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04-16 19:37:46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在音樂與環境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處境產生深切的同情,愿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柔美的音樂(最好是關于大自然),眼罩人手1副。

  2、油畫棒、白紙、記號筆、教學掛圖:《盲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盲女》,播放音樂,師幼共同欣賞。

  1、引導幼兒觀察整體畫面。

  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看看圖上有什么?(兩個小女孩、彩虹、原野、牛羊、飛鳥、鮮花、蝴蝶)地上有什么?(草)遠處是什么?(村莊)

  2、師:這幅畫的顏色怎么樣?你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討論畫中人物的關系。

  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為什么有個小女孩閉著眼睛呢?

  4、師:這個小女孩眼睛看不見,我們叫她盲女。

  請你們猜猜坐在盲女邊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體驗盲女的用心感受。

  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感覺到這些美麗的風景嗎?(可以,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

  6、師:除了聽,她還可以怎么感受呢?她會摸到什么?她會聞到什么?

  二、教師創設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么樣子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眼鏡睜開一點點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里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教師可以自己創編表現畫面意境的文字朗誦)

  三、讓幼兒閉著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心。

  師:閉上眼睛以后你有什么感覺?

  師:盲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嗎?你會怎么樣幫助盲人呢?

  四、戶外寫生。

  1、準備好繪畫材料,組織幼兒去戶外寫生,進一步感受自認風光之美。

  2、幼兒自由寫生,教師巡回指導。

  五、回活動室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師:你在畫面上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這幅畫?你覺得哪里美?

  【活動反思】

  作品《盲女》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沉靜的自然之美,以此產生對比,從而萌發幼兒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關愛盲人的情感。

  在活動的選材上,盲人,可以說是幼兒所熟悉的。無論是在街上,或是在電視中,幼兒或多或少都了解過盲人,知道他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是多么向往光明。因此,給幼兒欣賞《盲人》,并沒有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反而在活動中便于引導幼兒與作品中的盲女感同身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帶來的啟示。

  《盲女》這個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有逐步深入觀察畫面的探討,有用心想象、感受的體會,有幼兒蒙眼睛做盲人活動的游戲。整個活動教師都在創造多樣化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幼兒不斷地變化角色去感知、體會,這比教師單純而又有限的講述生動有趣多了。同時,通過欣賞,還能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有所幫助。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用舒緩的語氣描述著畫面中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感受盲人向往光明的意境。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欣賞的形式比較特別,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幼兒與盲女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幼兒的高尚情操。

  但是,遺憾的是最后的游戲環節并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原本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盲人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之處,以此對盲女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

  通過活動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素養。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更好地成為幼兒欣賞的引導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認識溫度計,學會使用溫度計,學會記錄溫度,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常見溫度計人手一支,每組熱水、冰水各一杯。

  2.記錄表、水彩筆。

  3.統計匯總表一張。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謎語:直直一條小紅河,河水從來無波浪,天熱水位就上漲,天冷必定往下落。(溫度計)

  2.提問討論,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用途。

  “小朋友見過溫度計嗎?在哪里見過?溫度計是做什么用的?”

  教師小結:溫度計分很多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有測量體溫的'溫度計,測量室溫的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溫度計。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溫度計上的標示、線條和數字,認讀記錄溫度。

  幼兒觀察溫度計上面紅線的位置,記錄下來。

  4.分組操作,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請幼兒將溫度計依次放入盛有熱水、冷水的杯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并能大膽表述。

  5.游戲“我是溫度計”。

  通過游戲,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示溫度計遇熱上升,遇冷下降,進一步感知溫度計與冷熱的關系。

  6.幼兒自由探索測量溫度的變化,小組合作記錄。

  請幼兒自由選擇地點(活動室、寢室、盥洗室、走廊等)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并能與同組的同伴合作記錄溫度,知道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溫度。

  7.溫度統計匯總,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溫度是會變化的,陽光、風、活動室的大小等都會影響溫度的變化,所以相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溫度。

