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能發現物體按兩種顏色交替排列的簡單規律,并會用語言描述,且能進行操作練習。
2.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感受一起過圣誕節的歡樂氣氛,體驗過過圣誕節的愉快情緒。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了解物體按兩種顏色交替排列的簡單規律。
教學難點:
了解物體按兩種顏色交替排列的.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1.歡快的音樂《鈴兒響叮當》《小龍人》
2.圣誕舞會的場景布置(大樹、小松鼠、小熊貓、小兔、圣誕樹、圣誕老人,小彩旗等)。
3.幼兒操作:數字卡,瓶蓋,圓形的彩紙,珠子,毛線繩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鈴兒響叮當》律動,激發幼兒上課的熱情。
2.談話引入: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們覺得天氣怎么樣?小動物們也都呆在家里不愿出門,可是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大家都出去了,我們來看看是為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情境引入(板面圖):
(1)這是什么呀?大樹中間的小洞是什么?是誰的家呢?
(2)(樹洞里也好冷啊!小松樹也想出去走走,走著走著他聽到了美妙的音樂,小松樹不由自主的循著音樂聲走來了,啊,在它面前展現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小松鼠的圍巾是什么顏色的?看到了什么?
2.感知數、顏色的認識。
(1)這兒的是誰呀?圣誕老人是什么樣子的?手里拿了幾個禮物?1像什么?(出示數字1)
(2)有幾顆圣誕樹?什么顏色的?圣誕樹上有什么?分別是什么禮物?2像什么呢?(出示數字2)
(3)來參加舞會的小動物有幾只?(點數),3像什么?它們分別圍著什么顏色的圍巾?(出示數字3)
(4)數字游戲:
①老師說數字,請幼兒數出相應的瓶蓋。
②老師伸手指,請幼兒找相應的數字卡。
3.按兩種顏色交替排序。
(1)舞會的上空還飄著什么呀?小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呢?先引導幼兒看第一排,再引導幼兒看第二排。
(2)觀察圣誕樹上的一串項鏈,它又是怎么穿起來的呢?
4.教師簡單介紹圣誕節。
三、結束部分:
1.延伸活動:我們的圣誕節即將來臨,你們想不想參加快樂的舞會,那天你們可以收到圣誕老人送給你們的禮物,現在咱們也來做一件禮物送給你們的媽媽參加舞會好嗎?
①教師簡單介紹串項鏈的方法。
②幼兒串項鏈。
2.一起給媽媽送項鏈。
3.聽音樂活動,感受圣誕節的歡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能按順序給物體排序。
愿意嘗試進行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掌握3以內的點數,并能說出總數。
課件準備:“禮物”圖片;“3只玩具熊”組圖。
材料準備:大中小三種規格的瓶蓋、積木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禮物”,引導幼兒感知、區別3個物體的大小。
——小貓蜜蜜的媽媽送給小貓蜜蜜一份特別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吧?
——蜜蜜的禮物是什么?一共有幾只玩具熊?
——3只玩具熊有哪里不一樣的地方嗎?(大小)
——哪只大?哪只小?哪只不大也不小?
操作課件,引導幼兒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1、操作課件,將玩具熊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可喜歡3只玩具熊了,準備和它們一起玩游戲。但玩具熊們沒有排好隊玩不了游戲,請小朋友們按順序幫玩具熊們排個隊。
——小熊排在第1個,哪只熊應該排在第2個?哪只熊排在第3個?
——如果大熊排在第1個,其他2只熊應該怎么排?
2、操作課件,將小床按大小/小大順序排序。
——蜜蜜還給3只玩具熊準備了小床。請小朋友們按順序給玩具熊們的床排排隊。
——玩具熊們的床可以怎樣排隊?誰在第1個?誰在第2個?誰在第3個?
——還可以按什么順序排隊?
