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匯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看問題、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為中心,還不能顧及別人的感受,客觀評價他人的水平還不高。大班年齡段的孩子在評價別人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足,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往往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指出的都是別人的缺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注重發展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形成對他人正確、積極地評價,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可見,培養孩子發現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是尤為重要的。
《嗨,你真棒》是一個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活動,從中學會尊重別人、贊美別人,以體驗為主,通過說一說、找一找、送一送的活動過程,引導孩子去觀察和尋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提高孩子認識他人的水平和能力,并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活動目標】
1、發現與欣賞同伴的優點與長處,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并會贊美別人。
2、感受贊美別人與被別人贊美的愉悅情感。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視頻。
2、人手一張點贊卡。
3、點贊展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理解大拇指的含義,交流感受。
1、了解大拇指代表的含義。
出示"大拇指",提問:這是什么?大拇指表示什么意思?
2、交流自己的相關經驗。
提問:你得到過大拇指嗎?什么原因得到的?你的心里什么感覺?
你夸獎過別人嗎?為什么夸獎他、她呢?夸獎別人時你的心情怎樣?
小結:你們能發現別人的優點,你真棒!
二、發現欣賞他人優點,嘗試用適當的方式贊美別人。
觀看視頻一,集體找優點,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
觀看視頻二,討論交流,發現他人的優點,會用恰當的語言贊美他人。
夸一夸:他有什么優點?
小結:你們善于觀察,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長處。你真棒!
三、贈送點贊卡,在互贈中感受愉悅
1、說一說,發現同伴的優點。
提問:你的同伴有哪些優點呢?
2、畫一畫"點贊卡",贊美同伴。
3、送一送"點贊卡",分享快樂。
猜一猜:畫出了好朋友的什么優點?
夸一夸:互贈點贊卡,感受幸福。
四、傳遞點贊卡,感受贊美。
把點贊卡送給更多的人,贊美別人,快樂自己。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我這個學期當中帶的比較滿意的活動之一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弄清楚繪本教學與一般語言活動的區別,沒有突出繪本教學的重點,沒有讓孩子很仔細地去觀察圖片,并讓孩子能從中發現什么。中間有一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去找好朋友,并和自己的好朋友打招呼,但是我發現很多幼兒只掌握了招手這個打招呼的方式,幼兒對于其他各種的打招呼方式不能很好地掌握,我覺得在我講繪本的時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也缺乏讓孩子試一試的機會去切身體驗,所以導致活動的效果沒有很好的出來,但是整個活動下來還是比較順暢的。
小百科:同屬棍種。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制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
活動的快樂,發展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 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三、引導評價
1、 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 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活動反思:
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美麗神奇,豐富多樣,蘊涵著美好的意義。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國結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愛,國內國外都有它的影跡,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新《綱要》中提到,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培養理解尊重及熱愛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生活用品的用途,并能夠按用途進行分類。
2、知道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3、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向爺爺奶奶詢問并記錄以前人們洗頭、洗澡、洗衣服、燒飯、取暖、降溫等使用的生活用品。
2、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生活用品實物或圖片。
3、幼兒用書:《生活用品又多》。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了解常見的生活用品。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用品的名稱和用途。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用品,它們有不同的用處。如洗滌用品、廚房用品、個人清潔用品、家用電器等。
2、幼兒交流調查結果。
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并在集體面前介紹。
引導幼兒比較以前的'生活用品和現代生活用品的不同之處。
3、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進一步感受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并和同伴交流。
幼兒集體交流、討論:現代生活用品既豐富又方便。
教師小結:
現在,人們發明和改進了許多生活用品,這些用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活動反思:
生活用品是幼兒在生活中最熟悉的,在活動前,我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生活用品事物或者圖片。通過活動,幼兒感受到了現代生活用品的方便,快捷,感受到科技的進步。我覺得開展這類的活動,需要發揮孩子的力量,收集生活用品,結婚游戲開展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一、 談話“我的好朋友”導入
二、 播放課件,圍繞“聊天”主題交流。
1. 課件呈現微信聊天平臺,幼兒了解這是大人聊天的一種新方式。
2. 提問:我們不會打字,怎么在微信中聊天呢?
3. 引出:我們可以用有趣的符號進行交流。
三、 認識有趣的符號
(一) 認識表情符號
1.笑:大家開心時就會笑,幼兒做笑的表情。
2.害羞:說說自己什么時候害羞?
