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的:
通過游戲,培養兒童的聽力和注意力。
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準備:
已學過的民謠《賣堂竹》:
哆,哆,哆,賣糖竹,三斤葡萄四斤廓,吃儂肉,還儂廓,張家老伯伯,我來問儂階只小狗狗。
過程:
1、教師請出一位小朋友做張家老伯伯,再請出這位小朋友任意挑選5位小朋友,做小狗1號,小狗2號,小狗3號,小狗4號,小狗5號,張家老伯伯告訴這5個小朋友他們是幾號小狗,此時注意不能讓別人聽到。
2、張家老伯伯讓這五個小朋友隨意打亂順序排好,同時用手遮住嘴巴,目的是讓嘴巴在發出聲音時不讓別人看見。
3、全班開始一起念這首民謠,然后在從班級里再挑出一個小朋友繼續說:"張家老伯伯,我想問你介一只小狗狗""張家老伯伯"回答:"請問儂要哪個小狗狗""小朋友":"我要3號小狗狗。""張家老伯伯"回答:"那我們就請3號小狗狗叫一叫""3號小狗狗":"汪,汪"(因為是擋住嘴巴所以看不見誰的嘴在動,,要小朋友靠聲音的位置去猜)小朋友此時任意猜(憑聲音的方向)猜到一只小狗。"張家老伯伯"說:"儂是3號小狗狗啊?"被猜到的小朋友回答:"是的"或"不是的"那個猜錯的小朋友就算輸了,然后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完全猜完為止。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會唱歌的線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借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愿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五、活動過程及內容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嘗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后洗手、換線。
七、拓展線索
1、制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目的的擺放小圖片,自由構思,較完整的講述畫面內容。
2、了解動物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雞蛋孵小雞的常識,認識烏龜、雞蛋、小雞和母雞。
2、準備活動小圖片若干。
3、教學掛圖、學習包相應內容。
活動指導:
1、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自由擺放圖片和講述圖片內容。
2、教師個別指導、啟發。
3、請幼兒將擺放好的圖片粘貼在背景圖上,與同伴講講自己粘貼圖片的`內容。
4、請幼兒在小組里將自己的圖片內容講述給大家聽。
5、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烏龜需要外殼而小雞不需要外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讓瓜皮越變越小。
3、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創新設計能力,從中體驗創新操作的快樂。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有關于小螞蟻和西瓜皮的課件。
2、課前組織幼兒吃西瓜或與家長聯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讓幼兒帶到幼兒園。(最好是半個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桿若干、木板、米飯、鐵絲、木棍、木漿、臉盆、水、吸管、水龍頭、小水桶、花繩、花、牙簽、積木、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半個西瓜皮,并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1、結合課件(小螞蟻在春游的過程中遇到了半個西瓜皮),讓幼兒從準備的西瓜皮中間找出哪些是半個西瓜皮。
2、幼兒發揮想象盡多的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過渡:你們想知道小螞蟻遇到西瓜皮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嗎?
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們也快動手做一做吧!
二、幼兒分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發現西瓜皮的`用途。
1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翹翹板底座、飯碗、滑梯。
2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太陽傘、船、房子。
3組:利用材料發現西瓜皮能當大水缸、花籃、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輔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課件展示小螞蟻制作的物品,同時對幼兒作品的肯定。
五、課件展示小螞蟻: 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出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嗎?
組織幼兒動手操作,發現更多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切、掰、摔、壓、踢、踩)
六、對幼兒進行講衛生的教育。(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小百科:蟻科通稱螞蟻,節肢動物門,多為黑色、褐色、黃色或紅色,體軀平滑,或有毛刺、刻紋和瘤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游戲和操作中看數撥珠,復習8的合成。
2.掌握定數8的連加減。
3.以游戲的形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定數8的`連加減。
教學難點:在定數8的連加減中尋找撥珠規律。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
1.音樂律動:“平指游戲”
2.復習8的合成。
物質準備:人手一個小算盤、教師一支記號筆、一張畫著小鴨的圖片、三張圖片(小熊、小狗、小豬)、三張帶有算題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手指律動”
導語:小朋友們好,首先讓我們做一套手指律動,讓我們的手指放松一下。
平指游戲
一個手指點點,兩個手指剪剪。
三個手指插插,四個手指彎彎。
五個手指開花。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戲“照相機”
導語: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來了,老師要帶你們去春游,高興嗎?那現在請帶上你們的照相機,我們一起上路吧!(音樂:春天來了)。
師:小朋友們都累了吧,讓我們停下來休息一會,看看周圍美麗的風景,小朋友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吧自己喜歡的景物拍下來。看誰是小攝影家。
(二)復習撥珠——8的形成
讓我們接著向前走,我們到哪里了?(小河邊)小河里有誰,它們在做什么?這么多快樂的小鴨子,誰知道有幾只?讓我們一起數一數,那么6只小鴨子,用數字幾來表示呢?(盤撥入6)。有兩只小鴨子看它們玩,那么開心也要和它們一起玩,那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鴨子呢?6只小鴨子是怎么變成8只的?(盤添2)6添2是幾?
