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總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2.激發幼兒觀察和認知小蜘蛛的興趣,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2.課件:圖片-蜘蛛
3.ppt課件:巨型蜘蛛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子,網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師:你們知道蜘蛛在哪里嗎?
二、 展開
1. 你們想看小蜘蛛的動畫片嗎?
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里,幼兒觀看。
讓幼兒說一說蜘蛛長什么樣子。
2.利用蜘蛛圖片,細致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頭胸部長著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狀的?
(2)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
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為圓形和卵圓形,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習性。
(1)你在哪里見過蜘蛛?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么?
(2)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能適應各種環境,有的蜘蛛結網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為食物。
4. 了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2)小結:蜘蛛能捕捉農田里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種類
(1)Ppt課件:巨型蜘蛛
(2)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蜘蛛有很多種類型,還有毒性蜘蛛。
三、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對小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嘗試飼養和照顧小蝸牛,觀察記錄比較蝸牛的飲食習慣。
2、樂意和老師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體驗交流與發現的快樂。
準備:
1、師生共同捕捉小蝸牛若干。
2、《幼兒畫冊》
過程:
1、觀察小蝸牛
提問:小蝸牛長什么樣?
2、猜測小蝸牛喜歡吃什么?
提問:你們知道小蝸牛愛吃什么?(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猜測)
3、試驗,并嘗試記錄觀察的結果
(1)分組收集小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2 ) 幼兒食物,討論如何喂小蝸牛?
(3)鼓勵幼兒經常觀察小蝸牛對所食物的喜好情況,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
4、交流、分享發現
鼓勵幼兒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喂食方法和發現,獲得蝸牛在飲食方面的初步認識。
(1)提問:你發現小蝸牛愛吃什么?
(2)提問:在喂養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3)閱讀《幼兒畫冊》中的,判斷一下蝸牛喜歡吃什么?
活動反思:
探究蝸牛食性的活動已進行一周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不斷從家里帶來各種各樣的食物喂蝸牛。在親自喂養蝸牛的過程中,他們的結論是,蝸牛吃水果、蔬菜、糧食,不吃樹葉。在討論結論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提出:“蝸牛愛吃甜食。”對于這個結論孩子們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為了把孩子們對蝸牛食性的探究引向深入,我抓住時機問道:“蝸牛真的更喜愛吃甜食嗎?怎么證明呢?”有的孩子說:“蘋果是甜的,給它帶點兒蘋果試試。”但馬上有孩子反駁:“只給它吃甜的食物不行,把甜的和不甜的`食物同時給蝸牛吃,看它先吃哪個,這樣試才公平。”兩個人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為,要證明蝸牛是不是更愛吃甜食,應該同時甜的和不甜的食物,而且兩種食物要與蝸牛的距離相同。隨后,孩子們分成5個小組,為蝸牛選擇了不同味道的食物進行實驗。結果4個組的蝸牛都先吃了甜食,只有1個組的結果與大家不同,原因是他們將白菜擺在了離蝸牛近的地方,所以,蝸牛先吃了白菜。有的孩子還發現蝸牛的大便是紅色的,有的認為是血、有的認為是糞便,這是一個有趣的發現,可以生成一個新的話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技能有創意的裝飾塑料袋。
2、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塑料袋(每人一個)、卡紙裝飾物、彩筆、雙面膠、剪刀(每人一把)、教師制作的`范例。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引導幼兒回憶說出塑料袋的用處,告訴幼兒塑料袋不僅有多種用處,我們還可以跟它做游戲。
2、欣賞教師范例,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怎樣裝飾塑料袋。
3、幼兒自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激發幼兒玩塑料袋玩具的興趣,說說我們裝飾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樣玩?如:可以套在頭上當頭飾, 可以拴上長長的繩像放風箏一樣玩等。
5、引導幼兒拿自己制作的玩具,與同伴進行游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還可以用塑料袋做成什么?請幼兒收集塑料袋,在手工區繼續開展創造性活動,并告知幼兒廢棄的塑料袋不能亂扔,要保護好環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既是一次由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又是一次很有教育價值的園本教學活動。塑料對于地球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們要讓幼兒能夠廢物利用,讓廢棄的塑料能夠利用起來,通過各種來利用塑料,盡量減少塑料在生活中的使用。
小百科:
塑料袋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龍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常被用來裝其他物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生”。
2、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了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
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
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么動物?
