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手口一致數出5以內的水果數量。練習5以內的數數,能按數量取物。
2、能感受買水果的樂趣。體驗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果超市場景、水果籃(籃上有不同數量、顏色的圖形標記)
“錢”(1――5圓點)
活動流程:看看說說――買水果――品嘗水果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
1)師:我的水果超市開張了,歡迎大家一起來買水果。
2)師:這么多好吃的水果,請大家看一看,你喜歡吃什么樣的水果?(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水果的顏色、味道。)
3)營業員帶幼兒邊逛邊聊聊:自己喜歡的水果。
2、買水果
1)領“錢”
營業員:請大家先去銀行領錢,看清楚你領的是幾圓錢。(幼兒領好錢后后“營業員”可以問問孩子領了幾圓錢?)
2)拿水果籃買水果
a:營業員:今天的水果籃可有點不一樣啊!(教師讓顧客看看籃上的標記,一起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寶寶,)看清楚你領的是幾圓錢,就去拿有幾個圖形寶寶的.籃子,然后再在籃子里裝上和你的圖形寶寶、錢一樣多的水果。
b:請一個幼兒先試一下。
c:幼兒去買水果,營業員邊看邊問問幼兒:你領了幾圓錢?買了幾個水果?
重點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邊點邊數,并買相同數量的水果。
d:請孩子互相看看你的朋友水果買對了嗎?
3、品嘗水果
1)營業員:今天買了這么多的水果,我們帶回去請我們的朋友一起吃好嗎?
2)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水果。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理解不同的加法算術題能表示同一意思,不同的意思也能用同一加法算術題來表示。
2、 了解中國人用來表示喜慶的一些特色物件,感受節日的喜慶。
活動準備:
1、 得數為五的算術題卡若干,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2、 背景圖
3、 墻面布置 崇明著名的景點照片。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什么節日馬上要來了?國慶節是什么節日?是祖國媽媽幾歲的生日?
二:看操作材料找算術題
1、 出示背景圖 觀察討論:你們看到什么了?在哪里見過?人們用它來表示什么?
2、 給它們找一道算術題做“朋友”,并講講這道算術題能表示意思的原因。如:3+2=5 表示3個大的中國結加上2個小中國結就有了5個中國結。
3、 讀一讀共同找到的算術題,3+2=5,解釋3+2=5都能和鞭炮、中國結、喜字做朋友,體會一道算術題是可以表示不同意思的`。
三:看燈籠找算術題
1、 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說說這些燈籠有什么不同。
2、 為同樣的5個燈籠找一道算術題。3+2=5 2+3=5 1+4=5 4+1=5等,交流這些算術題所表示的意思,體會同樣5盞燈籠可以用不同的算術題表示。
3、 將桌上的燈籠組合找一道算術題,并交流這些算術題表示的意思,如:1盞紅色的燈籠加上4盞綠色的燈籠就有了5盞燈籠,體會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術題表示。
四:布置燈籠
過節日了,把我們自己的家鄉也布置的喜慶些,在我們的島上有很多美麗的地方,老師都拍了照片,我們一起去掛燈籠
將燈籠按照片旁的算術題排列,思考怎么樣用不同的方法掛燈籠。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喜歡各種顏色。
2、能將顏色和生活中的物體對應起來。
活動準備
各色顏色圖卡、《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小朋友的書·數學》、蠟筆。
活動過程
一、我看到的物體顏色
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的物體,說一說它們的顏色。
師:請你仔細找一找你在教室里看見了什么?它是什么顏色的?
二、我想到的物體顏色
1、教師逐一出示各種色卡,請幼兒說出顏色名稱
師:這是什么顏色?
2、教師將色卡貼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環境中哪些物體分別是這個顏色?
請幼兒看《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第21頁“我們周圍的顏色”。
師:這是什么顏色?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有這些顏色,并說說自己喜歡什么顏色。
三、各種食物的顏色
1、引導幼兒思考: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好吃的蔬菜和水果,它們有哪些漂亮的'顏色?
