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
2.正確點數完整作品中的各個積木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第14~15頁。
2.多個積木。
3.膠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積木,讓幼兒識別各個形狀。
1.這是什么形狀的積木。
二、教師隨意地使用多種形狀的積木拼搭出造型,請幼兒觀察使用到了哪些積木,并點數相應的數量。
1.仔細看看老師搭的房子中用到了哪幾種積木?
2.每一種積木分別有多少塊?
三、再請幼兒隨意搭建幾種積木造型,幼兒進行觀察并點數積木的數量。
四、請幼兒翻開《我的數學》到第14~15頁,先看看第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每種分別有多少塊,并取下玩具卡上的數字,貼到方框里。再看第15頁的畫面,從數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內容:數學《哪里一樣》
活動目標:
1、 啟發幼兒找出圖形間兩個相同點,并作記錄。
2、 培養幼兒抽象概括圖形特征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掛圖2幅、標記若干。
學具:幼兒操作材料、籃子、膠水、小標記。
活動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通過教師講解提問啟發幼兒找出圖形間的兩個相同點,并作記錄。
難點:讓幼兒通過說、作操作材料,從而培養幼兒抽象概括圖形特征的能力。
活動過程:
1、 集體活動。
(1) 引導部分,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請誰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訴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圖形寶寶,我們來看看都是誰?可是圖形寶寶今天給小兔子出了幾個難題,小兔子不會做了,要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幫它。”
(2) 出示掛圖一,概括兩個圖形間相同點。
“你們看圖上有什么?(三角形)它們什么地方是一樣的?(顏色、形狀一樣)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你們看我這里還準備了好多小標記,我要把這些小標記送給圖形寶寶。請你們再說一說都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教師按照先記顏色,再記形狀的.順序來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三角形)。”
(3) 教師出示圖二,讓幼兒在現有基礎上加以鞏固。
“看這里還有一幅圖,看一看是什么圖形?它們哪里一樣?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幫幫忙。記錄方法同上。”
2、 小組活動。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把小兔字不會做的難題全都解決了,小兔子真高興,他讓我謝謝你們!可是圖形寶寶又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們班哪一個小朋友最聰明。”
第一組:給圖形做一樣的標記。
分別是紅色長方形、藍色梯形。
第二組:給圖形做一樣的標記。
分別是藍色長方形、黃色正方形。
“請小朋友們把圖形一樣
的地方用標記記錄下來,然后
再說說這是什么樣的圖形?”
3、 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讀一讀操作材料紙,評價是否記錄了兩個相同點。
4、 活動結束
“圖形寶寶說你們真棒,我們先去喝點水,一會在跟它們做游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稱一定對象的標志。數學符號“>”“<”“=”則是用來指稱一定數量關系的標志,可以將數物關系一目了然的呈現在人們面前。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數字,中班幼兒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物品,初步了解用一一配對的方式可以比較數量的大小,在與同伴游戲中開始通過數量關系比較兩數的大小(例:分餅干、分積木)。4-5歲幼兒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但是他們很少接觸到數學符號和用詞語描述,比較兩數的大小的經驗(例:比較5和3,能夠說出“5大”,但是不能用語言描述“5大于3”;比較2和2,能夠說出“它們倆一樣多”,但是不能用詞語表述2等于2)。為了讓幼兒理解“>”“<”“=”意義并更好的運用于實際操作問題中,我選擇了用數學符號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作為本次活動內容。
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我將活動重點等為: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大小。難點定為:在實際操作中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設計思路】
本次通過以下6個環節帶領幼兒體驗科學活動的魅力。即:說—論—練—比—玩—享。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學符號“〉”、“〈”、“=”。
2、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的大小。
3、嘗試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4、體驗用數學知識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數學符號卡“〉”“〈”“=”;蘋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發現問題所在
1、播放PPT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小猴子淘淘也喜歡吃,可是今天它面對一堆水果,卻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咱們一起來問問它。(小猴子你怎么了?)
2、傾聽苦惱
(小猴淘淘的聲音: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種水果夠不夠,也不知道該怎么分)
小結:原來它在為分水果發愁呢。
二、同伴討論,找出解決辦法
1、商討方法
幼兒與同伴商討如何幫助淘淘分水果。
師:你們有好辦法嗎?快和你身邊的小伙伴說說。
2、發表看法
師:誰來說說你的辦法?
個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結:你們的辦法真不錯
三、課件展示,一一配對點數
1、自由點數
師:咱們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齊,再來點數一下。
提問:看看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個草莓/根香蕉/個梨?
2、對應排列
幼兒點數一一對應排列的實物。
師:你們還記得這種點數的排列方式嗎?(一個猴子對應一個水果排列,一一配對)我們一起數數。
小結:算上淘淘,一共有三只猴子,三個草莓,兩根香蕉,四個梨。
四、大小比較,認識數學符號
1、操作對比
師:我們就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先來幫淘淘分草莓,請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里。
播放PPT,幼兒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點數對比它們的數量。
2、認識“=”
提問:你們發現什么了?