小結:我們在給物體排序的時候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將最大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后依次往下排;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最小的物體放在第一個,然后依次往下排。
發放材料“3個瓶蓋和3塊積木”,鼓勵幼兒分組進行排序,鞏固按順序排序的能力。
1、幼兒分組進行排序活動,教師巡回觀察。
——桌面上有幾個瓶蓋?幾塊積木?
——瓶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積木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小)
——請小朋友們將桌面上的瓶蓋與積木按順序排排隊。
2、分享交流排序結果。
——你們是按什么順序排隊的?
——誰排在第1個?誰排在第2個?誰排在第3個?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將圖書角的圖書、美工區的籃子、紙張按順序進行排序,鞏固幼兒排序能力。
家園共育
1、家長可讓幼兒根據家人年齡大小,分發大小不同的碗、勺等物品。
2、鼓勵幼兒按順序將自己的玩具或圖書進行排序整理。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2的形成,知道1添上1是2.。
2、認讀數字“1”和“2”。
3、有秩序地操作學具,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坐汽車”;“數字卡片”。
2、學具準備:“坐汽車”;“數字卡片”;雪花片若干(2片為一套)。
3、《操作冊》第二冊第15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今天張老師想和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叫“大拇指在哪里”。
玩法:集體坐在椅子上,雙手背后,教師問:“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幼兒邊回答“大拇指、大拇指我在這里”邊先后伸出2個大拇指。教師問:“1個大拇指在添上1個大拇指,是幾個大拇指呀?”幼兒回答:“2個大拇指”。用其他手指名稱替換,繼續游戲。
2、集體活動。
(1)學習2的形成。
創設情境:公共汽車站臺上有誰在等車,有幾只小白兔在等車?
出示站臺,并將一只小白兔放在站臺上,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用數字1來表示這1只小兔。
這1只小兔等呀等,等了好久也沒有車來,真著急呀!這時,看看誰來了(出示第二只小兔)?
教師再將第二只小兔放到站臺上,“這一只小兔我們也是用數字‘1’來表示。”同時擺上數字卡片“1”,說:“現在站臺上有幾只小兔?”
教師小結:先來的1只小兔添上后來的1只小兔,現在站臺上有兩只小兔,用數字“2”表示。教師邊說邊用手指沿兩只小兔外圍劃圈。
教師拿出數字“2”放到站臺上,再將兩張數字“1”卡片放回原位。
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其它物品演示2的形成。引導幼兒說出數字1、2分別表示的意思,將數字卡片放回原位。
(2)認讀數字“1”、“2”。
分別說說這兩個數字像什么。
小結:“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說說這里的“1”和“2”分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小結:1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就是2只小兔。一個物品添上一個物品,就是兩個物品,1添上1就是2.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學具“坐汽車”。每拿出一只小兔就用相應的數字卡片表示。
第二組:操作雪花片并對應擺數字。第一次拿出1片雪花片,對應擺出數字卡片“1”,第二次再拿出1片雪花片,再對應擺出數字卡片“1”,2片雪花片并排放在一起,用數字卡片“2”替換下兩個數字“1”。
第三組:做《操作冊》第15頁的活動“放書”。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1、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
2、引導幼兒在分析圖形特征的基礎上,自己尋找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畫有三座房子的背景圖,六個有臉譜的圖形娃娃。
2、每人一套不同顏色、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18個,顏色有紅、黃、綠,形狀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每一種形狀的幾何圖形有大小兩種,大小對比度比較明顯。
3、每人一個分類盒、每人一個圖形掛飾。
三、活動過程:
(一)體活動——分析圖形特征,學習按一個特征分類。
1、師: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的圖形娃娃呀來我們班作客,小朋友歡迎嗎?好!我們來看看它們都是誰呢?老師逐一出示6個圖形娃娃,我們來看看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小朋友我們再來觀察看看兩個圓形哪個大,哪個小呢?我們把大的圖形叫哥哥,小的圖形叫弟弟,三角形、正方形方法同上。
2、出示背景圖,告訴幼兒是圖形娃娃的家。
圖形娃娃準備回家了,它們的家在哪里呢?哦!在這里小朋友它們的家漂亮嗎?
