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4-10-25 10:37:1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新綱要》總則中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我們幼兒園就在農村里,利用稻草教學,能很好的因地制宜。

  2、稻草可以做很多東西,通過和小朋友的交流,讓小朋友知道稻草的可以蠻出好多東西。

  活動目標

  1、認識稻草、稻草的用途。

  2、稻草引出的環保問題。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重點難點

  1、學習認識稻草、稻草的用途

  2、稻草引出的'環保問題

  活動準備

  1、提前做好稻草鞋、稻草包、稻草繩、草工藝品等

  2、把課堂設在就近且方便的有稻草曬場

  3、準備好一些大型草工藝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

  用反問的形式問問小朋友,問他們對稻草有什么用途。小朋友發言中盡量肯定,然后總結。

  總結內容如下:

  1、稻草曬干后有,有一定的藥效。

  2、可以做燃料做飯

  3、可以喂養牛等

  4、可以做各種小玩藝,如草鞋。

  二、物品展示

  稻草鞋、稻草包、稻草繩、草工藝品及大型草工藝品的圖片,引起小朋友更大的興趣。

  三、互動、手工活動

  教小朋友一起做草鞋,提高大家的動手能力。

  四、告訴小朋友們,稻草還有很多用處,等以后他們

  長大了來發現,稻草是有用的,不要隨便浪費了。

  教學反思

  1、場地選擇沒有選好,小朋友在陌生的環境中比較興奮,課堂有點亂。

  2、沒有很好的引出環保的觀點。

  3、收獲,因為稻草生活中很常見,所以講課時,大多時候,小朋友興趣很高。教和學都進行得很愉快、順利。

  小百科:稻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稻OryzasativaL.及糯稻O.sativaL.var.glutinosaMatsum.的莖葉。稻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糯稻分布于我國南部和中部。具有寬中,下氣,消食,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噎膈,反胃,食滯,腹痛,泄瀉,消渴,黃疸,喉痹,痔瘡,燙火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根據圖片內容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

  2、幼兒能夠分角色進行演奏

  3、在演奏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配合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分角色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音樂、樂器、PPT

  活動過程:

  一、律動表演:動物大營救

  二、認識樂器

  教師:這些樂器你們都認識嗎?他們是怎么用的?誰來試一試?

  教師帶領幼兒一次嘗試樂器的用法。

  三、幼兒分組嘗試樂器。

  四、觀看PPT

  出示第一張圖片:你們看我們的小動物都被關在這個可怕的地方了,請你們來營救他好嗎?

  出示第二張圖片:圖片上的這些圖案代表什么?我們來擊敗他們好嗎?

  出示第三章圖片:狼來了,我們應該怎么表現?我們用什么動作把狼打走?你們有信心嗎?

  出示第四章圖片:他們在干什么?你了解其中的意思嗎?這三條路代表什么意思?幼兒:就是通向王國的三條路,它們的顏色不一樣。

  出示第四張圖片:這是哪里?沙漠,那我們用什么樂器代表沙漠呢?

  五、教師再次出示樂器

  1、教師指揮幼兒操作:這些樂器可以怎么用,我們來試一試,那這張沙漠的應該用什么樂器來代替?教師帶領幼兒嘗試。

  2、交換角色演奏:幼兒用沙錘,教師分別用鼓錘,響板進行演奏

  六、出示草原:

  1、草原上有誰?幼兒:馬。教師:大馬用什么樂器代替呢?

  2、幼兒跟運用響筒進行演奏,其他幼兒運用樂器演奏。

  七、結束:幼兒分角色進行演奏。

  大班音樂——動物大營救

  說活動背景:

  孩子們在活動區非常喜歡進行演奏樂器表演,總是不停的和同伴一起表演,有一天有個小朋友,拿著樂器進行演奏,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但是考慮到大班孩子的學習模式是:合作化的共同學習,所以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及有律動又有樂器而且還有合作演奏,滿足了不同幼兒的需求。

  說教學目標:

  幼兒能夠根據圖片內容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

  幼兒能夠分角色進行演奏

  在演奏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再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幼兒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范法,游戲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并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說教學過程:

  首先是認識樂器,教師提問:這些樂器你們都認識嗎?他們是怎么用的?誰來試一試?之后教師帶領幼兒一次嘗試樂器的用法。幼兒分組嘗試樂器。觀看PPT出示第一張圖片:你們看我們的小動物都被關在這個可怕的地方了,請你們來營救他好嗎?然后再出示第二張圖片:圖片上的這些圖案代表什么?出示第三章圖片:狼來了,我們應該怎么表現?