師:小猴子的數量和草莓的數量是一樣的,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它“=”是等于號,也就是3等于3,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等于號)(淘淘:原來等號兩邊的數量是一樣的',這么看來,我們每個人可以分到一個草莓吃,是嗎?嘻嘻謝謝你們。)
師:你們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幫淘淘分好了草莓,咱們繼續幫它分香蕉。
3、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猴子和香蕉的數量。提問: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誰大?誰小?)
師: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大于號,即3大于2,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大于號)(淘淘:你們擺的真清楚,這下我看懂了,大于號張大的嘴巴對著量多的一邊,是這樣嗎?唉,這么看來香蕉不夠分,那我就讓爸爸媽媽先吃吧。)
師:真是只謙讓的小猴子
4、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小猴子和梨的數量。
師:這次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
師:還是3只小猴子,有4個梨,也就是說(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少),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即3小于2,你們也找找看。(詳細講解小于號)(淘淘:原來小于號的小尖嘴對著量少的數,是這樣嗎?這么看來我們不僅每個人能分到一個梨,還能剩下一個呢。猴爸爸猴媽媽一同說:你是個禮讓的好寶寶,剩下的一個獎勵給你。)(淘淘:這3個數學符號可真有用,用它們就能清楚的比較出數量的大小,看來我也要好好學習它了)
小結:我們用這3個有趣的數學符號“〉”“〈”“=”幫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兒操作,實物配對比較
1、思考問題
師:淘淘請來了他的好朋友們,看一看他準備的水果夠分嗎?
2、幼兒解疑。
(淘淘錄音:原來是這樣呀,謝謝你們動腦筋幫了我這么多忙,我吃飽了咱們來玩比大小的游戲吧)
2、操作材料
師講解比大小游戲的要求,幼兒操作材料,并與教師、同伴交流。
3、表達見解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
小結:看來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是難不倒你們了,淘淘可羨慕你們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樂
1、感受快樂
(淘淘錄音:你們懂得的數學知識可真多,謝謝你們幫助我還讓我學到了知識)
師: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幫淘淘解決了分水果的難題,現在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體驗成功
結束:你們用數學知識幫助別人,還能玩有趣的比大小游戲,可真棒。
延伸:以后我們還要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思路】
為幼兒提供了色彩鮮艷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比較,辨別事物間的細小差異,并給小貓配對,提高幼兒的視覺辨認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順序的進行細致的觀察,將衣著相同的兩個小貓找出來;
2、提高幼兒的視覺辨別能力。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視覺辨認》;
2、幼兒用書:《我的數學》第22頁;
3、小貓卡片24張,褲子線條、顏色一樣的,各6張,分4組;
4、水彩筆、粉筆。
【活動流程】
引入活動;游戲:“猜猜我是誰”;觀察有條紋小貓的卡片;集體游戲;個人操作。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貓哥哥與小貓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熱鬧了,人來人往,小貓哥哥與小貓弟弟走丟了,小貓哥哥找不著小貓弟弟很著急,所以,想請小警察幫助小貓哥哥找到小貓弟弟,引出下個環節。
(二)游戲:“猜猜我是誰”
玩法:教師依次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讓幼兒辨認。
(三)教師依次出示4張不同衣著的小貓卡片,讓幼兒觀察,分別說出每張卡片上小貓褲子的顏色。
(四)集體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戲玩法:
教師將有衣著條紋不一樣小貓卡片發給幼兒,幼兒將卡片舉在胸前,然后,在4個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貓卡片一樣的小貓,就在哪個圈里。(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能否按照小貓褲子條紋的顏色排列尋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兒再次比較)。
(五)游戲:“找到小貓哥哥與小貓弟弟”
1、玩法: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一樣的小貓在哪里》圖上的`10個小貓的衣著,然后讓幼兒找出衣著相同的小貓哥哥與小貓弟弟;
2、發書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小貓哥哥與小貓弟弟用彩筆圈起來。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參加數學操作游戲,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能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有5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圖片5張: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5只不同的小動物(貼有雙面膠),畫有5節車廂的火車的圖卡。
三、活動過程及指導: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5以內的序數。
1、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么?數數這座樓房一共有幾層?(引導幼兒數一數并貼上1—5的數字,用手指不同的樓房層數,讓幼兒說一說分別是第幾層。
)2、教師幫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后請幼兒幼兒說說有哪些小動物住在樓房里,什么動物住第幾層。
3、小朋友幫小動物分房子(教師將小動物圖片取下后,請個別幼兒上前重新為小動物分房子。
)分好后,一起說一說什么小動物住在第幾層。
4、教師小結:要知道每只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5、游戲“找小動物”
要求幼兒能正確迅速地說出“xx動物住在第x層樓”
(三)幼兒操作游戲,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1、介紹操作游戲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車:小動物們要出去旅游了,我們一起送小動物上火車好嗎?
