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了解他們的關系.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著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啟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只小貓學本領.(3)兩只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學習2的形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里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只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只小兔
教師:這一只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伙伴好嗎?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只小兔。
(3)現在你有幾只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復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卜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再請另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
1個蘿卜添上1個蘿卜是幾個蘿卜?1添1是幾?(1添1是2)
()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么?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里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著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說給小伙伴聽,自然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說明:
進入冬天,天氣變冷了,孩子們的穿著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于是我們的主題也 隨之變化為《寒冷的冬天》。在寒冷的冬天中,有三個很令人關注的節日:圣誕節、元旦、春節,這三個節日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新年”。“新年”是一個大家都喜歡,也很盼望的`節日,連我們小班這些只有3、4歲的孩子也一直嚷嚷這要過新年,并從孩子們的言語中我得知,喜歡新年的最大理由是可以得到禮物,可以吃到好東西,可以玩好玩的東西。于是抓住“禮物”這個元素,我準備與孩子進行這樣的一個活動。
在本活動中,我以“新年”為大背景,以“禮物”為引子,請幼兒為小熊一家的春節旅行挑選合適的鞋子。在活動中,我將挖掘各種資源,讓幼兒與動物對話、與同伴對話、與各種資料對話,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挑選鞋子的過程中增加生活常識。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為三只熊選擇合適的鞋子,體驗選購鞋子的快樂。
2、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大、中、小拖鞋三雙;高跟鞋兩雙;大、中、小運動鞋三雙。自制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新年禮物
1、前兩天我們過了個什么節日?
2、我們一起來慶祝新年好
3、你有沒有得到禮物?或者送給別人禮物?
二、小熊買鞋
1、出示flash動畫,這是哪里?這是誰的家?
2、三只小熊真漂亮,他們身上穿戴了什么?(豐富大、中、小)
3、它們會去哪里呢?
4、交流討論:
三只熊來到水果店:
(1)、三只小熊來到了哪里?這里有鞋子嗎?
(2)、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
(3)、 告訴三只熊這里沒有鞋子,這是水果店。
三只熊來到服裝店:
(1) 這里買什么?
(2) 這是什么店?
(3) 告訴三只熊這里沒有鞋子,這是服裝店。
三只熊犯愁了,怎么辦?到底去哪里買鞋子呢?(幼兒交流討論)
三只熊來到了鞋店:
(1) 這里有些什么樣的鞋子?(出示拖鞋、高跟鞋和旅游鞋)
(2)幼兒交流討論:給小熊選怎樣的鞋子比較合適。
(3)小熊一家穿上新鞋子,高高興興地旅游去了。
5、小熊送禮物
謝謝你們幫助我們選到了禮物,我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禮物。(糖果、小零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感受歡快愉悅的情緒。
2.積極參與哼唱,能有節奏的唱出小動物的聲音,并且能用動作表現出來。
3.體驗歌唱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情境圖《王老先生有塊地》四幅
2.小鴨子的錄音
3.動物圖片(鴨、雞、狗)、王老先生圖片
4.4塊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 進入場地
彈奏兒歌伴奏,師、幼隨伴奏樂入場。
師:小朋友有一位王老先生請我們一起到農場去玩一玩吧。(教師唱“咿呀咿呀喲”)
二、欣賞歌曲,分段學唱
1.背景一: 進入“小雞尋食”情境
(1)初次傾聽 嘗試理解
師:農場到了,(出示王老先生圖片)剛剛說是誰請我們來玩的?在他又大又綠的農場里,養了好多好多小動物,仔細聽,有誰啊?(教師清唱)
(2)再次傾聽 動作輔助
師:小雞出來咯,(出現第一只小雞)小雞多不多?只有一只小雞,我們再來唱一唱,其他小雞們就會出來啦。(教師清唱第二遍)
(3)三次聽學 游戲理解
師:小雞們聽到你們的歌聲都出來啦(出示很多小雞),小雞們嘰嘰嘰叫個不停,可能是怎么了?小雞吃蟲的時候剛開始是慢慢吃,后來呀越吃越高興,就越來越快,聽(教師有節奏的唱嘰嘰嘰)
2.背景圖二: 進入“小鴨跳水”情境
(1)聽音識小動物 表現動作
師:王老先生又在田里還養了其他什么小動物,聽!是誰啊?小鴨子是怎么唱歌的?誰來試一試?
