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6-28 11:17:1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動物的活動和生長有初步的興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3.觀察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課件《蝴蝶》。2.幼兒用書:《蝴蝶》、《好餓的毛毛蟲》。3.教學掛圖:《蝴蝶》。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引出蝴蝶的話題。

  如:教師:猜猜這個謎語說的是誰?“有樣東西真美麗,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飛到花園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師:謎語里為什么說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課件《蝴蝶》。

  如:教師:你見過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憑借已有的經驗,自由講述對蝴蝶的了解和認識。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主要特征:對稱的翅膀、細小的身體、觸須等。

  教師:蝴蝶什么地方最美麗?(引導幼兒觀察翅膀對稱的花紋)。

  教師:你們還見過哪種蝴蝶?

  3.在教師與幼兒交流中引導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如:教師:蝴蝶最喜歡在哪里飛來飛去?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圍繞蝴蝶自由提問和交流自己的認識。(幼兒可以講有關于蝴蝶的.故事或兒歌,教師講述好餓的毛毛蟲,幫助幼兒了解蝴蝶的由來)

  4.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蝴蝶。

  如教師:蝴蝶是怎么飛的?

  教師:蝴蝶停在花朵上時,翅膀是什么姿態?

  教師和孩子一起跟音樂模仿蝴蝶飛。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游戲《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們,讓我們把自己變成美麗的蝴蝶吧,去美麗的花叢中去尋找自己的小伙伴吧,看誰的朋友最多,誰的朋友多,誰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噢!(幼兒相互找朋友)

  教師總結:蝴蝶非常美麗,但它的壽命很短,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蝴蝶,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它們,好朋友似的愛惜它們,我們也要像蝴蝶一樣,對他人多做貢獻,多做好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一些樹木,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征。

  2、知道樹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我們身邊的樹——回憶交流周圍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樹

  1、教師出示漢字“樹”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在哪里看見過樹?

  小結:在馬路邊、公園里、小區里、小河邊和家里都會有樹,是啊,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2、認識各種常見的樹

  提問:這些樹中,你認識哪些樹?

  3、引導幼兒對于常見的柳樹的思考

  提問:柳樹發芽的時候,說明什么季節來了?柳樹在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呢?

  小結:原來柳樹是春天發芽,秋天落葉的,到了冬天就變得光禿禿的。

  二、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樹的一般分類,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征

  過渡語: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芽了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那你知道還有哪些樹和柳樹一樣春天發芽,秋天落葉的嗎?

  1、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常綠樹和落葉樹。

  提問:看看這里哪些樹是落葉樹?

  過渡語: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是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就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松樹。

  提問:看看還有哪些是常綠樹?

  2、比一比常綠樹落葉樹樹葉。

  提問:這里有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一種是落葉樹,請你看一看,這兩種葉子有什么不一樣?(常綠樹)的顯著特征:葉厚、正面色深、有光澤。

  小結:瞧,無論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認識它,但是只要它的`葉子是比較厚,顏色深,表面有光澤,我們就可以判斷,它一般就是常綠樹。

  3、區分香樟樹的歸屬。

  (1)出示香樟樹的葉子:這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的葉子?

  (2)出示香樟樹滿地落葉的照片:你認為香樟樹是常綠樹嗎?為什么?

  小結:香樟樹一年四季都落葉子,但是,它落了葉子之后,馬上長出新的葉子,所以,盡管不停地落葉子,但一年四季它滿樹都有茂密的葉子,它是常綠樹。

  三、樹的作用——了解樹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多種樹的好處

  1、樹有什么作用

  (1)你知道樹有什么作用嗎?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樹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果樹帶給人們很多好吃的果實,人類離不開樹木。

  2、怎么保護樹木

  (1)那平時,我們應該怎么來保護我們身邊的樹呢?

  小結:

  我們不能隨便砍樹,在樹上亂刻亂劃,其實我們還把每年春天的3月12日作為植樹節,種下很多樹木,讓樹木也像人類一樣,一代代繁衍下去。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彎曲性,了解常見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2、學習觀察彎曲形狀物體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體驗彎曲的物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自制眼鏡一副,真正的眼鏡一副。

  2、兩部電話線不一樣的電話機。第一部的電話線是彎彎繞繞的;第二部的電話線是直的'。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鏡腿直直。

  1、教師出示兩副眼鏡,請兩個幼兒分別戴上然后與教師一起做游戲。

  (1)咦,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為什么一直掉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為什么不掉下來?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彎腿跟直腿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直直的鏡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來;真正的眼鏡有彎彎的鏡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來。

  二、實驗二:電話線直直。

  1、教師出示兩部電話機,拿起第一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使彎繞的電話線伸長。

  2、教師拿起第二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由于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把電話機拖過來掉到地下。

  提問:你們發現什么了?為什么呢?(引導幼兒發現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和直直的電話線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可以伸長,所以我們可以走來走去接電話,用起來很方便;直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只能在原地接電話,很不方便。

  三、討論: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討論:這輛汽車能上山嗎?為什么?

  2、出示圖片(衣架、躺椅……)提問:它是什么形狀的?

  討論:假如它是直的會怎么樣?