  8.活動延伸

  (1) 請幼兒連續一個月觀察教室內溫度計變化,記錄每天的氣溫,感知氣溫在一個月內的變化幅度。

  (2) 根據氣溫變化,請幼兒調查統計冬天取暖的方式和用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幼兒最喜歡閱讀繪本故事,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繪本故事中滲入抽象的數學概念,1到10的點數,比較多少都很好的在故事中有趣的表達了,符合幼兒形象化的思維方式。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在故事中理解生活中數學的10以內的點數,比較多少的概念。

  2.幼兒能聽懂故事情節,并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3. 幼兒在故事中意識到要保護野生動物,培養幼兒有愛心。

  三、活動準備:

  1.編寫故事《禾苗的秘密》

  2.制作PPT動畫

  四、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老師:你們想知道禾苗的秘密嗎?

  幼兒:想知道。

  老師:我們一起來看故事把這個秘密找出來。

  2.教師講故事:

  春天來了,1株禾苗上有2只蟲子,3只青蛙又吃掉了2只蟲子,接著出現4條蛇,5只老鷹,6個獵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個警察。最后,動物們四散逃跑,獵人被警察抓走了。

  3.說一說故事中的數字規律

  1株禾苗2只蟲子3只青蛙4條蛇5只老鷹,6個獵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個警察。總共10個數,每次都遞增1,每次比前一次多。

  4.說一說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幼兒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虐待小動物,對小動物有愛心。

  5.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聽了今天的故事從中得到了很多樂趣,請你們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小心把幾種不一樣的東西混在一起。為了能讓幼兒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所以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自己發現方法。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嘗試意識、創新意識以及體會成功的喜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能根據混合物的特點,利用恰當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離方法,并學會用標記記錄。

  2、能主動大膽操作與嘗試,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與快樂。

  3、發展觀察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體會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帶分離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黃豆、回形針和紐扣、小鐵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鐵、篩子、水等。

  3、視頻儀、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你們有什么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記錄表)老師用簡單的標記把幼兒的分離方法記錄在表。

  (自評:此環節設計的問題,能讓幼兒大膽想像,有效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用標記記錄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學”的科學原則,為下一個環節做好了鋪墊。)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分離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師介紹幾種特殊的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嘗試各種分離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記錄結果,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種分離方法,并說說原因。

  (自評:幼兒能使用各種工具大膽驗證方法,初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

  1、出示幾種待分離的物品,讓幼兒逐一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本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并由組長記錄下來。

  3、幼兒再次嘗試、驗證。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記錄。

  4、請每組的一名幼兒把方法介紹給大家聽,并說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師小結。

  (自評: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現了用篩子分離物品,不僅完成任務,而且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引導幼兒探討區別生熟雞蛋的方法。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找找生活中利用分離原理發明出來的物品。

  活動反思:

  該活動中的操作材料貼近幼兒生活,唯幼兒所熟悉,較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操作興趣。在“試一試”活動中啟發和鼓勵了幼兒大膽地自由嘗試,找出多種分離各種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動中,加大了探索的難度,不但要將混合物分離,而且要找出該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動注重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由風這一自然現象透出的春天氣息,理解詩歌內容。

  2、讓幼兒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的意境。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讓幼兒嘗試敘述詩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詩歌內容

  2、 讓幼兒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的意境

  活動準備

  1、帶幼兒觀察過風吹過樹、湖面等的景象

  2、將詩歌內容制作成圖片,另制作一套與之相對比的(無風時的景象)圖片,

  3、制作配樂詩朗誦。

  活動過程

  1、師出示對比的圖片(無風時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圖上有些什么?

  (幼兒:這是一條小河,還有一棵柳樹,天上下著小雨……)

  2、師出示與詩歌內容相同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同樣的場景,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幼兒:小河上的水動了,河面上有波浪了,柳樹的樹枝動了,樹葉好象在跳舞,樹葉飄起來了,小雨有點斜斜的'……)

  (幼兒:因為有風吹到小河里了,因為風過來啦,風吹得樹葉好象跳起了舞,小雨是被風吹的有點歪了……)

  教師以詩歌中的句子小結:河面上出現了波紋,這是為什么?綠葉快樂地跳舞,這是為什么?