(2)營造情境 游戲練唱
小鴨子們跟著鴨媽媽站在河邊,不敢跳下水,我們一起給他們唱歌加油哦。
3.背景圖三:進入“小狗走迷宮”情境
師:王老先生還會在田邊養什么?瞧!(露出小狗的尾巴)(幼兒猜猜,說說)
小狗伸出長長的舌頭可能是(餓了),是啊,他最想吃什么呀?可是,小狗迷路了,誰愿意來幫幫小狗。
謝謝你們幫小狗找到了肉骨頭。
三、完整演唱 整體感知: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邊游戲,邊唱了一首歌,叫(點背景圖一)王老先生有塊地,我們把這首歌連起來唱一唱。
四、創編歌曲 激發想象
王老先生的田地里還養了好多動物呢,會是誰呢?我們一起把XX唱進歌兒里好不好?
那我們一起農場里玩一玩吧(彈奏伴奏樂退場)。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我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并借助給小雞唱歌、給小鴨加油、給小狗指路等游戲情境幫助幼兒反復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這首兒歌細節方面,歌詞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是重復王老先生有塊地,第一二句和第四句的旋律又是相同的,學習時難免有些枯燥了;而第三句是有節奏地模仿小雞的聲音便成了這首歌最有趣的地方,因此這一句,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一邊模仿小動物,一邊做游戲。
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游戲法,創設了給小雞唱歌、給小鴨加油、給小狗指路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熟悉歌曲的內容,學習小動物的聲音,感受叫聲的節奏等,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氛圍是自由的,心情是愉快的,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培養了幼兒的音樂素養。
不足的之處在節奏的表現方面再強化一些,運用的手段、方法再多樣一些。如,用拍手、跺腳、唱歌詞等方式,讓幼兒充分地體驗、感受,多樣化地表達、表現,這樣也許更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熊貓滾球(小班)
活動目標:
學會與同伴兩人一起相互滾接大皮球,鍛煉手臂肌肉力量,發展投擲能力。
活動準備:
一、 活動前幼兒已學會《大皮球》的兒歌。
二、 大皮球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三、 相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四散站在教室周圍,教師交代游戲名稱,并告訴幼兒:“熊貓媽媽為小熊貓們買了新皮球,讓大家和好朋友一起來滾著玩。”
二、 教室和一名幼兒邊示范邊講解滾接球的要領:兩人分開面對面站好,滾球時兩手把球用力向前推出去,再兩手分開接球。
三、 幼兒隨“找朋友”音樂邊唱邊去找一個好朋友。
四、 兩人一起到場地邊拿一個大皮球,找空地方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兒歌為:“大皮球,圓溜溜,推一推,滾一滾。你滾給我,我滾給你,大家玩的`真高興。”教師巡回指導,及時提醒幼兒調整兩人間的距離。
五、 請玩的好的幼兒兩人合作表演。幼兒再次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進餐時正確的方法和錯誤的行為。
2.能對各種進餐過程中的行為做出是否安全的判斷。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支筆。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引發幼兒生活經驗的`興趣,導入活動。
(1)小朋友們,早上在家里吃了些什么啊?
(2)你在吃飯時有沒有發生什么危險的事。
2.引導幼兒閱讀教學圖書第一組圖。
(1)我們來看一看圖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樣吃飯。
(2)引導幼兒閱讀圖畫中的行為。
(3)引導幼兒閱讀圖畫并判斷正確。
3.引導幼兒閱讀教學掛圖第二圖。
4.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橘子、剝橘子,吃橘子,感知橘子的外型特點和口感。
2、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準備:橘子。
過程:
1、談話導入。
秋天到了,許多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你喜歡吃什么水果啊?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水果娃娃,我們來看看它是誰?
