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20 14:59:02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去數字王國玩復習5以內的組成。

  介紹小客人小貓咪咪,請孩子們去數字王國玩,并提出去玩的要求。

  2、看圖學習3的加法

  (1)分別出示圖1、圖2,先請小朋友嘗試講一講圖上說了什么?再請小朋友將兩幅圖連起來說一說。接著出示圖3,幼兒觀察并說出圖意。最后將三幅圖連起來說一遍。

  帶領幼兒共同嘗試將圖意用算式列出。1+2=3注意引導幼兒說出每一個數字和符號的含義。與幼兒共同念算式。

  (2)2+1=3方法同上。

  3、看三幅圖學習3的減法

  (1)分別出示圖1、圖2,先請小朋友嘗試講一講圖上說了什么?再請小朋友將兩幅圖連起來說一說。接著出示圖3,幼兒觀察并說出圖意。最后將三幅圖連起來說一遍。

  帶領幼兒共同嘗試將圖意用算式列出。3-1=2注意引導幼兒說出每一個數字和符號的含義。與幼兒共同念算式。

  (2)3-2=1方法同上。

  4、游戲:翻一翻

  幫助幼兒鞏固復習看圖說圖意并列算式。

  5、操作活動。

  能通過介紹小客人的游戲形式進行組織教學,孩子們興趣較濃,課堂氣氛活躍。

  活動的各個環節緊扣,能做到動靜交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從而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還剩下”表示還少了的意思。

  活動名稱:大老虎的點心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加減法,感知三副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列加減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還剩下”表示還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有關3的加減法圖片、幼兒操作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反思:

  本活動通過熟悉的.情景觀察,語言的交流表達,游戲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動。使學生體驗并感知了3的加減法的意義。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圖計算3的加法、減法。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教師精心創設得生動活潑、形體松、頭腦緊的情況和游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學習計算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欲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量8、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7以內的'任意數

  1、為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量’,把數數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現,感知‘8’

  1、幼兒相續說說自己的發現—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么發現數量的

  2、在超市里發現那么多的數量為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字卡片8,一起說說8像什么?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說說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義后,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數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后可找找在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游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并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于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為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認識長方形

  目標:

  1、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及它的特征;

  2、誘發學習圖形的興趣,進入數學世界。

  準備: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流程:感知長方形——比較正、長方形——尋找長方形。

  過程:

  感知長方形:說說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折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征。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 。(幼兒學會說)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么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范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說出這是什么物體,由什么圖形組成?對教室里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在情境中動手操作,體驗數學;2、能將物體根據顏色和形狀分類并對應放置;3、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愛數學。

  二、活動準備:

  三種不同顏色的水果掛飾,有掏空形狀的小路,信封,不同顏色房頂的小房子四所,每所房子里面有四扇不同形狀的的窗戶。

  三、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按顏色分組排隊——幼兒根據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進行分組排隊(在幼兒的座椅下面藏了不同顏色的水果掛飾)師:今天水果寶寶們來到了我們教室,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幫忙,原來啊,他們今天出來散步,找不到家了,想請小朋友們送他們回家,小朋友愿不愿意啊?

  師:走之前啊,老師要把小朋友分成3組,怎么分呢?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了,請小朋友們從自己的座位底下拿出水果寶寶,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

  (挑幾個小朋友說一下,黃色的梨,紅色的蘋果,綠色的西瓜)師:那我們現在看看地上有三個點,是什么顏色的?(紅,黃,藍)師:小朋友思考一下怎么分組呢?(幼兒通過討論知道水果掛飾是什么顏色就到什么顏色的點后面)(小朋友到自己的組,老師檢查有沒有錯誤)(二)按形狀講物體對應放置——將被摳出圖形的三條小路修補好來到小路前發現路壞了(小路分成三段,三段的顏色是紅黃綠和分組的顏色呼應。分段都有四個圖形的鏤空,讓小朋友填補)師:小朋友們看,小路被破壞了,小朋友們能幫助修好嗎?

