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中班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常常會涉及"比較高矮"的內容。基于幼兒的已有經驗,我們設計游戲情境,分三個部分開展比較高矮的活動。
第一部分是人與人的比較。中班幼兒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關于高矮的相對概念,并且積累了一些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他們也喜歡在日常活動中互相比誰更高。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們讓幼兒在和同伴的反復比較中鞏固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加深對高矮相對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與物的比較。我們借助幼兒喜歡的"搭積木造房子"的游戲,引導他們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理解高矮。我們對幼兒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兒要矮,這使得幼兒不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務,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戲中,孩子們開始用目測的方式進行估計,或者請班里最高的幼兒前來作實際比較,人與物的高矮比較自然而然地進行著。
第三部分是物與物的比較。我們讓幼兒通過為房子掛門牌號碼來對自己所造的這幾幢房子的高矮進行比較和排序。對中班幼兒來說,要完成對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為此,我們先是幫助幼兒快速確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過目測就可以直接比較出來),這樣一來參與排序的房子的數量也就減少了兩幢。我們還為幼兒提供適當的'工具一直尺、紙板。在必要時提供測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較更為準確,也有助于幼兒獲得粗淺的科學測量與比較的方法和概念,為他們的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最后想說明的是,我們經過多次嘗試,選擇大積木、奶粉罐、紙盒之類的物品作為活動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這些東西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對于它們的特性比較熟悉;二是這些東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較穩固,幼兒能夠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標:
1.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樂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種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房子從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與合作,大膽地表達。
準備:
1.讓幼兒收集各種造房子的材料,如紙盒、大積木、奶粉罐等。
2.1~6的數字卡片,直尺,紙板。
3.活動宜分組進行。
過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師:我們這些孩子中,誰最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師:有什么辦法能夠知道自己比誰高,比誰矮?(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3.師:怎樣比高矮?(請兩個幼兒示范。)
4.師(小結):比的時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腳并攏,人頭放正,眼睛看前方。這樣比出來的結果才比較準確。可以用手來比一比,或者請朋友來做裁判。
5.請大家一致認為比較高的幼兒和其他幼兒逐一比較,看看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最后看看這名幼兒是不是最高的。(在這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幼兒有關高矮的概念,鞏固比較高矮的方法。)
6.師(小結):原來我們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誰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戲: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比高矮的游戲。我準備了幾種材料(逐一介紹材料),等會兒你們可以兩人一組選擇相同的材料一個一個疊起來造房子。(強調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為幼兒后續的建造和比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兒矮;將房子造在場地后方,和其他幼兒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讓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造房子。(在幼兒造房子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以及每一組使用哪種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規定的地方,并引導幼兒請班里最高的幼兒與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師在指導幼兒造房子時,最好使幾幢"房子"的高矮差異明顯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較。)
4.請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兒逐一與6幢"房子"比較,檢驗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標準。(在比較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有什么辦法能夠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兒名字)矮"鞏固幼兒對高矮相對性的認識。如果發現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導幼兒及時調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師:這些房子一樣高嗎?我們一起將這6幢房子從矮到高排排隊,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個。(幼兒通過目測作出判斷,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師:接下去幾幢"房子"該怎樣排?(幼兒通過目測進行比較,判斷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點點的"房子",并請造房子的幼兒將"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師:真的是這幢嗎?請你來比一比,看看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點。
4.師(小結):比較不同高矮的房子時,用眼睛看可能會出錯,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兒共同為前3幢"房子"排序,引導幼兒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師:那么接下來的3幢"房子"該怎么排呢?請造這3幢房子的孩子上來把這3幢房子按照順序排下去。(在幼兒移動"房子"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防止"房子"傾斜倒塌。當發現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過目測進行比較時,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直尺或者紙板等進行比較。)
