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樂器的名稱幾演奏特點,知道它們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大膽嘗試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3、對用樂器演奏各種音樂產生興趣,喜歡欣賞音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各種樂器若干;幼兒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鐘表店》導入。
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提問:你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音樂是怎樣來的?
告訴幼兒音樂是用各種樂器演奏后錄制合成的。
二、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樂器。
1、你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它是什么樣的?里面又是什么樣的?
2、它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呢?教師示范彈奏一段音樂或請一位幼兒上來演奏。
3、讓幼兒觀察桌上各種樂器,請幼兒熱一一辨認,教師嘗試彈奏樂器或讓個別幼兒上來觸摸、彈奏某些樂器。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幾種常見的.樂器。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樂器?你知道是怎樣演奏這些樂器的嗎?
2、教師小結:樂器有民族和西洋樂器之分,民族樂器是演奏民族音樂的,它們大多數是管弦樂器,西洋樂器是演奏西洋音樂時常用的,它們多數是琴鍵樂器,但是,無論是什么樂器,只要合理地運用,都會彈奏出悅耳的音樂,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滿足。
因為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樂器,我覺得單單用眼睛看圖片太籠統了,雖然沒有讓孩子親眼見識每種樂器的條件,但是我可以讓他們聽聽這些樂器美妙的聲音啊!所以,整節課,我用用優美的音樂貫穿始終,給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樂器、音樂很感興趣,我想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一定會得到良好的熏陶與發展。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生活化。這次集體活動從幼兒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題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有著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因此他們能大膽地表述自己對糖果的認識,這是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的前提和保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手語圖片,引入活動
T: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
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
你們會做手語嗎?
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
(教師示范:你、我、他、哭)
今天老師還幫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教授,請他來教你們做手語。
播放小熊FLASH
學習:你好、早上好、我愛你、等等
三、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教師配樂講述: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撰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T: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
你想怎么幫助她?
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
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于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
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
不錯的
T:她們都是聾啞人,什么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么好,她們真棒。
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統計表、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認識時間
———師:“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來看一下—————最細、走的最快的是秒針,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鐘。現在我們就看著秒針轉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鐘有多長。(好長,好短)
2、感知時間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游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里,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么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游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里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里搭了一個積木┄┄
: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里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 xx的問題,給xx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來。
不管你做不做事時間都會不停的走,而你們剛才就是讓時間跑掉了(跑在前頭了)。
我們再玩一次,這次你們先想一想要做些什么。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計劃、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里看了5頁書。 媽。咪。愛。嬰。。幼兒園教案頻道
3、交流
提問:為什么你比以前干的事多了?
4、統計時間
上次我們統計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發現小朋友做事的時間都不一樣。今天我們知道如何珍惜時間了,今晚我們再統計一回。
時間統計表
業的時間
洗臉、刷牙、脫衣上床
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臉時間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人民幣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前期經驗的準備:
1、幼兒對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有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
不同面值的硬幣和紙幣若干、標有價格的玩具若干、幼兒每人帶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幣或紙幣,并將它們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環節預設:
一、認識人民幣: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幼兒了解:人民幣的特征(都有國徽);人民幣的種類(紙幣和硬幣);人民幣的面值及相應的漢字。
二、的換算關了解不同面值貨幣之間系:
1、幼兒展示各自帶來的貨幣,并介紹自己帶的10元人民幣的組合。
2、出示紙幣和硬幣的分、角、元,介紹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0個1分等于1角,10個1角等于1元,10個1元等于10元。)
3、換算練習(教師或幼兒出題)
例:出示5角硬幣,可以換幾個一角?
出示10元紙幣,可以換幾張5元?幾張2元?幾張1元?
三、實踐操作(游戲——“買玩具”):
出示一些貼有標價的玩具,請幼兒用自己帶來的模擬買玩具。(最好每人能買到一個玩具。)
告訴幼兒這是游戲,買來的玩具可以玩一會兒,以后再用玩具換回自己的錢。(用玩具模擬買賣比較合適,這樣幼兒買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兒不能吃和用,游戲的積極性會受影響。)
買賣過程中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識別玩具的標價,嘗試進行貨幣的換算。
算錯的顧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繼續思考,想好了再買。還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貨幣,讓幼兒邊擺弄邊思考,降低換算的難度。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媽媽的喜好和為自己付出的辛勞,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2.嘗試關心媽媽,用多種材料為媽媽制作一串項鏈。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苦臉、笑臉媽媽圖片各一張,春節聯歡會圖片若干,塑料珠、塑料繩等制作項鏈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愛媽媽的情緒
師:小朋友們,我們過完春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們還記不記得園里舉辦的聯歡會啊?(記得)老師雖然沒有參加我們的'活動,但我看活動照片了,我看到每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臉上都露出甜甜地笑容,那老師就想問問了,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愛)
二、基本過程
1.說一說對媽媽的了解。
師:既然小朋友都愛自己的媽媽,那你們知不知道媽媽最喜歡什么?(幼兒回答)媽媽平時是如何愛你們的?在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做的?在你睡覺時媽媽是怎樣做的?(幼兒回答)媽媽照顧我們辛不辛苦啊?(辛苦)
2.談一談如何讓媽媽開心。
師:老師請小朋友看兩幅圖片(展示圖片),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看到的媽媽是什么樣的?(邀請小朋友:媽媽哭了,媽媽笑了)你們是喜歡媽媽開心的樣子還是哭的樣子?(開心)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媽媽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呢?
