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惡果。
3、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燈片。
2、幼兒經驗:了解水從哪里來及水的用途。
教學過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動用多種感官感知水無味的特性
(1)給每組幼兒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師: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東西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師小結:水是沒有味的。
2、感知水無色的特性
(1)引導幼兒觀察三種東西的顏色。師:醋是什么顏色?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是什么顏色?
(2)小實驗:透明的水。方法:將三顆紐扣分別放進三個杯子,讓幼兒分別觀察。師:能看見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紐扣嗎?為什么?能看見水杯里的扣子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因為醋和牛奶有顏色,所以,杯子內的東西看不見,因為,水是沒有顏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見杯子里面的'東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動和具有浮力。師:水還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細觀察,開動腦筋,就會發現其中的秘密。
(1)幼兒玩水,老師參與幼兒的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從這個杯子流進另一個杯子)。
(2)集體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師:剛才,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3)教師邊演示邊小結:水可以流動,水有浮力。
二、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來源
1、談話教學:水是從哪里來的?(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來源。
3、教師小結:天山下雨,雨水匯集到河里、水庫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用途
1、談話教學:水有什么用處?(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水的廣泛運用。
3、教師小結:(省略)
四、觀看幻燈片,了解缺水給人類造成的惡果
1、談話教學:沒有水會怎么樣?(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已知經驗)
2、觀看幻燈片,了解缺水的嚴重后果。
3、教師小結:(省略)
五、延伸教學:環保小衛士
1、談話教學:怎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傳教學——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里進行。
2、小鏡子、不銹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后集體分享探究結果,并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么?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么?
2、墻上為什么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生了光斑。)
3、墻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游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么游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么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里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鏡”的游戲,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么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樣子?(原來勺子里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3、從勺子里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里的一樣嗎?為什么?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系,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銹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變化,我們采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么,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后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并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后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里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么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后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么?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并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探索讓紙立起來的多種方法,發展求新求異思維。
2、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橡筋圈、積木、橡皮泥、回形針、筷子、杯子、白紙若干。
2、記錄表人手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嘗試讓紙立在桌上失敗,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1)引入活動師:老師想讓這張紙立起來,你們猜一猜紙能立起來嗎?
(2)組織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可讓紙立起來呢?
2、幼兒嘗試不用任何輔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1)啟發幼兒不用任何輔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2)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方法,與同伴交流。
3、幼兒不折疊紙張,嘗試借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1)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
(2)教師介紹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鼓勵幼兒用桌上老師提供的材料幫助紙立起來,看誰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別人不一樣。
(4)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方法,與同伴交流。
4、延伸活動:提供厚薄軟硬不同的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讓紙立起來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圍繞各種花和葉子的外形像什么物品,并且根據某個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對于中班幼兒充滿著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所認識的花的圖片,在教室內擺放菊花、仙客來、仙人掌、等花卉,并帶領幼兒揀落葉,觀察樹葉外形特征,積累了對植物的感性經驗。教師事先讓幼兒初步了解一下仿生發明的相關內容。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層層引導、提升,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多種方法:感知探索、擴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為日后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
幼兒對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他們在玩玩、想想、說說、做做等多感官參與的情況下,充分體驗和感受到創新思維活動的樂趣。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初步感知探索:以幼兒玩樹葉,欣賞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活動情趣。
2、擴散思維活動:
(1) 讓幼兒想象手中樹葉它像誰?。“它像誰”是幼兒一種無意想象。提出這一問題以激發幼兒的想象空間,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2)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花,讓幼兒想象“花像誰”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思維,發揮想象,大膽表述。
本環節,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展現。
(3)教師提問幼兒還發現哪些植物像什么物體?
這是對上一環節的引導和提升,讓幼兒開拓思維想象相似的兩種物體,調動幼兒的思維,進一步開發幼兒的創新智慧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3、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教師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喇叭花、銀杏樹葉、仙人球、喇叭、扇子、刺猬等圖片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物品中哪兩種物體有相似之處,發揮創造性想象,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進行對應粘貼,自己動手操作。中班的幼兒已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環節是讓幼兒創新想象,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自行操作。
4、創新思維活動:教師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了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特性相似發明的。讓幼兒初步了解“仿生”發明。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么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的。這是對上一環節的活動延續,是創新思維活動,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思維,創新想象,自己設計出要根據什么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什么用品、工具相似發明。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么樣的發明,是根據什么物體的什么特性或本領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5、贊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讓幼兒相互交流,體驗創新想象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升華。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創造性想象的樂趣。
2、觀察發現兩種物品的相似之處。
3、能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設計相似發明。
4、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觀察發現兩種物品的相似之處,能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設計相似發明,運用多感官參與創新思維活動。
幼兒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到公園觀察花和樹木,并揀各種落葉,豐富對植物的感性經驗。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
教師準備:
1、讓幼兒初步了解“仿生”發明。
2、搜集梧桐、銀杏、松樹等各種樹的葉子若干;各種花卉的圖片若干;教師在教室內擺放燈籠花、仙人球、菊花、仙客來等各種花卉;貼有圖片紙、繪畫紙、漿糊、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里有許多樹葉和花,請你們來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初步感知。
幼兒有的拿著樹葉玩耍,有的圍著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兒的是仙客來和燈籠花這兩種特殊的花卉,孩子們圍著它們討論著。
2、在幼兒玩耍過程中,教師個別提問幼兒:你手中的樹葉它像誰?
幼兒紛紛拿著手中的樹葉,有的說像小船;有的說像彎彎的月亮;有的說像花瓣;有的說像圓形、橢圓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擴散思維活動:
1、教師提問:你玩的.樹葉像什么?這里的花有的像什么?
孩子們想象力豐富,有的說像牙簽;有的說像縫衣服用的針;有的說像刺猬身上的小刺;有的說像大頭針;有的說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兒擴展思維,展開想象,幼兒爭搶著說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說菊花像頭發;有的說荷花像彩色的燈墜……。
2、教師發散幼兒想象還見過的樹葉或花像什么物品?
幼兒說有的樹葉像小船、月亮、箭、胡蘿卜、圓形等等。
幼兒說出了有的花像美麗的蝴蝶;有的說像發卡;有的說像衣服上蝴蝶結、雞冠、喇叭、太陽等。
引導幼兒活躍思維,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創新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 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1、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等的圖片。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揮想象空間,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并進行粘貼。
本環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能將兩種相似的物品進行正確的對應粘貼。
(四)創新思維活動:
1、教師:人們很聰明,他們通過觀察物體的某個特性或本領,做了相似的發明。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了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本領發明出來的,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么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發明的。
本環節要讓幼兒知道是根據物體的特性發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做小小發明家設計發明來方便人們的生活呢?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么樣的發明,是根據什么物體的什么特性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4、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本環節讓幼兒進一步開創思維,展開創新思維活動。
(五)贊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1、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互相交流作品,說一說自己設計發明的用法。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激勵幼兒對事物進行探索。
活動反思:
優點:本次活動,能根據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提升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激發了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注意調動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只作為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盡量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去,激勵幼兒開創思維,想象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學中學,做中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散思維練習,教師對幼兒及時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使幼兒能夠大膽地主動地參與到的創新思維活動中,體驗發散性思維的樂趣,將幼兒的思維創造力達到極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6-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滾動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優秀]11-08
幼兒園中班《玩冰》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影子科學教案反思06-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0-23
肥皂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7-2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顏色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