  出示第四章圖片:他們在干什么?你了解其中的意思嗎?這三個水柱子代表什么意思?出示第四張圖片:這是哪里?教師再次出示樂器,教師指揮幼兒操作:這些樂器可以怎么用,我們來試一試,那這張沙漠的應該用什么樂器來代替?教師帶領幼兒嘗試。交換角色演奏:幼兒用沙錘,教師分別用鼓錘,響板進行演奏。最后出示草原:草原上有誰?幼兒:馬。教師:大馬用什么樂器代替呢?幼兒跟運用響筒進行演奏,其他幼兒運用樂器演奏。最后結束:幼兒分角色進行演奏。

  說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輕松自然,幼兒每次做好一個動作后,就會用圖片提示下面該做什么了,提升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有一種闖關的感覺,增加了活動趣味性。 編輯者:蘋果老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一、活動目標:

  了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游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圖譜并正確掌握音樂節奏;

  2、正確使用樂器演奏音樂;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樂的合奏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圖譜、

  2、錄音機、樂器每組人手一個

  3、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1、圖譜導入,引起興趣

  師:(展示圖譜)小朋友,現在是冬天,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夏天這西湖旁邊有什么吧?

  老師展示音樂的節奏: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

  請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的動作,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小朋友的一個動作做打擊樂的空手動作。

  2、嘗試聽音樂做空手動作

  第一遍聽音樂,老師動作、語言指導

  第二遍聽音樂,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做指揮,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帶動作(提示小朋友不記得動作就看圖譜)

  3、嘗試用樂器演奏

  1)老師拿出四種樂器:串鈴、響板、小玲、鈴鼓。找尋用樂器來模仿動作和聲音。

  師: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樂器那個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聲,哪個可以做一閃一閃的動作?

  2)各組小朋友做自己樂器的空手練習。

  師:我們輕輕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么?我們 一起做空手練習。

  (教導幼兒明白“拿起”“放下”的動作)

  3)拿樂器跟著音樂做動作

  師:小玲怎么跳,鈴鼓要怎么跳。(老師用語言和動作指導)

  4)添加新元素,保持對音樂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待會老師要加一個合奏的動作,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我是什么時候加進去的。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合奏,接著重新聽音樂用樂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調換樂器

  各組復習各自的樂器的節奏,老師指導,小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做一遍。

  4、交代音樂的名字,嘗試更快的音樂節奏

  師:小朋友,知道這音樂是什么嗎?叫花好月圓!老師這里有更快的音樂,小朋友們想挑戰一下嗎?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聽到客人老師們給你們的掌聲了嗎啊?我們一起鞠躬謝謝客人老師吧。

  【活動反思】

  《花好月圓》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欣賞內容,這首民樂合奏曲是彭修文根據黃貽鈞同名管弦樂曲改編,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作曲家用熱烈、歡快的引子拉開了節日歡騰的序幕,用優美、輕盈的旋律、舞蹈性的節奏伴隨著人們的歡歌勁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們喜愛,已經成為音樂會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這首樂曲我把它分為引子和三個主體部分,其中重點欣賞三個主體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樂曲開始輕輕帶過。教學的重點我放在了民樂樂器音色聽辨和樂曲的風格元素上,用敲、唱、說、跳、找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課后,我作了回顧和反思,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有了進行欣賞的興趣。

  有多媒體課件,有電子琴模擬實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尤其在介紹樂曲主奏樂器:笛子、二胡、揚琴時,多媒體起了很大作用,給了學生全面、直觀的感受。

  二、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激起學生的共鳴。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富于想象的思維特點,用音樂可以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所處生活環境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一首優秀的樂曲帶給學生的想象力也應該不是單一的。在學生欣賞《花好月圓》這首樂曲時,我不直接揭題,在每次聽賞時都用問題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播完以后,再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感受。

