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小螞蟻過冬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螞蟻是群居的,在地下過冬。
2、初步學會觀察、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學會協商解決問題。
3、體驗與同伴共同協作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和快樂感,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收集的螞蟻過冬資料、看圖講述圖片或小故事等、螞蟻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一天早晨,小螞蟻跟著媽媽來到樹林里找東西。樹林里變了樣,樹上的葉子都掉了下來,只有光禿禿的樹干,一陣風吹來,它感到很冷。小螞蟻奇怪地問媽媽:“怎么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烏龜他們都不見了,他們到哪里去了呢?”
“螞蟻媽媽會什么說呀?”
媽媽說:“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飛到南方去了,青蛙烏龜到洞里冬眠了。”
小螞蟻又接著問媽媽:“那我們螞蟻怎么過冬的呢?”
“誰來告訴小螞蟻呀?”
螞蟻和青蛙都是在洞里過冬的,他們的過冬方式一樣嗎?
青蛙是冬眠過冬,螞蟻是躲藏過冬。
風越刮越大,螞蟻媽媽馬上帶著小螞蟻到螞蟻奶奶的洞里去躲藏。
2、觀察討論:
(1)螞蟻奶奶的洞在哪里?地面上有些什么呢?
(2)螞蟻的地下通道是寬寬的還是窄窄的?通道象什么?(四通八達)
(3)那些寬大的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有幾個儲藏室?里面藏些什么東西?
3、相互交流:
過一會兒風小了,螞蟻媽媽帶著小螞蟻鉆出了洞口,他們也準備挖洞過冬,可是天很冷他們人又少,怎么辦呢?
幫小螞蟻挖四通八達的螞蟻洞,使螞蟻舒舒服服地在洞里有吃有玩高高興興地生活。
4、教師小結:
螞蟻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辛勤地勞動。那么到了嚴寒的冬天它們又到哪里去覓食呢?它們是如何過冬的呢?原來聰明的螞蟻在入冬之前早有準備。它們首先搬運雜草種子,準備明年播種用;同時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內過冬,從這些昆蟲身上吸取排泄物做為食料(奶蜜)。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游戲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以及種類。
2.產生探索馬鈴薯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馬鈴薯的生長過程PPT。
2.馬鈴薯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馬鈴薯又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出來的嗎?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鈴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長的。
二、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播種過程。
(1)馬鈴薯發芽。看看馬鈴薯的芽是在哪里長出來的?
(2)馬鈴薯的播種。怎么樣來播種馬鈴薯呢?帶有芽的馬鈴薯叫“種薯”,切開以后馬鈴薯該怎么種呢?
2.繼續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馬鈴薯發芽。馬鈴薯種下去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呢?
(2)地底下的馬鈴薯。地面上馬鈴薯的.葉子在不斷長大,那地底下的馬鈴薯在生長嗎?
(3)觀察地底下馬鈴薯的生長圖片。
(4)馬鈴薯開花。你們知道馬鈴薯會開花嗎?它的花是什么樣的?因品種的不同,馬鈴薯的花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白色、紫色等。馬鈴薯開花的時候,地下的馬鈴薯也在悄悄的長大。
(5)葉子枯萎了。等花凋謝后,馬鈴薯的葉子怎樣呢?這時候地下的馬鈴薯長成什么樣了呢?
