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文錦集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1、 學習朗誦兒歌,能較好地表現詩句的重音與停頓。
2、 知道對人謙讓是很好的。
活動準備:
木偶哥哥和弟弟。準備一個大梨一個小梨。
活動與指導:
1、 出示木偶哥哥、弟弟、出示大梨和小梨。
讓幼兒進行設想:這是哥哥這是弟弟,一天媽媽買回兩個梨,一個大一個小,哥哥和弟弟會怎么分這兩個梨呢?讓幼兒進行設想,表現各自的態度。
2、 引起學兒歌的`興趣:哥哥弟弟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聽聽兒歌“兩個梨”。
教師操縱木偶朗誦兒歌,教師大聲朗誦幼兒小聲跟著,反復學習。
3、 幼兒可以自由結合,你朗誦給我聽我朗誦給你聽。
附兒歌:
兩個梨
媽媽下班來,
帶回兩個梨,
大的給哥哥,
小的給弟弟,
哥哥說:
“弟弟比我小,
大梨給弟弟。”
弟弟說:
“我是小弟弟,
應該吃小梨。”
媽媽點點頭,
臉上笑瞇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一、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
二、愿意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三、認識“頂、蘑菇、傘、芭蕉、荷葉、折、手帕”等字詞。
活動準備
1、故事相關的圖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圖書一本,小圖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放錄音)“聽,是什么聲音?”(打雷、下雨) “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沒有雨傘,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二、激發說話欲望,潛意識感知目的字
1.“放學啦,小白兔、小黃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們沒有傘,怎么辦呢?”(出示字卡“傘”)
2.出示圖片一:“兔媽媽來了,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 (出示字卡“頂”、“蘑菇”)
3. 出示圖片二:“小黃狗頂著什么傘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 出示圖片三:“青蛙媽媽帶來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覺得怎么樣?”(出示字卡“荷葉”)
5. 出示圖片四:“娃娃的媽媽沒有來,怎么辦呢?請小朋友幫她想想辦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講述,進一步感知目的字
1. 教師啟發:“小動物們回到了家會怎么樣?我們看著圖來編一個故事,把小動物們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樣都編進去,好嗎?”
2. 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3. 幼兒講述故事時,教師適當指點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戲“買雨傘”,鞏固目的字 提供音樂、背景,創設下雨天的情景。 “我們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買什么傘?快去挑選吧!”(雨傘后面有字)
五、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教師啟發:“剛才小朋友自己編了一個故事,現在,老師來講一個故事,聽一聽,我是根據什么講的?”(教師邊看文字邊講故事)幼兒嘗試閱讀大圖書。
六、延伸活動 幼兒邊閱讀小圖書,邊用顏色筆將認識的.字圈出來。
活動效果 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并結合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輕松識字,活動構思巧妙,達到了“識字、講述、閱讀”的和諧統一
設計說明 夏天經常會突然下雨,幼兒對雨天回家也有過擔心焦慮,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兒的心態,文章意境優美,想象豐富,非常適合中班幼兒閱讀。在活動中,我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興趣,把識字和閱讀結合起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作品內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節,并明白: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2、根據已有的相關經驗,創造性地續編故事。
3、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地講述。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小朋友你們想不想飛?"(幼:想)"我們來看看,看見小鳥在飛,還有誰也想飛。"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1、打開多媒體大屏幕,出現第一幅畫面:許多動物在看小鳥飛。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不逐頁出示圖片)。
3、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還有誰也想飛?
(3)它們想出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4、教師再次講述故事(根據故事的展開逐頁出示圖片)。
5、教師講述故事后,逐頁圖片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大家都很羨慕,烏鴉奶奶怎么說?
(2)小螞蟻它怎么說?然后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3)小螞蟻飛起來了嗎?為什么會飛起來?
(6)小豬想了個什么辦法?
(7)大家都飛起來了,還有誰沒飛起來?
三、引發幼兒想象,大膽續編故事
1、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小兔和大河馬想個辦法飛上天。
2、幼兒集體討論:用什么辦法讓小兔和河馬也飛起來。
3、請個別幼兒講講,并討論這個辦法好不好。
4、請全體幼兒從多種辦法中挑出二個最好的辦法。
四、根據幼兒的想象,連貫講述故事一邊
1、教師用語言啟發調動
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也講述故事。
2、教師提問:烏鴉奶奶最后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聽了這句話心里有什么想法?
3、點明故事內涵: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五、活動延伸教師
我們也要想個辦法讓自己飛起來,走,我們去把好方法畫下來。
附:童話故事《我也能飛》
我也能飛
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大家都很羨慕。
烏鴉奶奶說:"你們沒有翅膀,永遠也飛不起來!""我偏要飛!"
