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質的花在水里開花的不同現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2、通過猜測、嘗試、分析、表達的方法,發現紙花在水里開花的原因。
3、積極投入探究活動,對紙質花在水里開花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知道樹上、草上長出的花朵都會開。
物質準備:
面巾紙、手工紙、白紙、報紙、錫箔紙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備有大水盆。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了解不同紙質花在水里開花的不同現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活動難點:
能從紙質的不同猜測、分析、推斷影響紙花在水里開花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設置懸念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感知不同紙花在水里開花的現象
(一)觀察白紙花在水里開花的現象
1.提問:這是一張普通的白紙,用它做成的花,能開嗎?
2.教師演示紙花開花,幼兒觀察。
3.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二)探索不同紙質的花在水里的開花現象。
1.介紹各種材料。
提問:除了白紙,小朋友們還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紙呢?
2.教師隨幼兒講述出示不同的紙并把各種紙貼到記錄表上。
3.幼兒猜測不同紙質的花在水中能否開花。
4.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第一次操作。
5.師幼討論:你發現哪些花開了?哪些沒有開?為什么?
教師小結:有的紙花在水里能開,有的不能開。這和紙能不能吸水有關,吸水太快了會爛掉,不吸水就開不了。
(三)感知紙花開的快慢和紙的吸水快慢有關。
1.提問:這些紙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示范規范操作動作。
3.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一旁觀察指導。
4.交流:哪種紙花開的最快?哪種紙花開的最慢?為什么?
教師小結:不同紙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樣的。吸水快開得就快,吸水慢開得也慢。
三、結束延伸
我們的花開的真漂亮呀!生活中還有一些些紙,比如牛皮紙、玻璃紙等等,小朋友可以仔細找一找還有那些紙,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它們做的小花能不能開,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識夏季花卉的興趣。
2、發展幼兒較為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能力。
3、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認識牽牛花,知道其開花的規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漂亮的花
2、課件:圖片-牽牛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教師: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牽牛花。
二、展開
1、談話:我知道的牽牛花。
提問:
你在哪里見過牽牛花?它長得什么樣?它在什么時間開花?
2、借助圖片引導幼兒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觀察牽牛花。
提問:
(1)牽牛花的花兒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你見過什么顏色的牽牛花?
(2)牽牛花的葉子是什么么樣的?摸上去什么感覺?
(3)牽牛花的莖是什么樣的?牽牛花的莖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牽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牽牛花的葉子像心形,綠色,上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西。
牽牛花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籬笆或繩子往上長。
牽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開花。
3、學習謎語《牽牛花》。
教師:我們一起學習謎語牽牛花,這個謎語把牽牛花的主要特征都描寫出來了。
4、ppt課件:漂亮的花
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花卉。
教師:自然界有很多美麗的花在夏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麗,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夏季開放的花卉,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若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志)。
3、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許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師:小朋友們平時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么吃的?
(2)集中討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么吃的?
2、教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二、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
師: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里。
(依次出示三種標志并作解釋)。
2、教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情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
師:小朋友分得這么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朋友也來當當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朋友分得對不對,好嗎?如果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里。
3、小結,請幼兒說說:你發現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么分的。
4、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朋友說說這些葉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5、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里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
教師鼓勵幼兒將平日里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尊敬他們。
【活動延伸】
1、制作葉子拼盤。
2、制作生菜沙拉。
3、繼續了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活動反思:
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慢慢成長。
小百科:葉是植物體中感受環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態結構是最易隨生態條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以適應所處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四季里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四季,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了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學用書,并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兒園里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征。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征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游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并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征。
3、制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將畫好的四季特征按順序裝訂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冊,并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了解燈的簡單演變過程,知道電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觀察對比,簡單了解各種燈所存在的缺點,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3、讓幼兒體驗和使用照明工具,感受光明帶來的幸福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布置一個山洞;油燈、煤油燈、臺燈各1"2盞;小兔頭飾一個;風爺爺頭飾;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圖片一張;手電筒、礦燈、蠟燭許多;絨毛玩具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幼兒感受黑暗。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提問:怎樣才能在黑暗的地方看清東西?
(二)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簡單了解其缺點和優點。
1、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向幼兒逐一介紹各種燈,并請幼兒觀察。
2、幼兒操作:給四種燈排列前后發明使用的順序。
3、教師向幼兒講述正確的排列順序。
(三)引出手電筒和礦燈。
1、游戲《小雞找蛋》,引出手電筒帶來的方便。
2、游戲《小熊家停電了》,引出礦燈帶來的方便。
3、教師小結:針對電燈的缺點,人們發明了手電筒和礦燈。
(四)體驗活動:游戲《營救行動》
教師布置一個山洞,讓幼兒自己選一種照明工具,想辦法照亮后,去山洞營救動物和娃娃。
(五)結束活動
集體舞《兔子舞》。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送各種禮物的人數。
2、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禮物圖片、統計表每組一張,大統計表一張、鉛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我給媽媽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平時媽媽照顧我們非常辛苦,你們想不想送一份禮物給媽媽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禮物?請幼兒看看禮物,一共有幾種禮物?(8種)8種禮物,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出示數字8)
2、那誰來說說,你想送給媽媽什么禮物?
3、幼兒挑選一樣自己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
二、計禮物數量。
1、你選了什么禮物送給媽媽?
2、我們每個小朋友送的禮物都不一樣,有什么好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圍巾的有幾個人,送項鏈的有幾個人呢?幼兒說一說。
3、出示統計表
(1)師:老師請來了一張統計表幫忙。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統計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兒認識統計表:上面一排是禮物,統計人數,中間的這一段格子是讓你把禮物貼到禮物標記的下面。比如:你們組有一位小朋友選了包包送給媽媽,就把禮物貼在包包的標記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選了項鏈,那他應該把禮物貼在哪里呢?(項鏈下面的格子里)等你們組所有小朋友的禮物都貼好之后,選一位小朋友用點子記錄送各種禮物的人數。記錄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兒統計,教師指導
5、展示小組統計表,教師再統計。
(1)看看,第一組小朋友的統計表,送媽媽圍巾的有幾個人呢?送項鏈的有幾個?
第二組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組的統計結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第三組小朋友的統計結果。
(2)除了看禮物,還有什么辦法知道第四組有幾個人送了圍巾,有幾個人送了項鏈呢?(教師將禮物部分用白紙遮掉,引導幼兒看點子)
(3)我們全班送媽媽圍巾的'一共有幾個人呢?我這里有一張大的統計表,我們一起把每組統計的結果都匯總到這張大的統計表上吧。
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全班送花朵的有幾個人。記錄在哪里?試試看。點子匯總好了之后,教師用數字統計。
(4)比較一下,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多,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少?
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記錄了送每種禮物的人數,有了統計表,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班里有幾個人選了圍巾,幾個人選了項鏈,有了統計表可真方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20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2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
(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