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4-22 16:24:10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匯編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兒大膽探索、嘗試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長變化,發(fā)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幼兒感知椰肉的生長變化過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經過前面的探索幼兒已有對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生長變化的認識,懂得如何從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準備:不銹鋼湯匙若干、椰果刨絲刀若干、尺子若干、剛結一層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個、老椰子若干個都剖開;

  3、記錄表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fā)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前面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認識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的生長變化過程,現在我們要一起來看看椰子肉會不會像果皮那樣發(fā)生神奇的變化呢?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顏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顏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從內果皮中取出。

  (二)幼兒帶著目的驗證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操作過程要交換)

  2.師幼交流填表。

  幼兒嘗試總結: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湯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難取出要用特別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難嚼很甜有奶味……

  (三)討論椰肉的用途

  教師在幼兒總結的基礎上小結椰肉生長變化的過程后,問幼兒“椰肉這么神奇又好吃,你們知道它還能做什么嗎?”拋出問題后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做糖果、糕點可以煮飯、煮粥、煮湯等等,教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妝品等等讓幼兒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結束活動

  這么有價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讓更多的人來分享呀?現在我們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給別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2.樂于用語言和符號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

  3.通過實驗活動,初步發(fā)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紙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常見紙制品的特征,感受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難點:

  讓幼兒發(fā)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并問孩子:"這是什么紙(了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們有什么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fā)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操作實驗

  (1) 教師介紹紙寶寶開花的實驗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項。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相互交流并記錄。

  提問:"你們看到這3種花寶寶哪種花寶寶開得最快,為什么?

  小結:

  皺紋紙的花寶寶開得最快,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

  "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的'花寶寶,然后比較哪朵花寶寶開得快。請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種不同的紙疊成花寶寶,放在水里會怎樣?"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用處,我們生活學習工作離不開紙,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上面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遷移已有經驗,借助范畫擴展想象,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事物。

  2、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由圓變成的物體范例。

  3、一位大班幼兒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小客人,(請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問好)元元特別喜歡圓的東西,請他來說說他喜歡什么圓圓的東西?(大班幼兒說: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干,還會變圓的魔術!)

  教師:什么是變圓的魔術呀?你能變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看嗎?

  二、元元表演變圓魔術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紅色的圓變成蘋果的呀?(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么呢?怎么變呢?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變圓魔術學會了。

  教師:元元,你還會變什么?元元: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

  元元表演(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三個圓變成了小花,四個圓變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么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告訴身邊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交代任務:我們今天也來學元元變圓的魔術。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么東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圓,撕去圓后面的雙面膠的外面一層,粘在紙上,再把它添畫好。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了,可以互相參觀,也可以請客人來參觀,告訴客人,你把幾個圓變成什么東西了。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去變圓。

  2、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幼兒把廢紙仍在籮筐里。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四、

  鼓勵幼兒大膽的告訴同伴和客人,你用幾個圓變成了什么東西。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除了認識圓還認識什么形狀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它們也想讓我們小朋友來變魔術,以后我們請它們都來,變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好嗎?

  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玩各種圖形的添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營養(yǎng)。

  2、學習給兩種豆芽進行分類并品嘗豆芽,養(yǎng)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3、通過幼兒自己親自種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種植方法,培養(yǎng)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人一個,人手一把小鏟子,黃豆種,綠豆種若干。

  2、多媒體課件。

  3、燒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演示畫面“豆芽寶寶在跳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請小朋友幫豆芽寶寶洗澡,提醒幼兒一邊洗一邊仔細觀察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

  提問:“你洗的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老師出示電腦畫面,幫助幼兒了解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請幼兒把臉盆里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兩個點心盆里,然后送它們回家,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提問:“你知道豆芽寶寶是怎樣長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 演示電腦畫面,讓幼兒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們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五、出示燒好的豆芽,讓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知道豆芽是有營養(yǎng)的,要多吃豆芽

  六、師幼合作種豆芽

  教師帶領幼兒到自然角種豆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并了解水位高度與水柱噴射距離間的關系。

  2.啟發(fā)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準備:

  1.可樂瓶若干,根據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鉆洞并用膠布封住,然后裝上水。

  2.小紅旗和小黃旗每人各一面,藍、紅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膠布若干。

  4.用來測量水位高度的繩若干。

  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都喜歡玩水。今天我準備了一些瓶子,我們一起來玩噴水的游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經驗

  (一)進行第一個實驗。

  1、你們的桌子上都有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2、我聽到大家都說得很好,現在請你們用膠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色的線上。

  3、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是黃色的水噴得遠,還是藍色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黃旗,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只瓶子中間插上小黃旗。

  4、(都做完了)現在請兩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然后把兩個瓶子放在一起,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后插上小紅旗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5、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噴出的水會一樣遠呢?

  6、師操作,驗證結果。

  7、請幼兒用繩測量噴水的洞口離水面的高度。

  8、發(fā)現了什么?

