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5的分合方法,理解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等量關系,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2.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和初步的推導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學:
[2-68]分開和聚集,[2-70]分開和聚集,[2-72]分開和聚集。
2.樂趣卡:尋找隱藏的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找5游戲,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一個找5的游戲,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上,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和5有關系,比一比看誰找的最多?
2.教師可啟發幼兒,“我的衣服上有5顆扣子”“我的右手有5個手指頭”
二、展開
1.幼兒操作初步感知5的組成
讓幼兒利用手中的小花在桌子上分一分、合一合,并讓幼兒口述分、合的結果,感知5的'幾種分法。
2.課件:2-68分開河聚集,2-70分開和聚集
(1)教師展示課件,進行講解演示,幫助幼兒理解5的組成。
(2)展示5的組合式,教幼兒正確表達分合式:
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3和2,
5可以分成4和1;
1和4合起來是5,
2和3合起來是5,
3和2合起來是5,
4和1合起來是5。
小結:5共有4種分合法。
3.課件:2-72分開和聚集
觀察比較,引導幼兒比較5的兩種組成形式有什么相同與不同點,發現兩個部分數的變化,進一步體驗、理解它們的互換規律。
4.游戲練習“湊數”鞏固5的組成。
玩法:教師說:我出1,幼兒:“我湊4,1和4合起來就是5”。
三、結束
訓練觀察力:尋找隱藏的動物
請小朋友在樹林中找出5個隱藏的小動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參加數學操作游戲,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能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有5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圖片5張: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動物(貼有雙面膠),畫有5節車廂的'火車的圖卡。
活動過程及指導: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5以內的序數。
1、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么?數數這座樓房一共有幾層?(引導幼兒數一數并貼上1—5的數字,用手指不同的樓房層數,讓幼兒說一說分別是第幾層。)
2、教師幫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后請幼兒幼兒說說有哪些小動物住在樓房里,什么動物住第幾層。
3、小朋友幫小動物分房子(教師將小動物圖片取下后,請個別幼兒上前重新為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說一說什么小動物住在第幾層。
4、教師小結:要知道每只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5、游戲"找小動物"。要求幼兒能正確迅速地說出"xx動物住在第x層樓"。
(三)幼兒操作游戲,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1、介紹操作游戲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車:小動物們要出去旅游了,我們一起送小動物上火車好嗎?
——教師說出每個小動物的位置,幼兒為小動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說一說哪個小動物坐的第幾節車廂。(xx小動物坐在第x節車廂"或"第x節車廂坐的是xx動物")——小動物換車廂,換好后再說一說小動物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小結。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戲"排隊"。
游戲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5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后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說說"我排第x"。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于教具比較新穎,游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了,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學到了知識。
4、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在跳田游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2)愿意用語言講述比較的結果,獲得探索的樂趣
重點:
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難點:
講述比較的結果
活動準備
準備一些粗細、寬窄不同的物體,如:鉛筆、毛線、積木、寬窄卡紙等
活動過程
(1)導入,孫悟空的故事,引導幼兒觀察 老師:小朋友們知道孫悟空嗎?孫悟空的金箍棒讓它變粗可以變粗,變細可以變細,今天老師也來教你們這種本領幼兒:…………
(2)觀察物體,出示毛線和鉛筆,區別粗細 老師:看老師手里拿的東西,我們比較一下哪個粗?哪個細?
幼兒:……(引導幼兒說xx比xx粗,xx比xx細)
(3)出示彩色卡紙,區別寬窄 老師:寶貝們,看下老師手里拿的`卡片,我們觀察比較一下,哪個寬?哪個窄?
幼兒:……(引導幼兒說xx比xx寬,xx比xx窄)
(4)比一比,說一說 A.玩游戲,請小朋友找物體,比一比,說一說,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細的?
B.再請二組小朋友比較寬窄(引導幼兒說通過比較知道的)
C.總結:我們小朋友都很棒,都學習到了像孫悟空一樣的本領,知道了我們是通過比較知道粗細、寬窄,能掌握辨別粗細、寬窄的本領
活動延伸
我們小朋友以后在游戲過程中,也可以對物體的粗細寬窄作出對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記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9,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系。
2、復習數字6-8,正確觀察比較數量的差異。
重點、難點:感知9以內數量,正確觀察比較數量的差異。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鉛筆、橡皮、小積木若干、保鮮袋若干(貼有數字)6-9數字卡片一套;2、分別畫有四種不同點心的.卡片四張,每張卡片上均有九個點心;點心筐四只,教師作業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數點心1、逐條出示畫有點心的卡片,請幼兒說出點心名稱并點數。
2、這些點心都是九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3、出示數字9,幼兒認讀。
4、9可以表示9個點心,還可以表示什么?
二、包裝點心1、點心屋的營業員阿姨請小朋友幫忙把點心裝進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數字幾,就裝幾個積木)。
2、幼兒將各種點心分別按袋子上的數字逐一裝進袋里,然后看看裝得是否正確。
3、老師隨意得抽三包,集體進行檢查。
三、點心裝筐1、點心裝好了,要分開放到籃子里,瞧,這里有四個籃子,每個籃子上面都貼有數字,看一下數字娃娃是幾?你的袋子上是幾就裝到幾的籃子里。
2、請個別幼兒示范,再集體將點心包放在相應的籃子里。
3、老師請四位家長當營業員,每人拿一個籃子,檢查孩子是否放對。
四、幼兒操作活動1、(出示教師作業紙)點心送好了,要請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們一起看看吧!
