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九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1-5數序的序列感,理解1-5數的實際意義。
2.能嘗試與同伴商量,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
2.貨架(圖片)各種貨物(水果、文具、玩具、鞋、帽……)數量分別為1-5數字卡片
3.各色串鏈(分別貼有數字1-5)
4.店牌、門牌
活動過程:
一、布置貨架(探索、體驗有序擺放的序列感)
1.我們的森林小區要開商店,我們可以開什么店呢?
2.[出示各種貨物及貨架]請幼兒兩兩結伴,把貨物放入貨架。放好貨物后清點貨物、貼上卡片。
3.幼兒嘗試擺放貨物。
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
1)隨意放(引導幼兒體驗這樣放很亂,買東西不方便)
2)先將貨物分類,把相同的擺放在同一格里。
4.(以獅子經理的口氣)提示:要把最少的貨物放在最高一層;怎樣讓貨物看上去整齊?(引導幼兒按序擺放)
5.觀察:引導幼兒感受到擺放整齊的貨物看上去象樓梯一樣,下面一層總比上面一層多1個(件、只……),上面一層總比下面一層少1個(件、只……)
二、編門牌號碼(運用數序經驗)
1.森林小區的商店布置好了,可是森林里有這么多家商店,郵遞員送信、送報紙可不方便了,他送信都是按照門牌號碼來送的,可現在怎么送呀?(啟發幼兒為商店編門牌號碼)
2.隨意編------發現號碼有重復或漏掉。
3.這里有8家店該怎么編呢?(引導幼兒運用數序知識編號后,嘗試用接著數的辦法為剩下的店編。)
三、布置商店(鞏固)
1.獅子經理送來了禮物,不過我們還要動手來做一做。
2.請幼兒穿彩鏈。(引導幼兒注意彩鏈上的數字)
幼兒可能出現:
1)將同色彩鏈按數序穿。
2)將彩色彩鏈按數序穿。
3)按間隔色、按數序穿。
4)選擇半成品:缺少一個補上去。
3.把穿好的彩鏈布置在商店門口。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區別5個物體的高矮。大小或長短。
2、能正確的整理、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具:同一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5張,教學掛圖(二)中5個高矮不同的娃娃圖片。
2、學具:人手一套幼兒用書第11頁的《排序卡(二)》。
活動過程:
1、運用比較的 正確判斷個子的高矮。
★教師出示照片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是××小朋友小時候和現在的照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每張照片上的他有什么變化?哪張照片上的他最高,哪張照片上的他最矮。
★教師:在我們班上,哪里小朋友最高?哪里小朋友最矮?怎么證明?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比較各子高矮。
2、學習按個子高矮排序。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5個不同高矮的`娃娃的圖片,請你們給娃娃排隊。
★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是怎么排列?請相互說說自己的排列方法。
★教師展示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與幼兒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3、學習按大小、長短排序。
★教師:這些高矮不一樣的娃娃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都一樣大嗎?一樣長嗎?請小朋友給你的5個娃娃選出適合他們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選好后就放在娃娃的下面。
★幼兒操作。
4、活動評價。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檢查操作結果是否正確,是否已按個子的高矮來匹配大小長短不同的衣服和鞋子。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2、發現事物排列的規律,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體驗排序活動中的妙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難點:
按ABA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PPT水果排列圖、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水果排列圖,請幼兒找出排列規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朋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亂七八糟的,它們要排排隊,我們看看它們是怎么排的?
1、教師出示圖一(ABA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AB的排列規律。
2、出示圖二(ABBAB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規律。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排隊的,第一張圖片是ABAB的規律,第二張圖片是ABBABB的規律。
二、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征,進一步感知排列規律。(用ABAB、ABBABB的排列規律)
師:看完水果朋友排的隊伍,我們再來給蔬菜朋友排排隊伍吧。(簡單的介紹蔬菜名稱,出示PPT表格)
1、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1個紫色的(茄子)
2、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綠的(青菜),2橙色的(胡蘿卜)
三、請幼兒嘗試按照ABAB或ABBABB規律排序、操作。
1、出示表格:我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張表格,我們在表格里給蔬菜朋友排排隊。
教師將幼兒操作的水果蔬菜操作紙分發給幼兒,幼兒按ABAB或ABBABB的規律排列。
2、講解操作要求
我為你們都準備了一籃子蔬菜,請你們選出正確的蔬菜朋友,剪下來粘貼在表格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四、將幼兒做的操作進行分析與驗證。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可以排隊的,而且排隊的方法也有很多,這些方法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排序,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蔬菜水果進行排序,看看還可以根據其他的規律來進行排序。我們回去再試試看吧!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讓幼兒按一定的規律給蔬果排隊,并能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活動的重點是感知規律,增強觀察力,難點是能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系。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6張蘑菇房子圖片。
2、1-6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
3、小猴、小熊頭飾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
4、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6的點卡一套/人。
5、標有1—6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6、故事《住賓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系
