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欣賞并朗誦兒歌《鈴兒在說話》。
2. 要求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活動材料
門鈴、電話、鬧鈴、車鈴、風鈴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各種各樣的.鈴聲。
教師向幼兒出示各種小鈴鐺,請幼兒觀察,并搖一搖、敲一敲,聽一聽它門發出的不同聲音。
2.教師:各種各樣的鈴聲有什么用處?它能提醒我們做哪些事?
3.欣賞兒歌《鈴兒在說話》。
邊出示各種鈴鐺圖片邊朗誦兒歌。然后請幼兒模仿鈴鐺發出的聲音,最后請幼兒說一說還聽過哪些鈴聲?
4.根據兒歌內容提問,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句子來回答,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
5.以整體跟讀的方法進行學習 兒歌。
6.教師與幼兒表演兒歌。
7.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某老師結婚了,孩子們為某老師舉行了富有孩子童真樸素的婚禮。不久,某老師有了小寶寶,身體的反應很大,孩子很好奇,于是就有了學習主題“我的身體"——身體里的聲音、身體里有什么、身體哪些地方會動等。
孩子奇怪:寶寶在某老師的肚子里干什么?某老師怎么沒有應老師有,會很累的樣子?于是就有了這次活動。
內容與要求
了解出生的秘密,知道媽媽的辛苦,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正懷孕7個月的老師。
2、有關小生命孕育產生的影像。
3、一些有關小生命孕育的圖書和圖片。
過程與指導
一、看看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了
老師:某老師和我們越來越不一樣了,你們發現她和我們哪里不一樣了?
幼兒:她越來越胖了……不是的,她的肚子越來越大了……
幼兒:是啊,她肚子里的小寶寶越來越大了。 幼兒:她走路很慢的,這樣子,很不方便的樣子。
老師:怎么會的呢?
幼兒:小寶寶在里面很重的。
幼兒:她蹲下來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是為了保護小寶寶。
幼兒:某老師從來不跳的、不奔的,因為小寶寶會受不了的。
幼兒:某老師有時候會嘔的,大概是東西不好吃吧……不是的,是小寶寶在里面動,某老師難過了。
幼兒:某老師吃東西很多的,有一次,她吃了許多面包和肉……是啊,小寶寶也要吃的,所以才吃得多的。
幼兒:某老師的衣服不一樣了,很大的。
老師:這叫孕婦衫。是啊,自從某老師有了小寶寶之后,她的身體和我們越來越不一樣了,這都是因為她的肚子里多了一個小寶寶。
二、討論肚子里的寶寶的事情
老師:對肚子里面的寶寶,你們一定有許多問題吧。那么,有什么問題呢?說出來聽聽。
幼兒:小寶寶是怎么長大的?
幼兒:他在媽媽肚子里有一根帶子。
老師:這根帶子叫臍帶。(出示圖片或看影像)
幼兒(邊看邊問):A:寶寶吃的是飯嗎?B:不是的,是營養。C:某老師吃下的是飯,寶寶就吸收某老師身體里的營養。
男幼兒:我們男人怎么不會生寶寶,你們女的`會生寶寶?(孩子們都一片茫然)
某老師:這是因為我們女人的身體里有一張小床。
幼兒:小床是怎么放進去的?是木頭的還是鐵的?
老師:這是因為我們女人的身體里有一個可以給孩子生長的宮殿,叫子宮(指示圖片)。
幼兒: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看得見東西嗎?聽得見聲音嗎? 寶看得見嗎?
幼兒:看不見的,像摸黑一樣。
某老師:他在四個月的時候,我對他說話,他就會動了。所以,我還給他聽音樂的。
幼兒:寶寶有大便、小便嗎?
老師:(出示圖片)書上說寶寶是有小便的。
幼兒:是啊,他喝了某老師的營養水,當然有小便啦。
幼兒:那大便有嗎?
幼兒:沒有的。
幼兒:應該有的,我們都有的。
老師:我們的大便是怎么才會有的?(孩子沉默)老師指著模型:這件事我們明天再研究。
幼兒:為什么媽媽生了孩子之后,’肚子上都會有疤呢?
老師:你們的媽媽都有疤嗎?