  教學反思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科學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假設環節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覺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兒就體會更深了,現在光憑想象效果不佳。但盡管如此,孩子們還是很積極,都能參與到討論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裝有空氣。

  2、聯系生活,知道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把無形的空氣裝起來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打氣筒一個、塑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

  做“鼻子,鼻子,嘴”游戲,看誰反應快。(規則:老師說出第三個器官時,幼兒馬上用手指向相應位置,如:老師說“鼻子,鼻子,嘴“,幼兒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認識皮球里有空氣。

  1、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出示用袋子裝好的打足氣的皮球)。

  2、請幼兒從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從袋子里拿出皮球,觀察形狀知道圓圓的、鼓鼓的,質疑:有誰藏在里面呢?

  4、讓幼兒敲一敲,搖一搖,提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呀?

  5、擰開氣嘴,用手輕輕一壓,讓幼兒用耳朵靠近聽一聽,問:你聽到什么?感覺怎樣?

  6、讓幼兒輪流把氣壓出來,繼續追問:誰跑出來了?

  7、小結:哦,原來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氣呢。

  三、通過實踐,探索空氣的秘密。

  1、空氣都從皮球里跑出來了,我們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呢?

  2、師生共同用打氣筒給皮球打氣。

  3、哪里有空氣呀?我們怎樣才能抓住它呢?

  4、師生共同實踐,用塑料袋裝空氣。

  5、玩一玩。

  ①你愛玩皮球嗎?可以怎樣玩呢?(可以拍、踢、滾,也可以傳接球等)

  ②師生一起玩皮球,引導發現:打足氣的皮球運動快,氣不足的皮球運動慢。

  四、了解空氣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剛才我們把空氣裝在皮球里、裝在塑料袋里,你平時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呢?怎么裝?空氣有什么用呢?

  2、引導幼兒發現:氣球打足氣可以飄起來;汽車、自行車輪胎打足氣滾動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氣可以浮起來等。

  3、我們呼吸也需要空氣呢,走,我們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表現出非常的興奮,活動氣氛很活躍。這是因為我抓住了他們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從頭玩到尾,用玩這種方式激起他們參與活動的欲望,讓所有的幼兒盡可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通過多種感覺器官去感受的同時,我還相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皮球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知道里面藏著誰?”;“怎樣才能再把空氣裝進皮球里呀?”;“怎樣才能抓住空氣呢?”“平時你還看見人們把空氣裝在哪里?”;“空氣有什么用?”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并結合生活實際弄懂了皮球里原來藏著空氣,空氣這種無形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有辦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從而突破難點。

  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又由于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活動材料相對少,在讓幼兒參與活動時,組織有些亂,幼兒有相互搶材料的現象,如搶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這樣存在安全隱患很大,以后我會想辦法解決,盡量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師說謎語:一只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只小小蟲是什么?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么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

  (頭、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么?

  (眼睛、觸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么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么?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著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采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

  成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么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窩是什么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墻。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銳角都是70°。

  五、品嘗蜂蜜

  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指紋的過程中萌發對周圍現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善于觀察,發現指紋的秘密,并大膽表達和概括自己的觀察結果。

  3、積極思考,能夠根據日常經驗,對指紋的作用大膽發表建議。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指紋的不同,以及指紋于每個人的意義。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善于觀察,樂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指紋是什么。

  材料準備:指紋畫若干、放大鏡、印泥、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指紋畫,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看幾幅畫好嗎?"(好)

  2、幼兒觀看指紋畫,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和我們平時畫得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外部特征。

  1、教師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里?"(指紋在手指肚上)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

  (1)"你的指紋是什么樣的?"(長長的、圓圓的)

  (2)"你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一樣、不一樣)"

  (3)"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形狀

  1、讓幼兒用印泥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并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一下。(教師巡場指導幼兒觀察發現指紋的形狀、數量不同)

  2、讓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形狀。

  3、教師總結:我們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紋的就是我們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紋也各不一樣。它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

  四、了解和想象指紋的用途。

  1、"指紋有什么用呢?請小朋友們積極思考,想一想指紋有什么作用。"(可以用來關門,抓壞人…)

  2、教師小結:指紋能夠幫助開門或者幫助警察破案,是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所以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要多觀察我們的指紋還有哪些用途呢?

  【延伸活動】

  制作幼兒指紋身份證

  1、"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來制作一個指紋身份證,好嗎?(好)

  2、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教師巡場指導。 身份證上有:幼兒姓名、性別、班級名稱及幼兒指紋。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對豆豆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要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討論: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會從杯子里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試一試。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里,裝得滿滿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并仔細觀察。

  說說我的發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續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數一數,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記錄紙上記錄活動的結果。

  想一想,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項】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節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2、對動物的生存方式感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小卡片若干,動物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小朋友,如果我們用筷子去碰烏龜和田螺的時候,它們會怎么樣?

  為什么它們都縮到殼里?

  二、看圖交流

  找一張動物圖片,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它們怎樣保護自己的`?

