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3-04-16 17:39:08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土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作為山東人的自豪感。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或超市,幫助幼兒填寫調查表一份,協助收集實物特產。

  2.各地土特產圖片,如:樂陵小棗、煙臺蘋果、肥城桃子、萊陽梨、章丘大蔥、濰坊風箏、菏澤牡丹等(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了解家鄉的土特產,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的土特產實物,了解各地土特產的名稱及外形特征。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土特產嗎?你認識哪些土特產?你知道我們的家鄉都有哪些土特產?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土特產指一個地區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如農產品(水果、蔬菜)、紡織品(衣服、布料)、工藝品(風箏、泥塑等)。

  2.知道山東的土特產很豐富,感受土特產的不同,嘗試對土特產進行分類并記錄。

  (1)觀察分享幼兒的土特產調查表,說說土特產都有哪幾類。

  (2)出示各種土特產圖片,鼓勵幼兒有序地將特產按照顏色、名稱、作用、食用方法等標準分類擺放,并嘗試記錄。

  (3)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說說自己是怎樣分類擺放的,理由是什么,如:分類標準是水果、蔬菜、糧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3.欣賞兒歌夸家鄉,進一步了解各地土特產。

  活動延伸:

  特產自主品嘗會,請幼兒品嘗、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贊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爸爸是寬厚、力量、智慧的合體,是家庭中不可替代的角色,爸爸媽媽共同“養育”起幼兒完善的人格。由于孩子小,多數情況下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導致孩子對爸爸的了解不夠。本活動通過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爸爸的外貌特征,了解爸爸的工作,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大膽表達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的快樂,從而以自己的爸爸為驕傲,培養幼兒對爸爸深深的愛意和敬意。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爸爸的外貌特征及其工作,知道爸爸工作很辛苦。

  2.能大膽表達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時的快樂。

  3.體會爸爸對自己的愛,進一步激發愛爸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爸爸的照片,課件《爸爸的手》,視頻,抒情輕音樂。

  2.經驗準備:有與爸爸一起玩游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回憶交流,說說自己的爸爸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爸爸的樣子,借助課件進行分享。

  2.聊一聊爸爸的工作,知道爸爸工作很辛苦,為自己的'爸爸感到驕傲和自豪。

  3.借助幼兒課前繪制的“紙盤爸爸”,通過畫一畫、親一親,表達自己對爸爸的愛。

  分享交流,說說與爸爸一起玩的快樂

  1.欣賞和爸爸一起玩各種游戲的視頻、照片,感受和爸爸在一起時的快樂。

  2.提問:你和爸爸一起玩的什么,在哪里玩的,心情怎樣,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與爸爸在一起時的快樂。

  通過課件展示,感受爸爸對自己的愛

  1.播放課件《爸爸的手》,提問:你們的爸爸在生活中是怎樣關心你的?為你做過哪些事?

  2.教師小結并提問:你們想為爸爸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表達對爸爸的愛。

  拓展經驗。進一步感受爸爸的愛

  1.音頻展示:爸爸的話。進一步感受爸爸的愛是多姿多彩的。

  提問:聽了爸爸的話,你想對爸爸說什么?

  2.教師小結:課件欣賞,進一步提升幼兒愛爸爸的情感。

  延伸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與爸爸的生活趣事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將濃濃的親情與快樂作為活動的主線,貫穿活動始終,充分展示出新理念下教師設計、組織活動與駕馭課堂的智慧。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選材巧。活動圍繞幼兒熟悉又親切的“我的好爸爸”的話題展開,幼兒對爸爸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甚全面,許多零散的經驗與情感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梳理進行提升與激發,因此該活動基于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便具有了可行性和價值性。

  二是理念新。教師將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從課前的信息搜集到活動中的分享交流,從視頻課件的運用到問題的設計,無不體現出幼兒主動學習的理念在活動中自然滲透。

  三是方法活。該活動圍繞目標設計了多個環節,各個環節圍繞目標層層遞進,在充分把握幼兒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有效的組織形式,如:紙盤爸爸親一親,視頻照片聊一聊,課件故事看看想想,音頻錄音聽聽說說等等,讓幼兒在不斷地感知體驗與分享交流中豐富對爸爸的了解認知,萌發愛爸爸的情感,使活動目標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是互動強。教師在活動中,通過有效的提問和巧妙追問,引發了很多有價值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為本次活動增添了亮點,這也充分展示出教師靈活嫻熟的課堂調控與組織能力和機敏巧妙的教育智慧,同時也可以從幼兒的常規習慣、學習興趣、與教師的回應互動等方面,看到班級幼兒的良好發展水平。互動中的另一亮點,體現在幼兒與教學具的互動上,教師充分挖掘并利用了每一個教學具的價值,面向全體,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教案:好朋友

  設計意圖:《我的好朋友》這一活動教學以后,小朋友很喜歡這個話題,一直談論著自己的好朋友,感受沒有朋友是那么的孤獨,從而體會微笑面對朋友是多么的重要。我發現,他們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也很有興趣,于是,特設計本次活動。

  目標:

  1、 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尋找事物之間的關系。

  2、激發幼兒有好朋友的快樂情緒。

  準備:小圖片、課件、實物:鎖、鑰匙

  重點: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尋找事物之間的關系。

  演示課件

  導入課題

  一、演示課件導入課題

  引導幼兒觀察演示ppt說出物品名稱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好多小客人,小朋友看一下,都有些誰呀?

