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2.了解眼睛的延時現象。
活動準備1.鉛筆若干。
2.小長方形卡紙、彩筆。
3.自制繪畫作品:老虎、籠子。
活動過程1.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請幼兒注意觀察鉛筆上貼畫的變化。
2.幼兒制作。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讓其他小動物也到籠子里睡覺?
制作方法:
(1)在紙的一面 畫上一只小動物,另一面畫上籠子。
。2)把卡紙貼在鉛筆的中間。
3.教師請幼兒試試看,并小結。
操作:把自己制作的特別的鉛筆轉動起來試試看,看看小動物是不是能進到籠子里。
小結:鉛筆轉動起來后,小動物進到籠子里了,這就是眼睛的延時現象。
教師小結:如果慢慢擊打。你的硬幣塔是會倒的!擊打的時候,要快!
5中班科學教案:好朋友的`傳聲筒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活動準備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簽。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出示圖片,引發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傳聲筒的樂趣。
2.制作傳聲筒。
閑情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制作,教師指導。
完成后,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于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3.鼓勵幼兒隨意玩傳聲筒。
嘗試:往紙杯里放東西。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里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教師小結:傳聲筒里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于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么樣的'雨?
2.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3.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并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并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游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象,了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過程
1.燃燒蠟燭
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并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著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里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
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么危害?(如燙傷皮膚、燒毀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后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建議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安全防火要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由于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對顏色特別感興趣,經常問老師是否要上美術繪畫課。因此我選用這個主題《多彩的顏色》,讓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并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兒歌內容。
2、學習看圖譜,完整的念兒歌。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數個
3、紅、黃、藍色、桔子、茄子、葉子、車子的圖片
4、圖譜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平時你們畫畫的時候,用什么東西給畫涂上顏色的?
幼:用蠟筆。顏料
師:小朋友真聰明,其實顏料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為什么說顏料很神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一>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 紅色、黃色的混合
師:小張老師這有兩杯有顏色的水,看看都是什么顏色的?
幼:紅色的,黃色的。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紅色黃色手拉手會變成什么顏色的?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來猜)
師:我們來看看他說的對不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什么顏色?
幼:橙色。
師:真棒!原來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的。那我們用橙色可以畫什么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張老師覺得用橙色畫桔子最漂亮。
師:現在小張老師要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黃色、橙色、桔子的圖片) 2、紅色、藍色混合
師:這杯水又是什么顏色呢?
幼:紅色、藍色。
師:猜猜紅色藍色手拉手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哪位小朋友說的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什么顏色?
幼:紫色。
師:原來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那我們可以用紫色來畫什么呢?
。ㄕ垈別幼兒回答)
師:紫色可以畫那么多東西吖,小張老師覺得用紫色畫茄子最漂亮。
師:老師也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藍色、紫色、茄子的圖片) 3、黃色、藍色混合
師:這又是什么顏色的呢?
幼:黃色、藍色。
師:猜猜黃色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里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里,了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嘗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拧⒔處熞龑в變喊此拿Q、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啤⒔處煶鍪静糠止麑嵉闹参飯D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里的種子,了解種子的用途。
、拧⒔處煟耗銈冊诔赃@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里的秘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簽連接。)
、恰⒔處熃M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為什么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里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游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里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里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里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了解、品嘗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ń處煶鍪酒渌姆N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么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嘗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嘗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后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并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赡軓目茖W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爬行植物,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征。
2.借助提問的線索,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特性。
3.能認真的觀察植物,快樂的表演小手爬。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收集各種爬行植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螃蟹歌】
二、教師模仿螃蟹爬
師:小朋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在爬阿?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爬?
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啟發幼兒仿編兒歌。
三、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四、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幼兒自己看圖閱讀畫面,在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看到的爬行植物。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探索爬行植物攀巖爬墻的特征。
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它長在什么地方?
師:這種植物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師: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墻,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說說: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須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師: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須就是植物的小吸盤,它們不停生長并緊緊地吸住墻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五.啟發幼兒想一想
西瓜,南瓜是爬行植物嗎為什么?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為什么不讓它爬上去呢?
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教師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有葡萄的藤,習慣的藤這些水果植物;還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墻邊和廊檐下,供人么觀賞乘涼;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種植在農田里,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嘗。
六.討論活動: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么用?
七.音樂活動【小手爬】
師:小動物會爬,植物會爬,我們小朋友的小手會爬是嗎?讓我們隨著音樂表演小手爬的動作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小手爬】,改變音樂的節奏,帶領幼兒進行小手慢慢爬和快快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感知水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自來水、雨雪、江河湖海等)
●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喝的。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采集水的過程。
活動實施的條件
幼兒從不同地方采集來的`水,記錄單;彩筆。
活動過程:
第一步:集中活動----引導幼兒思考
●教師組織幼兒的集體談話。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哪兒有水嗎?”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獨立活動----幼兒猜想
● 出示記錄單(見資源庫),請幼兒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請小朋友把你的想法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個別活動----家園合作,探索發現
● 在家長的協助下,請幼兒去采集水。
教師提出采集水的要求:請幼兒依據自己的猜想記錄單去采集水。
將采集的地點記錄在記錄單上,帶回班級。
采集水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家長或教師的陪同,保證幼兒的活動安全。
第四步:集中活動----交流分享
●教師組織幼兒運用自己的記錄及采集來的水在集體中展開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把自己采集來的水向大家介紹一下。”
教師提出要求:“請你介紹清楚:你采集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采集時你發現了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或者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將幼兒的交流內容進行匯總記錄。
●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了解小草的多樣性,并對小草感興趣
能比較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不同
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小草,積極尋找發現各種小草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草的多樣性,并對小草感興趣
難點: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不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并認識幼兒園里的幾種小草,聯系園林工程師講解
材料準備:有關種植草和野草生長的錄像帶,在幼兒園附近找一處野草較多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介紹園林工程師并向他問好。
二、在幼兒園里尋找小草
1.請幼兒告訴工程師叔叔,幼兒園里有什么草
2.工程師找出幼兒未知的小草,出示并告訴幼兒這些草的名稱。
3.啟發幼兒向工程師叔叔提出有關這些草的問題,區分種植草和野草。
4.觀看錄像:種植草和野草的生長,讓幼兒知道人們為了美化和凈化環境而鋪上草坪,種植花草,因此要愛護它們。
小結:幼兒園里有許多種植草,像草坪、金盞菊、菊花、沿街草都是人們種植的'草,我們要愛護,幼兒園里也有一些野革,像蒲公英、空心草,它們是自己長的,我們也不能隨便拔野草。
三、在幼兒園外尋找小草
1.帶幼兒到幼兒園附近野草較多的地方。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聞一聞,這里有什么樣的小草,也可以把每一種草拔一根來。 (幼兒分散尋找、觀察、采集、交流)
2.你找到哪些小草,它是種植草還是野草,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看看工程師叔叔找到了哪些小草,聽他介紹其中一些草的名稱、生長特征等。
4.數一數,你一共找到了幾種小草,誰找的小草最多
小結:小草真多,大多數都是野草,有各種各樣,有的會開花、有的結籽了、有的有香味,它們長在樹根旁、臺階邊、墻縫里、草原上、山上、沙漠里……我們以后可以再到別的地方去找一找小草,看一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是野生的還是人工種植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機》09-2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18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11-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