲呢?

  二、再打開“怎樣才算是昆蟲?”部分,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表達自己的觀點。

  1.看看這里的蟲子,它們都是昆蟲,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2.它們都有觸角嗎?觸角是長在哪里的?觸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們的腳都有幾只呢?

  三、結合幼兒用書,讓幼兒自主探索更多關于昆蟲的知識。

  1.這里還有幾個關于昆蟲的問題,你想了解哪一個?

  2.聽一聽這個問題,再到你的書中尋找答案。

  四、幼兒自主閱讀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說清楚自己的發展。

  1.昆蟲喜歡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這些食物。

  五、出示昆蟲標本,請幼兒仔細觀察其中的昆蟲,說一說這些昆蟲外形的特點。

  六、記錄幼兒更多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內容與要求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重點

  為螺絲和螺帽配對,并簡要地說說為什么這樣配對。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制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

  (1)師:我們教室里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于個別不愿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2.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現。

  (3)問題一:你們發現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4)問題二:你們發現螺帽有哪些形狀?

  (5)問題三:你們覺得螺絲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問題四: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結: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3.模仿游戲

  (1)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螺絲和螺帽,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螺絲和螺帽的游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游戲設計: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然后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鉆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過學習是幼兒了解水,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故事《皮球浮上來了》的碟片。

  2、玻璃水槽、紙、木塊、鐵片、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3、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看課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動作表現水流的速度。 談話導入:水的本領可大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2、了解水的浮與沉

  (1)、播放故事《皮球浮上來了》,提問:

  故事用什么辦法把球取出來的?樹洞里灌滿水之后,球會怎樣?為什么?(水有浮力)

  (2)、石頭掉進洞里,灌滿水,石頭會怎樣?(石頭沉下去了)

  3、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操作材料,分記錄卡,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志。

  (2)、將自己的猜測填入記錄表中。

  4、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猜測的是否一樣?

  (1)、分組驗證剛才的猜測,看看哪些猜對了,哪些猜錯了。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5、交流討論

  (1)、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探討:為什么有的物體能浮在水面,而有的卻沉下去了?

  (3)、小結:重的物體容易沉下去,請的物體容易浮上來。

  6、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沉下水底,哪些物體會浮上水面,并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系。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只量杯。

  【活動過程】

  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為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干枯。

  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里有死蟲子。

  (3)土壤里有蚯蚓、螞蟻。

  ★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濕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

  (2)泥土中有空氣。

  說一說,植物為什么會在土壤里生長?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長,是因為土壤里有肥料。

  (2)因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將三杯土放在三只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里沒有水。

  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

  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

  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

  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濕潤的土。這樣,紙濕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活動拓展】

  啟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動反思:

  該活動我能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讓幼兒帶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于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并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兒了解了土壤對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后和幼兒開展討論,哪里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活動中,我也發現幼兒對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這說明,在課前我還應讓幼兒做好這方面的知識準備,豐富幼兒的知識面,以利于幼兒在活動中展開熱烈討論,讓幼兒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學會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師的灌注式,以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發現身邊的科學。

  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優秀]1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影子科學教案反思06-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7-2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不卡 | 中文字幕aⅴ日本欧美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