橘子長得什么樣子呀?(橘黃色的,圓圓的……)誰愿意和它做好朋友?橘子娃娃說:哪個小朋友會說好聽的話,就和他做好朋友了。哦?想考考王老師啊?那我來說一句好聽的話,“橘子圓圓象皮球”
鼓勵幼兒創編“橘子圓圓像……”的兒歌。
你們的話真好聽,橘子娃娃愿意和你們做好朋友!
2、摘橘子。
我們一起去摘橘子好不好?橘子樹真高啊,夠不著怎么辦啊?我們爬上樹,摘個橘子,小腳并攏輕輕的跳下來。摘了嗎?瞧,我們摘了這么多的'橘子。
3、摸摸、聞聞。
我們和橘子娃娃握握手,摸摸它!(鼓勵幼兒摸橘子)橘子娃娃摸上去怎么樣?(感受滑、涼的手感)總結:橘子的皮滑滑的,涼涼的
聞一聞,橘子娃娃什么氣味?(香香的)你們知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嗎?
4、剝橘子。
怎樣才能吃到呢?教師示范剝橘子的方法,剝下來的皮放在籃子里。剝開后讓幼兒觀察橘子的排列特點(一瓣一瓣的)。
把一瓣橘子舉起來讓幼兒觀察(彎彎的,小小的),并說說好聽的話。
鼓勵幼兒創編 “橘子彎彎像……”的兒歌。并把橘子分給說出好聽話的幼兒。
大家想吃嗎?自己剝橘子,品嘗橘子。
5、活動延伸。
橘子娃娃真可愛,有營養,我們喜歡吃橘子,還可以把你的橘子分點給客人老師,和客人老師一起想一想、說一說橘子彎彎象什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理解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動腦筋摘蘋果的過程,學習詞蹦蹦跳跳、慢慢吞吞。
2、幼兒創造性地續編故事,并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想辦法摘蘋果的簡單過程。
3、懂得遇到問題應與同伴團結合作、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活動準備:
大背景圖、小動物的活動圖片等
三、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提問:圖片上有什么?什么樣的蘋果?你們想吃嗎?
(二)關鍵中斷,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一只小烏龜想吃蘋果,可是樹太高了,夠不著怎么辦?你有辦法嗎?
3、正在小烏龜發愁的時候誰來了?小兔子是怎樣來的'?一起學一學。(學習詞蹦蹦跳跳)
4、烏龜想了個什么辦法摘蘋果?它是怎樣對小兔子說的?它們能摘到蘋果嗎?
5、在他們倆個發愁的時候,汪汪汪,誰來了?小烏龜會對小狗說什么?這次能摘到蘋果嗎?還有誰會來幫忙?
5、它們三個發愁的時候誰來了?小熊慢慢吞吞地走來了,小熊怎樣走路的?小朋友學一學小熊走路的樣子。(學習詞:慢慢吞吞)
6、小烏龜看到小熊來了心情怎樣?小烏龜會對它說什么?這次他們夠到蘋果了嗎?