  細雨斜斜地下著,這是為什么?哦,原來是風娃娃在做游戲。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幼兒學習朗誦,記住詩歌。

  5、請小朋友為這首詩歌取個名字。

  (幼兒:風,風來啦,風娃娃做游戲,風寶寶,調皮的風娃娃……)

  (教師:小朋友說的都不錯,那我們現在就給這首詩歌取名叫風娃娃,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來有表情地朗誦一遍詩歌《風娃娃》)

  幼兒集體朗誦詩歌一遍。

  6、教師引導幼兒仿編《風娃娃》的詩歌,把自己對風的感受用優美的詩句表達出來。

  教師提示語:風娃娃可喜歡做游戲了,小朋友們想想看風娃娃除了會在河面上、樹葉間、小雨中做游戲,還會在哪里做游戲呢?

  (幼兒:在大海上、在花園里、在操場上、在公園里、在天上、在人們的身上……)

  教師提示語:當風娃娃來到這些地方做游戲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小朋友用和詩歌一樣的句子來說說。

  (幼兒創編一:小草悄悄的彎下了腰,這是為什么?花兒輕輕地點點頭,這是為什么?紅旗嘩嘩地飄動,這是為什么?裙子快樂地跳舞,這是為什么?海面上翻起了浪花,這是為什么?哦,原來是風娃娃在做游戲。)

  (幼兒創編二:頭發輕輕地飄起來,這是為什么?風車呼呼地旋轉,這是為什么?窗簾快樂地跳舞,這是為什么?風箏高高地飛翔,這是為什么?書頁嘩嘩地翻動,這是為什么?哦,原來是風娃娃在做游戲。)

  7、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有表情地朗誦一遍幼兒自編的詩歌《風娃娃》。”

  教學反思

  一般詩歌教學中的圖片或者教具都是根據詩歌的內容繪制成就行了,但我覺得這次的活動如果單純根據詩歌內容繪制一套圖片,幼兒的注意力往往會放在圖片上有些什么景物,而不去關注引起這種景象的原因,怎樣才能將幼兒注意力的重點引導到是因為有了風才會使景物變成這樣的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套對比的圖片(景物相同,只是沒有風,一切都是平靜的)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對比圖,讓幼兒觀察圖上有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詩歌內容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同樣是這三個場景,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這樣成功地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到了我想要突出的重點——“風”上面,后面的教學也就容易多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游戲。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煉。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小魚竿。

  2 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等器械。

  3 玩具電話機,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么?(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里?(水里)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小河邊看到什么?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小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小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臟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么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游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里沒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小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后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游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后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后,后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范表演后,幼兒開始游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總結發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后,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游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結束。

  教學反思

  1、大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煉;一些平時不合群的幼兒也能參與進活動中,孤僻的行為有所改觀。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由于他們入園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對班上幼兒的情況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都有一個比較全盤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范,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交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

  體驗古詩作畫的樂趣。

  能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古詩中柳樹的美。

  知道垂柳的枝條又細而長的。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重難點: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突出古詩中柳樹的美。

  怎樣繪畫、剪、做出垂柳細長美麗的枝條、柳葉。

  準備:

  A4紙、記號筆、水粉、橡皮泥、水彩筆、油畫棒、背景音樂《柳樹姑娘》等。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看一看

  1、春天里發芽比較早的樹是什么樹?

  2、我們學過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是什么?