7.引導幼兒給6幢"房子"裝上1~6的數字門牌號碼,規則是最小的門牌號碼給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號,以此類推。數字必須是連續的。(幼兒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應的數字。)
8.幣幼共同檢驗6幢"房子"的門牌號碼是否是從1~6連續排列的。
延伸活動:
教師為其中一幢"房子"加蓋屋頂,并提問:這幢"房子"蓋上屋頂之后,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從矮到高排,還是這樣排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感官,培養幼兒對人體秘密的興趣。
2、通過看看、說說、摸摸、畫畫等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人體頭發的一些簡單的特征、用處及保護。
重點難點:
怎樣讓幼兒簡單明了的了解頭發的特點、用途。
活動準備:
1、假發套一個、鏡子若干;
2、蠟筆、紙每人一份;
3、關于頭發的課件。
活動過程:
1、通過看看、摸摸、比比了解頭發的簡單特點。
(1)看看:幼兒自己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頭發是什么樣的?(顏色、長短)
摸摸:每位幼兒自摸頭發,什么感覺?(彈性、柔軟、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兒自己結伴,互相觀察頭發(從顏色、粗細、多少、硬軟上去比較)
⑶結合教師制作的課件進行小結,我們人類有各種各樣的頭發,有顏色不一樣的,有長、短不一樣的,有粗細不一樣的,有硬軟不一樣的)
2、并初步了解頭發的用處及保護。
(1)你們最喜歡什么頭發(泛講)
(2)你們知道自己的頭發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護頭皮)
(3)頭發在我們人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勤洗頭、勤理發,小朋友不要燙頭發)
3、簡單了解頭發的生長過程。
4、引導幼兒討論: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來就有這樣美麗的`頭發?
(2)嬰兒的頭發是怎樣的?(光頭、頭發很少)實物投影儀出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頭發圖片。
(4)結合課件演示小結:頭發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歡白頭發,有的人覺得頭上光禿禿的很難受怎么辦呢?
5、玩假發套。
出示假發套,提問:這是干什么用的?
活動結束:
提問幼兒在這堂課里學到了些什么,并鼓勵今天表現好的幼兒。
延伸活動:
為自己設計發型。幼兒人手一紙、筆等等,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設計一種和本來不一樣的發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圖形。
2.產生對圖形學習的興趣。
3.引導幼兒做,進一步鞏固幼兒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圖形的能力。
活動材料
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卡片1套(幼兒活動資源包),記錄表。
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同類圖形。
出示各種圖形圖片,請幼兒分別找出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半圓、橢圓形,并鼓勵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戲——拼圖形。
(1)幼兒自由用各種圖形拼擺成不同圖案,引導幼兒不受大小、顏色、空間擺放位置的影響,說出圖形名稱和數量并做好記錄。
(2)說一說同類圖形之間什么相同,什么不同,為什么這些圖形都成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
小結:
雖然大小、顏色、擺放位置不一樣,但是只要有三條邊三個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以此類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
2、形成樂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磁鐵若干(條形磁鐵,南極貼上紅色的紙,北極貼上藍色的紙)
2、前后粘上磁鐵的紙質小汽車若干輛,條狀紙板跑道(跑道兩邊有柵欄)若干
知識準備:知道磁鐵及其吸鐵性
三、活動過程
(一)新授
1、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魔法磁鐵,請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2、幼兒自主操作、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小朋友用手中的2塊磁鐵碰一碰看它們會發生什么神奇的現象。
巡視指導中引導幼兒探索磁鐵同極、異極的2種情況
3、幼兒集中交流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現
4、教師小結
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磁鐵不同顏色的一端能吸到一起,不同的顏色是磁鐵不同的兩極,這是磁鐵不相同的磁極吸到了一起,我們把它叫做異極相吸;有時把2塊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放在一起也會分開,這是磁鐵相同的磁極碰到一起了,它們就會分離,相互排斥,我們把它叫做同極相斥。
(二)鞏固:不會碰撞的小汽車
師:剛剛小朋友們都看到了魔法磁鐵的神奇力量,現在老師這里有許多小汽車,小汽車前后都有魔法磁鐵,(出示紙質小汽車,并告訴孩子磁鐵的位置)老師想請小朋友借助小汽車上磁鐵的`神奇力量,不讓小汽車碰撞。
1、幼兒組內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師:現在跑道上有兩輛小汽車,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小汽車不能離開跑道,每輛小汽車都要開動,使小汽車無論朝哪個方向開都不會碰到一起?請每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使你們組內的2輛小汽車不會碰撞,看看能找到幾種方法。
2、幼兒集中交流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找到的使小汽車不會碰撞找到的方法,用小汽車操作給大家看看。
3、教師小結
小汽車上的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互分離,排斥,不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撞,這就因為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是磁鐵的同一極,磁鐵同極相斥,不同顏色的是磁鐵不相同的兩極,磁鐵異極相吸。
(三)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看到了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磁鐵還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練習10以內各數的數數、認數,理解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學習接數、默數。
2、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簡易飛行棋地圖,大正方體做成的骰子一顆,數卡、小旗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信封、鉛筆;“蓋印章”作業單、印章;“連線”作業單;曲別針串成的鏈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戲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紙板自制方形棋盤和小學具“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起興趣:
今天我們用數學上的本領,玩幾個大家喜歡的游戲,好不好?