  (小鳥、桌子、鑰匙、雨傘、椅子、雨鞋、茶壺、大樹、鳥籠、杯子)

  二、引導幼兒找出朋友

  1、出示實物鎖,引導幼兒尋找鎖和鑰匙之間的`關系。

  問:鎖和鑰匙為什么是一對好朋友呢?

  2、小結:鑰匙能把鎖打開,所以鎖和鑰匙是一對好朋友。

  3、幼兒操作:幫圖中小客人找朋友。引導幼兒找圖片中的好朋友,師生一起檢驗。

  問:為什么水壺和被子是一對好朋友?(引導幼兒說說關系)

  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對好朋友?

  為什么雨傘和雨鞋是一對好朋友?

  討論:你們覺得小鳥和誰做好朋友最開心?為什么?

  除了和大樹做好朋友,還和誰做好朋友呢?

  小結:還和藍天白云,還有我們小朋友也是好朋友。

  三、遷移活動生活活動

  1、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對一對的好朋友呢?

  2、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有好朋友心里怎么樣?

  3、小結:有好朋友真好,好朋友在一起真快樂。

  4、師生齊唱歌曲:好朋友

  反饋:中班幼兒還是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所以我設計了課件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在親身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本次活動的內容。本次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思維比較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積極地尋找生活中的朋友,從而引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激發了幼兒有好朋友的快樂情緒, 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發展幼兒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圖片-爭搶球的孩子。

  兩個小朋友在玩球,玩著玩著,他們開始爭搶,為此吵了起來,后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師: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為什么?

  :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師: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球了?(誰都沒有玩到)

  誰都玩不到球,大家還都不高興,那么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己的看法。

  :幼兒園里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

  ——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

  ——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

  ——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輪換著玩。

  2、故事,引出新問題。

  師:戶外游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師: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并請幼兒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

  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聲“沒關系”。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

  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著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么?不疼說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總是那么做,你怎么辦?

  教師啟發幼兒回答:

  ——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

  ——學會躲閃。

  ——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欺負別的小朋友。

  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為什么”,然后再選擇好的解決辦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并學會撥打報急電話。

  2、教育幼兒不玩火,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

  學會保護自己,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

  活動難點:

  會正確撥打報急電話。

  活動準備:

  教學vcd、電話機一部、突發事件圖片(著火、迷路、急病)電話號碼卡片:119、110、120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vcd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天,小明獨自在家,忽然有人來敲門,透過窗子,他看到一個陌生人,小明沒開門,這時,陌生人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1)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么辦呢?”

  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下面我們來看小明是怎么做的。”(撥打110)

  (2)學習撥打報警電話——“110”

  出示電話機,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

  教師示范講解撥打報警電話:先拿起聽筒,撥號碼110,聽到嘟嘟的幾聲長音,表示電話通了,對方接了電話以后,向對方講清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2、幼兒觀看vcd

  (二),引導幼兒學習撥打急救電話——“120”

  “小玲和奶奶在家正看著電視,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玲急得哭了起來。”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玲該怎么辦?”(請小朋友動腦筋幫小玲想辦法。)

  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小玲是怎么做的。”(打電話給爸爸)

  讓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急救電話。

  教幼兒學打急救電話“120”。

  3、觀看vcd

  (三),引導幼兒學習撥打火警電話——“119”

  “小強一個人在家時,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燒到了床單上。”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強該怎么辦?”

  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我們來看看小強是怎么做的?”(小強拿小杯子裝了水去滅火)

  “你們覺得他這樣做對不對?他應該怎么做?”(撥打119)

  教師小結:在撥打電話之前,首先要記住你所要撥打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后,就可以和對方通話了,別忘了告訴消防隊的叔叔什么地方著火了。

  4、游戲:“該打什么電話”

  出示第一幅圖畫,一個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簾燒著了。

  “這個時候,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消防隊叔叔報警)

  出示第二幅圖畫,有一個人騎車摔倒在地,這時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該打什么電話呢?”(請說對的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急救中心報警)

  出示第三幅圖畫,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請個別小朋友來撥打電話進行模擬練習,學會如何向警察叔叔報警)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本地幾條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稱,感知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與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臺等設施的用途,體驗現代新型道路給人們出行帶來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家鄉幾條重要道路的圖片以及寬闊的馬路、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等不同道路的圖片。

  2、課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話題。

  師:多多姐姐是一個愛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來看一看多多姐姐給我們拍的幾張照片吧!小朋友們仔細看,圖片上有什么?

