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范文集錦9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懂得關心、同情有困難的伙伴,愿意幫助伙伴,具有初步愛的情感。
2、打破班級界限,與同伴協商、分享、合作,體驗活動的樂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3、在活動中遵守規則,禮貌待人。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準備:
1、談話活動《六一暢想》
2、給幼兒與家長的倡議書
3、游戲活動:購物
4、認識一元硬幣
前期材料準備:
1、分班準備:比較完整干凈(八成新)的玩具、圖書、文具……
2、申請幼兒園提供:氫汽球、普通汽球、彩帶、彩旗、燈籠、紙做的'煙花。
3、年段教師共同布置會場。
活動方式:
地點設在禮堂,首先由中一、中二的幼兒擔售貨員,買自己的物品,中三、中四小朋友持硬幣購買;半小時后互換。各班教師在場管理、協調幼兒活動。最后,集中小結"愛心義賣"活動。
過程:
(一)幼兒集中禮堂,園長"六一" 祝詞,拉開六一節"愛心義賣"活動。
(二)全年段幼兒"愛心義賣"活動。
(三)集中小結"愛心義賣"活動。
活動反思:
第一次組織義賣活動雖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整個義賣活動井然有序,家長與老師通力合作,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帶領下都獻出了自己的愛心,這些都是義賣的收獲。另外,家長們對本次義賣活動十分支持,感興趣,增進了家園合作。孩子們樹立了關愛意識,學會了樂于助人。同時,孩子們通過義賣活動增強了社會交往技能。雖然本次活動中,我們的義賣物品價格定位有點不到位但是我們仍舊籌到了許多善款,可以幫助到一些貧困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生活,許多家長都希望幼兒園能夠多開展這類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紅燈、綠燈及其作用。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簡單的交通規則,增強幼兒對交通安全的認識。
3、讓幼兒知道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要注意安全。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交通掛圖一幅。
2、紅、綠色的實物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綠色實物,請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顏色、那是什么顏色。
2、教師引入顏色話題,并讓幼兒說一說在哪里見過這些顏色。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很漂亮的畫,想不想看一下啊,不過在看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老師有問題要問你們。"
2、教師出示交通掛圖
(1)教師:"這幅畫漂亮嗎?這上面都有什么啊?"
(2)教師:"這上面都有什么顏色呀?"
(3)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在十字路口為什么有的車停下來了,有的車正在過馬路呢?"(因為紅綠燈)
3、教師總結:紅綠的是來管理交通的,在十字路口,亮綠燈,車就能行走;亮紅燈,車就要停止行走。
4、教師提示幼兒觀看掛圖中人。
(1)教師:"那行人過馬路時應該怎么走呢?"(走斑馬線)
(2)教師:"行人過馬路也要看紅綠燈,綠燈亮了,行人過馬路必須走斑馬線;紅燈亮了,行人必須在馬路邊等候。
(三)結束部分
1、教師教幼兒讀兒歌。
2、幼兒熟悉歌詞后,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教師讓幼兒在教師隨意走動,老師念兒歌,當念到"紅燈亮了等一等"時,幼兒趕忙跑到一邊停下來;當念到"綠燈亮了趕緊走"時,幼兒繼續行走。
3、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與拓展
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黃燈,并簡單知道黃燈的作用。(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附:
兒歌過馬路過馬路,別慌張,注意行人和車輛。
紅燈亮了等一等,綠燈亮了趕緊走,斑馬線上別停留。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和幼兒的生活有很大的聯系,在導入時我采用巧虎的一段視頻《我會看紅綠燈》,幼兒能認真的觀看視頻,了解了巧虎過馬路的經歷,并能結合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討論,幼兒的`興趣很濃厚。分析我班幼兒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他們對“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要走人行道”的規則已經掌握的非常好了,于是,我決定把重點放在看信號燈過馬路,具有初步的保護意識等,并把此融入到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愉悅性情。活動開始,我就以“小司機”的身份導入:“嘀嘀嘀,我是汽車小司機,請問你到哪里去?”走到一個小朋友的面前,如果他說出一個地名,就請他上車,游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知道幫助他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愿意給他人帶來快樂。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故事"微笑"ppt、哭和笑的表情圖、白色圓形紙片、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表情圖片,說出自己的感受。
1.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他后你想到了什么? 為什么? 你喜歡哪- 一張表情?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看到圖片后想到的事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
2.請幼兒說出為什么喜歡這些表情,或是為什么不喜歡這些表情。
一一可以針對"微笑"的表情請幼兒進行充分的表達。
二、出示故事ppt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故事內容。
一一提問: 小蝸牛為什么很著急呢?