玩著玩著,有1只小鴨子說:我玩累了,我要回家體息了。現在還有幾只小鴨子,好,全盤撥去1,那么8去1是幾?(全盤撥去1)
(音樂:郊游)
(三)聽數撥珠
導語:小朋友們,現在又三只小動物也來和我們一起玩了,你們想不想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啊?可是它們每只小動物帶來一道算題,只有算對了,它們才會成為你的好朋友,你們有沒有信心做對題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師:我們看看第一個來到我們身邊的小動物是誰?(小熊)
那它帶來了的是一道什么題呢?(教師給予表揚與鼓勵)
8+8+…+8=10?
師:我們看看第二個來到我們身邊的小動物是誰?(小狗)
那它帶來的是一道什么題呢?
104-8-…-8=?
師:現在已有兩只小動物成為我們的好朋友了,你們高興嗎,我們看看第三只小動物是誰?第三只小動說它帶的算題稍稍有點難,只有先算對了才可與它見面。(注:哪位小朋友最先算完就可以第一個見它哦,小朋友們要加油!)
8+8+…+8=30?
結束部分:進行腦算
最后,讓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腦算盤在動。
7添13添23添5
活動延伸:
導語:老師給小朋友布置一個任務,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分享你們今天的照片以及認識的好朋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掌握故事內容,理解遲到的根本原因。
2、能大膽、多元、有邏輯的講述作為小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體驗歸咎于別人與改正自我兩種態度及行為的不同結果。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知識點:
1、把遲到的原因歸咎與別人:嘟嘟總是遲到,可他把原因歸咎于"媽媽騎自行車太慢,爸爸喊我太晚了'鬧鐘的聲音太輕了",結果同學們都笑他。
把遲到的原因歸咎與自己: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就不再遲到了。
2、大膽、多元、有邏輯性的講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例:我也會遲到,以后我會快快的穿衣服,這樣就不能遲到了。
以后我會早早的睡覺,也不會遲到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一:
家長的畫面:爸爸叫他起床(媽媽煮好飯,叫皮皮吃飯)(鬧鐘響了)。孩子的畫面:穿衣服時慢吞吞,一邊玩一邊穿(皮皮吃飯時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飯)(皮皮不起床,蒙上頭繼續睡)。結果:遲到,小朋友都在上課(小朋友捂著嘴巴笑)。
PPT二:
家長的畫面:爸爸叫他起床(媽媽煮好飯,叫皮皮吃飯)(鬧鐘響了)。孩子的畫面:穿衣服速度很快(皮皮吃飯時專注,沒有東張西望)(皮皮很快的起床)。結果:不遲到,小朋友都在操場上游戲。
課件《總是遲到的嘟嘟》
(2)知識準備--前期了解作為小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
(3)場地準備座位坐成U字型。
活動過程:
(一)通過出示PPT"皮皮上學了",引起幼兒--今天早上,小學生皮皮在上學的過程中和他的爸爸媽媽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吧!(播放課件1)
(二)通過欣賞課件,掌握故事內容,理解不要把遲到的原因歸咎與別人的道理1、通過欣賞PPT,將難點進行前置。
(1)通過欣賞課件1,初步了解遲到的原因--誰愿意說一說故事中皮皮和他的爸爸、媽媽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
爸爸叫他起床。皮皮穿衣服時慢吞吞,一邊玩一邊穿媽媽煮好飯,叫皮皮吃飯。皮皮吃飯時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飯鬧鐘響了:皮皮不起床,蒙上頭繼續睡。
結果皮皮遲到了。
--請小朋友完整的說一說,皮皮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穿衣服時慢吞吞,一邊玩一邊穿吃飯時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飯鬧鐘響了:皮皮不起床,蒙上頭繼續睡。
(2)通過欣賞課件2,初步了解不遲到的原因--后來,老師告訴皮皮一些不會遲到的好辦法,到底是什么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課件2)--誰愿意老師告訴了皮皮什么好辦法?結果怎樣?
