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結局。
2、能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和表達,懂得運動能使身體暖和,冬天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經驗。
2、故事圖片5張,黑板,小兔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請小朋友先猜一猜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樣的呢?(請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2、師:你們想得真棒!讓我們聽一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大衣和你們想得一樣不一樣。
二、講訴故事,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出乎意料的結局。
1、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聲情并茂的講訴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在故事結尾時提出:猜猜奶奶會說什么?(請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大膽的猜想,并請幼兒說說理由。)
3、師講述故事結尾:奶奶對陶陶說:你渾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嗎?陶陶恍然大悟拍了拍說:哦,我明白了,原來媽媽說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讓我多做運動啊!
4、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奶奶說運動是件不怕冷的大衣?(請幼兒說說自己運動后的感受,使其理解運動。)
5、師:小朋友們,剛開始你們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嗎?這個結果真有意思,是我們沒想到的.。
三、看圖分段講故事,加深對故事內容和情節的理解。
1、師講訴前兩幅圖后提問:小兔子為什么不肯起床?媽媽對他說了什么?
2、師講訴第三幅圖畫:小伙伴為什么笑啊?
3、師講第四幅圖:去奶奶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4、師講第五幅圖
四、以木偶形式激發幼兒鍛煉的興趣。
師:你們知道嗎?故事的小兔陶陶今天也來我們班了(出示小兔頭飾)小朋友們好!我以前特別怕冷,喜歡睡懶覺,現在我可愛做運動了每天能早早起床鍛煉身體,再也不怕冷了。你們都做運動了嗎?都做什么運動呢?(啟發幼兒說出每天的運動內容,鼓勵幼兒發現自己喜歡的運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感受與體驗作品中主角樂于助人的好品質,鼓勵幼兒樂于幫助他人。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重、難點:
1、能理解畫面的主要內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2、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出示課件圖片: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看一看圖上都有誰?有什么特點?
二、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
(一)幼兒自主閱讀小書3--5分鐘。
(二)引導幼兒觀察和表達。
1、出示圖片1,提問: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河馬怎么想的?
幼兒嘗試說,教師小結:正值豐收的季節,公雞正在啼叫,雞媽媽正在下蛋,羊兒與牛兒正在忙著割草,動物們都很忙碌,只有河馬弟弟正張大嘴巴打著哈欠。
2、出示圖片2,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發生了什么事?。
小雞怎么辦?他們能得救嗎?
3、出示圖片3,猜猜“河馬會怎么幫忙呢?”
(師:河馬用嘴含住小兔,躲過了餓著肚子的狐貍。)
4、出示圖片4——6,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
圖片4:小雞做游戲時不小心掉進水里,河馬用嘴馬接住小雞,幫助了小雞。
圖片5:牛兒的`馬車拉不動了,河馬用頭幫牛兒頂著車,幫助牛兒回了家。
圖片6:小動物們開心地圍著河馬,向它道謝,說:“河馬你真棒!謝謝你的幫忙,我們今天真開心。”河馬也高興地說:“我也很高興能幫忙!”
三、完整看故事動畫。
這些圖片看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叫《我想幫忙》,完整的看一看這個故事吧(播放故事動畫)。
提問:你們喜歡河馬嗎?如果你是河馬,你會幫助自己身邊的人嗎?
四、出示教師自拍的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幫助老師和小朋友的照片,鼓勵幼兒樂于助人。
(幼兒幫老師擦桌子、某某幫 同伴穿衣服、幼兒幫老師整理書包……)
小結: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讓愛永遠充滿在我們的身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
2、能夠發揮想象力按照句型進行詩歌仿編。
3、能夠理解詩歌內容,并主動大膽地進行朗誦和表演。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動詞并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難點:嘗試替換語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小花傘一把,相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教師:小朋友們,快豎起小耳朵聽,老師給你們出一個小謎語,看誰的小腦筋轉得最快?“一根柱子許多梁,沒有門窗沒有墻,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擋雨遮太陽。”(雨傘)你們真棒一猜就猜出來了。
(二)出示小花傘,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傘。教師:看看老師的傘,那你的傘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在什么時間用它?(知道小孩用小傘,大人用大傘)。
(三)結合圖片欣賞詩歌,感受詩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進一步領會和熟悉詩歌內容。
1、教師出示教學插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的天氣怎么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呢?”幼: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小蜜蜂。師:小動物有自己的傘嗎?
(1)出示圖片一:小喜鵲和小楊樹。小喜鵲有自己的傘,是什么傘呢?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2)是什么地方的大楊樹?
(3)大楊樹這把傘能幫小喜鵲什么呢?(熱了乘涼,下雨了避雨)
2、學習仿編
(1)出示圖片二(池塘里的荷葉和小青蛙)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青蛙有傘嗎?想想看,小青蛙會用什么當傘呢?
(2)引導幼兒看圖仿編一句兒歌。什么地方的大荷葉?荷葉是誰的傘?