師:哦,寶貝們想出來這么多的好辦法呀,真是愛動腦筋的寶貝,我們今天就自己制作一串項鏈送給媽媽,謝謝媽媽這么疼愛我們,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吧。(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回家后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活動反思:
通過感恩活動,家長眼中的孩子又有多少改變呢?有不少家長覺得孩子脾氣好多了,變得孝順了、懂事了,比以前主動并堅持做家務,關心和體諒父母,會說謝謝;有些家長表示孩子比以前有愛心了,知道體貼父母、孝敬父母,知道要感謝身邊對自己付出過的人,一點點事也算;有些家長感到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對許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能主動和父母談心里話,孩子與自己更親了;有些家長反映孩子以前不敢參加一些活動,現在能積極參加,能主動與他人溝通交往,和同學增進了友誼。許多家長認為,通過感恩輔導活動,孩子說感謝的話多了,而且不是扭扭捏捏、應付了事,而是大大方方、發自內心地說出感恩的話。
小百科:開心,指心情舒暢,快樂。見漢·王充《論衡·藝增》:“經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通過社區的爺爺奶來教我們一些民間的游戲,使孩子們知道這些民間游戲讀起來朗朗順口,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游戲。
活動準備:與社區爺爺奶奶已聯系好。
活動過程:
1、帶孩子看看一樓走廊的畫,讀讀這些童謠,知道這些童謠還可以做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2、請來了社區的爺爺奶奶:今天他們來教我們這些游戲,因為這些游戲在他們小的時候就有了,而且大家都很喜歡,所以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們叫他民間游戲。
3、分組開展游戲,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游戲。
4、中國的民間游戲還有很多,下次我們走出幼兒園到社區去看看還有那些游戲和我們中國才有的東西
延伸活動:與社區聯系好豬只有二合爺爺奶奶一起游戲,欣賞戲劇表演。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目標:
1、在看看講講中了解多種動物的習性和特點,知道動物的本領很大,人的本領更大。
準備:功夫熊貓的動畫、圖片
過程:
一、你們有看過《功夫熊貓》嗎?
里面有哪些小動物?
(毒蛇、猴子、熊貓、老虎、螳螂……)
今天我把它們帶來了,我們一一看。(看錄像)
你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
(丹頂鶴用翅膀擋飛鏢;蛇在扭來扭去,躲火;老虎在與敵人打架,保護自己……)
我們請這些小動物來介紹自己的本領。(看錄像)
(蛇拳、猴拳、虎拳、螳螂拳、鶴拳……)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本領?
(雪豹、小狗、蜘蛛、小貓……)
這么多小動物,雖然它們長得不一樣,但它們的本領大不大?
二、1、我們人的本領也很大,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看看是人借了誰的本領造成的。
圖片:叉子、飛機、云梯、迷彩服
(請幼兒先自己想象、介紹)、
2、配對:我給你們選了4種小動物,請你們來配配對
(刺猬、蝙蝠、長頸鹿、迷彩服)
3、飛機上還有一種發明--雷達,你們知道雷達是學什么制造的嗎?
(幼兒說,但不在點子上)
4、我們現在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看錄像"關于蝙蝠")
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辨別方向的。
三、小動物的本領真大,其實我們人的本身也有很多發明,我們一看,這是什么?
單杠學的誰?
這是什么?(孔雀舞的姿勢)學的誰?(孔雀)
拳擊,學的誰?(老虎、猩猩、爭老婆、大象鼻子)
游泳的姿勢是學的誰?奧運會上誰游得最快/(鯊魚、青蛙、碟泳 )
游得快,不僅與游泳的姿勢有關,其實還有一個秘密就是他身上的衣服?
你們認為身上的衣服是什么做的,是學的`誰?(鯊魚皮革)
動物本身的本領大,人也學到了它們的本領,人的本領也很大!
四、你們知道《功夫熊貓》后來學了一個什么本領?什么功夫?
到底學了什么本領?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最后一段功夫熊貓動畫)
你們知道熊貓用的是什么功夫?《功夫》
你們是怎么知道"功夫"的?(幼兒園里的功夫社團)
我們班。。。。。。是社員,我們一起跟他來學學 功夫。
放音樂,學功夫。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1-04
社會課教案幼兒園大班01-03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7-05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05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16
幼兒園大班《社會安全》教案10-21
大班幼兒園社會教案11-07
幼兒園社會教案大班12-25
幼兒園大班社會《倒影》教案04-05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