(6)觀察地下馬鈴薯。
(7)挖馬鈴薯。這時候的馬鈴薯已經長大了,可以挖出來吃了。因為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來,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哦。瞧,個頭多大,肯定很鮮嫩。
3.小結。
現在我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成的吧。先要等它發芽,然后用刀切成幾塊,種在地下。接著它會發芽,長出葉子,然后開花,等花朵凋謝后葉子會慢慢枯萎,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挖馬鈴薯了。
三、觀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種類
1.我們平時看見的馬鈴薯是什么樣的?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樣的。
2.觀察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圖片。
四、活動延伸
準備一個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將馬鈴薯放在水里,觀察馬鈴薯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的:
主要讓幼兒了解驅蚊滅蚊的方法并掌握夏天蚊蟲叮咬后的處理。
準備:
謎語,蚊子的叫聲,圖片
過程:
1,組織幼兒準備活動
2,引活動內容
出謎語讓幼兒猜,放蚊子的叫聲。來引導幼兒進入活動的內容,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出示圖片提問幼兒
讓幼兒通過圖片和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師生討論驅蚊的方法。請各別幼兒找一找滅蚊的東西。(準備好的相關圖片)
4,小結一下驅蚊,滅蚊的方法和東西。
5,聽傳播疾病的蚊子,讓幼兒了解蚊子是如何傳播疾病和掌握被叮咬后的處理方法。
6,游戲:滅蚊子來結束活動
延伸:
讓幼兒和家長共同尋找相關蚊子的知識,相互交流增長內容。
分析: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已有經驗和圖片來了解驅蚊,滅蚊的方法。經過相互討論和引導來掌握蚊蟲叮咬后的處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操作中探索剪出長長的紙蛇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索、發現并獲得成功的樂趣。
3.在探索中不怕困難、動手動腦、細心觀察、有堅持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報紙有一定的了解;有過剪直線的經驗。
2.物質準備:1/2 A4紙大小的廢舊報紙、剪刀若干,少許劃線的紙,圖片課件,照相機。
活動過程
1.看一看,說一說。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蛇的外形。(長長的身體)
(2)我們也來用報紙變一條長長的紙蛇吧。
分析
此環節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直觀發現蛇的身體很長,從而對“剪長長的紙蛇”有更大的探索欲望。
2.探索剪出紙蛇。
(1)幼兒討論:你想怎么剪呢?
幼1:我想沿著這條長邊剪。
幼2:我想斜著剪。
幼3:我想轉圈剪。
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對于中班孩子來說,他們已有一定的討論及借鑒的能力,因此教師先通過引發幼兒討論,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前有思考的時間,并且能使他們開動腦筋互相啟發,起到支持者的作用。
(2)嘗試探索:教師引導幼兒剪出一條自己認為是最長的紙蛇。
(3)觀察分析:和同桌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粘到前邊展示板上和其他小朋友剪出的蛇比一比,看看誰剪出的蛇長。
(4)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剪出紙蛇的?
幼1:我是轉圈剪的,像棒棒糖一樣。
師:剪到了報紙的哪里?
幼1:都剪完了。
師:還有誰和他的方法不一樣?你是用什么方法剪的?用完了整張報紙嗎?
幼2:我是對邊剪的。
師:怎樣對邊剪呢?
幼2:就像我們剪過的拉花一樣,剪到對面,但是不能剪斷。
師:雖然他們用的方法不一樣,但他們剪的時候有一個一樣的地方是什么?
幼3:都用完了整張報紙。
師:除了這一點,剪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什么呢?
幼4:不剪斷。
小結:原來把整張報紙剪完,不剪斷,就能剪出一條長長的紙蛇。
分析
此環節通過幼兒探索后的交流,使幼兒能借鑒同伴經驗,知道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剪紙蛇,這樣使孩子們有更多自己總結出經驗的過程,并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3.挑戰任務:剪出更長的紙蛇。
(1)幼兒觀察分析。
提問:仔細看看,我們同樣都用了整張紙剪紙蛇,你們發現了什么?(有的長有的短)
猜猜這是為什么呢?這條為什么長呢?另一條為什么短呢?
小結:原來紙蛇的長短和剪的.寬窄有關。
分析
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問題,并能夠引導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對比孩子們剪的不同長短的紙蛇,使他們觀察出紙蛇的寬窄不同,從而激發他們在對比中體會“越窄越長”的道理。
(2)教師提出任務:我們找到了能讓紙蛇變長的好方法,想不想剪一條比你剛才那條更長的小蛇呢。
(3)幼兒嘗試探索。教師鼓勵幼兒堅持、細心剪完整張報紙,并且不剪斷。
(4)比較觀察:幼兒觀察老師拍攝的錄像,感受成功。
提問:你成功了嗎?小朋友想要剪出最長的紙蛇都需要什么條件呀?