  小朋友們看看這路上哪些圖形沒有了啊?(讓小朋友們觀察說出圖形)師:好,現在我們就幫它補上吧,每一組小朋友補一段。小朋友們要找到和自己組相同顏色的哪一段小路邊去修。(圖形都在小路的邊上,讓小朋友自己修。這里的圖形不是一下子就能對應放進去的,而是被分割的圖形,比如一個圓,已經被分割成了兩個半圓,看小朋友們能不能合作著拼起來。)老師最后觀察對不對師:恩,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現在踏著小路出發吧。

  (三)按形狀和顏色兩種特征講物體對應放置——按水果寶寶所住房子的房頂顏色和窗戶的形狀兩種特征將水果送回家(框里有畫著水果,并且標志水果住址的信息的信封。教室里貼著房子)師:現在我們要幫水果寶寶找家了。我們先來看看水果寶寶們的家都是什么樣的。(觀察四所不同的房子)師:我們先看看這四所房子有什么不一樣啊(房頂的顏色不一樣,房子里都有四扇不同形狀顏色的窗戶。)師:好現在我們就來送水果寶寶們回家,哪小朋友肯定要問了,我們怎樣送他們回家呢?我們沒有他們的住址啊。

  師:水果寶寶們啊已經給我們準備了畫有它們地址的信封。我們來看看桃子香蕉寶寶的信封吧。

  師:(拿出信封,上面畫了水果,房頂的顏色,還有窗戶的.形狀,)小朋友們來看看,這個第一個啊是桃子寶寶家房頂的顏色,是什么顏色啊(讓小朋友回答)。好的,這后面的是他家窗戶的形狀。

  師:那現在小朋友已經知道他家房頂的顏色是紅色,我們看看紅色的房子在哪?(找到紅色房頂的房子)師:那現在桃子寶寶家的窗戶是什么形狀的啊?(讓小朋友說出來)師:那我們來看看桃子寶寶的家是哪一個啊?(讓小朋友找)師:現在小朋友們知道怎么看地址了嗎?第一個是表示說過寶寶家的房是什么顏色的,后面一個是表示水果寶寶家的窗戶是什么形狀的,小朋友們看清楚再送水果寶寶回家。

  師:還有許多水果寶寶沒有找到家,現在小朋友們幫水果寶寶回家。(發信封)(讓小朋友自己送水果寶寶回家)

  四、總結評價——提升情感體驗師: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都有沒有送對啊?(糾正幾個送錯的)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好,水果寶寶謝謝你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看、動動、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并能正確應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具、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星期娃娃頭飾。

  活動過程:

  1、認識一周日及排列的順序。

  多媒體畫面(一)

  (1)、認識一周日

  (1)星期媽媽 教師導語:星期媽媽有幾個寶寶,他們都叫什么名字?

  (幼兒講述)

  (2)星期寶寶 “星期寶寶們來了,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個星期寶寶?”

  小結:這七個星期寶寶就組成了一個星期,也叫一周。

  (2)、學習正確排列一周日

  a、教師導語:星期寶寶可調皮了,他們老是排錯隊。小朋友,你們誰會幫

  他們排隊呢?誰排第一個? 幼兒討論)

  多媒體畫面(二) b、多媒體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傳說故事 教師導語:故事講完了,你們知道哪一天應該排在第一天了嗎?接下來怎

  “一周日的由來” 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幾天?(幼兒講述)

  小結: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

  (2)星期寶寶們 c、幼兒為星期寶寶們排隊

  d、游戲“開火車”

  幼兒帶上“星期”頭飾。

  玩法:請星期日寶寶當火車頭,然后去邀請其他的星期寶寶,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順序排好成一列“火車”。

  延伸:“你是星期幾?”(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幾?”(星期日)

  (小結:星期是循環的`。)

  2、認識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體畫面(三)

  (1)、教師導語:誰來告訴大家,今天是星期幾?(幼兒講述)

  按順序排好的星 “再請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

  期寶寶們 (多媒體演示——相應的星期寶寶會向前走出來)

  (2)、小結:今天在中間,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3)、游戲“找朋友”

  幼兒帶上“星期”頭飾。

  玩法:先選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寶寶,請他來找出自己的兩個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內容可假設。

  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結幼兒活動。

  課后反思:

  在新綱要中提出讓幼兒從操作中思考,這節活動課很明顯的體現了這一點,幼兒通過課件、多媒體、從不同角度來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確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在操作中認識2的分解與組合。

  2.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

  活動準備:

  1. 制做玩具滅火器兩個。

  2. 與幼兒數量相同的多類玩具,每類兩個。

  3. 小黑板、數字卡2數字卡1 多個。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滅火器,向幼兒提問:

  這是什么工具,什么會人使用它?

