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水果的名稱、顏色特征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大膽的講述水果的外形特征。
3、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喜歡擺弄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1、蘋果、香蕉、西瓜水果圖片人手一套。
2、蘋果、香蕉、西瓜空白的圖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寶寶們,你們都吃過水果嗎?
你吃過什么水果?
2、幼兒講述
二、引導幼兒觀察講述水果的外形特點
1、出示水果的黑白圖片
師:在小朋友的凳子下面有幾樣水果的圖片,請你們拿出來看看是什么水果?
2、根據幼兒回答,幫助幼兒逐一認識水果(蘋果、香蕉、西瓜)
3、展示三種水果的圖片
師:讓我們跟這些水果寶寶打個招呼吧。
三、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標記送水果回家
1、師:水果寶寶說它們有點累了,讓我們送它們回家吧。
2、出示貼有水果的籃子
師:瞧!汽車開來了。數數幾輛車?
哪個是水果寶寶的汽車呢?
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孩子,送水果寶寶還要說一句有禮貌的'話“蘋果寶寶,我送你坐蘋果車!
。夯@子上貼著什么水果的標記就是誰的騎車,我們把水果送到汽車上還要說一句有禮貌的話。
3、幼兒操作
4、檢查操作結果
四、引導幼兒根據水果顏色送水果回家。
1、師:水果寶寶的家到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三個不同顏色的家
師:瞧!這三個家有什么不一樣?
3、師:水果寶寶說,平時我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那個顏色的房子就是我的家。
我們的這些水果寶寶平時喜歡穿什么顏色衣服的?那哪個是它的家?
4、師:不要忘記送水果回家時,還要說禮貌的話。如:蘋果寶寶我送你會紅色的家。
五、結束部分
師:水果寶寶們都回家了,讓我們也回去休息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在《綱要》中也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小班幼兒活潑可愛,他們喜歡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歡在一定的情景游戲中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達到快樂的目的。本次活動創設“小青蛙捉害蟲”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通過學習小青蛙捉害蟲學習點數1到4,以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到4,并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小青蛙圖片,小害蟲圖片。
2。幼兒學習資源5第9頁及操作卡,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2.師與幼兒一起做模仿動作:聽《小蝌蚪找媽媽》音樂,輕聲哼唱。
3.“小蝌蚪要長大啦,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跳一跳,細尾巴沒有了,變成了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青蛙的特征:“頭上一對大眼睛,寬嘴巴,長著四條腿,穿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
2。教師問幼兒:小青蛙不僅會唱、會跳,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呢,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青蛙捉田野、莊稼地里的害蟲,是農民朋友的好幫手,青蛙是益蟲,大家都保護青蛙)。
3。教師出示四張青蛙圖片,請幼兒觀察這幾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說出它們的明顯區別(每只青蛙身上的數字不同)。
4。請幼兒根據青蛙身上的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小害蟲”,分別貼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導幼兒互相觀看并討論作品,數一數,看看做得是否正確。
6。請幼兒幫小象套圈,復習1到4的點數。
(三)結束部分
1.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2.幼兒學青蛙跳。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胳膊伸一伸,腿兒蹲一蹲。腰兒轉一轉,眼睛仔細看,害蟲找到了,跳起來吃掉它。
“一跳、兩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壞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兒自由回答“蒼蠅,蚊子…………?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材料的幫助下初步感知有規律排序。
2.喜歡參加排序游戲,感受規律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木頭原色夾子、衣架若干(根據幼兒人數決定),紅色、綠色衣服和襪子的小卡片若干。
2.在兩張大紙上分別畫兩件“扣子按規律貼了一半的大衣”,兩件衣服的扣子排序規律分別是“ABAB、AABB”式。
3.對照卡:三組按照顏色排好規律(AABAAB、AABBAABB、ABBABB)的對照卡,另外再準備一個規律是“AAAB”的卡,供游戲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復習手口一致點數
1.游戲“摘星星”。教師將夾子夾在自己身上,請小朋友跳起來摘“媽媽”身上的“星星”。(兒歌:小星星,亮晶晶,好像無數的小眼睛,我要把它摘下來,把它當我的小眼睛。)
2.引導幼兒數數自己摘了幾顆星星。(復習手口一致點數)
二、發現規律
1.教師將紅色、綠色的衣服卡片,按照“ABAB”的規律在一個衣架上夾好,引導幼兒觀察媽媽是怎么晾曬衣服的,根據顏色特征,發現規律。
2.教師總結:媽媽是按照一個紅色、一個綠色的規律來晾曬的。
三、按規律續排
出示兩件大衣的掛圖,師:媽媽洗了兩件衣服,上面有漂亮的扣子,可媽媽在洗衣服時不小心洗掉了一些扣子,我們一起補上去吧,我們該補什么顏色的扣子呢?看看前面扣子的排序規律就知道了。(幼兒尋找扣子排序的規律,并按照規律將下面缺失的扣子補齊。)
四、分組排序游戲
引導幼兒根據對照卡上圓點排序的規律來晾曬衣服。
師:媽媽今天還洗了很多的衣服,它們想排著隊出去曬太陽呢,我們一起來幫忙吧!可我們該用什么規律晾曬衣服呢?對照卡會告訴我們的。