  (二)展開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個善于發現的乖寶寶。小朋友們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這些路呢?(上學的路上、去公園的路上)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對比明顯的照片比如彎和直,平和洼)

  2、師:老師想來考考小朋友們,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嗎?(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哇,小朋友們真厲害,都認識它們啦,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纏繞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圓形的)猜猜看它們有什么樣的作用啊?

  :他們避免了下雨天帶來的淤泥,為人們了交通便利。減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這幅圖片,這幅圖片上你們都認識哪些東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車站牌,有站臺)如果我們在馬路上迷了路,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找老師、找警察叔叔)老師現在要教你們一個新辦法,小朋友們要學會看路標,那樣就不會迷路啦。 (指示牌是幫助我們辨識道路的,我們這時候可以通過指示牌找到我們所要去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玩過隧道游戲

  游戲規則:兩人配合為一組,剩下的過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點。

  游戲目的: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找路標,親身感受道路帶給我們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認識不快樂的表情。

  2.嘗試表達不快樂的情緒。

  3.學習抒發排解不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流淚表情的圖卡。

  圖畫紙、雜志紙、彩筆。

  錄音機、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出示流淚表情圖卡,請幼兒說說遇到什么事會流眼淚,老師協助幼兒記錄內容。

  2.根據內容,請幼兒說說自己或別人不快樂時應該怎么辦,老師協助幼兒記錄大家的提議,讓幼兒知道凡事都有解決方法。

  3.請幼兒說說最近不快樂的事情,并把不快樂的樣子畫下來。

  4.老師整理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觀察不快樂時各人的表情,例如有哭的,有嘴角向下彎的'。

  5.老師可讓幼兒把不快樂的事畫在雜志紙上,搓成紙球扔掉。

  6.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讓幼兒手拉手跳舞。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跳舞后的心情。

  活動評價

  能說出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活動建議

  引導幼兒知道排解不快樂情緒時不要傷害別人,也要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快樂的情緒。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或者食物、圖書等)或快樂的事情與小伙伴們共享。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并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分享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一本書等布置“我喜歡的展示臺”。

  2.《一粒谷子》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收集幼兒在家中以及幼兒園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課件。

  3.幼兒教學資源1第14-15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幼兒自由回答)老師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它能滿足我們的所需要的。

  二、展開

  1.教師出示一袋谷子,調動幼兒興趣。

  提問:咦,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谷子)對了,這是谷子。那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谷子嗎?(不知道)好,那老師來告訴你吧,這是小雞的谷子。那么你猜猜小雞會用它做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不錯,讓我們來聽小雞是怎么做的吧。

  2.結合掛圖講故事,教師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雞貝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時,你猜小雞貝貝是怎么想的?(幼兒自由回答)真棒,你們的想法都不錯,那現在我們來聽聽故事里小雞貝貝是怎么想的。(谷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人吃,怎么辦?)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么做呢?(幼兒自由回答)現在我們再來聽聽故事里小雞是怎么做的(小雞把谷子種在了地里,等秋天再來收獲。)

  (2)貝貝的谷子是什么時候長出來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貝貝看到結出這么多的谷子就請好朋友來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谷子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高興)貝貝的心情怎么樣?(非常高興)

  (3)小雞貝貝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嗎?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小雞貝貝有好東西總是愿意與同伴分享,分享是什么呢?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一起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為分享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3.出示圖片——我會分享。

  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圖書。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學說禮貌的語言,如請、謝謝等,分享中要愛護別人的圖書玩具,及時還回去。

  4.教師及時將幼兒在活動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進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樂,同時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5.教師和幼兒討論在班級中建立“分享角”,繼續分享自己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午飯時請小朋友吃小米飯,分享小雞的禮物。

  2.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頁,并鼓勵幼兒在家里將自己的物品也能夠和家人以及鄰居的小朋友進行分享。

  教學反思:

  最后行為練習這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認知和判斷對于幼兒來說都比較容易,難得是體驗,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樣幼兒才能真正明白為什么分享是一種好行為。我覺得這次活動還是很合適中班的孩子,可以促進幼兒將認知轉化為行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了解小草的多樣性。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志,知道要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菜,并拔2-3棵放入塑料袋。

  2、蠟筆、紙張等。

  活動過程:

  1、感知

  1)說說各自帶來的小草是什么顏色的?長得怎么樣?有什么用?他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進入的草地,講講自己的'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和草坪上的小草一樣嗎?人們為什么要種那么多的草?

  2、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志。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志表示什么意思?

  2)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些標志?

  3、畫標志

  幼兒自己制作并張貼

  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開始喜歡小草,喜歡周圍的植物,對他們充滿愛心和好奇心,更加懂得要愛護小草,保護環境。設計標志,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并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愛護小草,保護環境”逐漸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的教案02-06

中班社會幼兒園的標識教案03-31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教案06-08

幼兒園社會教案中班06-23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30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5-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