  3、古詩中說的是什么樣的柳樹?(垂柳)

  4、淺釋古詩:古詩中怎樣贊美垂柳的?(碧玉杖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5、長長的`柳枝像什么?被風一吹怎么樣了?(像S、像波浪線、像蛇等)

  6、幼兒欣賞被風吹動的柳樹的圖片。

  二、說一說

  1、古代的人用詩贊美柳樹,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

  2、幼兒討論。(畫出來、剪出來、用橡皮泥捏出來等)

  3、欣賞柳樹圖片作品。

  三、做一做

  1、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做一做。

  2、要求:柳枝要細長,下垂。安靜做、畫。

  3、添畫春天的景物。

  四、欣賞作品

  1、幼兒間相互欣賞作品。

  2、聽歌曲《春天在哪里》到院子里找春天,結束活動。

  課后反思:

  這節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其中第三個環節“做一做”體現了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第一個環節說一說柳樹,主要是利用贊美柳樹的古詩《詠柳》及欣賞柳樹圖片讓幼兒知道柳樹的外型特征:柳枝的細長,柳葉的翠綠。利用引導語:你想你用什么方法展現美麗的柳樹?激發拓展幼兒的思維、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四種形式:水彩筆繪畫、水粉畫、剪紙畫、泥工畫,通過欣賞四種不同形式的范畫,為幼兒在畫畫做做環節做好鋪墊。用語言引導添畫春天的景物,豐富了畫面內容。通過幼兒間欣賞作品,個別幼兒講述作品完成整個教學,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帶幼兒到院子里找春天,結束整個活動。

  整個活動幼兒自主、積極投入,興致很高。活動中發現,幼兒的剪紙畫(用卡紙先剪出樹干,用皺紋紙搓出柳條,剪出柳葉)、泥工畫(分泥時沒能安柳條、柳葉的大小分)完成效果不好。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能真正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一節成功的活動不僅要有好的活動設計,備好課,還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才能水到渠成,達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了解煮面條過程的基礎上,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表現。

  2、發揮想像,體驗用動作表現內心的感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觀察過煮面條的過程,吃過拌面。

  2、幼兒具有一定的 肢體表現能力。

  3、錄有進行曲的音帶。

  活動過程:

  一、進行熱身運游戲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讓我們來摸摸口袋……呀!我這兒有一顆珠子,它會發出好看的光!(教師做神秘狀,吸引幼兒的注意)

  師:咦?我的珠子越來越大……(教師用夸張的肢體動作帶動幼兒一起表現)大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變小,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剛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顆神奇的珠子?

  師:那珠子在哪兒?

  師“對了,當我們想像自己有這么一顆珠子時,我們游戲起來就會很有趣,接下來我們的游戲會更有趣!

  二、分段聽音樂表演。

  1、下面條前的準備部分

  師:哎呀!我的肚子好餓呀!我們來下碗面條吃吧!

  師:煤氣灶準備好啦!上面放什么?

  師:對啦,我們放上鍋子,誰來用一個動作來表示鍋子呢?

  師:鍋子里面加點什么?

  師:對,水,誰來加點水?

  師:啪!點火啦!火什么樣子的?

  師:接下來水慢慢的怎么樣了?(開始翻滾,冒泡炮)請幼兒回答并用動作表現。

  師:那我們一起來準備吧!(聽老師口令做動作:煤氣灶、鍋子、加水、加水、加加加點水、加加加點水、開火、火開大一點、左邊燒起來、右邊燒起來、下面燒起來、水開啦!冒泡泡、從上面冒出來,從左面、右面、開始翻滾了)

  師:老師還幫它配上了音樂,我們一起來吧!(教師邊示范,一邊不停的.語音提示)

  師:教師提要求在聽音樂來一次。(根據幼兒表演情況,一定要踏準節奏,動作幅度要大)

  2、下面條

  師:水燒開了該放什么進取了?