1.小鳥、大象和小兔子他們為朋友做了什么? 朋友感到怎么樣?
2.想一下小蝸牛能為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并說出來。
E、欣賞故事,感知微笑也是可以幫助他人的。
一一教師利用ppt 進行故事的欣賞。
1.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情?
2.為什么小蝸牛想把微笑送給朋友?
3.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小朋友們喜歡微笑嗎?
4.大家為什么認為蝸牛了不起呢?
三、支持幼兒談論對小蝸牛的看法,啟發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一你喜歡小蝸牛嗎? 為什么?
建議: 教師在提問中要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如: 因為小蝸牛笑的甜,兩一個微笑的表情。因為小蝸牛愿意幫助人,畫一只手表示。
四、微笑快遞,愿意給他人帶來快樂。
一一引導幼兒把自己微笑畫在紙上,制作兩張,一張留給自己一張用快遞游戲的方式郵寄個他人,把微笑傳遞給他人。
活動延伸:
藝術區: 引導幼兒制作班級的標志或小組標記。
圖書區: 制作微笑大書,把大家畫好的笑容都進行裝訂,進行翻看和講述。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能有表情地朗誦。
2.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祖國真好。
3.豐富詞匯:“祖國”。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張中國的地圖。
2.準備一些祖國各地風光的畫片或攝影。
3.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的圖片。
活動與指導:
1.將中國地圖和各地風光圖布置在活動室的`四周,教師向幼兒介紹地圖,知道我們的祖國很大很大,地圖是縮小了的,告訴幼兒這些風光圖上的地方就是在地圖上,讓幼兒自由觀看四周的風光圖,教師介紹風光圖是什么地方,指示這個地方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看一看祖國各地是多么美麗。
2.引起幼兒聽兒歌的興趣:
“我們的祖國很大很美,有許多叔叔阿姨,有許多小朋友,還有許多動物和植物,大家都愛祖國,聽一聽兒歌‘祖國’是怎樣說的。”教師朗誦兒歌讓幼兒欣賞,然后邊問邊教幼兒說兒歌。
“祖國,美麗的祖國,小白鵝說了什么?”學說第一句和第二句。
“小山羊說了什么?”學說第三句。
“小燕子說了什么?”學說第四句。
“小蜜蜂說了什么?”學說第五句。
“小朋友說了什么?”學說第六句。
3.幼兒邊看圖邊聯系各種動物的習性:小白鵝愛游水。小山羊愛吃青草。小燕子在房檐下銜泥筑窩。小蜜蜂愛采花蜜。
帶領幼兒邊看圖邊朗誦兒歌,反復朗誦幾遍。
4.復習所學的一些兒歌。
附:
祖國
祖國,美麗的祖國。
小白鵝說:祖國有清清的河流。
小山羊說:祖國有綠綠的山坡。
小燕子說:祖國有溫暖的泥窩。
小蜜蜂說:祖國有甜甜的花朵。
小朋友說:祖國到處都是歡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廚師的工作特點和職業裝扮。
2、嘗試畫出廚師的工作特征。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你好、廚師》、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運用教學電子資源中的相關照片,引導幼兒展開談論,加強對廚師這個職業的了解。
1、你們知道廚師是干什么的?
2、他們會在哪里工作?
3、你身邊有從事廚師這個職業的人嗎?
4、廚師的工作服是什么樣的`?
5、為什么頭上要戴帽子呢?
6、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7、你覺得什么樣的廚師是一個好廚師呢?
8、你感覺他們的工作有什么比較難的地方?
二、請幼兒畫一個廚師的形象,可以想象這為廚師正在做什么菜?糕點等。
三、將幼兒完成分享的作品進行分享,看一看畫面上的這些廚師都在忙著做什么?教師再分享幼兒的作品時,可以進行簡單的遐想游戲。
1、朵朵畫的廚師正在做西紅柿湯,哪位客人想要點那道菜?
