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4-22 16:30:5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嘗試進行分類。

  2、樂意向同伴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了解、認識常見的蔬菜;蔬菜實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說菜——交流分享

  1、導入:每天無論是家里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

  2、說說我喜歡的蔬菜

  3、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蔬菜嗎?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幼兒個別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吃蔬菜,喜歡它里面的營養。蔬菜的營養很豐富,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愛吃。

  二、選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師:老師這里有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認識的蔬菜多,誰的本領大?

  2、剛才我們介紹了各種蔬菜,那你們知道我們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嗎?(請2—3個幼兒介紹)

  有只小熊也愛吃蔬菜,我們一起看看它吃對了嗎?聽故事《熊媽媽收菜》。

  重點提問:小熊跟著媽媽去菜園收蔬菜,它們收了哪些蔬菜?(蘿卜、白菜、西紅柿)。你聽了故事知道蘿卜、白菜、西紅柿應該吃什么部位呢?(蘿卜吃根莖、白菜吃葉莖、西紅柿吃果實)

  小結:原來,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莖,有的吃它的`葉莖,還有的吃果實。

  3、嘗試分類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4個盆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依次介紹根莖、葉莖、花、果實4個盆子)你們動動腦筋,看清你們的盆子上的字,想想應該挑選什么蔬菜。

  4、交流統計

  三、吃菜——加深對蔬菜的印象

  1、重點提問:你們吃過這些蔬菜嗎?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湯、做蔬菜色拉)

  小結:蔬菜的營養真好,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個人可以長期不吃葷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準備的蔬菜吃光光,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調配顏色。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每組三杯為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個,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兒)。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認識三原色,學習用吸管取色師:這里是森林大染坊,歡迎小朋友到這里來學習染布的本領。

  (一)教師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

  2、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么顏色?

  3、教師正確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

  (二)請幼兒嘗試學習染一塊藍布。

  1、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么染料?

  2、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

  3、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么布?(出示黃布)

  (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過探索活動,學習桔黃的調配過程,并學習做記錄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里有嗎?

  2、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

  3、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

  4、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

  5、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范如何做記錄。12?紅黃桔黃

  三、幼兒獨立進行探索活動,并能記錄結果。

  1、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

  2、提問: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綠色的布?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紫色的布?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四、延伸活動:

  我的染坊里還有其他的染料,你們去試試還可變出什么顏色,并把結果記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觀察,發現身邊常見樹木在夏季和冬季里的不同變化。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3、關注自然界中樹木的落葉與不落葉(常綠)的現象,并產生好奇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夏秋季節里經常帶領幼兒觀察身邊常見樹木的生長情況,并留有照片或錄像資料。

  2、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利用錄像或圖片幫助幼兒回憶身邊常見的樹木在四季中的生長情況。

  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師: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看看是什么時候拍的?這里面有誰呢?他們在哪里?又在干什么?

  引導幼兒邊看邊說說錄像中的內容。

  師:你們都認識這里面的樹嗎?這些樹上的葉子時候什么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詞來描述這么多的樹葉?

  二、引發幼兒再次尋找、觀察樹葉的興趣。

  師:猜猜看在冬天里我們身邊的`樹木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樹上的葉子還像我們夏天看見的那么多嗎?你還能看見哪些樹的葉子?讓我們再去仔細找找、看看。

  三、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各種樹木在冬天里的變化。

  師:好朋友一起去院子里找一找,冬天里,你看到的樹木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尋找并觀察樹木的變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們發現什么了?樹上還有葉子嗎?你能看見哪些樹上還有樹葉,葉子是什么樣的?哪些樹上已經沒有葉子了,變得怎樣?

  四、帶領幼兒返園,借助錄像進行集體交流。

  師:剛才我們出去做什么了?你和朋友發現了什么?

  幫助幼兒回憶與討論。

  五、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活動中的發現。

  師:夏天,許多樹的葉子都長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樹木的生長發生變化了,有的樹葉落光了,變得光禿禿的;有的樹上還有許多樹葉,這些樹木可真有趣。

  師:各種樹木的葉子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進一步感受樹葉的種類和變化。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于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于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于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絲綢和玻璃摩擦之后,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引導幼兒遷移運用所獲得的感性經驗,自制小玩具,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玻璃板、薄紙、大頭針、絲綢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氣進行活動,因為干燥的天氣容易產生靜電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小指人”,激發探索的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一張薄紙)

  師:“現在老師用剪刀剪一下,變成了什么?”(老師剪成幾個1.5——2厘米高的小紙人,要使小紙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紙人中間插上一根大頭針)

  2、師:“可愛的'小紙人,請你們給小朋友跳個舞吧!”幼兒發現“小紙人”沒有跳舞。師問:“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跳起舞呢?”

  3、請幼兒用各種辦法讓“小紙人”跳動,誰想出來的辦法好。

  二、引導幼兒探索并進行交流

  1、幼兒第一次動手操作與觀察,探索如何使“小紙人”跳舞。(幼兒可用輔助材料或不用輔助材料)

  2、幼兒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發現,并提出道理師:“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呢?”幼兒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搖。

  最后教師幫助幼兒小結:由于力的作用,小紙人會跳動。

  3、師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這些,還有方法使小紙人跳舞嗎?)

  師把小紙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離小紙人上面1厘米處擱上一塊玻璃班,師用絲綢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紙人就開始翩翩起舞(附圖)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進行嘗試,尋找答案,幼兒每人操作實驗

  5、幼兒集中

  師問:“你是怎么使小紙人跳舞的?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能使小紙人跳舞呢?”

  幼兒充分回答后,鼓勵幼兒長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啟發自制玩具

  1、教師出示自制玩具:用輕薄材料制成的小動物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制各種玩具。

  2、幼兒動手自制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3、請做好玩具的幼兒用絲綢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們跳舞,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指紋的過程中萌發對周圍現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善于觀察,發現指紋的秘密,并大膽表達和概括自己的觀察結果。

  3、積極思考,能夠根據日常經驗,對指紋的作用大膽發表建議。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指紋的不同,以及指紋于每個人的意義。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善于觀察,樂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指紋是什么。

  材料準備:指紋畫若干、放大鏡、印泥、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指紋畫,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看幾幅畫好嗎?"(好)

  2、幼兒觀看指紋畫,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和我們平時畫得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外部特征。

  1、教師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里?"(指紋在手指肚上)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

  (1)"你的指紋是什么樣的?"(長長的、圓圓的)

  (2)"你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一樣、不一樣)"

  (3)"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形狀

  1、讓幼兒用印泥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并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一下。(教師巡場指導幼兒觀察發現指紋的形狀、數量不同)

  2、讓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形狀。

  3、教師總結:我們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紋的就是我們的指紋,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紋也各不一樣。它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

  四、了解和想象指紋的用途。

  1、"指紋有什么用呢?請小朋友們積極思考,想一想指紋有什么作用。"(可以用來關門,抓壞人…)

  2、教師小結:指紋能夠幫助開門或者幫助警察破案,是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所以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要多觀察我們的指紋還有哪些用途呢?

  【延伸活動】

  制作幼兒指紋身份證

  1、"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來制作一個指紋身份證,好嗎?(好)

  2、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教師巡場指導。 身份證上有:幼兒姓名、性別、班級名稱及幼兒指紋。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我們的鼻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環保科學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夏天玩水_中班科學教案07-19

幼兒園中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8-2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08-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推薦】08-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門】08-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08-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对白国产 | 性感少妇综合网 |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