——教師說出每個小動物的位置,幼兒為小動物找位置。
找到后并說一說哪個小動物坐的第幾節車廂。
(xx小動物坐在第x節車廂”或“第x節車廂坐的是xx動物”
)——小動物換車廂,換好后再說一說小動物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小結。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戲“排隊”
游戲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5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后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說說“我排第x”
(五)、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清點食物”的過程中學習封閉數數,獲得封閉數數的多種方法。
2、在清點食物的過程中,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重點:獲得封閉數數的多種方法
難點:根據物品不同的呈現方式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記號筆、印章、貼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圖圖家要請客,圖圖媽媽準備了許多東西,你們猜猜圖圖媽媽會準備些什么好吃的東西招待客人?
二、清點食物。
圖圖媽媽準備了這么多好吃的,不知道夠不夠,我們來幫他們數數,準備的東西有多少!
1、數包子(9個)
(1)數數,圖圖家準備了多少包子招待客人?
(2)老師數出來比你們多!(教師演示錯誤的數數方法)我數的方法對嗎?怎么不對?
小結:記住第一個數的,圍數一圈,數過的不要重復數。
2、數蘋果(10個蘋果)
(1)圖圖媽媽還準備了許多蘋果,這些蘋果有什么不一樣?
(2)圖圖媽媽準備了幾個蘋果?你從哪個開始數的?
小結:找出最特別的作為第一個開始圍圈數,數過的不要重復數。
3、數糖:(8顆糖)
(1)看看,圖圖媽媽還準備了些什么好吃的擺在桌子上?有個不一樣的罐子,里面裝的是什么?——糖
(2)老師拿著糖罐子,請你幫圖圖媽媽數數有多少糖。(教師邊轉動罐子,邊讓幼兒數。)
(3)請三個小朋友拿一罐糖,數數糖果罐里共有幾顆糖?
每組請派一個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數的。
(4)驗證:到底是幾顆糖(將糖一一取下驗證),一起來數數。
小結:沒有特征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給他做上標記后數,(屈老師)記住第一個開始圍圈數,第一個數過了不要重復數。
4、操作活動。
客人都快要來了,可是還有好多東西沒數呢!請大家一起幫忙數一下吧!
出示做標記材料:橡皮泥,記號筆,貼紙,印章
在數的時候,你可能會忘記哪個是你第一個數的,這些東西可以怎么用,就能讓你記得第一個數的東西?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間相互交流數數的方法,學習一下別人的方法再數,數出的結果一樣嗎?
5、交流:
尋找沖突:一樣的東西怎么數出來不一樣的數量呢?請幼兒演示各自數數的方法。
答案揭曉:正確的數量正在桶的底上,請撕開桶底的紙條,看看,和你數出的數量一樣嗎?
三、客人來了。
(1)“叮咚”門鈴響了,客人們來了,看看有些誰來做客了?總共來了幾位客人?(10位)
(2)10位客人,每樣東西得準備幾份呢?(10份)
(3)看看,什么東西是正好10份的?什么東西是缺的?再添上多少就變成10份了?
四、結束活動。
今天你們幫了圖圖家一個大忙,現在,請你們帶著這些好吃的東西到教室里,把新學會的數數的本領去教給別的小朋友吧!
【活動反思】
如此生活情景,取材于生活,激發幼兒活動的.熱情。活動中,各環節緊密、清晰,層層遞進。活動材料給孩子較強的暗示性與挑戰性,在“數包子”、“數蘋果、”“數糖”環節,教師運用了一系列策略,在靜止呈現、運動呈現上動了腦筋,對幼兒的挑戰、活動的進行起了提升性作用。活動中的教具對整個活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引起幼兒興趣與注意,推進活動開展;相同教類型的教具的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本次活動中:無特征平面圓環呈現、多種特征平面圓盤式呈現、無特征立體圓柱式呈現等多種形式,有的可以直觀呈現幼兒的現有水平,也有的可以引發幼兒挑戰與探索,發揮自主性探究,整合已有水平,將能力推向更高層次;教師在呈現教具時,語言指向、動作指向、懸念設置都能夠充分發揮幼兒對教具的想象與欲望,使活動順利推進。
可再作調整的地方:在操作材料的呈現上,物品的排列方式可以更加復雜些,采用上下兩排封閉式排列、上下間隔式封閉排列、從上到下繞柱式封閉排列等多種形式,更有助于幼兒的探索與自主性的發揮,最后可以呈現大型的封閉數數道具,使得活動服務于生活的理念得以更好的呈現。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量8、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7以內的任意數
1、為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量’,把數數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現,感知‘8’
1、幼兒相續說說自己的發現—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么發現數量的
2、在超市里發現那么多的數量為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字卡片8,一起說說8像什么?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說說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義后,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數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后可找找在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游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并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于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為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7-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9-1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對稱》03-2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推薦】11-21
【精】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1-1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精華]08-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序》03-26
幼兒園中班《比高矮》數學教案02-0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數06-18
幼兒園中班生活中的數學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