二、展開
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么樣子的?你發現啄木鳥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
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一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里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只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干,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持起身體。
3.你知道啄木鳥有什么本領?為什么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并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你們喜歡啄木鳥嗎?為什么?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么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一身的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后有尾巴等。
三、結束
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一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后才變得和媽媽一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飲料是多樣的,在自制飲料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嘗試用常見的飲料粉自制飲料,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體驗積極動手嘗試自制飲料的快樂,懂得安全飲用飲料的常識。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
2.飲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攪拌勺,教師用自制好的各種飲料布置的“飲料展覽會”。
活動過程
1. 參觀“飲料展覽會”,知道飲料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很多美味的飲料,我們先來看一看,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飲料是什么口味的。
(2)幼兒猜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飲料的顏色,也可以讓幼兒聞一聞飲料的氣味,發現不同之處。
(3)品嘗。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嘗一嘗,說一說他們的味道,看看剛才猜得對不對。
2.幼兒動手自制飲料,觀察物品的溶化過程。
(1)教師示范。
教師:小朋友,剛才這些美味的飲料都是老師自己制作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a.出示自制飲料的材料,并進行介紹。
b.示范制作飲料的過程:盛1勺飲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邊用攪拌勺攪拌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飲料粉在水中的'變化。教師:飲料粉去哪了?水發生了什么變化?(了解溶解及水變色的原因)然后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兒第一次調飲料:嘗試用一種材料制作飲料。
請幼兒自主選擇1種材料制作飲料。鼓勵幼兒互相欣賞配制好的飲料,并互相比較它們的顏色、氣味,然后各自品嘗自己的飲料。說一說喝了自己制作的飲料有什么感覺。
(3)幼兒第二次調飲料:嘗試用兩種材料制作飲料。
a.和幼兒討論:這些飲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制作飲料呢?哪兩種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嘗試用兩種飲料粉配制飲料,探索發現兩種飲料粉溶化的奇妙變化。
3.幼兒品嘗飲料,知道應該安全飲用飲料。
(1)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自制的飲料,將配制好的飲料與小伙伴共同品嘗,分享快樂。
(2)喝了這么多飲料,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共同討論喝飲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引導幼兒懂得劇烈運動后不能喝飲料,喝飲料適應適量,少喝冷飲及碳酸飲料等。
4.課件學習。
出示課件,了解常見的、健康的飲品的制作方法,請感興趣的幼兒回家制作。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
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2.了解眼睛的延時現象。
活動準備1.鉛筆若干。
2.小長方形卡紙、彩筆。
3.自制繪畫作品:老虎、籠子。
活動過程1.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請幼兒注意觀察鉛筆上貼畫的變化。
2.幼兒制作。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讓其他小動物也到籠子里睡覺?
制作方法:
(1)在紙的一面 畫上一只小動物,另一面畫上籠子。
(2)把卡紙貼在鉛筆的中間。
3.教師請幼兒試試看,并小結。
操作:把自己制作的特別的鉛筆轉動起來試試看,看看小動物是不是能進到籠子里。
小結:鉛筆轉動起來后,小動物進到籠子里了,這就是眼睛的延時現象。
教師小結:如果慢慢擊打。你的硬幣塔是會倒的!擊打的時候,要快!
5中班科學教案:好朋友的傳聲筒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活動準備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簽。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出示圖片,引發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傳聲筒的樂趣。
2.制作傳聲筒。
閑情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制作,教師指導。
完成后,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對著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于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3.鼓勵幼兒隨意玩傳聲筒。
嘗試:往紙杯里放東西。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里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教師小結:傳聲筒里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機》09-2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18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11-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