2、點點畫的廚師在做包子,誰想要吃包子?請問這個什么掐兒的包子?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總是難以避免的。有的家長教育幼兒“誰打你你就打誰”,這是一種缺乏頭腦的教育方法,最終解決不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特設計本次活動,在活動教師通過討論、分析等手段,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指導幼兒學習先分析問題,然后再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活動目的: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難點: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看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看一段錄像。
兩個小朋友在玩一盒玩具,玩著玩著,他們同時發現了一件新玩具。為此吵了起來,后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教師:“錄像看完了,我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為什么?”。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教師: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玩具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新玩具,大家還都不高興,那么中二班的小朋友,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教師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幼兒園里這種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a、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b、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c、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輪換著玩。
2.組織幼兒再看一遍錄像,引出新問題。
教師:請小朋友接著看錄像,他們兩個又發生了什么事兒?
錄像內容:戶外游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看了錄像,請幼兒判斷:誰做的隊,誰做的不對?并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沒關系’。”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著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么?不疼說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總是那么做,你怎么辦?
教師啟發幼兒回答:a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B學會躲閃。C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結束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其父別的小朋友。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為什么”,然后再選擇合適的好的解決辦法。
(四)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聽故事。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因為我們正在進行蔬菜大聯歡的音樂劇,在之前我們也有了過去菜場買菜的相關經驗,因為孩子們畫遮擋的物體畫的比較少,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難點放在了畫遮擋的蔬菜。
活動目標:
1、嘗試畫出完整的及被遮住一半的蔬菜。
2、在說說,看看,畫畫中體驗買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范畫,記號筆,蠟筆,實物范例
活動預設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討論
――小朋友們,平常你們會去菜場和媽媽一起買買菜嗎?
――那買來的菜你們是用什么東西裝的呢?
小結:現在呀,我們都提倡要環保,所以,去買菜最好用自己家里的環保袋或者是菜籃子。
二、觀察菜籃子
――昨天呀老師也去買菜了,你們看看,我買了什么菜呀?
請幼兒仔細觀察,有的'蔬菜能看到一半,還有一半被籃子遮住了,有的蔬菜被其他的蔬菜遮住了。有的蔬菜疊在其他蔬菜上面,所以能看到整的。
三、師生共同示范
――倪老師把昨天買菜的菜籃子給畫了下面,看看這些蔬菜該怎么畫呢?
教師出示范畫,并示范一,兩種蔬菜。
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并請下面的幼兒指出錯誤的地方。
四、幼兒嘗試
――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小當家提著菜籃子去買菜吧。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來回走動給與指導。
教師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畫出比較難的被遮住的蔬菜輪廓。
提醒幼兒把菜籃子畫的大些,并注意蔬菜的比例。
五、作品交流
――今天呀,我們小朋友可棒了,做了一次小當家去菜場買了好多的菜呢,誰想來介紹一下自己買的菜呢?幼兒交流作品,教師可把作品布置在班級中。
優點:
1、出示的實物蔬菜能較好的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的范畫能讓幼兒對于遮擋的物體的關系更加了解。
3、師生共同的示范能比較好的讓其他的幼兒發現錯誤并且及時糾正。
4、買菜的情境創設能讓幼兒在畫的時候有個角色意識。
缺點:
1、幼兒示范時可請多位幼兒上來示范,這樣不同的幼兒所出現的問題都能解決。
2、在幼兒作畫時可放買菜的音樂,更加有情境性。
3、幼兒之間的互動較少。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什么蛋是什么小動物生的。
2.在認識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制作蛋沙拉的過程中形成文明的好習慣,享受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每位幼兒家長聯系好,請他們幫忙從雞蛋、鴨蛋、鴿子蛋和鵪鶉蛋中任選一種蛋帶一只來園。
2.幼兒人手一只盆子、一只碗和一只勺。
3.教師自己也準備一些各種蛋特別是鴿子蛋和鵪鶉蛋。
4.準備一些毛巾及做蛋沙拉用的熟的切成小快的土豆和白煮蛋,一瓶沙拉醬。
5.一只明爐、鏟子、油、鹽、味精、料酒等調味品,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挑蛋。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很多的蛋,請你們挑一只你喜歡的蛋,然后說說你挑了一個什么蛋?它是誰生的?
幼:我挑的是雞蛋是雞媽媽生的……
二.摸蛋。
1.師:現在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蛋和別人的蛋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幼:我的蛋比他的大。我的蛋比他的顏色深。
2.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蛋你見過那些?