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幫圖形娃娃送回家,怎么送呢?聽好了。
(1)圖形娃娃想形狀一樣的住在一起。誰來送的?
(2)圖形娃娃要搬家了,它們想顏色一樣的住在一起。
(3)圖形娃娃這次又想大的大的住在一起,小的小的住在一起。
(二)幼兒操作活動——幼兒自己尋找分類的標準,按一個特征將圖形分類。
小朋友真聰明幫圖形娃娃都送回了家,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還準備了一個分類盒,小朋友看好了這個盒子分三格,老師還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各種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幾何圖片,形狀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顏色有紅、黃、綠色,每一種圖形有大小兩種。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把圖形娃娃送回家,這個分類盒就是它們的`家,怎么送呢小朋友自己要先想好了,你是按照形狀分還是按照顏色分還是大小分呢。
結束后提問: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特征分的?誰和誰住在一起的?讓小朋友互相檢查。
(三)集體游戲——“圖形作客”按兩個特征進行分類。
小朋友都分的不錯,會按照圖形娃娃不同的特征送它們回家。接下來老師要和小朋友做一個圖形作客的游戲,老師做房子的主人,你們呢做圖形娃娃,我要請你們到我的房子里來做客,但是我請的客人是有要求的哦,你們先看看自己脖子上掛的是什么圖形?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是大的呢?還是小的呢?看好了嗎?好,我要請了:
1、請紅色的三角形。
2、請綠色的大圖形。
3、請黃色的小圖形。
4、請大的圓形。
5、請小的正方形。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小動物蓋房子,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一一對應,對于幼兒而言,通過對比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物品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做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系,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幼兒園小班一節數學領域的課,幼兒對動物本身很感興趣。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一一對應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設計思路:
一、情境導入 引出主題
二、 出示圖卡 師幼互動
三、 趣味游戲 鞏固知識
四、 動手操作 活動延伸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
2、在操作及游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系。
3、樂于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大象、牛、兔子、刺猬、貓、木頭、小狗、骨頭、點圖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引出主題
1、出示"小狗"導入。
師: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蓋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頭,(在黑板上出示木頭隨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動怎么辦呢?
師:小狗請來了好多小伙伴來幫忙,讓我們看看都有誰吧?(刺猬、小花貓、小兔子、牛、大象)
小結:小狗請來了好多小伙伴來幫忙
二、出示圖卡 師幼互動
1、師:小狗請來了力氣最小的`小刺猬來幫忙,一個刺猬一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刺猬太慢了
2、師:小狗請來了二只小花貓來幫忙,二只小花貓二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花貓太慢了
3、師:小狗又請來了三只小兔子來幫忙,三只小兔子三根木頭,木頭太多了,小兔子累壞了
4、師:小狗又請來了四只牛來幫忙,四只牛四根木頭,木頭太多了,牛也累壞了
5、師:小狗又請來了力氣最大的大象來幫忙,五頭大象五根木頭,終于所有的木頭都搬運完了,小狗的房子蓋好了
小結:好多小動物來幫忙,小狗的房子終于蓋好了
三、趣味游戲 鞏固知識
1、小狗家族邀請小伙伴吃骨頭了,但是每一只小狗只能吃一個骨頭
2、教師出示一只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一個狗骨頭,出示二只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二個狗骨頭,出示三只小狗,請幼兒對應的拿三個狗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
四、動手操作 活動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講解操作要求
2、師:依次給小狗找到對應的骨頭
小結:小朋友真棒,每一只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頭了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1-09
幼兒園小班活動數學教案03-0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優秀09-0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2-05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實用]06-14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分類03-25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09-2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范文10-09
(熱)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7-25
(優秀)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