1、拍手游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這里!”(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么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講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師配合故事表演)
1、講述并表演故事后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5號的鄰居,5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6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
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a、那么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4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復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并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么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系。“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系。
三、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游戲:
1、給黑板上的數字找相鄰數。
2、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6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
活動結束。 附:故事《住賓館》 小動物們去旅游,來到了森林賓館,要在賓館休息。熊貓負責給小動物們分房子。熊貓把所有動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貪玩的小猴很晚才趕到。小猴跑到熊貓面前說:“我的鑰匙呢?”熊貓管理員拿出了鑰匙笑瞇瞇地說:“在這兒。給你,你是2號的鄰居。”小猴一聽:“2號的鄰居我知道,不就是3號嗎?拜拜!”不等熊貓把話說完一陣風似的就跑了。
小猴拿著鑰匙來到了3號房,可是3號房里面好象沒有鎖,小猴正納悶,開門一看,呀,里面住著一只大老虎,可把小猴嚇壞了,趕緊關上房門。小猴想:“一定是熊貓管理員搞錯了。”可是熊貓管理員說2號的鄰居有兩個,不只是3號。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小猴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原來1號才是自己的房間,從此小猴知道了原來2號有兩個鄰居,一個是1號,一個是3號。
小猴子剛找到自己的房間,小熊又拿著鑰匙來找房間了,小熊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號的鄰居,可是5號的鄰居是誰呢?這下可把小熊難壞了。最終還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找到了5號房的鄰居。一個是4,一個是6,可是兩個房間,到底哪一個是小熊的家呢?結果用鑰匙一試,沒有打開6號,卻打開了4號,小熊的家原來是4號房,從此小熊也知道了,原來5號的鄰居有兩個,一個是4號,一個是6號,它自己住在4號房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正確區分。
2.游戲環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二、活動準備:
紙箱(魔法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片;三幅圖畫(圖形拼成的);小蜜蜂、小狗和小鴿子的頭飾;魔術卡片。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語言導入):
1.手指游戲(集中幼兒注意力)
"咕嚕咕嚕錘;咕嚕咕嚕叉;咕嚕咕嚕一個變成三;三變五,五變八;八八八,看誰是個乖娃娃。"
2.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里能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
(二)摸一摸"魔術箱"
教師:魔術王國里有一個奇妙的魔術箱,你們看,就是這個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箱里藏的什么?
(1)教師:魔術箱里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摸出正方形的盒子)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說它是正方形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2)教師:魔術箱里東西多,我請某某小朋友摸一摸。(分別請兩位小朋友,摸出圓形鏡子和三角板,教師同上提問,游戲反復進行)
(3)教師:魔術箱有正方形的盒子、圓形的鏡子、三角形的三角板。(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三)魔法口訣
教師:教師這兒有三個魔法口訣,可以幫助你們又快又準的認出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仔細聽。
(1)"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這是什么圖形呀?讓我們來看看是不是三角形(拿出三角形卡片教具觀察并重復口訣),這么奇妙的.魔法口訣,你們想不想學啊?跟老師說一遍,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大家一起說一遍。
(2)"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這是什么圖形呀?那小朋友們見過哪些滾來滾去的圓?讓我們一起來說一遍口訣,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我們來看看下一個口訣。
(3)"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大家一起來說是什么圖形?(拿出正方形卡片教具觀察并重復口訣)下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一說口訣。
(四)游戲"誰的本領大"
教師:小朋友們都記住這三個魔法口訣的嗎?那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老師用魔法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藏到了圖片里,看看哪個小朋友本領大,能把它們全找出。(逐一展示并結合提問魔法口訣)
(五)游戲"小動物找家"
教師:小朋友們本領真大,把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找了出來,那我們能不能再幫助魔術王國迷路的小動物們找到家呢?
(1)教師帶著小蜜蜂的頭飾"小朋友們好,我是小蜜蜂,我找不到家了,我的家有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你們能幫我找到家嗎?"小朋友們小蜜蜂說它的家是什么樣子的?那是什么形狀的?
(2)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啊?(小朋友:小狗)我們聽聽小狗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吧。教師帶小狗的頭飾"小朋友們,我的家是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小狗是怎么說的?它的家是什么形狀的?
(3)同上,鴿子家是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
好,下面小朋友們上來把手中迷路的小動物送回家吧。
(4)教師:剛剛是哪位小朋友幫小蜜蜂送回家的?你是怎么找到小蜜蜂的家的,它的家是什么樣子?(依次提問并鞏固魔法口訣)
(六)游戲"魔法禮物"
教師:小動物們都找到家了,它們給我們送來了魔法禮物,我們一起看看吧。
展示魔術
老師把這個魔法禮物放到區角,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著玩,好不好?