小螞蟻說著,摘了一朵蒲公英當小傘。
"我能飛起來嘍!"小螞蟻高興得叫起來。
"我也試試看!"。"噢,這是什么?"烏鴉奶奶戴上老花鏡。
胖小豬說:"這是我制造的飛機。""我也能飛起來嘍!"
胖小豬開著飛機上了天。
烏鴉奶奶想了想說:"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誰都能飛起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在看看、聽聽、想想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從故事中知道遇事要勇敢。
教學準備: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短短的尾巴像小雪球,圓圓的眼睛亮晶晶,長長的耳朵真靈活,走起路來蹦蹦跳跳",是誰啊?(請出小兔)
教師:這只兔子長得怎樣?它是森林里最可愛、最聰明的小兔,可奇怪的是它卻沒有朋友,所有的小動物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還給它起了個古怪的名字,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故事欣賞
1、教師講故事【小兔怕怕】至"流著眼淚跑回家去了",幼兒欣賞
2、教師:為什么大家都叫小兔怕怕?小兔怕怕遇到了什么事情?
三、繼續欣賞故事《小兔怕怕》
1、教師講【小兔怕怕】至結尾。
2、教師:小兔回到家,媽媽是怎么說的? (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3、教師:從那以后,森林里再也沒有誰叫它小兔怕怕了,猜猜小動物們會給它重新取個什么名字?(幼兒交流)
四、聯系自己
1、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沒有害怕的時候呢?什么時候你會害怕?
2、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勇敢?"
小結:當你害怕的時候,你可以給自己加油鼓勁,告訴自己我要勇敢;還可尋求身邊的大人、朋友來趕走害怕,做個勇敢的寶貝。
教學目標:
1、欣賞并理解故事,知道遇事要勇敢。
2、在想想、看看、聽聽中嘗試根據故事情節進行猜測,并大膽表達。
教學重點:
欣賞并理解故事,知道遇事要勇敢。
教學難點:
在想想、看看、聽聽中嘗試根據故事情節進行猜測,并大膽表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若干、記錄紙等。
教育理論依據:
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我們的身體"背景下的一次語言活動。利用課件演示與教師的語言、動作等渲染,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故事更加生動活潑。在孩子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運用語言表現故事的內容和生活經驗。
根據中班孩子語言發展特點及培養目標,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認真傾聽,欣賞并理解故事。難點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想想、看看、聽聽中嘗試根據故事情節進行猜測,并大膽表達,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背景分析:
《小兔怕怕》這一活動是主題《我們的身體》立體式課程中的一次語言活動。通過前期的系列活動,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的好方法。《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這一活動運用了孩子喜愛的動物形象,以生動有趣蘊含道理的故事,不僅能進一步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而且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根據故事情節進行猜測,并大膽表達,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價值分析:
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以及幼兒大膽猜測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活動設計緊緊圍繞中班孩子語言發展特點與培養目標。根據中班孩子語言發展的特點及培養目標,鼓勵幼兒在認真傾聽中理解故事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嘗試大膽猜測,并能在集體目前大膽地表達,這對中班上學期孩子語言發展中也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認真傾聽、大膽表達。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后,請小朋友說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會害怕,引發孩子說說使自己變為勇敢的好方法中,激發了孩子從小不害怕,爭做勇敢的好孩子,并通過延伸活動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長長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跳,是誰啊?(請出小兔)師:小兔的名字叫怕怕,這個怕是害怕的怕,你們知道為什么叫它怕怕呢?請你來猜一猜。
幼兒猜師:讓我們來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二、故事欣賞播放課件(第一段)小結猜測:怕怕到底遇到什么事情會覺得害怕呀?請你來猜一猜。(幼兒猜)
小結:是呀,你們說了這么多害怕的事情,怕怕遇到這些事情,也許真的會害怕呢!那么,在故事中怕怕到底遇到了什么害怕的事情呢?讓我們來聽聽吧!
播放課件第二段提問:這會兒小兔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
提問:怕怕剛站到秋千上以后它是怎么的?(是很害怕的)你怎么知道它感到很害怕呢?
小結:原來,秋千輕輕一晃,怕怕就嚇得腿都發抖了,還哇的哭了起來,急著要下來。
提問:其他小伙伴看到怕怕這個樣子,它們是怎么說的呢?
小結:看來啊,小伙伴們不能和怕怕一起玩蕩秋千了。
導入:怕怕又傷心又難為情,跑回家找媽媽去了,聽聽媽媽是怎么和它說的?