2、請幼兒看《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第22頁“好吃的顏色”。
師:請你仔細看看書中食物的顏色,說說這是什么?它是什么顏色?
四、經驗遷移
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好吃又好看的顏色。
五、操作練習
完成《小朋友的書·數學》第20頁“漂亮的門簾”,學習有規律地排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小?”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游戲
①幼兒圍在皮球周圍念兒歌。“小小皮球真調皮,一眨眼兒跑掉了。”念完兒歌后,教師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分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一個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請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應放在哪個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動物卡:青蛙、松鼠、小熊各式各樣1個。
雞、鴨、鵝、烏龜、蛇及它們的蛋類1―5個
2、連線圖1幅。
3、幼兒每人一份拼圖卡,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出示許多種動物,讓幼兒挑出哪些是冬眠的動物?數一數有幾個?
讓幼兒再挑出哪些動物會生蛋,并數數有幾個?
二、生蛋比賽(感知5以內的數量) 1、這些小動物都會生蛋,今天他們要進行生蛋比賽,小朋友們做裁判員,看誰生的蛋最多?(出示貼卡) 蛇 烏龜 鴨 鵝 雞 1 2 3 4 5 教法:讓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 讓幼兒說出蛇生蛋最少,雞媽媽生蛋最多。
2、它們只顧的比賽,結果呢?他們的蛋找不到了,請小朋友們按它們的要求,幫助它們找蛋好嗎?(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
教法:例雞媽媽說:我生了5個蛋,請幼兒把雞媽媽放在5個蛋的后面。
用同樣的方法幫蛇、鴨、 鵝 烏龜媽媽找到蛋。
3、連線練習
(1)提問幼兒小雞是從哪兒來的?(雞媽媽孵出來的,或者從雞蛋殼里來的.…….)。
(2)它們的媽媽生完蛋,孵呀孵,看它們的寶寶出來了。
(3)請幼兒把相同數量的動物和相同數量的蛋連在一起。例:
5只小雞 3個鴨蛋
4只鵝 5個雞蛋
3只小鴨 4個鵝蛋
4、鞏固練習
(1)讓幼兒根據老師出示的圖點卡,分別找出什么東西有1個?2個?3個?4個?5個?
(2)讓幼兒分別學動物叫:1、2、3、4、5……
讓幼兒學動物跳:1、2、3、4、5……
5、操作練習
(1) 每個幼兒一份拼圖卡,讓幼兒按線剪下,然后把相同數量的點和物拼擺一起。
(2) 老師注意巡回指導,結束上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操作游戲的樂趣。
2、學習按蘋果的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青、紅蘋果圖片若干。
2、紅、綠、大、小筐,每桌各一個。
3、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摘蘋果的欲望。
教師:看呀!又大又紅的蘋果,小朋友喜歡嗎?我們去摘蘋果好不好?
二、展開
1、觀察蘋果
(1)看看這里都有什么樣的蘋果呀?
(引導幼兒發現,有紅蘋果,綠蘋果,有大蘋果,小蘋果。)
(2)小結:我們的這些蘋果里面,有紅蘋果,綠蘋果,還有大蘋果,小蘋果。
2、摘蘋果
(1)聽口令摘蘋果
(2)聽拍手聲摘蘋果
3、蘋果分類
(1)把紅蘋果送到紅筐里。
(2)把綠蘋果送到綠筐里。
(3)把紅筐里的大蘋果拿出來放在大紅筐里。
(4)把綠筐里的小蘋果拿出來放在小綠筐里。
4、收蘋果
(1)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里收不同的蘋果。
(2)數數你收了多少個蘋果。
5、蘋果展
教師:我們把摘得蘋果展覽一下好嗎?
引導幼兒思考擺放的方法。
如:紅-綠-紅-綠,大-小-大-小,等。
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有序的擺放方法。
三,結束
1.教師:今天我們豐收了許許多多的蘋果,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蘋果,我們看看他為什么喜歡蘋果?