(3)出示圖三、圖四、圖五,同同樣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圖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螞蟻)啟發幼兒想一想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然后編一句兒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螞蟻的傘。圖四:(雞媽媽張開翅膀,小雞躲在下面)鼓勵幼兒根據圖意編兒歌。圖五:(花園里的花兒下面有只小蜜蜂)
3、教師幫助幼兒把自己編的兒歌串起來朗讀一遍。
《傘》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池塘里的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雞媽媽的翅膀,是小雞的傘花園的花兒,是小蜜蜂的傘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
4、鼓勵幼兒看圖朗讀兒歌,加深理解。可讓幼兒邊表演邊說,提高幼兒興趣。
5、啟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傘》、《小動物的傘》、《好玩的傘》
(四)大膽想象,創編詩歌。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它還可以是誰的傘呢?”依次問池塘里的大荷葉和草地上的大蘑菇還可以是誰的傘?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并鼓勵幼兒大膽、合理想象。
2、師:“今天圖片里的`小動物們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們的幼兒園做客,現在我們一起去吧!我們先跟后面的老師說聲再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優點:傘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所以,在本次活動我首先用謎語導入新課,然后出示了實物——傘,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并引出話題“我們什么時候會用到傘呢?”,幼兒很迅速地聯想到了各種場景,由此,引出了兒歌的內容。我通過逐幅出示兒歌《傘》的掛圖,讓幼兒直觀地理解兒歌的內容并引導幼兒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并講述,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熟記掌握兒歌內容。
不足:
1、我的眼神總是更多和那幾個活躍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交流,看他們的眼神是那種充滿著期待、鼓勵。在邊上的或者是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孩子眼神更沒有交流,而且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也特別少。
2、活動的一個環節——啟發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我將幼兒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對幼兒提出太高的要求,導致冷堂現象。
3、整個活動環節單調枯燥,應該設計各種情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語言不簡練,重復啰嗦,導致課堂時間延長。我應該提高語言能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詞匯:“聚精會神”、“頭破血流”,并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2、通過提問和有序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中情節的發展變化。
3、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跟別人學的道理。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5、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自制《小貓刮胡子》圖片一套或根據寓言內容制作電腦動畫。
2、小貓(有胡須)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小貓手偶:我是一只小花貓,我的胡須長又長。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花貓的胡須有什么用嗎?
3、幼兒自由討論后,教師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師:可是有一只小花貓把自己的胡子刮掉了,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么事情。
(二)教師出示教學圖片,有表情地講述寓言。
1、教師出示圖片,生動地講述寓言《小貓刮胡子》。
2、師:小貓刮胡子后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主人正在做什么?〈理解詞匯:“聚精會神”〉小花貓在看什么?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理解寓言情節。
3、師:小花貓刮胡子后,追捕老鼠時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碰得頭破血流?(理解詞匯:“頭破血流”)
(四)教師和幼兒再次看圖片,完整欣賞寓言,啟發幼兒理解寓言。
1、教師指圖與幼兒共同講述寓言。
2、師:小花貓能刮胡子嗎?
3、教師小結:原來,胡子是貓用來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鉆洞時得用它來測量洞的大小。如果沒有了這把尺子,貓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鉆過去。
(五)引導幼兒進行拓展談話,啟發幼兒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師:小花貓的主人刮胡子對不對?
師:為什么主人應該刮,小花貓卻不能刮呢?(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師:如果以后你也遇到了一只刮胡子的小花貓,你會和它說什么?
教學反思:
我注重營造和諧氣氛,引導學生去朗讀。最后把重點放在感悟貓媽媽那席話中,讓學生從多角度朗讀感悟,或心疼,或擔心,或生氣的語氣讀讀貓媽媽的話。通過學生的多角度的朗讀明白貓媽媽說的'話。然后考慮到學生個體的理解、朗讀和喜好的差異,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切入口,要求學生想想該對媽媽說些什么?才能讓媽媽放心?才會成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感悟課文。這一教學過程,我幾乎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僅僅引導學生讀懂貓媽媽的話為重點,真正的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自由閱讀、自我體驗、自主創造,同時,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小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和繪畫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認知和要求,《兩只山羊》這個故事將山羊賦予了生命,內容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能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準確地背誦兒歌《兩只山羊》,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禮貌相待、互相謙讓。
3、嘗試找出成功過河的方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同伴之間如何禮貌相待、謙讓,如何成功過河。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兩只山羊》。
2、教師自制故事背景圖、兩只山羊(一大一小或一黑一白)的圖片、獨木橋和兩只山羊頭飾。
3、人手一張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背景圖,引出故事《兩只山羊》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圖上都有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一幅非常美麗的圖畫,圖上有一座小橋、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有美麗的鮮花,清澈的小河……
2、圖上的橋你們見過嗎?是怎么樣的?你們見過的橋是怎么樣的?獨木橋是怎樣的?