  三、用身體語言讓學生大膽表現音樂。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在聽賞樂曲第一部分時,讓學生用舞蹈來表現音樂,表現當時的場景。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用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有律動均有節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四、唱主題曲調,體會樂曲的音樂形象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為聽賞樂曲的一部分,我認為能很快讓學生記住樂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讓孩子理解其音樂風格和元素,能更深入體會樂曲,產生共鳴。在欣賞《花好月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時我讓學生一起哼唱主旋律,并結合以前學過的樂曲進行對比、回顧,分析其音樂元素,體會它帶給樂曲的音樂形象。

  五、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隨音樂表現節奏,讓學生綜合聽覺、認知、技能,與作曲家、樂團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結構簡單、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在欣賞過程中,我讓學生按照作曲家的配器原理,每一種打擊樂器代表民樂隊中的一種樂器,讓學生跟著樂曲來演奏,這樣不僅培養了良好的節奏感,正確的演奏技巧,還結合聽辨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六、教學中追求平等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我在課前認真設計給學生的每個問題,多從學生角度來體會教學環節和問題的可行性,在課上教師也必須一改過去站在講臺下,居高臨下,俯視眾生的做法,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圍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七、完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樂課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他體現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優”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欣賞樂曲時,我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得“優”的機會,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我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對于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我就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一旦發現學生能夠正確表達樂曲的意思,就立刻送給學生一個激勵性的動作或肯定性的語言。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淺出的,潛移默化的滲透音樂知識、音樂要素,激發學生濃厚的聽賞音樂的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

  以上是我上完欣賞課《花好月圓》后的一點體會和感受,寫出與大家共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貓頭鷹,并畫出簡單的動態。

  2、啟發幼兒畫出貓頭鷹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合理布局。

  3、了解貓頭鷹的本領,培養幼兒喜愛貓頭鷹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美術》每人一本,油畫棒每人一盒。

  2、范例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謎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你知道謎語里說的是誰嗎?你見過貓頭鷹嗎?在哪里見到的?

  二、引導幼兒結合經驗談話,感知貓頭鷹的習性。

  1、提問:貓頭鷹生活在哪里?它長得什么樣?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嗎?

  2、小結:貓頭鷹最喜歡夜晚出來活動,抓田鼠,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圓圓的頭上有兩只圓圓的眼睛,一張堅硬的嘴巴,還有兩只尖尖的耳朵,圓圓的身子上有一對翅膀,身體下面有兩只腳,全身長著咖啡色的羽毛。

  三、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欣賞,進一步掌握貓頭鷹的外形特征。

  今天我們把自己見到的貓頭鷹畫出來。畫貓頭鷹時,先畫圓圓的頭,再畫眼睛,嘴巴,耳朵,然后畫圓圓的身子,翅膀,腳,最后畫羽毛。

  四、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作,啟發幼兒添加樹木、田野等相應的背景。

  2、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整潔。

  五、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1、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評價。

  2、請個別幼兒到集體前介紹自己作品。

  3、老師總結評價。

  六、收拾用具后,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并能了解幾種基本的情緒。

  2、了解不同情緒對人身體健康的影像,初步知道要調節自己的情緒。

  3、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活動準備:

  "教師心情播報"錄像,"小熊生病"故事錄音,自制麥克風、電視臺。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了解幾種基本的情緒。

  1、小朋友,我們幼兒園的小小電視臺就要開播了,這次播報的節目叫作"心情播報",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們是怎樣播報心情的。

  2、播放"教師心情播報"錄像。

  二、幼兒開展"心情播報"節目。

  1、(出示自制麥克風)今天我們也要辦一個"心晴播報"節目,小朋友可以坐在電視臺上把自己今天的或是這幾天的'心情告訴大家,還要說出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情,這樣有不開心的事小朋友才可以幫助你。

  2、幼兒分四組自由進行心晴播報的活動。

  3、每組幼兒推薦一名代表出來在全班小朋友面前進行心情播報。

  三、聽故事,了解情緒對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說自己今天很傷心,有的小朋友說自己今天很生氣,那這些心情對我的身體有沒有什么影響呢?下面請小朋友來聽一個《小熊快樂生病》的故事。

  1、播放故事錄音。

  2、討論:

  (1)小熊快樂怎么會躺在床上起不來的?它真的得了很重的病嗎?

 。2)后來它的病是怎樣變好的?

 。3)教師小結:悲傷、害怕、生氣的情緒對身體都不好,有時候會使自己生病,起不了床,而快樂能使我們的身體變的很健康。

  3、剛才我們聽了故事都知道,傷心、生氣都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那么,當我們有這些壞心情的時候,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快樂起來?