播放第三段提問:兔媽媽是怎么說的呀?你們同意兔媽媽的說法嗎?
小結:是呀,只要怕怕變得勇敢一些,大家就不會再叫它怕怕了。
猜測:聽了兔媽媽的話,你們猜猜怕怕會怎么做呢?
播放第四段故事里面誰變得勇敢了?(小兔怕怕)秋千晃了起來,怕怕又害怕了,它想起了誰的話?(幼兒學說媽媽的話)又是怎么做的?
小結:怕怕想起了媽媽的話,真的變得勇敢了,蕩秋千它再也不害怕了,它玩的可開心啦!
師:從那以后,森林里再也沒有誰叫它小兔怕怕了,猜猜小動物們會給它重新取個什么名字?(幼兒交流)三、聯系自己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沒有像小兔怕怕那樣害怕的時候呢?什么時候你會害怕?(出示圖片或當場簡單記錄)分組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勇敢?(每組不同圖片自主討論,并派一名代表上來介紹)小結:當你害怕的時候,你可以給自己加油鼓勁,告訴自己我要勇敢;還可尋求身邊的大人、朋友來趕走害怕,做個勇敢的寶貝。
活動延伸:
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害怕的時候,還有哪些好辦法能讓自己不再害怕,變得勇敢。
教學評析:
從價值點體現來看:本次活動主要挖掘了兩點,一是語言活動中理解故事,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猜測的`點,另一點是關注幼兒克服困難的心理關注。從價值點的體現上從活動方案中能夠清晰地體現出來。在活動中第一點的把握上顯得比較清晰。如兩個猜測的提問,幼兒根據想象和故事進行了猜測,第二點的體現上也看出了重點。
活動設計提問能突出重點,圍繞目標,教師小結提升恰當。環節設計層層遞進,給了孩子充分想想表達的自主機會。講述故事形式的調整,教師自述故事,并根據環節,微格提問,使環節、提問更清晰。幼兒表現突出,在整個活動中緊緊跟隨教師的思路,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測,并能大膽表述,體現目標的達成。
教學亮點:
在第三環節幼兒討論害怕的時候,用準備好的圖片及簡單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既做到了時間上的緊湊,又通過教師當場的簡單記錄,為中班孩子的記錄意識與能力作了一定的鋪墊。
另外,在孩子討論克服害怕的好方法時,采用分組討論請代表上來介紹的方式,對中班上學期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本次活動中,孩子對這一形式非常投入,孩子在討論中非常專注踴躍,因為討論的話題都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對孩子來說具生活經驗的,所以在交流中也是氣氛活躍,產生了很好的互動性。教師也根據孩子的討論,將克服害怕,變勇敢的方法進行梳理小結,對孩子來說,在經驗互動分享中進一步了解了遇事要勇敢的好辦法,是對孩子已有經驗的總結提升,實現了目標的達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名稱:帽子床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感受故事的有趣情節,樂意想象講述。
2、體驗爸爸、媽媽愛寶寶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ppt、音樂、帽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圖片首頁)
T:今天,鄭老師請來了老鼠的一家,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T:(小結)對了,它們是鼠爸爸、鼠媽媽、鼠哥哥和鼠妹妹,告訴你們,鼠爸爸和鼠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兩個鼠寶寶,一家人相親相愛,生活得很幸福。)
二、分段欣賞,想象討論
1、(講述故事,圖片1—2)
2、(出示圖片3—4)T:咦,鼠爸爸和鼠媽媽發現一樣東西,你認為這是什么呀?(幼兒猜想)到底這是什么呢?讓我們繼續往下聽。(講述故事)
3、(插入式體驗)哦,原來是頂大帽子,我這就有一頂和鼠爸爸、鼠媽媽找到的一樣的大帽子,請你們來摸一摸,摸上去什么感覺?
4、T:看到這頂圓鼓鼓、毛茸茸的大帽子,鼠爸爸、鼠媽媽會怎么想呢?到底鼠爸爸、鼠媽媽想到了什么?讓我們聽下去。(講述故事3—4)
5、(講述故事,圖片5—6)
6、(出示圖片7—8)T:咦,這是什么呀?帽子下面是什么?為什么看不見他們的頭和身體,只看見它們的腳呢?