  師:面條沒有下鍋之前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請你來模仿一下。(幼兒用手捏緊拳頭、站的筆直動作來表現)

  師:面條下到水里變得怎樣?”(先慢慢的變軟到水里去)面條是突然變軟的還是……(一點一點變軟的)。

  師:水越來越熱了,面條它在水里怎樣?(面條在鍋里動來動去,飄來漂去,扭來扭去)

  “老師先來做面條放到鍋里去試一試。”提出要求:輕輕地跳,不要讓水濺出來。

  “那我們一起跟老師下面條吧,不要讓面條粘在一起。”

  師:(聽老師口令做下面條的動作:準備、放面條、面條慢慢變軟了、準備、在放一次、慢慢變軟了)

  師:我們配上音樂來下面條吧!(教師邊示范,一邊不停的語音提示)

  師:第二次要求幼兒用更大幅度的動作進行表演面條在鍋里的動作,特別是變軟的動作。再次幼兒集體練習,教師用語言提醒幼兒。

  3、拌面條

  師:啪!我關火了!面條熟了我們把面條怎樣?(撈起來)碗、筷子準備好了?怎么撈?誰來撈撈看?(請幼兒用動作表現)撈起來后能不能吃了?(不能)那我們要加點什么?(調料)調料放好了可以吃了嗎?(不能,把它攪拌一下)請幼兒回答并用動作表現。

  師:那我們一起來拌碗面吧!(聽老師口令做拌面的動作:關火、碗、撈呀撈起來、撈呀撈起來、撈呀撈起來、撈呀撈起來、放點鹽、拿好筷子、夾起來、放下去、夾起來、放下去、在放點醬油、筷子、夾起來、往右翻、夾起來、往左翻)

  師:讓我來品嘗一下,真香!太棒了!我還想吃一碗?你們呢?我們一起在來拌碗面吧!(幼兒聽著音樂做,教師一邊不停的語音提示)

  師:提要求,當心不要把面拌到碗的外面。在此聽音樂來一次。

  三、完整聽音樂表演。

  師:“剛才我們面條都吃光了,那我們再來下一些面條給小班的小朋友吃好嗎?”

  “把我們下的面條送給客人嘗一嘗吧!”

  幼兒完整的下一次面條,最后要求說出下的什么面。(排骨面、牛肉面……)并送給客人老師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蔬菜與水果的名字及營養、吃法。

  2、提高幼兒的分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使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了解吃蔬菜和水果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說出常見的蔬菜與水果的名字和了解它們包含的營養成分。

  活動準備

  常見的蔬菜與水果的圖片每個幼兒一套

  活動過程:

  1、《小白兔》兒歌引導出蔬菜

  問:小白兔喜歡吃什么蔬菜?

  2、出示蔬菜與水果的圖片

  請幼兒猜猜蔬菜與水果的名字

  4、連線

  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用線連在一起)

  5、了解蔬菜與水果的營養成分

  6、討論:

  如果沒有蔬菜與水果我們會怎么樣?

  如果只吃一種蔬菜和水果我們的身體會有什么不一樣?

  7、幼兒表達自己的意見

  8、比一比:

  請個別的幼兒比比高,選出班上最高的幼兒

  9、說一說:

  為什么同樣是4歲的小朋友會長的有的高、有的矮?

  我們要長高應該怎么做?(不挑食營養搭配合理)

  蔬菜哪些能生吃?哪些不能生吃?

  10、游戲:我最快

  每個幼兒一套水果與蔬菜的圖片,教師示范叫道蔬菜白菜就把白菜的圖片高高舉起來,第二次請幼兒來喊出蔬菜與水果的名字,游戲反復進行。

  11、教師與幼兒小結:

  常見的蔬菜與水果的名字及它們對身體的重要性

  強調我們為了長高不應該挑食要做到蔬菜與水果合理的搭配。

  延伸活動:

  繪畫:水彩與水果

  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蔬菜與水果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的課堂教學,我班的.幼兒對蔬菜與水果有很大的了解,能叫出常用蔬菜與水果的名字,知道了挑食的壞習慣會給身體帶來很不好的影響,班上挑食的幼兒也改了許多壞習慣,效仿的幼兒的家長談到孩子懂事了,什么菜都要吃了,表揚了那些有很大進步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健康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2-08

幼兒園大班《風車》教案03-28

幼兒園大班燈教案03-29

傳球幼兒園大班教案03-29

幼兒園大班《春雨》教案03-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国产综合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久久高清国外AV免费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