幼兒:我沒注意過。
幼兒:你有嗎?生過孩子的才有。
老師:我已經生過孩子了。可是我沒有。
幼兒:給我們看看。(給這個孩子看)真的沒有的。怎么有的媽媽有,有的媽媽沒有?
老師:這件事,你去問問媽媽吧。明天來告訴大家。
幼兒: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干嗎?
幼兒:是啊,他大概在做什么事?
幼兒:他不會動的。
某老師:不,他動得可厲害了。
老師:(把一個上了發條的鬧鐘放在某老師的肚子上)你們看。某老師的肚子的表面有小寶寶動的。
幼兒:小寶寶會動的。他在里面干嗎呢? 寶看得見嗎?
幼兒:看不見的,像摸黑一樣。
某老師:他在四個月的時候,我對他說話,他就會動了。所以,我還給他聽音樂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我們生活離不開地球,培養幼兒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
2、能注意傾聽故事,并能用較連貫地地語言表達故事內容。
3、初步激發幼兒愛護地球的情感。
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節約用水,不扔垃圾的簡單道理。
難點:
離開地球的危害。
準備:圖片三幅,照片六張。
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引出做夢的情景:
小朋友你們平時做夢嗎?做過什么樣的夢?
2、(出示圓圓)
有個小孩叫圓圓,他也做了一個夢,夢見水龍頭哭了,這是為什么呀?
3、圓圓又夢見媽媽 燒了一桌好吃的菜,可吃著吃著媽媽批評起他來了,那是怎么回事呢?
4、后來,圓圓又夢見自己飛上了天,你們說,天上好不好?(幼兒自由討論)
(二)體驗理解
1、設疑討論:
我們來看一看圖,圓圓到底夢見了什么?
(出示圖一)
(1)水龍頭怎么了?
(2)浪費水好嗎?為什么呀?
(3)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小結:浪費水不好,沒水人會渴,不能洗澡,不能生活,也不能種出糧食給我們吃。
(出示圖二)
(1)圓圓在干什么?
(2)亂扔垃圾會使環境變臟,空氣不新鮮,會招來蒼蠅和蚊子,人會生病,地球也會生病的`。
(出示圖三)
(1)離開地球怎么樣?
小結:沒空氣,沒水,不食物。
(2)沒有空氣會是什么感覺呢?把鼻子捏起來,試一試,有什么感覺?(很悶,透不過氣來)
小結:地球上有水,有空氣,還能種出糧食,給我們人類吃,我們離開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
2、完整欣賞故事《圓圓的夢》(教師講述故事)
(三)內化遷移:
1、出示照片六張,讓幼兒觀察。
(1)亂扔西瓜皮。
(2)關緊水龍頭。
(3)用水澆花。
(4)飯菜骨頭扔滿地。
(5)浪費水,沒關緊水龍頭。
(6)廢物倒進垃圾箱。
2、請幼兒找一找,照片上哪些行為好哪些行為不好?誰會幫助他們。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有幫助家人或同伴的經驗。
2、《小蛇散步》ppt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活動
1、師:“身上花花綠綠,走路彎彎曲曲,沒有手和腳”。下了很長時間的春雨終于停了,外面的空氣真好啊!小蛇要出門去散步。(出示繪本封面)
二、欣賞繪本,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助人為樂的情感
1、(觀看圖1)師:“小蛇爬著爬著,咦!路中間出現了一個大水坑。該怎么過去呢?誰來幫小蛇想想辦法?”(個別幼兒說說)
2、(觀看小圖)師:“那讓我們一起看看小蛇是怎么過去的。小蛇想‘這點小事難不倒我只要這樣……’它先把腦袋伸過去,弓起身體就像什么?(一座小橋)然后把尾巴縮回來就行了。”
3、師:“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聲音,“請等一下、請等一下”是誰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幼兒猜一猜(觀看陰影圖猜:小螞蟻、小蝸牛、小老鼠)他們想過去它會對小蛇說什么?(個別幼兒說說)“能從你的背上爬過去嗎?”它是怎么說的?
4、師:“小蛇幫助了小動物們,小動物們會怎么樣呢?(集體說說、鞠躬道謝)小蛇幫助了朋友心里感覺怎么樣?(開心)小蛇會說什么呢?小蛇說“能幫助你們,我就很快樂”。那么小朋友你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心情是不是和小蛇一樣呢?(是)
5、師:這時又有人要過大水坑,是誰呢?“汪汪汪請讓我也過去吧!是誰啊?原來是大狗。小蛇說“可以,可以”。(看書第三頁)大狗嗒嗒嗒的從小蛇背上走過,你們看小蛇的表情怎么了?它的眼睛為什么要張得大大的`?