(三)討論交流,續編故事,體驗創編的樂趣
1、引導幼兒討論摘蘋果的辦法,并能較連貫地講述。
2、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重點續編故事結尾。
(四)游戲結束,引導幼兒感受問題解決后的快樂
小朋友幫小動物想了這么多辦法,小動物們終于摘到了蘋果,他們的心情怎樣?小朋友的心情怎樣?我們一起抬著蘋果出去吧。 本 文來源 資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感知5以內的數量是小班幼兒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創設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包餃子"情境,支持與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出若干開放性的問題,將以"點數"為核心的多種數學內容蘊含其中,形成一個充滿挑戰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積極嘗試,主動獲取數學經驗。
操作卡片設計簡單、巧妙,由于餃子的數量、擺放位置和拍攝角度不斷改變,卡片上呈現了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不但加大了點數難度,而且增加了點數的樂趣。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昕限,整個操作過程需要幼兒克服動作、時間、材料等多種因素的干擾,認真專注地完成操作任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并給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目標:
1.能不受餃子擺放形式(整齊、散亂、遮擋、干擾、環繞等)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2.嘗試不受干擾,準確地完成"按數量包餃子"的任務。
3.喜歡參與活動,體驗數數的樂趣。
準備:
1.幼兒有用彩泥包餃子的經驗。
2.用彩泥包好的餃子1盤。
3.每張桌子上放3個自制的娃娃,每個娃娃的身邊分別擺放著3、4、5的點卡。
4.實物投影儀,電視機。
5.操作材料:不同擺放形式的餃子實物圖片(如圖)每人4張,小盤和彩泥球各若干(數量要充足,夠每人包4盤餃子)。
過程:
一、進入游戲情境,回憶前期經驗
1.引發幼兒興趣。
師:娃娃家的娃娃們想吃餃子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娃娃包餃子。
師(出示一盤"餃子"):瞧!這是什么?你會包餃子嗎?
2.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包餃子"(附后)。
二、排除餃子擺放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餃子數量
1.幫助幼兒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師:這里都有什么?(卡片、盤子和彩泥。)要讓我們做什么?(包餃子。)包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對,這些材料是包餃子用的,卡片上有幾個餃子,我們就要包幾個餃子。
2.引導幼兒觀察卡片上餃子的擺放形式,學習正確點數5以內的餃子數量。
師:桌子上有一些卡片,每一張卡片上的餃子都不一樣,快去數一數。
(幼兒練習點數,教師觀察指導,針對幼兒的點數情況,選取"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的餃子卡片各一張。)
3.引導幼兒對"遮擋"和"干擾"擺放形式卡片上的餃子進行點數。
師(出示"干擾"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還有什么?它是餃子嗎?能不能數?
師(出示"遮擋"卡片):這張卡片上有幾個餃子?這個餃子只露出了半個要算進去嗎?我們在數餃子的時候可不能把它漏掉了。
三、學習按照數量要求包餃子,并按數量分類擺放
1.引導幼兒觀察娃娃身邊的點卡,了解每個娃娃要吃幾個餃子。
師:娃娃們都餓了,看看他們都要吃幾個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講解包餃子的操作要求。
(1)教師示范包4個餃子:先點數卡片上的餃子,將卡片插在盤沿上,再包出相應數量的餃子放在盤中,最后進行點數檢查。
(2)師:我的餃子包好了,應該送給哪個娃娃吃?送餃子的時候要大聲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誰來幫我送?
(3)請一名幼兒送餃子,鼓勵全體幼兒學說:"娃娃,請你吃4個餃子。"
3.幼兒操作活動:給娃娃包餃子并按數量分類擺放餃子。
教師觀察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卡片上有×個餃子,我包了×個餃子,盤子里的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一樣多。"同時,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根據卡片上餃子的數量包"餃子",提醒幼兒包完一盤"餃子"后再次選擇卡片進行操作。
4.展示分享。
(1)師幼共同做手指放松游戲,吸引幼兒圍坐在教師跟前。
(2)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提前選取兩、三盤餃子引導幼兒進行展示分享,對正確的操作給予肯定,對錯誤的操作進行糾正。
師:你們真能干,給娃娃包了這么多餃子。這一盤有幾個餃子?為什么要包×個餃子?
師:這一盤"餃子"和卡片上的餃子不一樣,怎么辦?