  9、師再次操作,驗證結果。

  10、出示總表,小結:水位一樣高,洞口一樣高,一樣大,它所受的壓力就一樣,所以,噴出的水就一樣遠。

  (二)(出示有兩個洞的瓶子)進行第二個實驗。

  1、師:看,這個瓶子有兩個洞,如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哪個洞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洞旁邊貼上藍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個洞中間貼上藍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現在請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仔

  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旁貼上紅色的三角形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3、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4、師操作,驗證結果。

  5、為什么下面的洞水噴得遠?

  6、小結:雖然,洞口一樣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壓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會噴得遠。

  (三)觀看錄象,拓展經驗。

  1、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樣的瓶子進行比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樣高,但大小不一樣大的瓶子比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不同,并蓋緊蓋子的兩只瓶子,請幼兒回

  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看哪只瓶子噴得水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激發(fā)幼兒對滾動現象的好奇心。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初步的感知滾動現象。

  課前準備:

  1、塑料球、沖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記錄紙每人一張(上畫有沒輪子的汽車);集體記錄紙兩張。

  2、情景表演的幼兒一名(大班);沒有輪子的汽車一輛。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表演,引出問題C(大班):嗚嗚嗚""""",我的汽車"""T:小朋友,你怎么了?C:(大班)我的汽車的輪子不見了,汽車不能玩了,小朋友,你們幫幫我,什么東西可以象輪子那樣滾動呢?T: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東西可以滾動嗎?C:氣球可以滾動!C:鈴鼓可以滾動,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C:老師,地球也可以滾動的,還有口杯也可以滾動。C:奶瓶也能滾動,還有喇叭…………2、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C(大班):老師老師,你看,我找到了這么多的東西,它們能不能滾動呢?T:這個?我得試試才知道。小朋友,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東西誰誰能滾動C: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滾動的。C:圓形的就可以滾動。T:我們一樣一樣的來想,然后老師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好嗎?如果認為圓形能滾動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師這邊,認為不能滾動就站到馬老師那邊。(幼兒選擇后)咱們來數數曾老師這邊有幾個人?馬老師那邊又有幾個?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選擇同上。

  2、幼兒分組實驗,驗證想法T:每個小朋友說的都不一樣,那咱們試試,看看到底誰能滾動,好嗎?幼兒實驗,操作C:你看,圓形的可以滾動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這個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動著正方形,他就認為這是正方形在滾動)C:老師,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滾動(他用一只手指輕輕壓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來彈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動)

  3、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T:你們剛才都試了,誰能滾動啊?那好,咱們把能滾動的形狀畫到汽車上,給它當輪子,好不好?

  4、交流,討論幼兒交流,再請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述自己的發(fā)現。T: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fā)現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也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愿意來告訴老師?C:我發(fā)現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是這樣的(他用兩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畫圈,象開火車那樣)C:我看到圓形的東西能滾動,能做汽車輪子,讓汽車動起來,爸爸就可以帶我上幼兒園了。

  活動延伸:

  有趣的圓形

  讓幼兒回家去尋找圓形的物體,并試試看,它們能不能滾動呢?課后隨想在這次實驗活動中,孩子的主動性很高,很樂意去探索。語言表達又有了進步。但是,活動結束后,我自己覺得在這次活動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次活動用的是汽車貫穿整個活動,可是,好象對孩子的暗示行比較大,因為在孩子的生活經驗里汽車的輪子就是圓形的;還有就是,可能滾動這個現象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在活動中總是容易把滾動和移動的現象混為一談,可是如果解釋,我也感覺到不知道改怎樣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釋這個問題。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發(fā)現肥皂的變化。

  2、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并樂于和同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活動,產生愉快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小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凈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過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簽。

  C、各種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動物模具。

  E、臉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三、活動過程

  1、討論過程:我們都來說肥皂

  師:小朋友,你有沒有看到過肥皂?你看到過的肥皂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幼兒自由發(fā)言)

  師:呀!你們真棒,知道肥皂這么多顏色和形狀。那你們有沒有用小鼻子聞過肥皂呀?它有什么氣味?(幼兒回答后)

  師:你們說得真好。有的肥皂還有點藥味呢,叫藥皂。

  師(小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有好多氣味。

  2、探索操作活動 肥皂變變變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和肥皂玩玩變變變的游戲,好嗎?

  (1)熟悉材料

  師:看看你們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規(guī)要求

  師:在玩的時候請你們先看看你原來的肥皂是什么樣子的?等你用這些材料玩過之后它變得怎么樣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別是塑料小刀和牙簽,別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時,要當心別弄濕衣服。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講請小朋友講講你剛才是怎么樣玩的?肥皂變得怎樣了?

  教師小結:你們真能干,發(fā)現了肥皂這么多的'變化,有的變小了,有的變滑了,還有的在材料的幫助下變成其他的樣子。

  3、游戲活動:吹泡泡

  師問:那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師:那我就一起來吹泡泡吧。

  A、集體學吹泡泡

  B、幼兒來到操場上吹泡泡、玩泡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我們的鼻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環(huán)保科學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夏天玩水_中班科學教案07-19

《氣球》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落葉》04-05

螃蟹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西瓜》04-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4-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A∨在线观看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