2、教師對操作題進行講解示范,幼兒進行集體操作(幼兒活動材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育只有回歸幼兒生活,選擇其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為探索活動的對象,讓幼兒在這其中獲得建構數經驗,使數教育更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當前需要和熱點話題,活動才更有價值。當前,我班正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在區域及集體活動中都涉及到了門牌號的概念,由此引發了孩子們對自己家的門牌號的關注及興趣;同時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層,對住高樓缺乏一定的經驗。考慮到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實際情況以及門牌號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掌握之后又能回歸于生活中繼續實踐這幾點因素,我實施了本此活動。活動共分為兩個環節:一、情境感知,理解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二、實踐操作,在鞏固和運用中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和樓層、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感知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積極思考,在交流、互動中努力解決找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夠根據門牌號找到正確的房間位置。
活動準備:
樓房平面示范圖一張、樓房平面圖人手一張、寫有樓層號和門牌號的書信若干、標有幼兒門牌號的大頭貼若干、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游戲感知(復習樓層及房間的數數方法)
1、數樓層時從哪里開始數?
2、數房間時從哪里開始數?
小結:數樓層時要從下往上數,數房間時要從左往右數。
3、幼兒貼照片,住高樓。
4、介紹一下自己住在第幾層樓的第幾間房間。
二、情境感知(感知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
1、問題引出:只有樓層號沒有房間號的信送給誰?
2、得出結論:送東西或者找家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寫上樓層號和房間號,這樣才不會搞錯。
3、學習看門牌號的方法:“0”前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后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間房間。
三、幼兒操作
1、根據門牌號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后的兩個數字。
②數的時候注意方向。
四、集體檢驗。
1、介紹一下自己找家的好辦法。
2、幼兒交流分享。
活動反思:
1、關于活動現場:
①照片的發放時機。活動預設時,照片本應該在活動之前就交與幼兒手中。在教師邀請孩子住高樓時,幼兒直接操作。但現場執教時,我交代了要求之后再分發照片,拖慢了環節的開展。這樣的調整影響到了整個活動的節奏,對孩子思維的思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在日后的教學現場,教師更應冷靜思考,調整心態,更好地做好課前的準備。
②操作時對于幼兒的指導。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的指導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網!這是師幼之間一對一交流的好時機。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對孩子們個別指導的.機會很少,偏向于對孩子操作結果對錯的分類擺放。以后在處理指導環節時,教師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兒做好的結果,選擇適當時機至前擺放,一方面不影響指導,另一方面也讓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檢驗同伴操作的時間。
2、關于如何解釋幾零幾這一概念的斟酌。
一開始,我采取的表述是第一個數字表示的是第幾層樓,第三個數字表示的是第幾個房間。但這樣的解釋過程中我發現不知如何解釋中間的“0”這個數字。而且,第一和第三這樣的概念,也需要孩子們運用到左和右兩個方向的區分。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0”前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后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間,以“0”作為一個間隔符來解釋,這樣的表達對孩子來說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關于幼兒操作錯誤率較高的原因。
執教活動之前,我了解了孩子對于數數方向的掌握情況。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從哪里開始數。但在操作門牌號的第幾層第幾間時,我發現孩子對于橫向數數的錯誤率較高。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反復思考過,原來平時教學中,牽涉到數數時,孩子們都能按照自己的習慣,從左到右的點數,教師也習以為常了,不會用教學化的語言——從左到右來小結。因此,當活動中我以這樣陌生的語言小結時,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經驗,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師小結的含義到底是什么?由此產生了橫向數數時錯誤率較高的現象。這樣的情況讓我明白到:無論是開放抑或平時的教學,數活動的語言一定要來源于孩子的小結,或是孩子們熟悉的言語,教師對幼兒行為背后的思考一定要更為深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涂色練習尋找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感受幾何圖形美。
激發幼兒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張練習紙,蠟筆
活動過程:
尋找圖形
讓幼兒在這張練習紙上分別尋找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
讓幼兒說一說哪些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
讓幼兒數一數它們的個數,比一比它們的`多少。
涂色練習
分別給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涂上不同的顏色。
涂好以后幼兒進行看圖講話,敘述中要滲透數量,形,方位等。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并學習進行記錄。
2、 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 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
根據標記正確點數相應的圖形數量。
難點:
對總數標記的認識
活動準備
教具:幾何實物圖片1張(紅色、藍色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統計表一張。
學具: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鉛筆,橡皮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教師:“圖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顏色、形狀不同)“它們分別有幾個?”
2、認識統計表,學習記錄。
教師:“這張表格上有什么?”幫助幼兒理解統計表的含義。重點幫助幼兒認識各標記的含義。
教師:“這是什么標記,表示什么意思?”(圓形標記,表示所有的'圓形;這是紅色圓形標記,表示紅色的圓形。)
教師:“這個統計表該怎樣進行記錄?” 幫助幼兒在圖表相應的位置上記錄。
提醒幼兒根據標記將所點圖形的數量記錄在標記后面的橫線上。
3、幼兒根據標記點數圖形數量,教師記錄。
二、小組活動:圖形分類記數。
1、教師講解活動要求:在對應的標記后面點數圖形的個數,用數字進行相應的記錄。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三、活動評價
將個別幼兒的作業進行展示,引導幼兒集體進行評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9-1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7-25
【精】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1-1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熱】11-30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02-0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精華]08-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對稱》03-2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序》03-2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05-08
[優]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