四、結束活動
鼓勵還想操作的幼兒繼續操作,提醒不想繼續操作的幼兒將餃子卡片按照數量放到相應的點卡盒里,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將材料投放到娃娃家或娃娃餐廳供幼兒繼續游戲,可根據幼兒的能力適當增加卡片上餃子的數量。
附手指游戲:包餃子
"咕嚕""咕嚕"搟搟皮兒,(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在左手手心上做搟面杖滾動的動作)
"嘩嘩""嘩嘩"和和餡兒,(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做攪拌狀)
"嘿喲""嘿喲"捏捏邊兒,(左手五指聚攏,右手在左手手指上做捏餃子動作,最后捂住左手手指停住)
咝--(做聞餃子動作)
咂一咂一咂一咂一(做流口水動作)
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教師大聲問)給我吃!(幼兒大聲回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
2、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講述故事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難點:通過觀察畫面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大象的明顯特征。如:有四條粗粗的像柱子一樣的腿,有兩個大大的像扇子一樣的耳朵,一條長長的大鼻子,還有胖胖的身體。
(二)欣賞故事
1、觀看課件1師: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樣的?它在想些什么?
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鱷魚吃的是什么"
2、觀看課件2(鱷魚)師:小象來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頭"是誰?
3、觀看課件3師:看看發生了生么事?(引導幼兒看圖并說出鱷魚正在咬住岸上邊小象的鼻子,讓幼兒觀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長長的)
4、觀看課件4師:小象使勁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長起來了,鱷魚放開了小象的鼻子。
5、觀看課件5師:小象的鼻子變長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導幼兒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
6、觀看課件6師:原來小象的鼻子變長了有這么多好處啊!讓我們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師生共同復述故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看課件復述故事的內容,幫助幼兒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把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同時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了解鱷魚的特性。
附故事:好奇的小象從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鱷魚拿什么當飯吃呢?
"請問,"小象對著河里一根木頭似的東西有禮貌地問,"您知道鱷魚拿什么當飯吃嗎?""到這兒來,小家伙,我小聲告訴你。"于是,小象把頭伸過去,"木頭"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我就是鱷魚,我今天午飯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開我!"小象哼哼著說。他使勁拉呀,拉呀,鼻子都拉長了……鱷魚終于"噗"的一聲放開了他。
鼻子真痛啊!
忽然,有只蒼蠅飛來,長鼻子"啪"地一下就打死了蒼蠅。肚子餓了,長鼻子一下就卷起一把草,送進嘴里去了。
長鼻子真有用!小象的兄弟姐妹們都跑來找他拉鼻子。
從那以后呀,所有的小象就都長著長鼻子。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一. 活動目標:
1. 喜歡聽有趣的故事,能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發黃生興趣.
2. 嘗試用“我用…..畫一個小小的月亮 ,“我 用….畫一個大的 月亮的句式來表達,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 故事中出現的硬幣.茶杯.碗 盆子.等實物 黑板 輕音樂
2. 《大家來畫月亮》教學掛圖
三. 活動建議:
1. 猜謎語,引出故事
⑴猜謎語(打一天體)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吧鐮刀。請小朋友來猜(月亮)月亮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15的月亮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引出十五的月亮是圓圓的 ,小朋友你們會畫月亮嗎?今天有許多小動物也要爭著搶著來畫圓圓的月亮
2. 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參與發言
⑴教師講述故事引出小貓小狗分別用一角錢和一元錢畫了一個小小的月亮和一個大的月亮,(教師在黑板分別演示畫圖)請小朋友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畫出更大的月亮..引導幼兒在教師里 找一找 回想一下家里有什么東西可以畫更大的月亮嘗試用“我用…..畫一個小小的 月亮 ,“我 用….畫一個大的 月亮的句式來表達 教師依次畫在黑板上
②最后讓小朋友分成兩組站在前邊 ,播放輕音樂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轉起來 小朋友會發現這個月亮更大 全世界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圓圈會更大
3. 欣賞故事
⑴小朋友玩完回到座位繼續看掛圖欣賞故事 教師依次在黑板上模仿小動物畫月亮 看看小動物們分別用什么畫的月亮?
⑵讓幼兒分別對比圓圈的大小 ,找找那個是最大的那個是最小的
4.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經典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經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