6、師:“瞧!大狗后面還跟著誰?讓我們看看到底是誰。猜謎語:腦袋大、胡子稀,頭發蓬松不梳理,又兇猛、又暴躁,經常吼叫發脾氣”(獅子)獅子也想從小蛇背上走過去,如果你是小蛇,你會怎么做呢?為什么?讓我們看看故事里的小蛇是怎么做的。(看書第四頁)小蛇最后還是讓獅子咣咣咣的從它背上走過,小蛇怎么樣了?
7、師:“咚咚咚后面還跟著一位動物朋友,是誰?(長鼻子大象)大象說:“讓我也過去吧!”大象竟然也想從小蛇背上走過去。大象那么重,小蛇會不會讓大象過去呢?為什么?
8、(觀看書第六頁)師:“看,現在小蛇怎么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小蛇呼~~~的吐了口氣,終于緩過了勁來,竟然沒有受一點傷。小蛇棒不棒?
9、小結:師:“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開心。那它幫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螞蟻、小蝸牛、小老鼠、大狗、獅子最后還有大象)
三、遷移內化
1、師:“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呢?你幫助別人后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小結:原來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還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反思:
這個故事以小蛇有趣、可愛的神態、充滿疑問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小朋友們。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們觀察得都很很仔細,小到小蛇臉上的表情都能關注,通過故事,也知道了我們要關心朋友。最后讓孩子們說說發生在身邊助人為樂的事情,讓小朋友們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師的話語不夠簡潔,留給小朋友們動腦思考的環節還不夠多。在今后的語言教學活動中,要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爭取把語言課上好。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新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由來。
2.能大膽的與同伴交流、體驗過新年的活動。
3.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感受過年的歡樂。
4.參與節日游戲。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重點:
了解新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由來。
活動難點:
能大膽的與同伴交流、體驗過新年的活動。
活動準備:課件、剪刀、紙、紅包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們過年的`時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過年的習俗和由來。
我們過新年時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還要在一起吃年夜飯、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賀卡、貼春聯、貼福字、大人給小孩送壓歲錢、舞龍舞獅等。
3.教師提問:“那人們過新年時為什么要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賞故事《年獸來了》。
(1)年獸最怕什么呢?
(2)年獸最怕三種東西:光、聲響,還有紅色。所以人們為了嚇走年獸,常用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等方式來過年,見面時,還彼此說“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組過新年,感受過年的歡樂。
“過年真開心,你們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課件)那我們就挑選你喜歡的方式來過年吧。”
第一組:互相拜年。
第二組:包餃子。
第三組:剪窗花。
第四組:拼年畫。
三、結束活動,分享過年的喜悅。
過完年,我們小朋友就長大了一歲,那我們就不但要團結同伴,還要尊敬父母和老師,孝敬老人。
小百科: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據說這一習俗在明代就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
2、在積極的語言情境中體會角色“開心一氣憤一開心”的情感變化過程,并樂意用多種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將日常用的圍裙裝飾成故事背景,大木桶、小動物(小雞、小鴨、小鵝、狐貍)貼絨教具若干,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變臉游戲,導入課題
1、教師微笑著問幼兒:你們覺得我心情怎樣?(開心、高興、愉快)你們什么時候很開心呢?
2、教師變臉,很氣憤的表情,提問:現在,你們覺得我心情怎樣?(生氣、氣憤、憤怒)“氣憤”是什么意思?做個氣憤的表情給老師看看。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很氣憤?
3、我的一個朋友碰到了一件事。一開始它很開心,可是后來它覺得很氣憤,再后來又變得很開心了。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聽了故事就明白了。故事的名字叫《會滾的汽車》。
(評析:本環節為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變化做鋪墊。)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教師系上裝飾有故事背景的圍裙,邊講故事邊將相關的貼絨教具貼到圍裙上。)
1、講述故事至“乘車真快樂”,提問:
(1)你知道“會滾的汽車”是誰呀?
(2)大木桶聽到小雞小鴨的歌聲,它的心情怎么樣?