  共有幾個玩具滅火器,并請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卡 2。

  2. 認識 2 的分解。把兩個玩具滅火器分給兩名幼兒,向幼兒提問每人手中有幾個玩具滅火器,并讓兩位幼兒分別取 1 個數字卡 1 ,引導幼兒明白兩個滅火器分給兩個小朋友就是每人 1 個,也就是 2 這個數可以分成 1 和 1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 2 的組成形式(即 2 分為 1 和 1)。

  3. 認識 2 的組合。請兩位幼兒把玩具滅火器和數字卡還給老師,引導幼兒明白兩個小朋友的滅火器合起來又成了兩個滅火器,1 和1 合起來就是 2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 2 的組合方式(即 1 和 1 合成 2 )。

  4. 請幼兒說出剛才的過程,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 2 的分解與組合。

  5. 給每個幼兒發兩個玩具和相應的'數字卡 2、1,讓幼兒操作 2 的分解與組合,老師進行指導。

  活動評價:

  1.理解 2 的分解與組合。

  2.能利用玩具進行 2 的分解與組合操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感知2的分解組成,掌握2的1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活動圍繞著教師分花進行,每個教師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給教師分花并記錄的過程中,找出了“2”的一種分法,并告訴幼兒分解符號。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節中我會多給予關注。兩位老師把花貼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過程,在第二次給記錄和花的過程中,掌握了有序的進行記錄“2”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花的結果。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排序。

  2.體驗排序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PPT,大小、長短、高矮、顏色、圖形的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讓幼兒感知按物體特征排序

  1.幻燈片2:大小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大小排序)出示幻燈片3讓幼兒操作。

  2.幻燈片4:顏色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顏色排序)出示幻燈片5讓幼兒操作。

  3.幻燈片6:高矮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出示幻燈片6讓幼兒操作。

  4.幻燈片8:圖形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哪幾種圖形?在出示幾張圖片,提問是按什么方法來排序?(教師總結按高矮排序)讓幼兒操作。

  5.幻燈片9:長短排序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物體有什么不一樣?(教師總結按長短排序)出示幻燈片10讓幼兒操作。

  6.幻燈片10:總結一共出示了五種方法進行了排序有大小排序、顏色排序、高矮排序、圖形排序、長短排序。

  (二)動手練一練

  1.排一排、畫一畫

  2.畫路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教案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地間隔排列規律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序。

  3、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排列規律的卡片。

  2、各種顏色的木塊、幾何圖形、貼絨圖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預設: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戲:“尋寶”引入活動。

  讓幼兒尋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開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討論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

二、發現規律。

1、觀察卡片上物體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補規律。找出卡片上物體的規律,想想接著應該排什么?

3、幼兒動手操作,把缺的補上去,將規律補完整,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補。

三、嘗試自由排列。

1、介紹各組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組:按顏色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顏色的木塊進行間隔排列。

  第二組:按幾何圖形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幾何圖形進行間隔排列。

  第三組:按圖案排列。選擇兩種或三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列。

2、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進行有規律排列。

3、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課后反思:

  我對幼兒園上了公開課《找規律》,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學習內容,活動的'設計我以游戲、操作貫穿于整一節課,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第一個環節我以“聽詞做動作”的游戲導入,讓幼兒聽我說兩組詞(①小鳥啄蟲、小鳥啄蟲、拍手、拍手。②小鳥飛、跺腳、跺腳)做動作,然后讓他們思考每一組動作繼續做下去該怎樣做,許多小朋友都做對了,我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xx小朋友說:“我照著前面做的就往后做了。”

  xx小朋友說:“小鳥啄兩次,拍兩次手是按順序做的。”

  xx小朋友用響亮的聲音說:“這些動作是固定重復的,所以后面的動作也是這樣做。”多么好的回答!我請全體小朋友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我讓小朋友聽音樂來做上面的動作,小朋友們把自己當成了小鳥,開心極了。最后我引導小朋友用圖把上面的動作表示出來,讓他們知道這樣有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

  第二個環節我分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讓幼兒觀察物體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規律,然后繼續排下去。接著讓幼兒來玩“有規律排隊”的游戲。最后讓幼兒在教室里找一找有規律的東西,這個環節小朋友們非常的活躍,都要搶著回答。

  xx小朋友說:“墻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鋼琴的琴鍵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墻上的KT板排列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xx小朋友說:“頭頂上的臉譜和鏈子排列有規律。”……

  第三個環節我提供了許多材料讓幼兒進行創造規律。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小朋友們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規律,他們學得積極、投入,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發展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較認真、積極參與和守紀律,但是還有四個孩子不夠理想,按要求進行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強,不過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已進步了許多,要他們達到我的要求,這是我以后要面對的一個工作重點,因為我的目標是要讓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現得令我滿意!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復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簽將形式圖劃分為三小節(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著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后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復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復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學習10的形成與數數》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進行自主學習,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2.培養幼兒運用知識遷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幼兒用類推法學習10的形成,理解10 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兩張

  2.數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6-12

幼兒園中班優秀數學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教案數學教案03-0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設計:找密碼_中班數學教案07-1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過橋06-15

幼兒園中班《有趣的排序》數學教案08-1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粗細》04-2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橘子》04-26

《5》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4-27

《對稱》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4-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电影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 午夜AV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