爸爸叫他起床:快速的穿衣服,有順序的穿衣服。
媽媽煮好飯,叫皮皮吃飯:皮皮低頭專心的吃飯,認真的吃飯鬧鐘響了:皮皮趕快起床,也不磨蹭結果皮皮沒遲到。
--請小朋友完整的說一說,皮皮沒有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快速的穿衣服,有順序的穿衣服。
皮皮低頭專心的吃飯,認真的.吃飯皮皮趕快起床,也不磨蹭(3)通過對比活動,明白遲到的原因是因為自身的原因。
--請小朋友比一比這兩個故事,你發現了皮皮遲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自己的行為改變了。
2、通過欣賞課件,了解故事內容,理解不把遲到的原因歸咎與別人的道理。
--小朋友都知道了皮皮遲到的原因,皮皮還有一個好朋友嘟嘟,他是不是也經常遲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播放課件)
(1)初步整體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內容--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都有誰?
--故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欣賞故事,了解遲到和不遲到的原因--現在我們來聽一聽故事的第一段,聽完以后小朋友告訴我:嘟嘟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嘟嘟認為是什么事情導致他上學遲到了?
--現在我們來聽一聽第二段,聽完以后小朋友告訴我:后來嘟嘟遲到了嗎?為什么沒遲到?
(3)整體欣賞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現在我們再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聽完以后小朋友告訴我: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總是怪別人。
(三)能大膽、多元、有邏輯性的講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再過幾個月小朋友也要進入到小學,做一名小學生了,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遲到?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誰愿意來說一說做一名小學生了,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遲到?
早睡早起、不睡懶覺、不賴床穿衣服動作快一點,有秩序的穿衣服早上專心的吃飯晚上收拾好書包2、通過講述活動,了解作為一個小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還會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解決?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1)作業、書包忘記拿:晚上自己把書包收拾好,不要讓爸爸媽媽收拾了
(2)和好朋友打架: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死自己做錯了
(3)考試考不好:是不是上課沒認真聽講,老師講的沒聽懂。
(4)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開動腦筋想問題。
(四)延伸--小朋友剛才學會了故事,等會區域的時候請小朋友把這個表演出來,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互相討論一下,下課時把討論的結果告訴我!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社會活動《總是遲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兒接觸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故事"總是遲到的嘟嘟"內容比較簡單,孩子對于故事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在活動中利用提問,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測,是幼兒很快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在活動中教師充分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為孩子提供了寬松的語言環境,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活動最后,我請每天都能早早來幼兒園的孩子說說,怎么才能不遲到,大家紛紛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而那些經常遲到的孩子,他們也說了自己的決心,并且要請爸爸媽媽一起監督他們養成這個好習慣。
大班的孩子處在幼小銜接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是要為上小學打好基礎的,而幼小銜接的關鍵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小學學習生活做好準備。《總是遲到的嘟嘟》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們更能領會到故事的意義,也更能幫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幼兒開始增強準時上學的意識。解決遲到現象,不僅要從種種具體問題入手,更要從認識和態度這一根本問題入手。把遲到的原因歸咎于他人或某個具體問題往往是幼兒容易產生的想法。很多次我問孩子為什么會遲到,孩子就會告訴我是媽媽或爸爸的事耽誤的,理由說的一大堆,我經常和家長溝通,家長反映孩子吃飯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個小時。因此,在上課時,我抓住認識和態度這一關鍵,通過層層深入的討論,真正使幼兒體會到: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水果要洗干凈后在吃。
2、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水果方法。
3、激發幼兒感受自己動手勞動所帶的成就感。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洗水果的方法
教學難點:洗水果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水果
2、裝有水果的“神秘帶”
3、小盆或小桶若干
4、幼兒提前把衣服袖子挽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事先將水果放入布袋中。并通過問題引出水果話題。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出示裝有水果的“神秘袋”。
2、教師出示神秘袋。
3、教師組織摸水果活動。
4、教師提問小朋友“說一說,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
5、教師依次讓幼兒摸“神秘袋”里的水果,并說出水果的名稱。
6、教師以問題“小朋友老師想吃一個水果,但是這個水果身上臟臟的,怎么辦呢?(教師啟發幼兒,說出給水果洗澡)。
7、教師拿出盆子,與幼兒一起去接水洗水果。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鼓勵幼兒:看一看,誰的水果洗的最干凈?
2、教師與幼兒一起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3、教師引導幼兒在家也要幫爸爸媽媽把水果洗干凈再吃。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一直是主動參與的角色能夠被理解、尊重、接納,有自
由動手發揮的空間。
能夠通過與環境、同伴、教師的互動并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反面
得到自主的發展,教師了解幼兒的經驗的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能把握教
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及教學技能促進幼兒最大
限度的發展。在活動中師幼互動默契,教師也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在這節
課中教師的優勢是調動孩子想要動手的興趣,并適時發現掌握孩子的問題。如果
這節課要重新上,我會將結束部分改為和孩子動手一起做好吃的水果沙拉。延伸
孩子動手的興趣。