小結:只要肯動腦多動手,細心堅持,事情就會做得更好。
分析
在總結出如何剪出長長紙蛇的方法后,孩子們接受了更進一步的挑戰,都在用心堅持剪出細細的紙條,從而使自己的紙蛇變得更長,也從中感受到動腦筋、細心堅持的重要性。這符合幼兒的探索欲望,并且很好地達成了第3條目標,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一生中會不斷遇到困難,怎樣面對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就成了對幼兒長遠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綱要》中也提出,“要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細心、堅持、不怕困難等品質。”
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怎樣把一張小小的長方形報紙剪成長長紙蛇的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動手動腦、觀察探究,意在通過循序漸進的游戲活動,使幼兒邊玩邊感知,邊嘗試邊學習,邊交流邊解決困難,體驗動手動腦進行探索之后帶來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及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并認識各關節,知道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課件,保護關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
3、出示指關節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關節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并在關節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結合人體關節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
四、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沒有關節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受傷。關節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2、關節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內容分析:
《它像誰》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中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各種各樣的植物與我們的生活系系相關,孩子們喜歡花,喜歡在草地上、大樹下玩耍。五顏六色的花朵吸引著他們,他們會聞一聞、看一看。各種形狀的葉子也吸引著他們,葉子隨風飄落,他們追逐著,揀起來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色彩鮮艷的植物非常吸引幼兒,會激發他們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創新源于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通過植物的形狀像什么物品,并且根據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內容的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符合《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創新智慧游戲是在真實生活情境活動中萌發創新的意識和興趣,著眼于幼兒身邊的有趣現象,精心選擇生活中的內容作為教育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幼兒分析:
孩子們喜歡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植物激起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增加了物體的仿生發明這一環節,鞏固了幼兒的認識。中班的幼兒已經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圖,但缺乏創新思維的目的與意識性,并且幼兒自主發現總結的能力差。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環節,內容貼近生活,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和感受。啟迪幼兒的創新智慧,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
設計思路:
圍繞各種花和葉子的外形像什么物品,并且根據某個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對于中班幼兒充滿著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所認識的花的圖片,在教室內擺放菊花、仙客來、仙人掌、等花卉,并帶領幼兒揀落葉,觀察樹葉外形特征,積累了對植物的感性經驗。教師事先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下仿生發明的相關內容。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層層引導、提升,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多種方法:感知探索、擴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為日后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
幼兒對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他們在玩玩、想想、說說、做做等多感官參與的情況下,充分體驗和感受到創新思維活動的樂趣。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初步感知探索:以幼兒玩樹葉,欣賞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活動情趣。
2、擴散思維活動:
(1)讓幼兒想象手中樹葉它像誰?。“它像誰”是幼兒一種無意想象。提出這一問題以激發幼兒的想象空間,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花,讓幼兒想象“花像誰”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思維,發揮想象,大膽表述。
本環節,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展現。
(3)教師提問幼兒還發現哪些植物像什么物體?
這是對上一環節的引導和提升,讓幼兒開拓思維想象相似的兩種物體,調動幼兒的思維,進一步開發幼兒的創新智慧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3、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教師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喇叭花、銀杏樹葉、仙人球、喇叭、扇子、刺猬等圖片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物品中哪兩種物體有相似之處,發揮創造性想象,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進行對應粘貼,自己動手操作。中班的幼兒已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環節是讓幼兒創新想象,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自行操作。
4、創新思維活動:教師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了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特性相似發明的。讓幼兒初步了解“仿生”發明。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么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的。這是對上一環節的活動延續,是創新思維活動,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思維,創新想象,自己設計出要根據什么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什么用品、工具相似發明。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么樣的發明,是根據什么物體的什么特性或本領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5、贊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讓幼兒相互交流,體驗創新想象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升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
活動一:擰一擰
活動目標
1.認識螺絲,知道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2.了解螺絲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及觀察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口徑的飲料瓶、燈泡、螺口;
2.不同自徑的螺絲;
3.鋼筆、圓珠筆。
活動過程
1.投放材料,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可做適當的指導)
2.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好玩兒嗎?”