(3)你聽了心情怎樣?
2、繼續講述故事至“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提問:
(1)現在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說點什么?
(2)大木桶怎么想的?
(3)大木桶會用什么辦法對付狐貍?
3、繼續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
(1)現在你們開心嗎?大木桶呢?
(2)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誰一開始很開心,后來又很氣憤,最后又變得很開心了呢?為什么?
(評析:我采用圍裙劇的演示方式講述故事,這個教具制作比較簡單,但能通過教具的演示給孩子富有動感、具體直觀的感受,調動了孩子傾聽故事的興趣,較好地幫助孩子理解了故事。在這個環節。我抓住故事中情節變化的地方引發孩子的思考。通過最開心和最氣憤兩個問題的討論,使孩子對故事的'重點有了很好的把握。)
三、說說做做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你覺得故事什么地方最有趣?(重點和幼兒一起復述其中的一些情節和主要對話。)
2、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體驗角色的心情變化。
(評析:幼兒參與角色表演,可以更進一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大膽用表情、動作等形式表現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附故事:
會滾的汽車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滾啊滾……
一只小雞見了它,大聲叫:“會滾的汽車,停一停!請你送我回家好嗎?”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來說,“請上車吧!”
小雞真高興,跳進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滾啊滾……
一只小鴨見了它,大聲喊:“會滾的汽車,停一停!請你送我回家好嗎?”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來說,“請上車吧!”
小鴨真高興,鉆進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滾啊滾……
一只小鵝見了它,大聲喊:“會滾的汽車。停一停!請你送我回家好嗎?”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來說,“請上車吧!”
小鴨真高興,搖搖晃晃地跨進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滾啊滾,滾啊滾。小雞、小鴨和小鵝快活地唱起了歌。
“嘰嘰嘰,乘車真開心!”
“嘎嘎嘎,乘車真舒服!”
“吭吭吭,乘車真快樂!”
唱啊唱,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勁。它們的歌聲被一只狐貍聽見了。狐貍爬上土坡一看,咦?馬路上有輛滾著的汽車,再仔細一瞧,“嘿,汽車里裝著那么多好吃的,嘻,嘻!”它饞得口水滴答滴答地淌了下來。狐貍急忙跳下了土坡,迎著大木桶把手一攔,又抱住肚子直嚷嚷:“哎喲。哎喲!疼死我啦!”
“你怎么啦?”大木桶停下來問。“我肚子疼啊!”狐貍裝著很痛苦的樣子,大木桶很同情地說,“請上車吧!”
狐貍眨眨小眼睛,一下子爬進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滾啊滾,滾啊滾。越滾越快……“醫院到了。肚子疼的朋友快下車吧!”大木桶停下來喊。
狐貍抱著圓鼓鼓的大肚子。慢吞吞地爬出了大木桶。擠擠小眼睛對大木桶說:“嘿嘿!你這個大傻瓜!誰要采醫院呀?”
“咦?”大木桶生氣地問,“你剛才不是說肚子疼嗎?”
“哈哈!”狐貍指指圓鼓鼓的肚子說,“剛才我肚子餓呀。這會兒,我的肚子可飽吶!已經裝著一只雞、一只鴨,還有一只肥小鵝!”說完,它大搖大擺地往前走了。
“啊!你……”大木桶氣得說不出話來,“把小雞、小鴨和小鵝給吃了?!哼!”它用力一滾,壓住了狐貍的尾巴。狐貍痛得哇哇叫,張開了大嘴巴。“噗!”跳出了小雞,“唰!”蹦出了小鴨。跟著伸出了小鵝的長脖子。
小雞和小鴨一齊抓住了小鵝的長脖子,“嘿喲,嘿喲”,拉呀拉,小鵝也被拉出來了。大木桶又用力一滾,把狐貍壓扁了!
小雞、小鴨和小鵝又鉆進了大禾桶的肚皮里。咕嚕嚕。大木桶又飛快地滾起來,從里面又傳出了快樂的歌聲。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提高幼兒對語言美的感受力。
2、指導幼兒了解詩中"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涼爽"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鼓勵幼兒大膽自信地講述,激發幼兒想像的豐富性,思維的發散性和獨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建立積極向上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教具一套,字卡若干,樹、花、草頭飾若干。小風車及能產生風的工具如小扇、紙、手電筒、電風扇、小氣筒等。
2.知識準備:幼兒已知道什么是空氣;已做過空氣能流通、空氣有重量、空氣有壓力等實驗。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風從哪里來?