  4、幼兒自由討論。

  5、請個別幼兒說說使自己變得快樂的方法。

  四、我的"開心法寶"。

  小小電視臺又要開播了,這次播報的節目叫作"我的開心法寶",小朋友們可以把讓自己高興起來的方法播報給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能變成冰,也能變成水蒸氣。

  2、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觀察實驗的基本方法。

  教案準備: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燒杯(劃有紅色線、要求有顏色的水)、酒精燈、一杯熱水。

  2、小塊冰若干,盛有熱水的保溫杯。

  4、《小水滴旅行記》的課件。

  5、課前準備:幼兒在家做水結冰的實驗。

  教案流程:

  一、活動導入。

  師:出示冰。(幼兒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媽媽做了!

  師:“對,這是你們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還記得你們是用什么做的嗎?”

  幼:“知道”。

  師:“那誰來告訴我,你們是怎么做的?”

  幼兒回憶制作的.過稱和方法。

  教師小結:“恩,對。水可以變成冰、變成冰花、冰雕。看老師手里的圖片,漂亮嗎?”老師放出示圖片。

  得出結論:水可以變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水可以變成冰、變成冰花、冰雕。那你們知不知道冰可以變成什么呢?”

  幼:“水”

  師:“那小朋友們怎樣才能讓他們變成水呢?誰來告訴我?”

  幼:用熱水、冷水、太陽、手、火等方法。由于時間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師采用手捂得方法驗證(先讓一個說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師旁邊指導。再讓其他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嘗試并感受有冰變水的過稱)并記錄。

  師:“小朋友們,現在冰變成了什么?”

  幼:“水”

  師:“你們真聰明,那有沒有誰愿意告訴我你的手現在是什么感覺?”

  幼:“很涼快,冰冰的”

  師:“恩,老師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邊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臉,有什么感覺?是手冷還是小朋友的臉冷?”

  幼:“手冷”

  師:“你們的小手為什么冷呢?”

  幼:“我們剛剛摸冰的”

  師:“對,我們的手剛剛摸了冰,現在冰吸收了我們手的溫度變成水了。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水神奇嗎?”

  幼:“神奇”

  得出結論:冰可以變成水。(在一定的溫度基礎上)

  師:“恩,神奇水寶寶可真調皮,一會兒變成冰,一會兒又變成了水?墒悄銈儾虏氯绻蠋熇^續加熱水寶寶,它還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猜測結果。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師:“看,老師前面的杯子。仔細看啊!

  教師演示實驗:點燃酒精燈,將盛熱水(水是有顏色的,這樣便于幼兒觀察)的燒杯放在三腳架上燃燒,要求幼兒觀察水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水有了什么變化了沒?那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燒開水、煮飯等)

  師:“你們說水神奇不?”

  教師小結:水還可以變成水蒸氣。

  三、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水還有什么神奇的變化?”

  游戲活動:幼兒在太陽下做冰變水的實驗。

  家園共育:家長與幼兒一起探討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變化。

  區域活動:

  1、溶解組:“把鹽、糖放進水里攪拌后,它怎么不見了?”

  2、沉浮組:“把東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現象?”

  3、流動組:“為什么小籃子裝不住水?”

  4、沖力組:“為什么把水澆在水車上,它就會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老師在日常活動中觀察到:大班上學期,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為集體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兒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性。為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豐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老師嘗試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制定做事的計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已有做事經驗,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目的:

  1、在說說、畫畫中了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小紅做事)2、自己、家里、大三班、小區的四列小火車樣板。

  3、幼兒操作的紙和筆、漿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1.老師講故事《軍軍請客》

  2.幼兒討論:軍軍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觀看ppt(小紅做事)1.我們看看小紅會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b.在家里掃地c.幫助班級整理圖書。

  d.在小區中撿垃圾三、幼兒制定計劃1、想一想:你為自己、家人、班級、小區做過什么事?