A組:曬小衣服
教師準備紅、綠兩種顏色的小衣服,幼兒按照對照卡“AABAAB”的規律將小衣服夾在衣架上。
B組:曬襪子
教師準備紅、綠兩種顏色的襪子,根據襪子需要一雙一雙(兩只)一起曬的生活常識,請幼兒按照“AABBAABB”的規律將襪子夾在衣架上,參照對照卡驗證。
C組:曬小衣服和襪子
教師將紅色的衣服和綠色的襪子放在一起,啟發幼兒可以按照一件衣服、一雙襪子(ABBABB)的規律將衣服、襪子夾在衣架上,參照對照卡驗證。
難點:幼兒能夠排除物品種類的干擾,用顏色排序。
五、請幼兒將晾曬好的衣服掛起來,與同伴一起欣賞
六、游戲“跳房子”
師:小扣子和大家一起玩游戲了,我們看看它現在的排序規律——三個紅色、一個綠色,紅色的雙腳跳,綠色的單腳跳。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排序比較感興趣,但是排序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模仿、練習,才能對“找規律,接著排”建立感性認識。本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接觸排序,所以我重點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然后模仿著有規律地排序。
1.語言提煉幫助幼兒理解規律。我示范的規律是比較簡單的,幼兒比較容易發現,但他們的`回答還是五花八門,我就幫助他們用比較規范的語言進行總結:一個紅色、一個綠色交替的規律。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正確地排下去,也可以幫助他們在遇到新的排序規律時,能夠快速、正確地發現規律。在“給大衣補上扣子”的環節,幼兒尋找規律之后,我再一次總結前面扣子的排序規律。
2.“邊說邊排”幫助幼兒理清思路。小班幼兒在排序時雖能對差異明顯的物體產生較深的印象,但常常缺乏貫徹規律的能力,往往前一個排得正確,后一個就出錯了。因此,我要求幼兒邊說邊排,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語言的加入有助于幼兒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強行動的目的性。
3.分層分組幫助全體幼兒實現發展。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為了能夠顧及到每一位幼兒,我在設計活動時,采取了分組分層的策略。如第二次分組動手操作,提供了三組材料,難度逐步加深,讓能力不同的孩子選擇適當的材料完成任務。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1、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遷移整理已有經驗的能力,逐步促進幼兒思維深刻性的發展。
重點: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初步理解組成的意義。
難點:概括5以內各數組成情況,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準備:教具(大房子圖一間2層、數卡“1”3張,“2”2張、“3”一張,表示分合意思的符號四個)學具(操作分合學具出現不同結果的記錄紙、房子圖10張,人手2套1-5的數字卡、寶貼)
過程:重點討論-->幼兒遷移運用-->集體交流-->結束活動
1、重點討論
A、目標: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理解組成的意義。
B、指導:a、出示房子圖,引導幼兒將相應數字布置上去,如屋頂上是
2,下面2個房間里分別是1和1;b、將房子拿掉,請幼兒講講
2、1、1是什么關系,該怎么念,引出“”:分開、合起來的意思。
c、同法學習“3”的組成。重點是體會3有2種分法。
2、幼兒遷移運用目標:在前一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遷移整理5以內各數的組成的經驗,并用數字表示。
指導:
a、教師介紹玩法b、幼兒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在房子圖里有數字表示
3、集體交流:目標:整理有關5以內各數的組成經驗指導:
。1)幼兒介紹,教師有序排放5以內各數的組成卡片。重點指導幼兒體會把一個數分成2份,這2份合起來還是原來的數。
。2)在結果出來后,引導幼兒觀察,列出每一個數字分的'方法記錄情況,問:記錄每個數字分的方法從2-5有些什么變化?(體驗:記錄越來越多-->分的方法越來越多)
4、結束活動
。1)小結有關數的組成的一些經驗,激發幼兒下次活動的興趣;
。2)肯定活動中有進步的幼兒。
課后反思:
本課的新知教學部分分為三部分:教學5的組成,教學4、3、2、1的組成,鞏固練習。其中以教學5的組成為重點環節,主要以啟發引導教學為主,有效地落實本節課的重點,而2、3、4的教學在學習5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
這一點也體現了“授人以漁”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而教學5的組成,也是按照學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紹分析式、讀法---找規律等逐步展開的,體現了建構知識的一般過程,從現象到本質展開的,滲透數學知識結構間的有序嚴謹的思想。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ㄒ唬└兄瑯娱L度的物品因擺放方式不同,占據的空間不一樣。
。ǘ⿲ξ锲繁旧淼拈L度與占據空間位置的關系萌生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能判斷長短。
(二)物質準備:三條長短不一的和三條一樣長的實物圍巾、狗圖片、幼兒《數學》第19頁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2.冬天是怎么樣的呢?引導幼兒大膽說出來。
。ǘ┧蛧
1.出示三塊圍巾,請幼兒說說哪塊長,哪塊短。
2.(出示大中小三只狗)這塊最長的圍巾送給誰?最短的送給誰?為什么?
。ㄈ⿻兓膰
1.把三塊同樣長短,但分別是折疊、彎曲、拉直的`圍巾放在展示臺上,問幼兒哪一條圍巾長?
2.根據幼兒的回答,當場把這些圍巾全都拉直,說說它們是否一樣長,為什么。
3.再次把圍巾折回原來的樣子。
。ㄋ模╅L頸鹿排隊
請幼兒翻到幼兒《數學》第19頁,點數長頸鹿的數量,并比較一下哪隊長頸鹿排的隊伍長?哪隊短?為什么?
四、活動延伸
。ㄒ唬┰谏钪袑ふ彝瑯娱L度的物品。
。ǘ⿲⒔叹咄斗旁趨^角中。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0-12
幼兒園小班活動數學教案03-0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6-25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套娃_小班數學教案07-1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圓》09-01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