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3-04-19 09:50:3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錦集9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溪、小河,還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園的附近。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并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并制定了以下目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萌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教學難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被污染水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引題:

  (1)師:你口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臟的時候怎么辦?

 。3)你見過什么地方有水?

  2、實驗、示范:

 。1)小瓶里放入顏料,讓幼兒觀察。

 。2)杯子里分別放入醋、水、可樂讓幼兒聞一聞,品嘗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兒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1)水是流動的'

 。2)水是沒有顏色的

 。3)水是透明的

  (4)水是無味的

  4、師: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兒討論總結

  (1)日常生活中用水

 。2)生產建設中的用水

  (3)動植物的用水。

  4、師:水分淡水、咸水兩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減少,應知道并告訴你周圍的人節約用水。

  教師總結:

  水被污染成了臟水,臟水可澆花、澆樹、澆稼,而污染了的水沒有處理,里面有細菌和有毒的物質就成了廢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愛護水資源,不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游戲:玩水《流水走迷宮》

  幼兒了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著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反思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了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與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圖書等。

  2、懂得搶別人的玩具是不禮貌的行為,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故事《明明的變形金剛》、幼兒自帶的一些玩具或食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還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吧,請你們認真聽完故事后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請幼兒認真傾聽。

  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知道分享是一種好行為

  1、教師:好啦!老師的故事講完啦,請你們說說明明的'媽媽為什么會開心的笑了呢?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明明有了新玩具,而且還邀請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一點也不自私,媽媽為他的行為感到自豪,所以高興、滿意的笑了。

  3、教師:小朋友,瞧,明明會把自己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那當你們有一件新玩具的時候,你們會怎么樣做呢?你們會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嗎?

  4、幼兒討論后回答。

  教師小結:大家現在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種好行為。

  三、請幼兒和別人分享自己從家里來的東西,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從家里帶來了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和玩具,你們愿意和別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嗎?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東西,并且說一說愿意和誰一起來分享。

  3、教師根據幼兒的意愿,請幼兒與自己伙伴一起分享自己所帶來的東西。

  4、教師小結:小朋友,因為大家都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你們都開心嗎?其實與同伴分享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四、結束活動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家里有沒有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是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呢?懂得與別人分享,你們會感覺到更開心哦!

  2、教師對今天的活動內容進行總結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東西。

  3、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2.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準備

  1.活動前了解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 掛圖。

  3.紙,大樹、葉子、小鳥(成形的)剪紙、膠水等。

  過程

  一、掛圖一:

  情景:天空一片烏云,一顆光禿禿的大樹,有機只哭叫著的小鳥在樹的上方盤旋。邊飛邊說:“我沒有家了,我沒有家了”。

  1.看后自由討論。

  2.教師啟發引導。

 、倌銈兛吹搅耸裁?

  ②小鳥哭了,為什么?

 、鄞髽錇槭裁礇]有樹葉?

  幼兒討論:大樹死了,大樹被人砍了,樹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師進行環保教育。

 、賻熡坠餐接憳涞挠猛荆簭母o,從莖—葉,從凈化大氣—防治沙塵暴。

 、趲熡坠餐接懕Wo數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掛圖一

  啟發幼兒想一想,小鳥現在沒有家了,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辦?

  小結:教育幼兒要有愛心、同情心,來幫助小鳥建一個新家。

  二、觀看掛圖二:

  情景: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上,落滿了嘰嘰喳喳的.小鳥,他們在說:“我有新家了!謝謝小朋友們”。樹的上方有笑瞇瞇的太陽公公,太陽公公說:“小朋友們,你們做得好!” 樹的下方有美麗的鮮花和綠綠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飛來飛去的跳著舞。

  三、操作:

  1.通過觀看掛圖二,大大激發了幼兒幫助小鳥建新家的興趣。

  2.粘貼大樹、小鳥,添畫花草、太陽、蝴蝶等。

  3.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作。

  教師說明用膠水的方法并巡回指導。

  活動延伸:

  兩個小朋友一組,把自己的作品創編成故事講給對方聽(受掛圖二情節的啟示)。然后交換作品欣賞。

  分析

  本教育活動,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擬人手法,創造的環境,如尊重他們的意愿,允許他們自由討論,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進行繪畫、粘貼,自幼創編故事等。找到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與社會教育要求之間的結合點,引導幼兒的興趣,“多目的”地發展下去,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ㄕ堄變嚎磮D)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飯為什么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艽蠊u為什么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么兒歌?