T:(用圖片9—10小結)它們這樣走路累不累呀?雖然他們走得很累,也走得很慢,但是他們沒有停下來,因為鼠爸爸、鼠媽媽想把大帽子帶回家做什么呀?(帽子床)
7、T:(出示圖片9—10講述故事9—14)鼠哥哥、鼠妹妹睡醒了,它們會怎么樣呢?為什么鼠妹妹會嚇哭呢?鼠哥哥會怎么做呢?(可以請幼兒學做鼠哥哥、姐姐說說對話)
8、T:鼠哥哥、鼠妹妹哭著大叫“怪貓”、“怪貓”,你們覺得是怪貓嗎?
9、T:那么鼠爸爸、鼠媽媽聽到這個哭喊聲它們會怎么做呢?(幼兒猜想,再出示圖片15—16講述故事15—18)
10、T:你猜這時鼠哥哥、鼠妹妹會對鼠爸爸、鼠媽媽說什么呢?(師幼可以角色扮演說對話)
11、(講述故事19—20出示圖片21——22)晚上,鼠寶寶一家要休息了,它們在哪里呀?
你覺得鼠寶寶一家睡得舒服嗎?你們看這是張怎樣的帽子床,讓鼠寶寶一家睡得這么舒服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講講中了解老鼠一家搬帽子床的有趣故事內容,感受家的溫暖。
2、樂意用語言表達所觀察到的畫面內容。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在聽聽講講中了解老鼠一家搬帽子床的有趣故事內容,樂意用語言表達所觀察到的畫面內容。
難點是感受家的溫暖。
活動準備:課件“帽子床”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感知鼠寶寶需要關心過渡句:天涼了,鼠寶寶睡在透風的竹籃床上越來越冷。鼠爸爸和鼠媽媽非常的擔心鼠寶寶睡覺時會著涼,提問:鼠爸爸和鼠媽媽會怎么做?(孩子可能會說蓋厚厚的被子、蓋毯子、蓋衣服等,老師要及時給與肯定和表揚。)小結:關心寶寶,擔心自己的寶寶會著涼。
過度句:你們想了這么多好辦法,看看鼠爸爸和鼠媽媽的'方法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呢?
二、故事欣賞,感受鼠寶寶家的溫暖。
1、于是,他們趁鼠寶寶睡著時,想出去逛一逛,為寶寶找點保暖的東西。鼠爸爸突然叫起來:“瞧!一頂大皮帽!”鼠媽媽一看也樂了……提問:看看,這是一頂怎么樣的大皮帽?(老師引導幼兒說說鼠媽媽的話:大大的、厚厚的,多柔軟呀,多舒服的帽子床呀!)小結:你們聽得真仔細!他們找到一頂大大的、厚厚的,多柔軟,多舒服的大皮帽呀!
提問:鼠爸爸和鼠媽媽看到這么暖和的大皮帽,想到了寶寶,他們會怎么做呢?(孩子可能會說:搬回家給寶寶蓋,這時,老師及時表揚“你想的和鼠爸爸、鼠媽媽想的一樣。”)小結:看到暖暖的大皮帽,想到了會著涼的鼠寶寶。
2、這時,鼠寶寶醒來,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提問:鼠妹妹怎么了?她為什么會哭呢?(孩子可能會說:鼠妹妹想爸爸媽媽了!老師及時給與表揚“觀察的真仔細”)小結:爸爸媽媽對他們很好,他們才會想爸爸媽媽。
提問:鼠哥哥會怎么做呢?(孩子可能會說:“你不要哭!或者幫她擦眼淚。”)過渡句:鼠妹妹聽了你們安慰已經不哭了。看看鼠哥哥會怎么做?
3、鼠哥哥只好拉著鼠妹妹,跑出家門去尋找鼠爸爸和鼠媽媽……提問:他們心里感覺怎么樣?(幼兒可能會說:"鼠哥哥和鼠弟弟害怕或者他們哭了"。老師及時給與表揚:“觀察的真仔細”。)小結:寶寶遇到危險時很害怕,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護。
爸爸媽媽怎么安慰寶寶呢?(幼兒回答:別怕,是一頂大皮帽。這時,老師及時給予肯定“你聽得真認真!”)小結:鼠寶寶聽到鼠爸爸、鼠媽媽安慰的話,他們不再害怕了。
4、大皮帽扛回家,晚上鼠爸爸摟著一對鼠寶寶,樂呵呵……提問:這天晚上,鼠寶寶一家是怎么睡覺的?(孩子可能會說:抱著寶寶睡覺或摟著寶寶睡覺。這時,老師可以讓幼兒學一學“摟、抱”的動作。)提問:鼠寶寶一家睡在暖暖的大皮帽里,會說些什么呢?