2.觀看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能按一種實物標記選擇相應的實物并歸類。
2、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操作,如:“小兔我送你上幼兒園”或“我送小熊上幼兒園”。
活動準備:1、塑料筐2、動物標記、
3、小動物若干,如:小兔、小熊、小貓等4、拼插玩具等
活動過程:
1、以送小動物上幼兒園的話題引出活動內容。
(1)師:“動物幼兒園開學了,小動物們想快點去幼兒園。”
(2)出事插好某一小動物標記的.筐子,提問:看看這是幼兒園的什么班,那應該送誰上這個班呢?師:“我們來送小動物上幼兒園吧!”
2、送小動物上幼兒園。
(1)提問:誰愿意來送小動物上幼兒園?
提問:“大家看他送的對嗎?(一起說:某某小動物上某某幼兒園)
提問:他們在送小動物上幼兒園的時候一邊送一邊說了一句什么話?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幼兒把籃子里的小動物們全部送到幼兒園去。
3、接小動物回家。
師:“天快黑了,小朋友要把幼兒園里的小動物接回來放到籃子里。“
師:“今天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動物幼兒園’,老師把它放在游戲區,小朋友們可以再玩。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2、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物品的排列規律。
3、積極參加排序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定位在:嘗試將兩種顏色的樹葉有規律的進行交替排序。
因為活動目標中既有認知、能力的要求,有對幼兒的態度、情感的發展尤為關注。因此本次活動以樹葉為主要材料,通過設置給小樹葉排隊的情境,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活動準備:
1、教具:森林場景創設、花園寶寶依古比古、演示板、紅旗、音樂。
2、學具:人手一份:4紅4黃樹葉共8個、帽子底版一塊。
設計理念: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學法、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設計思路:
結合小班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環節開展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情趣--給樹葉排隊,初步感知兩種物體按規律排序的美--做帽子,嘗試為樹葉排隊--戴帽子,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排隊去森林,欣賞交替排序的楓樹和銀杏樹帶來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實物,相互問好。
2、排隊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樹的顏色,欣賞楓樹、銀杏樹交替排序的美。
(評析:依古比古是幼兒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通過與動畫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排隊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順序排列的,無形中給予幼兒排序的概念,同時在到達森林以后,對楓樹和銀杏樹的欣賞,又一次感受到了間隔排序)
(二)排樹葉,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排序的興趣師:一陣大風吹來,把美麗的樹葉都吹倒了地上,讓我們一起和小樹葉玩排隊的游戲好嗎?
2、幼兒個別嘗試排樹葉。
教師:可以怎么排呢?誰上來試試?
教師小結:原來小樹葉排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一片紅樹葉一片黃樹葉這種方法間隔排隊,另外一種是兩片紅樹葉兩片黃樹葉間隔排隊的。
2、幼兒模仿。
教師:小朋友,風兒把小樹葉吹到了你們的盤子里了,請也用這兩種方法排一排。
(評析: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出給樹葉排序這個環節,這樣的設計使環節過渡自然,幼兒容易接受,通過請個別幼兒展示給樹葉排隊,總結出樹葉排隊的兩種方法,并在幼兒模仿的環節中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排序方法給樹葉排隊,感受兩種顏色的樹葉交替排序的規律)
(三)做帽子,學習應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每人4紅4黃共8片樹葉)
1、明確制作要求。
教師:依古比古要開舞會啦,小花瓣要把我們寶寶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張操作卡,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觀察。
完成快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評析: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兩種顏色樹葉按規律排序這個知識點,老師提供的三種材料具有層次性:第一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黃紅黃四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二種材料是老師已經貼好紅紅黃黃紅紅六片樹葉,請幼兒接下去排序,第三種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兒可以任選一種進行方法進行排序,這三種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體現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體驗活動的快樂。
1、講評。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給小樹葉排隊的?
2、參加舞會。
(評析:本環節是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講評,同時也是讓幼兒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以及成功感)
(五)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繼續感知兩種物體按規律交替排序。
反思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但是活動的結束并不代表這個知識點的結束。老師在區域中繼續提供各種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讓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0-1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6-25
幼兒園小班活動數學教案03-06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套娃_小班數學教案07-1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配對08-20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