二、游戲“替換”。
1、觀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尋找沒圖案的、連續六塊排列著的泡沫板。
2、聽教師的拍手聲(視幼兒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班級人數的平均值靈活決定),幼兒幾人一組自由結伴,分別站成一橫排。請每組幼兒從左往右由1至幾報數,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數號。
3、提問:你最喜歡吃什么?
4、幼兒游戲:老師出示一張數卡,上面是幾,該數號的幼兒等會兒報數時就不能報出該數,要以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數序不變,答對組優先入座。如:老師出示數卡“3”,該組幼兒就一個一個從1往下報,第3個幼兒就不能報“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飯等)代替,接下去幼兒則繼續往下報出“4”、“5”。
3、游戲進行,幼兒依游戲情況分組入座呈弧形狀。
三、游戲“快樂電報”。
1、告訴幼兒游戲名稱,示范游戲玩法,提問:要將你們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該怎么分?怎樣分最快最公正?
2、統一分組比賽的.方法:將中間兩名幼兒作為第一訊息員。教師作為發報員分別在他們的手心點幾下(發電報),請他們默數并按此數量分別傳給左邊或右邊的幼兒,如此一個接著一個往下傳,兩個頭上的幼兒向“發報員”反饋收到的電報訊息,比比紅綠兩隊哪隊傳得又對又快。
四、游戲“走飛行棋”。
1、請幼兒觀察地上的“飛行棋”圖,提問: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們這
么多人怎樣玩最合適?最有趣?
2、統一玩法:分組比賽,按猜拳的結果決定兩位幼兒擲骰子,另兩位幼兒分別按同組伙伴擲出的骰子上的點子數往前走幾步。如果剛好走到綠色數字幾的路牌,則繼續往前走幾步;走到紅色數字幾的路牌,則往后退幾步。
3、“紅綠對抗賽”: 每隊每次各推薦兩名幼兒貼上統一的紅色(或綠色)的棋子標記合作參加比賽。老師做裁判,其余幼兒做本隊的拉拉隊員,比比哪隊先到達終點。
五、操作活動:
1、數鎖鏈,做點卡(實物層次):按鎖鏈的曲別針數,制作相應點卡并別在這條鎖鏈的最后一個曲別針上。
2、連線(替代物層次):相同數量的圖案連線。
3、蓋印章(數字符號層次):看每排前面的數字,在原有印章數量的基礎上再蓋上一定數量的印章,使印章數與數字一致。
說明:幼兒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寫上名字或做好標記后,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活動。可以單組玩,也可以三組都去玩。要求將操作后的材料放進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給老師。
六、延伸活動:占“棋盤”。
兩人一組,每人拿一盤“棋子”(可用扣子、蓋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張畫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盤。幼兒輪流擲骰子,并按每次的點子數量在相應的空格子上擺上相應數量的“棋子”。先把棋盤占滿者為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7-15
幼兒園中班環保科學教案06-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9-28
《氣球》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落葉》04-05
螃蟹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西瓜》04-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