3.傷心:說說自己什么時候傷心?
4.流口水:說說自己什么時候會流口水?
5.生氣:說說自己什么時候會生氣?教師小結:生氣對我們的'身體不好,大家要少生氣,想想開心的事就不會生氣了。
(二)認識手勢符號
提問讓幼兒說說,并用動作表示。
四、播放課件,了解利用符號聊天的方式。
五、練習用符號聊天
1.播放課件,發出媽媽的語音:寶貝,你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一個節目嗎?幼兒根據這個語音,用符號回復。
請一位幼兒表演
2.播放課件,發出爸爸的語音:寶貝,爸爸好累呀!幼兒利用符號回復。
六、了解生活中有趣的符號,重點了解食品認證的表情符號的意義。
指導建議:
1.操作材料豐富,且每個幼兒都有,也都能參與其中。整個活動,要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讓幼兒多操作,多互動,將學具發揮最大作用。
2.認識表情符號的方式基本相同,在一個層次上,這樣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和思維的局限,建議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感官參與,有表達、有表演、有游戲。手勢符號的認識可以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小故事,讓孩子們選擇并表達。
3.利用符號聊天環節是“學以致用”的途徑,這里可以讓孩子們兩兩互動交流,展示活動時讓孩子們與客人老師互動交流。這樣有利于幼兒運用表情,并完整多樣的表達。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較連貫完整地講述高興、傷心、生氣等不同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推測,說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
3、讓幼兒能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體諒、理解他人的心情。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哈哈鏡若干面;古怪果紙偶一只;彩色信三封;音樂。
活動過程:
1、以古怪果送禮物,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請幼兒分組照哈哈鏡,感受照哈哈鏡的快樂心情。
(2)幼兒說出照哈哈鏡的感受。
2、古怪果請幼兒玩游戲“照鏡子”。
幼兒當鏡子,老師照鏡子,老師要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表情,并請幼兒說出有什么表情。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三小組)
(1)出示古怪果寄來三封彩色的信。
(2)組長領取信件,老師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指導幼兒分組活動。
各組幼兒自由討論,請他們想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要求組長用數字把本組小朋友說的原因一一記錄下來。比比哪組想得多,說得好。
(3)集中幼兒,各組幼兒請出代表講出四種引起信封內人物表情的原因。
(4)古怪果請幼兒打開小信封,幼兒領取獎品。(要求把古怪果貼在手背上)
4、歌表演“表情歌”:
請幼兒根據“表情歌”的內容,一邊唱一邊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
5、愉快、自然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充分觀察了自己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的'各種各樣的表情,在活動之前,我一直對班上孩子有一種擔心,生怕他們不會配合我,但是通過我帶領他們充分玩氣球的場景,才知道我的擔心是多余的,3歲的孩子沒有那么多顧慮,他會隨著老師的引導充分的表現自我,很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表情。唯有不足之處就是讓孩子逐一觀察照片時,時間稍微有點長,個別孩子表露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以后我再上這節課時,在經歷這個環節時,我會選出很具有表現力的照片,供孩子觀察和認識,并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小百科:表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ǎo qíng,意思是表達感情、情意。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理念
“孩子具有合作與分享意識,不僅是他們智力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素質。”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現今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越來越需要人們具備與人合作、與人分享品質。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社會目標中也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由此可見,培養幼兒建立“與人合作與人分享”的品質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大班幼兒在生活中萌發了初步的合作意識,一些幼兒也具有愿意合作傾向,但讓他們真正了解合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幼兒的進一步體驗和感受,而本次活動就是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討論、發現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
活動目標
1、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合作的意識。。
2、體驗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形式
行為訓練及游戲體驗。
課件引思
看一看、想一想
談一談,論一論
合作實踐
做一做,比一比
活動準備
1、課件:螞蟻搬豆、猴子撈西瓜。
2、易拉罐若干個。
活動時間:35分鐘.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讓幼兒玩一玩,試一試,看看誰最快。游戲《背靠背》:坐在地上,手拉手,背靠背。鈴聲一響,立刻站起。(有的小組很快就能迅速站起來,有的小組鈴聲響了仍未配合好)
問題:想想為什么XX最快?