 、扌〉艿転槭裁纯蘖?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么?

  ⑧后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吨改稀分兄赋,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并富有重復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并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采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為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采用了PPT資料,并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于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于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么在進餐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為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么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為切入,并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后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后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游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魚,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喂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導游的動態)。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提問:現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么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魚兒游自己的.小腳嗎?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么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游。小朋友對于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于參與其中。環節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為他們的對于這方面的經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后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

  2.初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了解夏天人們服飾的變化,練習拓印的`方法裝飾衣裙。

  活動準備:

  1.畫有裙子、短褲、汗衫等外行輪廓的紙若干;

  2.供幼兒自由選擇的拓印工具若干:如硬幣、鑰匙、印章、剪刀、顏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參觀服裝展,觀察衣裙的色彩、花紋的變化。

  2.通過談話,引出課題:為娃娃家的娃娃設計夏天的服裝。

  3.引導幼兒思考:夏天,娃娃該穿什么樣的衣服?

  4.出示運用各種拓印工具裝飾的圖案范例。

  (1)引導幼兒觀察圖案的色彩以及排列變化。

 。2)討論裝飾方法和步驟。

  5.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6.幼兒作品評價。幼兒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7.將幼兒作品送到“夏季服裝專賣店”,組織幼兒欣賞。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活動準備: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平處煟骸皠偛拍銈兛吹嚼蠋熢诟墒裁矗俊保ㄓ變海骸笆凇弊⒁獍l準shu的音)

 、墙處熯厔幼鬟^示范朗讀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铺釂杻焊璧拿Q,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準音)

  3、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4、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后漱口,并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一次“找春天”的活動中,孩子們看到小區里五顏六色的花兒興奮不已,“好美啊!”“好香啊!”……就在這時,一只小手拉住了我.“老師,我好看嗎?”我低頭一瞧,只見貝貝摘了一朵紅色的花插在小辮子上,正得意地看著我呢?粗愗惸强蓯鄣哪樱焸溥是包容?我遲疑了。如何讓小班的孩子懂得花兒好看,大家都要愛護的道理呢,經過思考,我設計了這節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來了,花兒都開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了。

  2.懂得花兒好看,大家都要愛護它。

  3.體驗花兒被折的悲傷心情,學會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過觀察春天自然現象的經驗。

  2.材料準備:布置花園場景,關于春天美景和折斷花的PPT,撕花材料。

  活動過程

  看一看,感知花兒綻放的美麗

  1.摸一摸、聞一聞美麗的花兒

  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花園里的花兒都開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花兒可真多呀!有些什么顏色的花呢?你覺得它像什么?

  2.欣賞更多的花兒

  師:老師這兒還有許多漂亮的花,我們來看一看。春天的.花可真多,這是哪兒?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花?看到這些漂亮的花心里感覺怎么樣呢?

  小結:春天來了,幼兒園、公園、田野里的花兒都開了,花兒不僅能讓環境變得更加漂亮,還能讓我們看花的人心里感覺很舒服呢!

  想一想,體驗花兒被折的心情

  1.猜猜花兒為什么傷心

  指導語:聽,誰在哭呀?花兒怎么了,它為什么哭呀?

  2.體驗花兒被折的悲傷心情

  指導語:花兒被折斷了,它好傷心呀!還有誰也會很傷心呢?你們心里覺得怎么樣呢?

  3.比較花兒被摘前后的畫面

  指導語:看到這兩幅圖,你們會有什么想法?這么好看的花兒能摘下來嗎?