  2、幼兒制定計劃用簡單的繪畫表現為自己、家里、班級、小區做的事。

  四、計劃歸類1.我們一起把你們做的事來分一分,帖一貼(幼兒將自己計劃書,按自己、家里、班級、小區進行歸類。)2.教師總結歸類。

  五、拓展"我會做……"引導幼兒嘗試做更多的事。

  本學期大班的專題內容是培養幼兒的計劃能力。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獨立計劃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逐步地嘗試計劃呢?我們覺得要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平時經常做的事,這樣促使幼兒去計劃時能大膽、積極主動地進行,而非因困難度過大而退縮、害怕。

  班中的幼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會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識還很薄弱,因此這一方面著手,讓幼兒去嘗試計劃一下,我會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兒的興趣很高。讓幼兒進行計劃與成人相比很大的差異,成人可以用文字表達,而幼兒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故在活動中人物做事的簡筆畫是主要的表現方式。

  在設計的各活動中,為了引出幼兒計劃,在前兩個環節中運用"軍軍與小紅"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激發了幼兒要學習小紅會做很多事。在每個環節之間,老師將四大幅示意圖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兒歸類黏貼時積極地投入,并能仔細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畫正確歸類。

  在最后交流與乃至此后幾天中,幼兒常圍繞著四大幅畫在交流。并時常來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又做了××事!"在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幼兒的隨機反應,并及時地鼓勵、提醒、引導。如:汪涵說幫爸爸切菜,我就引導幼兒要小心,避免危險:又如沈子妍說要過節了,幫教室打扮,我馬上與孩子談到了要來臨的圣誕與元旦,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中,幼兒圍繞老師提出的四大主題"自己、班級、家里、小區"計劃了做的各種事。但由于老師規定了范圍,幼兒在計劃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計劃做各種不同的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對幼兒的學習和經驗的獲得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很多彈性玩具,并對彈性物品非常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征沒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設計此次活動。在活動中,針對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為孩子們準備了彈性的玩具,以及彈性及非彈性物品讓孩子們進行分類,幼兒通過玩一玩、試一試,說一說,在實踐中主動感知彈性的特征,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還引起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發現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自主探究發現物體的彈性,理解彈性的特點,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喜歡探究、發現,積極表達交流,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活動重點:感知彈性的特點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方法發現身邊的彈性物品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活動前讓幼兒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各種有彈性的物體,初步感知彈性這一科學現象,了解彈性的特點。2.物質準備: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氣球、彈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綿、手套、拉力器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彈簧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試一試、玩一玩彈性玩具,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1.出示彈性玩具,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彈性玩具的特點。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總結提升。

  問題: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分享、完整講述,教師及時根據幼兒分享情況提升并小結: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過程中都發生了變化。

  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為什么這些玩具我們一用力它就發生了變化,不用力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呢?

  引導幼兒討論、總結出:籃球用力一拍就會跳起來;氣球用力一吹會變大,拉力器和彈簧玩具用力拉會變長,不用力就彈回去跟原來一樣……

  我們把有這種本領的玩具叫做彈性玩具。

  4.再次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三、探索比較并分類,進一步感知彈性,深化對彈性的認識。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幼兒進行操作探索并分類2.引導幼兒分享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有沒有彈性?為什么?

  四、聯系生活,拓展認知,感受彈性物品帶給我們的便利。

  提問:

  1.你身上有彈性的東西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便利?

  2.生活中,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么有彈性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動:繼續尋找身邊或你發現的有彈性的.東西與你的小伙伴和老師進行分享。

  課后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的現象、物品有很多,孩子們也對此司空見慣,但孩子們對彈性的特點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制要》中指出要讓幼兒親歷科學、體驗科學,在活動中教師更多的去引導孩子自主實我發現,在玩中感知彈性的特點,激發幼兒的探究欲。

  在這個大班科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清晰、合理的設計,每個環節目標明確,環環相扣.在整個活動中數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動手操作、實匙,發現彈性玩具的秘密。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為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節的設計出示自剖彈簧玩具,微發幼兒探究的興趣。第二環節引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彈性玩具秘密,知道彈性的特點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第三個環節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吏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節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驗。

  在活動中孩子們很感興趣,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發展,知識上有了新的收獲。

  通過反思,我覺得整個活動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動過程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對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層次性.

  2.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后,引導幼兒自主然究實默,感知彈性的特點.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感興趣的材料,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探索。

  在活動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語言還需嚴謹。

  2.活動中在對物品進行有無彈性分類時,說到橡皮泥的彈性時,本想引起爭議,我覺得這里教師可用夸張的表情語氣,引起孩子們的爭議,對于大班幼兒,可讓他們對此進行討論。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 一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69网 | 亚洲AB五月天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