(七)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再魔法王國認識了哪些圖形寶寶啊?(結合魔法口訣鞏固)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今天回家都看看家里還有什么東西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回形針、吸管、雪花片測量小魚的長度,嘗試記錄測量結果。
2、了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課件、回形針、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魚、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圖,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1)出示課件。
師:夏天的池塘真熱鬧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舉行運動會,青蛙、大白鵝、小烏龜都來了,我們小朋友就做魚寶寶也去參加吧!大家想請我們小魚作裁判,愿意嗎?
2、探索測量工具、測量方法。
(1)比賽開始前,先量一量魚寶寶有多長吧!
(2)你準備用什么來測量?從哪兒開始量?
(活動實錄:幼兒一:我想用鉛筆。
幼兒二:我想用回形針
幼兒三:我想用牙簽。
幼兒四:用吸管。從魚頭開始量……)
(評析:孩子們都能想到用自然物來測量,可能看到老師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說的,但這并不影響活動效果,孩子們的表現欲望特別強烈。)
3、幼兒操作
(活動實錄:幼兒一:把回形針一個搭一個連在一起量。
幼兒二:量魚的周長。
幼兒三:雖然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但沒有按一條直線量。
其余幼兒的方法基本正確。)
(評析:本環節我沒有把測量方法拋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由探索測量方法,然后再糾正改錯。有的幼兒方法不正確在情理之中。)
4、請個別幼兒示范測量小魚。誰愿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么?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接的好嗎?
5、老師示范。
6、繼續操作
師:瞧,青蛙和龍蝦比跳遠,大白鵝和烏龜比游泳。比賽結果出來了,那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呢?請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結果記錄下來。
7、展示測量結果
(1)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
(2)為什么同樣的長度,用不同工具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的`物體,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因為工具不一樣長,所以結果就不一樣。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手、腳或者身邊的自然物作為測量工具,來測量活動室的面積、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戲。請幼兒兩兩結對,互相為對方描畫出身體的輪廓,然后再用回形針測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個回形針的長度。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認識正方形,知道正方形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2 能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了解它們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各種圖形若干,正方形范例,幼兒操作圖形每人一套,數字磁鐵。
教學過程:
1 導入活動:今天,咱們班來了好多圖形娃娃,小朋友高興嗎?看看哪些圖形娃娃來了?(教師出示圖形,幼兒表述)我們都認識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可是還有一個圖形娃娃沒出來,小朋友歡迎它!(幼兒鼓掌,教師出示正方形)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它吧!
2 我們請正方形娃娃先一下(教師模仿)
“小朋友好,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和你們做好朋友。我有4條邊,4個角。我和長方形有點像,有的'小朋友總是把我們認錯。小朋友請你找一找我們和長方形哪個地方是一樣的?”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自己說,教師及時提示,讓幼兒找出相同點)
“小朋友真聰明!我和長方形都有4條邊,4個角。4個角都是一樣大。你們現在看看長方形,能找到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嗎?”
(操作圖形讓幼兒自己找,充分的說,正確區分不同點)
“對,我們正方形的4條邊一樣長,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這是我們一樣的地方。小朋友現在都認識我了,下次看到我一定叫我的名字啊!小朋友再見!”
3 正方形娃娃給小朋友帶來很多積木,那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找圖形。(運用操作材料,教師任說長方形,正方形等等由幼兒選出來,讓幼兒正確區分各種圖形)
4 我們今天認識了正方形,你能在咱們教室里,幼兒園里找到正方形嗎?找到后喊出它的名字。(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各處找正方形,活動結束)
課外延伸: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東西是正方形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球形物品或食物。
2、喜歡參與數學游戲活動。
3、學會7以內的數物對應。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字卡
中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球球餐廳》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喜歡參與數學游戲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球形物品或食物,學會7以內的數物對應。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一個地方,你們想去嗎?我們今天要去一家水果餐廳,里面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水果,你們想去看看嗎?
二、教師出示PPT,請幼兒點數并操作。
1、餐廳的老板說:小朋友去餐廳時,要先認識一些水果,數一數,數對了才能進去喲,你們會數嗎?
2、你們都會數了,老板又說:那你們看一看這些水果都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呀?
3、教師請幼兒將數字和水果相對應。
三、實踐操作。
游戲:找朋友玩法:教師出示圖片在黑板上,請幼兒選擇數字貼在對應的水果盤下方,看看是誰找的有準又快。
游戲:抱抱團玩法:教師將幼兒分成四組,兩組兩組為一隊進行比賽,教師說出口令,幼兒進行抱團,必須是老師規定的數字。
四、活動延伸。
我們書上有幾位小朋友也想去水果餐廳吃水果,但是他們不會將數字編號和水果對號入座,找不到座位了,你們回去幫一幫他們好嗎?讓他們也吃上美味的.水果吧!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小籃子。
3.分類提示標志。
活動過程:
1. 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 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 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 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活動評價:
1.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2.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教案數學教案03-0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6-12
幼兒園中班優秀數學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筷子的樂趣》中班教案11-25
幼兒園中班《有趣的排序》數學教案08-12
【熱】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8-2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推薦】08-26
【精】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8-26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