1.請幼兒用紙(或扇)在臉旁扇動,從而產生風,知道空氣流動能產生風。
2.讓幼兒玩小風車轉動游戲,了解風的大小與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怎樣才能產生風?"鼓勵幼兒盡量用不同的方法讓身邊的空氣流動起來,產生風。
活動二:詩歌欣賞--風在哪里
1.請幼兒觀賞多媒體教具,引出主題。
2.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具配以音樂,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
3.用討論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語言。
(1)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
(2)風在樹上,它的枝葉是怎樣的?(讓幼兒說出"翩翩起舞""搖來搖去"……)
(3)風吹過花朵,花會怎樣?(頻頻點頭)
(4)風吹過小草,小草又會怎么樣?(晃動、點頭、彎腰、鞠躬……)
(5)風來了,它給春夏秋冬帶來了什么?
4.請幼兒討論:風還會和誰做朋友?(帆船、風箏、風車、花裙、云……)
5.請幼兒操作圖片,朗誦詩歌。教師指導幼兒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高水平:在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創編詩歌。
中水平:幼兒能自己翻閱小圖書,學習朗誦詩歌。
低水平:翻閱、操作圖片,說出散文詩中的幾個主要詞語。
活動三:詩歌表演
1、指導:請老師做"風",幼兒帶樹、花、草的頭飾進行表演,配以輕音樂朗誦詩歌中的優美語句。.
2、兒歌仿編。帶幼兒外出觀察風來時天空、陸地上各種物體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聯想這些變化的形態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用詩歌的語言表達。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教幼兒學習舞蹈"風車轉轉",幫助幼兒用身體語言來感
受空氣的流動;想像畫"風吹來的時候"。
科學:做有關空氣流動的小實驗。
五、生活中滲透
多帶幼兒外出觀察吹風時我們周圍事物的變化。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風吹動物體有所變化的對比圖片。
七、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引導幼兒觀察有風時,家里事物所發生的變化,并和父母一起做"風"流動的實驗。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豐富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搖晃。
活動準備:
1.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
2.幼兒用書
3.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的存在,觀察風起時花草樹木的樣子,并用攝像機拍攝下來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2.活動難點:理解風與四季的關系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圖片、影像資料,引導幼兒觀察、體驗、運用生活經驗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興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見它的影子。
小時搖動樹枝,大時推到房子
2.觀察討論,理解詩句。
(1)播放花草樹木被風吹動的錄像。提問:
你看見風嗎?風在哪里?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觀察樹、花、草的動態風吹過時,樹兒,花兒,草兒像在做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教師小結:風在哪里?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花兒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風在那里?草兒說:當我的身體在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理解詞匯: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2)結合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講述,理解詩歌的最后四段。提問:
春天的風是怎樣的風?給大地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
夏天是炎熱的季節,風會給人們送來什么?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它會收獲什么呢?當風吹過的時候,空氣中會飄來什么香味?冬季的風是怎樣的風?他給大地帶來了什么?
(幼兒每觀察討論完一幅圖片,教師就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概括小結。)
(3)請幼兒完整地欣賞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3.學習朗誦散文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幼兒欣賞。請幼兒注意觀察和聆聽教師朗誦時的表情和聲音
(2)教師和幼兒共同朗誦詩歌,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聲音、表情、動作表現詩歌的美。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結合幼兒用書,自主朗讀。
4.討論:風在哪里、風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評價要素:
是否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到詩歌優美的意境。
活動建議:
可嘗試在延伸活動中創編并表演詩歌。風在哪里
風在哪里?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花兒說:當我的花兒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風在我們身邊
春天,他吹綠了大地;
夏天,他送來了涼爽;
秋天,他飄來了果香;
冬天,他帶來了銀裝。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11-09
中班語言幼兒園故事教案02-24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06-12
幼兒園中班語言比尾巴教案02-10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精選)07-05
幼兒園中班的語言教案03-01
幼兒園中班語言《紙》教案02-19
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教案01-25
幼兒園中班語言水果教案02-02
幼兒園中班語言《家》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