3.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擰在一塊兒。都能扣緊……)
4.為什么能擰到一塊兒?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蓋上也有一道道的;燈泡上有圈一圈的紋,轉著轉著就上去了;這個圈套在螺絲上,一擰就擰上去了;教師向幼兒講解螺絲的構造一由螺桿和螺帽組成。
5.幼兒討論,總結答案。生活中有許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絲的.原理設計的,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盤山公路一樣,是旋轉上升的。
活動二:奇妙的螺絲
活動目標
1.知道螺桿和螺帽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
2.了解螺絲原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準備
1.不同直徑的螺絲;
2.繩子,方便膠,透明膠,細鐵絲等;
3.需用螺絲連接的玩具。
活動過程
1.“你能把玩具連接在一起嗎?”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材料。
2.幼兒相互交換玩具材料。體驗各種連接效果。
3.探究比較哪一種材料使用起來最方便,結實?
幼兒分組操作,比賽驗證。(用螺絲連接材料,是最方便、結實的。)
4.教師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絲若干。幼兒操作發現:(帽太大了,擰不緊;帽小了,擰不上去。有的卻能擰上去。)
5.引導幼兒分析比較,為什么有的螺絲能擰上去?
6.幼兒討論,得出結論,螺絲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很方便的連接,固定物體。
7.幼兒相互合作用螺絲連接材料,制作玩具。
8.教師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圖書、圖片、玩具、多媒體課件;
2、布置“動物王國”場景(動物睡覺的噴繪、圖書、玩具…)
3、記錄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小豬)你聽一聽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出什么聲音?(咕嚕嚕)
2、小豬邀請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二)探索活動
1、發現并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參觀“動物王國”)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秘密。
馬――站著 蝙蝠――倒掛
刺猬――蜷成球形
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著眼睛睡覺
烏龜――縮到龜殼里
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猜想并記錄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在“動物王國”里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么?
(2)小朋友想一想,小動物睡覺得樣子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誰來告訴老師?
(3)現在老師用一個表把小朋友說得記錄下來。小朋友看,這里是喜歡站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躺或趴著睡覺的小動物,這里是喜歡蜷著睡覺的小動物…
老師這里有許多小動物的照片,小朋友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你認為它是怎樣睡覺的就把它貼在這張記錄表上(幼兒選圖片,進行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并進行小結。
你們認為喜歡站著睡覺的動物有……
躺著或趴著睡覺的動物有……
小朋友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
4、尋找并驗證答案
師:小朋友到老師這兒來,我們看一看大屏幕,尋找一下答案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了不同小動物睡覺得樣子,現在我們對照一下記錄表,看剛才你們的想法對不對?
(若有不對的引導幼兒加以糾正)
師:那小朋友知道為什么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方式都不一樣呢?(逐一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不同睡覺方式的原因)
5、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為了保護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方式。
(三)游戲活動
1、啟發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1)引導幼兒學做站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引導幼兒學做躺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3)引導幼兒學做趴著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4)引導幼兒學做在樹枝上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5)引導幼兒學做睜著眼睛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6)引導幼兒學做倒掛著睡覺的動物睡覺方式
(7)引導幼兒學做“蜷”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游戲
“動物睡覺”
(1)講解游戲玩法: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個掛飾帶上,老師說:小動物睡覺了,你就學做你選的.小動物睡覺的樣子。老師來當檢查員看你做得對不對。
(2)游戲。第一遍老師做檢查員,第二遍幼兒做檢查員。
(四)遷移活動
1、小朋友,小動物們為了保護自己都有不一樣的睡覺方式,那我們怎樣睡覺才能保護自己呢?你平時是怎樣睡覺的?給你的旁邊的好朋友學一學。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并學一學。
3、有的小朋友仰著睡、有的小朋友趴著睡、有的小朋友右側睡、有的小朋友左側睡,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呢?我們聽一聽醫生阿姨是怎樣說的?
(放課件,讓幼兒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么?
(五)結束活動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知道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了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展為對動物的興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蛞蝓,激發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蝸牛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收集關于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只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么天氣、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為什么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后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臟,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為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
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機》09-2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18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11-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