教師總結: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蛋。他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摸上去都是很光滑的。
三.認識蛋清和蛋黃。
1.師:你們知道這些光滑的蛋殼里到底藏了些什么東西呢?我們打開來看一看就知道了。
2.教師介紹磕蛋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并提醒幼兒要注意衛生。
3.幼兒動手磕蛋,教師在旁協作指導。
4.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總結:不管什么蛋,里面都有黃顏色的叫蛋黃,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蛋清煮熟了之后才叫蛋白。
四.教師現場煮蛋。
1.師:今天老師來為小朋友們做一道好吃的蛋做的菜好嗎?
幼:好。
2.教師邊炒蛋邊提問:
1)師:小朋友你們吃過那些菜是用蛋做的?
幼:番茄炒蛋、荷包蛋、番茄蛋湯。
2)師: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菜之外還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點心呢!你知道那些點心里有蛋嗎?
幼:蛋糕、蛋卷、蛋黃派。
延伸活動:制作蛋沙拉。
3.師:我們一起來學做好吃的蛋沙拉,并開一個“蛋的party”吧!
4.師:介紹制作蛋沙拉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
5.師:好,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去參加“蛋的party”吧!(舞會音樂響起)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沙拉。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簽。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么時候發芽,什么時候開花……
3.啟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范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涂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后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匯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么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么,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沒事干。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為什么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為什么?
(2)為什么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才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游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游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備注: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了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
2、培養幼兒大膽說話的能力,并通過此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工作人員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配合了解一些電臺、電視臺、報紙的名稱,有目的地觀察或了解記者的工作。
2.收集本園部分工作人員的照片并對他們發出邀請,自制的簡易話筒、照相機、字卡、音樂、小卡片、筆等,“會議”場地及布置物品。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引入主題。“小朋友,你們聽說過記者嗎?”(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經驗)“你們知道記者有什么本領嗎?他們去采訪的時候,通常要帶上什么用具?”引導幼兒了解如何做一名“小記者”。“你們想當小記者嗎?”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你們去看看他們是誰?在干什么?”讓幼兒自由觀看。
3.提問: “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誰呀?在干什么?誰先來說說?”
4.“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園長、老師、阿姨請來了,你們都想當小記者,那么想問些什么問題呢?”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5.“哦!小記者,你們想采訪的事可真多呀,這樣吧,等一下,你們商量決定,愿意采訪誰,就和他說說,問問你們想知道的事。不過,怎樣才能讓別人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呢?”請幼兒學習記者使用禮貌用語:我可以問你問題嗎?你能接受我的采訪嗎?謝謝你的合作。
6.“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記者,你喜歡在什么電臺、電視臺或報社工作呢?等一會兒,有禮貌地告訴你要采訪的人。”
7.“采訪完后,我們開個‘新聞發布會’把采訪到的事告訴大家。小記者們記住啦:主辦單位是 ,地點是 ,時間是 ,請準時參加。”
8.“為了工作和聯系方便,麻煩各位記者先登記一下單位,再帶上采訪用具去采訪。”請幼兒自報自己的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即時登記,****。老師和幼兒一起,自由去找自己的采訪對象談話。
9.師生共同采訪時,“工作人員”布置會議場地,音樂響后,集中幼兒開“新聞發布會”。
(1)開場白:老師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位的到來并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
(2)請幼兒自由發言,把采訪的事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
10.請幼兒代表“主辦單位”向幼兒園工作人員送上一份簡單的
禮物,謝謝他們對采訪工作的支持,并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11.讓小記者們與各位“大合照”結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開展多種語言游戲,游戲中重點加強禮貌用語的訓練并提高小朋友大膽說話的能力。
健康:通過讓幼兒玩一些體育游戲,向幼兒滲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懂得我們的工作人員、社會上真正的記者為了工作都在辛勤勞動。
科學:認識攝影機、照相機、錄音機、話筒等的特點、用途。
美術:學習一些自制玩具的技能,嘗試自己制作話筒,照相機等。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聽一些新聞廣播,給幼兒讀報,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主動和幼兒園工作人員接觸。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一些記者采訪過程的照片,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照片,剪報等。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在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收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讀報,并引導幼兒嘗試大膽地和身邊人交往。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社會的教案02-06
中班社會幼兒園的標識教案03-31
幼兒園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4-02
幼兒園中班社會課教案09-05
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教案01-04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1-28
幼兒園中班社會微笑教案03-01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教案06-08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06-01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秀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