過渡句:這么溫馨的故事,我們再完整地欣賞一篇。
5、完整欣賞故事三、故事遷移,說說自己家的溫暖。
過渡句:鼠寶寶一家互相的關心和愛護,他們的生活過的非常的幸福、快樂。
提問: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和媽媽是怎么關心愛護我們的呢?我們又是如何去關心愛護他們的呢?(幼兒可能會說:和孩子在一起,做飯等單個詞,這時,老師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結:一家人在一起,互相關心愛護,才能生活幸福和快樂!
設計思路:
中班孩子對家人的關心和了解,比小班的孩子更情感化一些。擬人化的故事《帽子床》是主題“我愛我家”的開篇,故事以小老鼠的爸爸、媽媽找到一個帽子為線索,然后把它當床和孩子們一起睡在里面,情節溫馨,畫面生動,能充分讓孩子從故事情景中感受到家人的愛是無比溫暖的。
此外,中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增強,閱讀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經驗積累不多,對事物的理解有限,思維形象具體,但過程常常呈現一種無序化的狀態,表現在還不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形成對故事的理解,語言表達還不連貫;相較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活潑好動,并富有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據前后畫面變化的比較,用想象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因此選擇這樣一個閱讀素材,通過一次集體學習活動進一步引導幼兒對畫面作有序觀察并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理解故事內容,能對圖書畫面中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并了解一些符號對應的關系并愿意大膽地表述閱讀信息并能安靜地傾聽他人講述內容,從而進一步提高傾聽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小老鼠一家與帽子之間有趣的故事情節,感受家的溫暖。
2、大膽想象,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圖書、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故事——發揮想象小老鼠和帽子之間的聯系
1、(出示帽子)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出示小老鼠)那小老鼠可以把帽子當成什么呢?
二、讀故事——觀察畫面并想象,表達對故事的理解,感受家的溫暖
1、小老鼠和帽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我們一起到小圖書里面去看看。看好之后,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是在哪兩頁看到的?
2、幼兒分散自由閱讀小圖書。
3、提問:鼠爸爸和鼠媽媽為什么喜歡帽子?
小老鼠為什么害怕,他們一家怎樣睡在帽子床上?
4、完整欣賞三、講故事——大膽想象,豐富故事內容1、老鼠一家找到了一張又大又舒服的帽子床,森林里的小動物可羨慕了,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幫忙,也幫他們找找小床。你們愿意嗎?(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實錄反思:
活動一開始,教師通過出示實物皮帽子,并且談談說說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出示了一頂大大的皮帽子,請小朋友們觀察大皮帽,接著請孩子們猜猜:老鼠爸爸老鼠媽媽會用它干什么?實物皮帽子的出示,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二環節故事欣賞。分段閱讀第一段:天氣漸漸冷了,鼠爸爸和鼠媽媽最想為鼠寶寶準備一件怎樣的家具?師:鼠爸爸鼠媽媽見了帽子怎么想?(皮帽子很柔軟,很舒服,可以做小床)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對皮帽子的聯想,甚至有小朋友提出要戴一下帽子。它們想什么辦法把大皮帽搬回家?(鼠爸爸和鼠媽媽整個身子都被帽子蓋住了,只有腳露在帽子下面,路也看不清,半天才走了一小段路)幼兒討論。這個時候我讓他們裝成小老鼠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搬起來,孩子們都很開心。最后通過教師的小結:可是,帽子這么大,鼠爸爸和鼠媽媽把帽子運回去很困難,半天才走了一小段路。又激發了幼兒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怎樣有趣的事情。閱讀第二段:
1)小老鼠醒來發現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他怎么了?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追問,那他們找爸爸媽媽的時候碰到了什么事情呢?)這時候發現王奧開始看向別的地方,教師聯系自己的實際讓孩子回答,效果很好。
2)他們都嚇成了什么樣子?(請小朋友上來表演,可以表情,也可以動作)
3)鼠爸爸和鼠媽媽怎么會連忙從帽子里鉆出來?他們聽見什么聲音?
小結:原來,鼠爸爸和鼠媽媽聽到了自己寶寶的呼叫,急忙從帽子底下鉆出來。
3、閱讀第三段;師:它們一家怎樣睡在帽子床上?(請小朋友們自由描述,及時予以回應)此時稍有小動作的小朋友都很感興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語言的教案11-03
中班幼兒園語言教案04-23
幼兒園中班語言出海教案08-26
幼兒園中班語言《比耳朵》教案08-30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17
幼兒園中班語言方面教案11-02
幼兒園中班語言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中班語言課堂教案11-11
幼兒園語言教案中班03-22
幼兒園中班語言春天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