  三、動物自我保護方法分類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護色蒙蔽敵人的:變色龍、青蛙、鴕鳥、斑馬。

  3、釋放氣味的:放屁蟲、黃鼠狼、臭鼬。

  4、裝死的:毛毛蟲、狐貍、金龜子。

  四、幼兒分類擺放圖片。

  對動物用保護色、快跑、裝死、釋放氣味等方法來覓食和保護自己的方法作小結。

  五、游戲:動物王國探秘

  1、扮演各種動物,戴好頭飾,到動物王國探秘,每個關口都有兇猛的動物把關,我們小動物要想辦法闖關并保護好自己。

  2、出示動物王國探秘路線圖,帶領幼兒闖關。遇到兇猛的動物,做相應的保護自己的動作。

  活動自然結束。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意圖】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保證幼兒的安全。因為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破壞性大,給人們的傷痛是無法忘記的。而我們的幼兒年齡小,只有通過各種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懂得自救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

  2、培養幼兒反應能力和安全意識。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地震哪里藏課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戶外,野外五個模擬場地。

  3、地震怪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利用多媒體課件,聽聲音,看圖片,說說圖中發生了什么?

  2、簡單介紹地震是。

  3、在場景中選擇安全的地方。

  十秒鐘幫明明找個安全的'藏身之處,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會出現好聽的音樂,還會說“祝賀你,找到了正確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錯了就會“哐”敲頭音樂,還會說你的選擇的地方很危險,重新找。

  4、游戲:地震來了哪里藏。

  玩法和規則:

  聽到地震的聲音表示地震來了,趕快找個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樂停了就不要動,老師戴上怪人頭飾當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險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進行簡單推理,初步理解二維座位號的意義。

  2.發展空間方位能力,感受乘飛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布置飛機場景(圖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其他每排在一個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中間走廊地板上貼排號,每張小登機牌對應的座位下藏驗證號),飛機機艙圖(圖二),大登機牌l張,小登機牌l2張(座位號各不相同),飲料推車,飲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登機牌

  1.師:你們坐過飛機嗎?要憑什么才能登機?

  2.師:這里有一張登機牌,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信息代表什么意思。

  二、認識機艙圖

  1.師:這里有一張飛機機艙圖,圖上的信息,你們看懂了嗎?

  2.師:你能找到這張登機牌上的座位4A嗎?為什么覺得在這里?(根據孩子給出的答案和解釋,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數字、字母各代表什么。)

  3.師:我給你們每人買了一張機票,我們一起坐飛機去北京吧!

  三、嘗試尋找座位

  1.師:看看自己的座位號,你能在機艙圖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2.師: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找自己的座位并向大家解釋。

  提示:此環節并不要求每個幼兒在機艙圖上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嘗試將自己的座位號與機艙座位建立關系。

  四、參觀飛機,對號入座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飛機模擬場景中。師(戴上綬帶):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務員,我帶你們參觀本次航班的飛機,你們看到了什么?

  2.師:各位旅客,歡迎乘坐本次航班!飛機還有30分鐘就要起飛,請您在登機口依次排隊,準備登機,登機時請出示登機牌,對號入座。

  重點關注:幼兒尋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難,是如何解決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間互動,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尋找座位。

  師:各位旅客,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請盡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帶。

  3.自我驗證并調整。師:請低頭看看椅子下邊的`座位號,你坐對了嗎?

  小結:恭喜各位旅客,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體驗乘飛機

  1.起飛前。師:請您保管好登機牌,下飛機后憑登機牌領取行李。飛機馬上起飛,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教師扮演乘務員坐在第一排,也系好安全帶。

  2.飛行中。師:飛機已經飛上天,現在很平穩,請您放下座位前邊的小桌板,我會為大家提供飲料,請坐在座位上不要離開。喝完飲料后,可以按座位旁邊的服務按鈕,我會走到您身邊收回杯子。

  3.飛機降落。師:飛機已經在北京上空,馬上就要降落,請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帶。飛機已安全降落,謝謝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請您依次排隊下飛機,再見!

  重點關注: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通常,幼兒園都會在中班進行有關二維位置的活動來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常見的做法是借助平面的材料來進行,如在平面的樓房上找相應的房間號。也有使用看似立體教具的,如將玩具送到對應號碼的櫥柜里,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些問題:這些途徑符合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學習方式嗎?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愿望嗎?便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嗎?我認為,對于抽象思維能力尚不強的中班幼兒來說,讓他們作為活動主體,在立體的、接近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解決對他們有意義的問題,更有利于他們感知空間方位,積累尋找二維位置的經驗。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一個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幼兒不斷地思考、探究。“登機牌上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機艙圖上,我的座位在哪兒?飛機場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兒?”幼兒為了能玩“乘飛機”的游戲,為了能順利登機去北京,必須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不是用灌輸的方式告訴幼兒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兒希望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激發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富有個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釋,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自我檢驗,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這個活動讓我深深認識到真實的問題情境、有效的對話合作對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幼兒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知數學是有用的。如何讓數學的集體教學也走進幼兒的生活呢?我認為創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是一條最基本的途徑,可以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加強感知,突破難點,激活思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影子科學教案反思06-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推薦】11-22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熱】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手機》09-2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12-2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溶解》11-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最新精品国产免费 | 欧美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大胸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