2、課件引思。
讓幼兒觀看課件,并想想問題。
問題一:如果有一只螞蟻不來搬豆,這顆豆能搬回去嗎?豆子搬回去了螞蟻就會怎么樣?(大家有食物、心情愉快、高興)
問題二:如果說有一個小猴不愿意撈西瓜,或者小猴子不合作,不搭成梯,能拿到水里的西瓜嗎?拿到瓜了他們會怎么樣?
問題三:前面我們玩背靠背的游戲時,XX為什么快(或慢)?引導幼兒理解合作重要性。
3、討論總結。
談一談,論一論。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幼兒明白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合作,愿意合作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方便,只有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剛才玩的游戲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這要靠大家齊心合力,動作協調才能做得好,不能光想著自己站起來就行了,也要想辦法讓你的伙伴和你一起站起來。這就叫“團結合作”)。
4、合作實踐。在做一做,比一比的
活動中引導幼兒自我發現合作的'重要,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是重新體驗游戲《背靠背》。鼓勵引導幼兒合作游戲和體驗成功。
二是《金字塔》游戲,玩二、三次:以小組形式,想辦法將空罐子搭高,搭穩,比一比哪組搭的“金字塔”又快又高。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合作的情況,找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下面的根基要打牢,動作小心、有序、高處輕放)。
5、共同快樂。
請幼兒互相參觀金字塔,并在金字塔旁照相,體驗共同成功,共同快樂。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友好合作,這樣你就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請幼兒在金字塔前照相。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多用化學洗滌劑的危害和使用神奇"清潔劑"的好處。
2、能了解牛奶、醋、茶葉等食品類"清潔劑"的作用,并能正確使用。
3、通過"小記者"等探索活動,體驗環保的樂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相關的課件和采訪卡。
2.牛奶、醋、茶葉等食品類實物;各種被清潔的物品:皮球、臟布、碗、茶杯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中的洗滌用品,通過課件知道多用洗滌劑的危害師:今天早上,我的外套不小心弄臟了,用清水洗了好多遍都洗不干凈,可著急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你還知道別的洗滌用品嗎?
1.幼兒講解,回憶各種洗滌劑。
2.通過課件,了解多用洗滌劑對環境的破壞。
小結:含有大量洗滌劑的`水流到一起,匯集到小河里,污染了河水,破壞了環境,綠色植物越來越少。
二、了解各種"清潔劑"的特別本領,探索合適的使用方法
1.講解如何"減少化學洗滌劑的危害"
2.出示各種"清潔劑"再次認識。
3.運用多種形式,探索使用方法:這些東西有怎樣特別的本領呢?你們可以到電腦上查一查,了解一下它們的神奇本領;也可以去做小記者采訪一下客人教師,看看他們是怎樣使用這些東西來清洗的;更可以到我們的操作臺上去動手,試一試!
4.借用課件,深入了解食品的清潔功能小結:原來這些用過后的食品還有清洗的神奇本領呢!更重要的是用它們清潔物品對環境沒有污染。
三、體驗環保操作的樂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
1.選擇相應物品,操作體驗
2.結合圖片,講解操作結果
3.探索更多的神奇"清潔劑",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東西,它們不但能把難洗的污漬很輕松的去掉,而且還不會污染環境。請你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活動延伸:
1.在生活中再次嘗試用這些食品來清洗合適的生活用具。
2.探索生活中更多的神奇"清潔劑",了解其清潔功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主要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集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交往合作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第一次的探索,應用了電腦多媒體、實際操作,還利用了現場教師資源讓幼兒做小記者采訪。
2.交流討論法:活動中讓幼兒交流談論,能更好地拓展幼兒思維,解決問題。
3.嘗試法:陶行知說:教中做,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操作,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煉,拓展了知識面。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自己嘗試探索,到后來都能掌握知識,還在體驗中獲得樂趣。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清潔劑"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環保清潔劑的樂趣。
小百科:清潔劑,是一種液體狀態的用來洗滌衣物或清洗用具或清潔家具等東西的清潔產品。它采用多種新型表面活性劑,去污力強,漂洗容易 ,對皮膚無刺激。最宜洗滌廚具,家具,及水果瓜菜。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1-04
社會課教案幼兒園大班01-03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7-05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05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16
幼兒園大班《社會安全》教案10-21
大班幼兒園社會教案11-07
幼兒園社會教案大班12-25
幼兒園大班社會《倒影》教案04-05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