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8-26 11:22:0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總八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師說謎語:一只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只小小蟲是什么?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么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

  (頭、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么?

  (眼睛、觸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么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么?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著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采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

  成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么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窩是什么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墻。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銳角都是70°。

  五、品嘗蜂蜜

  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名稱:里面有什么

  目標:

  1、知道空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身邊到處是空氣。

  2、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

  3、在科學活動中,用語言大膽地說己的發現。

  準備:

  1、塑料袋若干

  2、各種實物,如積木等

  3、水缸、充氣塑料袋

  過程:

  1、教師讓幼兒摸摸幾個塑料袋(其中有積木、空氣等)

  通過幼兒對固體、液體的感覺,引出對空氣的性質的發現

  教師同時點一下三態的性質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進水缸中,“發現了什么?”

  2、“哪里有空氣?”教師記錄

  3、幼兒找空氣

  4、交流分享最后得出結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影子的秘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秘,有助于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復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于"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后來被什么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回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游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只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著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著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鉆到里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獲;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若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志)。

  3、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許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師:小朋友們平時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么吃的?

  (2)集中討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么吃的?

  2、教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二、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

  師: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里。

  (依次出示三種標志并作解釋)。

  2、教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情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

  師:小朋友分得這么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朋友也來當當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朋友分得對不對,好嗎?如果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里。

  3、小結,請幼兒說說:你發現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么分的。

  4、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朋友說說這些葉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5、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里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

  教師鼓勵幼兒將平日里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尊敬他們。

  【活動延伸】

  1、制作葉子拼盤。

  2、制作生菜沙拉。

  3、繼續了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活動反思:

  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慢慢成長。

  小百科:葉是植物體中感受環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態結構是最易隨生態條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以適應所處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蟲子食物秘密的興趣;

  2.通過觀察、發現,初步了解蟲子進食的方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蟲子吃什么

  2.蟲子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蟲子嗎?你見過什么蟲子?

  知道這些蟲子喜歡吃什么嗎?

  二、 展開

  1.課件演示

  提問:小朋友們,認真觀看圖片中都有哪些蟲子?想一想,它們喜歡吃什么?

  2.討論:蟲子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歡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爛的東西,也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

  (2)螳螂長得什么樣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吃蚜蟲、螞蟻、蒼蠅、飛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蟲子,它都吃。)

  (3)你喜歡蜻蜓嗎?蜻蜓吃什么?

  (喜歡捕捉蜉蝣、蚊子、蒼蠅等作食物。)

  (4)我們都喜歡七星瓢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它吃什么?

  (吃蚜蟲、辣蚧等蟲子。)

  (5)可愛的小螞蟻吃什么呢?

  (吃一些含糖分的食物。)

  (6)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小蝸牛,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嗎?

  (蝸牛的舌特別發達,很喜歡舔嫩樹葉吃。)

  (7)知了知了叫的蟬吃什么呢?

  (吃樹干內的液汁。)

  蟬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蟬主要吃樹干內的液汁,所以蟬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嗎,蟲子也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3.蟲子分類

  比如,有些蟲子吃蚊子、蒼蠅、飛蛾等,我們把這些蟲子稱為肉食性蟲子。

  還有的`蟲子吃草、樹葉之類的,我們把它們稱為草食性蟲子。

  請小朋友們自己把這些蟲子分分類,把吃同類食物的蟲子放在一起。

  4.趣味練習:正確的找出昆蟲的名字

  看一看昆蟲的圖片,并貼出它們正確的名字。

  三、 延伸

  小朋友們,可以繼續探索有關蟲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繪畫方式記錄下來,及時與小朋友交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區分上午、下午,并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干什么,下午我在干什么?

  活動準備: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區分上、下午,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么時候?(白天)

  二、談話導入

  1、白天小朋友干什么?(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干什么?(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干什么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干什么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干什么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干什么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干什么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干什么了?(睡覺)

  9、睡醒后我們又干什么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干什么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說什么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里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并用完整的話說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么?(大大的房子)

  什么顏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么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里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秘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后叫什么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么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才,我們說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說說,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為什么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說一說,圖片上的幼兒在什么時候干什么?(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說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為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托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托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了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并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干了什么,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將干什么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說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系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別干了什么。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說出一個內容,請幼兒說一說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于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于上午,睡醒覺之后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說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為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內容

  冬天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感受冬天的季節特征,了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時候應該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三、活動準備

  ㈠冬天的情景圖片若干

  ㈡幼兒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向爸爸媽媽了解)

  四、活動過程

  ㈠問題導入:說說冬天的變化?

  1.師:現在進入什么季節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變化哪?

  2.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表揚回答積極的幼兒。

  3.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后再請幼兒進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師小結:重點關注冬天動物遷徙、人們衣著等方面的變化(冬天人們換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㈡游戲:找冬天

  1.冬天還是怎樣的哪?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在眾多圖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圖片,并說說為什么說是冬天?

  3.進行小結。

  ㈢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活動交流感受了冬天的季節特征,了解了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知道冬天的時候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氣轉冷(赤道地區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石頭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探索石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么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么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干什么?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了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么都可以發揮幼兒想象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機》09-20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6-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18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11-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 |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