  小結:花兒能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麗,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護它。

  做一做,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1.討論如何幫助小兔子

  指導語:

  (1)那是誰把這朵漂亮的花兒折下來的呢?

  (2)小兔子為什么要折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

  (3)我們聽聽小兔是怎么說的。

  (4)原來小兔折花是想做一個花環讓自己變得更漂亮,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它呢?(幼兒自由討論)

  2.幫助小兔做花環

  指導語: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小兔變得更漂亮,老師這兒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皺紋紙,我們做一個漂亮的花環送給小兔,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結束語:花環真漂亮,我們一起去送給小兔子吧!

  現場點評:

  這節社會活動,教師借助小兔摘花做花環這樣一個載體,巧妙地設置情境,將美好的情感進行遷移,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接納“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體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充分體現了“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

  “看”——讓幼兒充分感知

  活動開始,教師首先創設花園的情境,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真切感知春天花兒的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接著通過觀看PPT,引導幼兒說出還在什么地方看到花,讓幼兒充分感知春天來了,幼兒園、公園、田野的花兒都開了,花兒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還讓我們的心情更舒暢。

  “想”——讓幼兒接納道理

  隨后的情感遷移,教師借助哭泣的花兒引發幼兒思考“花兒為什么哭”“還有誰會傷心”“看到折斷的花兒,你們有什么樣的感覺”,并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提升:是的,它的家人、朋友都很傷心,所有看見這朵美麗的花兒的人都會難過。在此環節中,教師繼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花兒被摘前后的畫面,鼓勵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幼兒真正體悟到“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做”——讓幼兒體驗快樂

  這個環節,教師繼續追問:“是誰摘的花呢?”“小兔為什么要摘花?”“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它?”三個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幼兒在此過程中不僅學會了遇到事情正確處理的方法,同時還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愿意參加各種活動,并能大膽地說出在活動中的發現,培養幼兒對小腳丫的喜愛之情。

  2、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腳丫,知道腳能做許多事情。

  3、教幼兒保護腳的方法。

  活動準備:

  盆子6個、顏料、課件、干凈的毛巾、肥皂、用不質地的材料鋪成的小路(墊子、光板、搓衣板)、磁帶、板紙。

  活動過程:

  一、小腳的體驗

  ——幼兒體驗

  小朋友,今天中午我們光著小腳在那玩了?(幼:沙上)走在沙上,我們的小腳感覺怎么樣呢?(幼:軟綿綿的)小朋友看,這里有一條神奇的小路,現在我們光著小腳上去走一走,試一試走在這條小路上,我們的小腳又有什么感覺?(評: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

  ——相互討論

  小朋友,你們走在小路上的感覺怎樣 ?(幼:硬、涼、擱腳……)(評:訓練感知覺和語言感知)

  評:首先,小班直覺行動思維占主導地位,親自感受沙的感覺,豐富經驗,為進入課題做好鋪墊。緊接著用腳感知各種材料,積累多方面感性經驗。

  二、認識小腳

  ——老師和小腳打招呼。

  教師用右手拍拍左腳問好,然后再用左手拍拍右腳問好。然后和小朋友的'小腳打招呼,帶動幼兒自己拍自己的腳。(評:這里叫以人為本,使教師和幼兒的距離拉近。)

  ——幼兒探索

  小朋友,我們的小腳上都有什么?(幼:兩只腳。一只左腳,一只右腳)每只腳有幾個腳指頭(幼:五個)

  ——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小腳的名稱。

  小朋友,我們的小腳最喜歡跳舞了,我們用小腳跳舞好嗎?

  兒歌:小腳小腳變變變,變只小兔跳跳跳。變只螃蟹爬爬爬……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1-0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我會搬椅子_小班社會教案07-13

幼兒園小班社會春分教案03-08

幼兒園小班社會環保教案04-07

小班社會我的幼兒園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的社會教案08-2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06-03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班11-11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01-12

小班社會認識幼兒園教案03-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免费爽视频在线 | 亚洲肥婆丰满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