重點解釋獨木橋:只能一個人通過,不能兩個人同時通過。為故事的發展埋下很好的伏筆。
二、出示自制山羊圖片,講述故事
1、兩只山羊都想到對面玩,在橋中央相遇了,它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小朋友,兩只山羊在橋上頂起了犄角,結果都掉進了河里,誰也沒有過去。你們說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同伴之間不要爭執,要禮貌相待。
三、幼兒合作,嘗試過橋,總結方法
1、出示獨木橋,如果是你們,你們準備怎樣過橋才不會掉進河里?
2、請幼兒兩兩合作表演過獨木橋。
3、請做得好的幼兒說說是怎樣安全過河的。并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引導幼兒說出:我往后退,你先過來吧!謝謝!沒關系!
4、總結: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
四、背誦兒歌《兩只山羊》
五、發散延伸
1、你知道和小朋友要怎樣相處嗎?
2、你能畫出一座獨木橋嗎?
教學反思
我認為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如何禮貌待人,遇到問題多與朋友商量,就能找了出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在講解“獨木橋”這個環節時,時間長了些,老是怕孩子不懂,會影響后面的學習,以致于后面的發散思維這個環節顯得有些匆促。
小百科:山羊又稱夏羊、黑羊或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情感。
2、嘗試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信,表達對朋友的關心。
3、復習某一段寫信、收信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準備:字卡(點點、多咪、信、朋友、太陽、月亮、夢、關心)。
二、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1、當我們想念遠方的親人或朋友該怎么辦呢?
2、我們來看一看故事中的好朋友是怎么來表達自己的.思念的?
(二)、運用字卡講述故事,邊講邊提問。
1、多咪想約點點做什么?多咪用什么方式告訴點點的?
2、點點想約多咪做什么?它用什么方式告訴多咪的?
3、有一天,多咪收到了點點的信,信上說的什么?多咪跑到點點家,看到什么?
4、點點請多咪吃什么?
5、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
(三)、運用字卡復述故事。
(四)、識字游戲
三、活動結束: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2、你哪里又有進步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目標:
1、借助小螞蟻開生日會的情節,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培養幼兒間團結友愛、平等待人的良好情感。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準備:
圖片小螞蟻、蜻蜓、蜜蜂、蝴蝶、瓢蟲、蜘蛛、蜈蚣、蠶寶寶蠶寶寶變蠶蛾。
過程:
一、認識螞蟻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出示圖片小螞蟻)
2、師:小螞蟻長什么樣的?(六條腿、頭、胸、腹)
3、小螞蟻今天真高興,因為今天是他的生日了,他想邀請朋友們來參加,于是就在門口貼了張海報,海報上說了一些什么呢?陶老師來念一念。(出示海報)
二、小螞蟻過生日
1、丁咚,門鈴響了,蜜蜂拍著翅膀飛來了,(出示蜜蜂)他會對小螞蟻說什么呀?小螞蟻會怎么說呢?
2、丁咚,門鈴又響了,美麗的蝴蝶飛來了(出示蝴蝶)她對小螞蟻說什么呀?小螞蟻又會怎么說呢?
3、丁咚,蜻蜓飛來了(出示蜻蜓)他對小螞蟻說什么?螞蟻又會怎么說呢?
4、丁咚,瓢蟲也來了(出示瓢蟲),他對小螞蟻說什么呀?小螞蟻又會怎么說呢?(練習句式:你好,朋友,祝你生日快樂!謝謝,歡迎你,我的昆蟲朋友)
5、師小結:現在來了幾位客人,他們是不是小螞蟻邀請的昆蟲朋友,為什么?(說出昆蟲有六條腿)
6、丁咚,門鈴又響了,蜈蚣和蜘蛛來了,(出示蜈蚣和蜘蛛)小螞蟻說:"對不起,你們不是昆蟲,請你們下次再來吧。"蜈蚣說:"我們是昆蟲,為什么不讓我們進去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蜈蚣和蜘蛛的腿太多了,昆蟲只有六條腿。)
7、丁咚,一條蠶寶寶一扭一扭的走來了(出示蠶寶寶圖片)小螞蟻對它說:"對不起,你不是昆蟲請回去吧!"你覺得小螞蟻說得對嗎?
8、師:現在請你們來聽聽故事,聽完了你們就知道了,故事的題目叫《小螞蟻的`生日會》
9、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
10、師:蠶寶寶到底是不是昆蟲呢?誰告訴小螞蟻的?螞蟻媽媽是怎么說的?
三、我們都是昆蟲朋友
1、老師當小螞蟻,你們來當昆蟲朋友,你們來為我過生日吧!
2、教師與幼兒進行角色表演。并學說對話。
四、結束活動昆蟲朋友們為我唱一首《生日歌》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語言的教案11-03
幼兒園中班語言《比耳朵》教案08-30
幼兒園中班語言《搖籃》教案08-12
幼兒園中班語言出海教案08-26
幼兒園中班語言課堂教案11-11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17
幼兒園中班語言課教案07-15
中班語言:下雨了幼兒園教案06-29
幼兒園中班語言方面教案11-02
幼兒園中班語言感恩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